1、积累与背诵。
出自《后出师表》,表达全心全意贡献出全部力量,到死为止意思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语积累运用。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可以用四字词语_____来形容。这个词语的近义词有_____,反义词有_____。
3、“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这句话用 、 与石头作对比,突出石头的丑和无用。
4、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字词。
2022 年,新冠肺炎疫情再次 qīn xí( )祖国大地。面对 yán jùn ( )的形shì( ),举国上下没有 jīnɡ huánɡ( ),坚持“动态清零”,每个人都立足岗位贡献自己的力量。白衣天使以强烈的责任意识,筑起 fánɡ yù( )的“钢铁长城”;科研工作者加大科研力度,成为防kònɡ( )的“定海神针”;建设者 tōnɡ xiāo( )奋战,座座方舱医院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速度”。
5、看拼音写汉字。
xiè dài ɡài kuò fǔ zhù shùn jiān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pái huái jiàn dìnɡ yí tuán shànɡ yǐn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6、阅读理解
自学古诗《金缕衣》,结合注释,写出诗句大意。
金缕衣①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②少年时。
花开堪③折直须④折,莫待⑤无花空折枝。
注释 ①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②惜取:珍惜着。③堪:可以,能够。④直须:尽管。直,直接,爽快点。⑤莫待:不要等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品读诗句,想象画面。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你认为诗句中哪个字或者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诗句后,尝试想开去: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古诗词,再做题。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
【2】这首词描写的是( )
A.元旦节 B.除夕夜 C.元宵节
【3】这首词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押的是“ou”韵。
B.这首词的上阕写的是今年元夜的情景,下阕写的是去年元夜的情景,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C.从“花市灯如昼”可以看出词中描写的节日有观灯的习俗。
9、课外阅读。
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节选)
[德国]米切尔·恩德
人们给她的东西有时候多,有时候少,这就看他们当时是否有富余。现在,毛毛有了屋子,有了床,天冷了,可以生炉子烤烤火,最重要的是,她有了许多好朋友。
也许有人会想,毛毛真是太走运了,一下子就遇到那么多好心人。是的,毛毛自己也觉得很幸运。那些善良的人们也有同样的感觉,因为他们也需要毛毛。他们甚至感到奇怪,以前没有她的时候自己是怎么生活的。这个小姑娘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越久,他们越感到少不了她。他们真担心毛毛有一天会远走高飞。
这样一来,毛毛的客人就多起来了。总是有人到她这里来,和她一起聊天。谁要是想来看她却又不能来,他就派人来叫她去。谁要是觉得没事可干,也会对别人说:“走,找毛毛去!”
这句话慢慢地成了这群人中的一句真正的口头禅。就像人们常常说的:“万事如意!”“吃过饭了吗?”或者“天晓得!”等。真的,人们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都会脱口而出:“找毛毛去!”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毛毛绝顶聪明,能够给每个人出一个好主意吗?还是因为人们在需要安慰的时候,她总能找到恰当的话语呢?或者是因为她能做出别人想不到的正确决定?
不是,都不是。毛毛和别的孩子没什么两样。
那么也许是毛毛有某种特殊的才能,能使别人感到高兴?比如:她的歌唱得好听,她会弹琴,或者她在杂技团里待过,会跳舞,会演杂技?
不是,也不是。
也许她会变魔术?或者她会念神秘的咒语,能用咒语驱除人们的所有忧愁和贫困?或者她会看手相,能预言未来的吉凶祸福?
全不是。
小毛毛能做到而别人做不到的只有一点,就是——倾听别人讲话。其实这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现在也许有人就要说了,咳,听别人讲话,那谁不会!
如果你这样说的话,那就错了。真的,只有很少人会倾听别人讲话,而且像毛毛这样懂得怎样听别人讲话的人,简直还从来不曾有过。
毛毛很会倾听,她能使很笨拙的人突然产生机智的思想。这不是因为她说了什么或者问了什么,给了那些人一些什么启发,不,她只是坐在那儿倾听,非常专心,充满同情。这时候,她用又大又深的眼睛看着那些人,使被看的人觉得心中仿佛忽然涌现出许多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隐藏在心底的想法。
她那样会听,能使没有办法的人和犹豫不决的人突然明确自己的目标,还能使害羞的人突然感到自由自在、勇气十足,能使不幸的人和心情忧郁的人变得自信而快活起来。如果有人以为自己的生活出了岔子,觉得活着实在没什么意思,天天如此,平凡之极,和千千万万的人一样,甚至还不如一个普通人,最多像一个可以随时更换的破罐子——那么,他就到毛毛那里去,对她讲述这一切,于是,他就会感到一边讲,一边不知不觉地认识到自己完全错了,仍然会像从前一样,感到自己是大家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又会重新以自己的方式显示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重要性。
毛毛就是这样倾听别人讲话的!
【1】根据意思写成语。
(1)远远地离开,到别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
(2)不经考虑,随口说出。(________________)
【2】许许多多的人喜欢找毛毛聊天,原因是( )。
A. 毛毛绝顶聪明,能够给每个人出一个好主意
B. 毛毛有某种特殊的才能,能使别人感到高兴
C. 毛毛会倾听别人讲话
【3】毛毛是怎样倾听的?用“___”画出相关语句。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毛毛是个有钱人,她总是尽力帮助别人。(_______)
(2)那些善良的人们甚至感到奇怪,以前没有毛毛的时候自己是怎么生活的。(_______)
(3)“走,找毛毛去!”这句话慢慢地成了这群人中的一句真正的口头禅。就像人们常常说的:“万事如意!”“吃过饭了吗?”或者“天晓得!”等。(_______)
(4)毛毛是个善良的、善于倾听别人讲话的小姑娘。(_______)
【5】读完选文,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的“名片”
父亲整天只知道干活,我便少了管教,成了小狗一条,整天上房爬坡,撵鸡赶狗,无所不为。这时,村里人每见父亲,总是笑着打趣:“老三,你可养了个好儿子!”父亲脸一红,摇头叹息:“别提了,败家子,丢人现眼!”A言罢,还恭恭敬敬给人家递上一支烟。
上学后,我仍然顽性难改,有一回竟严重到请家长的地步。当那位戴着“瓶底”的老师见到父亲的老实相时,惊讶得险些把“瓶底”晃下来:“您就是他父亲?不像不像!您那宝贝儿子!哪一点像您!把您的脸都丢尽了,打架、逃学、剪女孩的头发。”
我不记得是怎样回家的,但见父亲不言不语不吃饭时,才真正明白:我的好坏就代表着父亲的脸面,是父亲向外人展示的一张“名片”。
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小学升初中我全乡第一,初一、初二均全届第一,参加竞赛获二等奖。“名片”变了,父亲也变了。当父亲被请到颁奖大会上时,激动得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我就是这娃的爹。”全场笑了,我也笑了。我终于成为父亲引以为自豪的“名片”了,B父亲也终于可以在众乡邻面前提起自己的儿子,可以在一片啧啧称赞声中坦然接过别人递过来的一支烟了。
【1】“当那位戴着‘瓶底’的老师见到父亲的老实相时,惊讶得险些把‘瓶底’晃下来。”这句话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句中的“瓶底”指的是________。
【2】题目中加引号的“名片”指的是_________。
【3】“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这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
【4】短文通过对“我”成长过程中父亲情感变化的描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父亲对“我”的_____和“我”对父亲的_____。
【5】品读文中画线的两处语句,比较辨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两处采用前后照应的写法,通过不同的言谈举止,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格尊严。
B.这两处采用对比的写法,通过不同的言谈举止,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格尊严。
C.这两处采用了说明的写法,通过不同的言谈举止,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格尊严。
11、课外阅读《看戏》。
晚上,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露天的剧场也是静静的。
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走路的石阶上都坐着人,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简直是一个人海。
大幕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陆续登上了舞台。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
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开始唱了,那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唱词像珠子似的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 下来, 在地上, 到空中, 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的情感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情感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绪也渐渐进入高潮。我们的女主角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站立起来,像潮水一样,涌到这位艺人的面前。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先生。
【1】将下列词语恰当地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滴 溅 滚 落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屹立( ) 轻盈( ) 矫健( ) 陆续( )
【3】结合短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剧场“简直是一个人海”,说明了广大群众衷心喜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 )
(2)“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这个比喻是说京剧舞台像海市蜃楼般可望而不可及。( )
(3)“辽远”与“逼近”、“柔和”与“铿锵”是两对反义词,用在一起使句子前后矛盾,显得不合适。( )
【4】请用两个成语或两四字词语来赞美梅兰芳先生的舞台艺术。
________ ________
【5】文章题目是“看戏”,为什么对表演的剧情着墨不多,而着重写现场的氛围?
__________
12、阅读
星星点灯
胡 敏
星星是个盲人,她的名字是小时候被人送到儿童福利院时院长给起的。院长充满怜悯地说:“这孩子眼睛瞎了,名字上该给她点亮光,就叫‘星星’吧。”
星星长大后进了盲人福利工厂工作,以后又在一条小巷里有了自己的住房。这条小巷一到晚上就黑咕隆咚。小巷没有路灯。这和星星无关,反正她看不见。小巷的路坑坑洼洼,谁走过都会骂娘。星星起初也有些窝火。盲人就靠一双脚在世界上摸索,路的好坏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后来,星星不生气了,她发觉路的高低不平能帮助她记忆,比如说家门口有个坑,她一走到这里就知道到家了。
星星从小就有一个愿望,希望有朝一日能把眼睛治好。工作以后,她就开始攒钱。她听人说过,做手术需要很多钱。星星终于攒了一千元,她想该差不多够了,于是就去医院。然而,医生的诊断却使她万念俱灰:先天眼组织缺损性失明,没法治!命中注定,星星将永远和黑暗为伴。星星恨透了黑暗。
一天,星星和往常一样早早就上床睡觉。到了晚上,她能做的事就是睡在床上,听隔壁人家电视机里传过来的声音,一直听到困乏了睡着为止。突然,她听到与电视节目无关的一声惨叫,像是有人骑车在门口摔了一跤,跟着就是一个女人痛苦的呻吟。星星赶紧起床,打开门问谁摔倒了。女人说:“快救我,我的腿大概断了。”星星就摸到隔壁居委会主任陈大婶家去拍门,还大声呼喊救人。邻居们闻声都出来看,摔伤的女人很快被几个好心人送去了医院。剩下的一些人还站在黑暗里议论纷纷,有人愤愤不平地问陈大婶:“为什么路灯管理所总是不肯到这里来装路灯,就不能让电视台、报社来采访一下吗?”陈大婶解释说:“人家讲了,这小巷不在路灯规划范围内,居民要求装路灯也可以,但需要大家出钱。竖电线杆、拉电线的费用大概要一千元。”此言一出,人们就不再议论,都各自回家去了。
只有星星一人还站着,她突然有了很古怪的想象,小巷变成了一个人,跟她一样没有眼睛。星星就像可怜自己一样地可怜起小巷来,一个已冷却的愿望重新热切起来。
后来,星星拿着一千元钱找到了陈大婶,说由她出资来为小巷装路灯。陈大婶不同意,说这笔钱对一个残疾人来说太不容易了。星星问:“小巷有了路灯是否像人有了眼睛一样就方便了呢?”陈大婶说就是这么个意思吧。星星心满意足地说:“这就对了!”之后,任凭陈大婶再怎么劝,星星也不愿放弃这个决定。
星星的义举也感动了路灯管理所的人,他们很快组织施工,在小巷装好了路灯。
亮灯那天,小巷里的人都像过节似的高兴。有人说:“这装灯的钱不该让星星掏,该我们出!”星星也在一片光明里跑出了家门,她依然只能是靠想象,她似乎看到小巷睁着明亮的大眼睛冲着她笑呢。
星星想着想着也甜滋滋地笑了。
【1】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__________。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
【2】文章写了星星的哪两个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重点写了星星的( )
A. 第一个愿望及其没有实现的原因。
B. 第二个愿望实现的过程。
【4】星星想为小巷装路灯的原因是( )
A. 一天晚上,一个骑车的女人在小巷里摔伤了。星星不想小巷像自己一样生活在黑暗中。
B. 竖电线杆、拉电线的费用大概要一千元,大家不愿出钱。
【5】小巷里其他人的表现在装路灯这件事上与星星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其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文中找出星星让你感动的句子,找一句抄写在下面,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________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欧洲。
有一次,一个著名的小提琴手将在某地演出。广告上说,他的小提琴价值五千元。有一些人看了简直惊呆了。为了想看一看这把高贵的乐器,听一听它的妙音,很多人也跟着音乐爱好者蜂拥而来。
高朋满座,演奏开始了,那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发出异常美妙的琴声,使听众如醉如痴……一曲终了,余音袅袅,正当不少人惊叹于那宝贝乐器的魅力的时候,音乐家突然转身把小提琴在椅背上猛力一击,那珍贵的乐器立刻粉碎了。
顿时,四座震惊。
音乐会的主持人立刻跑出来,宣布道:“各位,请静一下,此刻摔破的,并不是五千元,而是一元六角五分的小提琴。音乐家为什么这么做,这个嘛,各位是清楚的。现在,要用真正的、价值五千元的小提琴演奏了。”于是演奏者再度登场,那和刚才差不多美妙的乐音悠然而起……
这时,观众再也不去注意乐器的价格,而专心欣赏演奏者的技艺。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如醉如痴:_____
蜂拥而来: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有一些人看了简直惊呆了”是因为_____。
(2)“不少人惊叹”是因为_____。
(3)“四座震惊”是因为_____。
(4)一些观众开始是为了_____而看演奏者演出的,后来才是为了_____而看演出的。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并填空。
音乐家为什么这么做,这个嘛,各位是清楚的。
音乐家之所以要这么做,是要告诉人们:对演奏者来说,_____是决定演奏效果的关键;作为观众,_______________才是最重要的。
【5】如果让你为这次演出设计一条广告语,你会怎么设计?
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非连续文本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堆放垃圾,对空气、土壤、水等造成污染。大量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产生有毒物质,威胁人民健康。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其优点有:一、可以减少占地。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的垃圾数量可达60%以上。二、可以减少污染。如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物质,会造成严重的污染。三、可以变废为宝。比如使用的塑料快餐盒、方便面碗、一次性筷子等,这些生活垃圾中有大部分可以回收利用。四、可以减少危害。例如扔掉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也时有发生。
材料二:
分类 | 主要垃圾 |
可回收垃圾 | 废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等。 |
厨余垃圾 | 剩饭剩菜、菜梗菜叶、动物内脏、果皮瓜皮等。 |
有害垃圾 | 废电池、废盒、废油漆桶、过期药品、废灯管、杀虫剂等。 |
其他垃圾 | 包括废弃食品袋、保鲜膜、纸巾、贝壳、坚果壳、灰土等。 |
材料三:
材料四:
垃圾分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紧密配合,同时,还要制定惩罚和奖励政策。只有大家各司其职,各扫“门前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才能实现。
【1】把多个选项依次填在括号里。
(1)我国垃圾分类的标准是( )
A.可回收垃圾 B.生活垃圾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E.厨余垃圾
(2)可回收垃圾经过再加工、整理,可以成为生产原料或再利用,主要包括:
( )
A.电子废弃物类 B.塑料类 C.金属类 D.玻璃类 D.材料四 E.纸类
(3)为完成上面两题的选项,需要重点阅读的是( )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
【2】填空。
(1)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 )环节。
(2)如果你去倒垃圾,会把坏灯管投放进( )色垃圾桶,把装着瓜果皮核和剩菜的袋子投进( )色垃圾桶。
(3)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的垃圾数量可达( )%以上。而“1吨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最能表明垃圾分类可以( )的优点。
【3】只有大家各司其职,各扫“门前雪”,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才能实现
“门前雪”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简洁的语言逐条概括材料的几方面内容,还需要做哪些补充?
(1)垃圾的危害及垃圾分类的优点。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垃圾分类是系统工程,需要大家各司其职。
【5】依据你居住小区目前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请向居民们提出一句话的倡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然而,大家不得不忍着悲痛劝花甲暮年的老人:“海子没给您二老丢脸。”
改为陈述句。
(2)他这样关心我,我十分感动。
改为反问句。
16、改为反问句。
(1)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2)看到欧群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我们非常惊异。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山顶上,蓝蓝的湖水透明极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室里安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怎么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是因为党的改革政策好。(改为先因后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老师家访。(至少扩写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刘老师热爱生活,意志坚强,大家非常佩服他。(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别乱采摘学校的花草。(请用上礼貌用语,并把句子写得更亲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俊当上大队长后,就处心积虑地想把工作搞好。(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笑着对我说:“让我看看你的马草。”(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晚上有大雨。我们要按时到达。(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句子改为“被”字句。
①老师没收了竹节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疲劳和干渴把他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奇妙的夜晚。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一篇习作。
题目一:最美的回忆
同学们即将告别美丽的小学校园,追忆往昔,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值得珍藏。那些给予你力量的人,那些触动你心灵的事,那些你与伙伴们共同参与的活动……一定在你的成长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请以“最美的回忆”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题目二:______
想象可以让我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如果你飞到太空中去生活,如果你变身成书籍中的人物,如果你穿越到未来世界……会有怎样的经历呢?请你放飞想象,把我们带进一个神奇的世界。
要求:题目自拟,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