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河汉清且浅,_______________

2.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

5.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照北京的老规矩,在腊八这天家家都要 ______________,腊月二十三要______________,除夕前要__________ ,除夕要_________,大年初一全城休息,_________开张,正月十五 ____________

6.《骑鹅旅行记》一文的主人公是 _____________,选文中猫扑向他,用爪子抓住了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7.《鲁滨逊漂流记》一书的主人公鲁滨逊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_________年,救下了一个野人,表现了他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

2、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1.(   )家里没有别人,两只狐狸(   )会从门缝里挤进来,和正太郎亲近一会儿。

2.(   )小狐狸很可怜,(   )正太郎想帮助它们。

3.(   )老人不在了,(   )他的精神一直感动着人们。

4.《最后一头战象》的故事(   )令我们感动,(   )带给我们很多启迪。

3、把词语补充完整。

满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飘带_______

4、拼读音节,结合语境,写出正确的词语。

jīng  yíng________的露珠,青青的草,蓝蓝的天,以及矿产、动物等,都是地球母亲给我们的kāng kǎi________恩赐。如果我们不加jié zhì________地开采各种zī yuán________,不顾后果地làn yòng_________农药,不仅会加速它们的kū jié_______,而且会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让我们一起保护地球这个共同的家园吧!

5、默写陈毅的《青松》。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阅读。

【甲】 【乙】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天街小雨润如酥,

百般红紫斗芳菲。 草色遥看近却无。

杨花榆荚无才思, 最是一年春好处,

惟解漫天作雪飞。 绝胜烟柳满皇( )。

【注释】 ①杨花:柳絮。 ②才思:才华和能力。 ③天街:京城街道。 ④酥:酥油 ⑤绝胜:远远胜过。

【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对比

B.夸张

C.比喻

D.拟人

【2】从 可以看出 可以作为甲诗的题目( )

A.不久归 晚春

B.斗芳菲 新春

C.无才思 早春

D.作雪飞 立春

【3】按照押韵规律,乙诗末尾括号里的字和读音应选( )

A.宫 ɡōnɡ

B.都 dū

C.城 chénɡ

D.京 jīnɡ

【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中“草树”本属无情物,竟能“知”,能“斗”,想象之奇,实为诗中罕见;乙诗中早春淡淡的草色与晚春的满城烟柳对比,突出了早春景色的可爱。

B.甲诗中杨花榆荚虽缺少“才思”,但仍为春天增添一景,虽然不算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C.“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乙诗中非常精彩的一句,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萌动着无限的生机,透过雨丝遥望春*,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

D.乙诗最后一句是作者想象之景,他想象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晚春景色,肯定比细雨蒙蒙的早春可爱。

【5】写出“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意思,可适当添加自己的想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为有源头活水来。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写出画线字的读音。

______   有源头活水来______

3这首诗是由________而发的感想,诗中写景的诗句是第________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却没有提到读书的事情,你觉得观书和观池塘两者有联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 三军过后尽开颜。

【1】写出划横线处应填的诗句。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万水千山”在诗中是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 ) 

(2)“等闲”就是平平常常不怕困难的意思。                                 ( )

(3)“五岭逶迤腾细浪”一句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间翻腾着细小的浪花。( ) 

(4)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                        ( )

【3】诗中写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是围绕哪一句诗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记叙文阅读。

大风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很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去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捉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干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无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城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赶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粱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选自《萌芽》 2013年第1期,有删改)

【1】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甸中,“爬行”一词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我们钻进风里”一句中“钻”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三段文字,结合全文说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1)“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腰。

(2)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

(3)“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段描写了大风降临前的情形,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10、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下列句子中,最能体现草原特点的一项是( )

A.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B.四面都有小丘

C.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D.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

【2】作者将草原比作___________,让我们想象到那草地毛茸茸、蓬松松而又软绵绵;而羊毛也是这样的,所以作者把羊群比作__________,简直太形象了。想象羊群在草原上吃草时随意地走来走去的情景,我也能仿写句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直接描写草原景色的语句;用“﹏﹏﹏”画出描写作者感受的语句。作者在写景中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感受,这样写的好处是:

【4】下面对加点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原风光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B.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者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C.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使景物的描写更加形象、生动,充满画面感。

D.这句话表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11、阅读

星星点灯

胡 敏

星星是个盲人,她的名字是小时候被人送到儿童福利院时院长给起的。院长充满怜悯地说:这孩子眼睛瞎了,名字上该给她点亮光,就叫星星吧。

星星长大后进了盲人福利工厂工作,以后又在一条小巷里有了自己的住房。这条小巷一到晚上就黑咕隆咚。小巷没有路灯。这和星星无关,反正她看不见。小巷的路坑坑洼洼,谁走过都会骂娘。星星起初也有些窝火。盲人就靠一双脚在世界上摸索,路的好坏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后来,星星不生气了,她发觉路的高低不平能帮助她记忆,比如说家门口有个坑,她一走到这里就知道到家了。

星星从小就有一个愿望,希望有朝一日能把眼睛治好。工作以后,她就开始攒钱。她听人说过,做手术需要很多钱。星星终于攒了一千元,她想该差不多够了,于是就去医院。然而,医生的诊断却使她万念俱灰:先天眼组织缺损性失明,没法治!命中注定,星星将永远和黑暗为伴。星星恨透了黑暗。

一天,星星和往常一样早早就上床睡觉。到了晚上,她能做的事就是睡在床上,听隔壁人家电视机里传过来的声音,一直听到困乏了睡着为止。突然,她听到与电视节目无关的一声惨叫,像是有人骑车在门口摔了一跤,跟着就是一个女人痛苦的呻吟。星星赶紧起床,打开门问谁摔倒了。女人说:快救我,我的腿大概断了。星星就摸到隔壁居委会主任陈大婶家去拍门,还大声呼喊救人。邻居们闻声都出来看,摔伤的女人很快被几个好心人送去了医院。剩下的一些人还站在黑暗里议论纷纷,有人愤愤不平地问陈大婶:为什么路灯管理所总是不肯到这里来装路灯,就不能让电视台、报社来采访一下吗?陈大婶解释说:人家讲了,这小巷不在路灯规划范围内,居民要求装路灯也可以,但需要大家出钱。竖电线杆、拉电线的费用大概要一千元。此言一出,人们就不再议论,都各自回家去了。

只有星星一人还站着,她突然有了很古怪的想象,小巷变成了一个人,跟她一样没有眼睛。星星就像可怜自己一样地可怜起小巷来,一个已冷却的愿望重新热切起来。

后来,星星拿着一千元钱找到了陈大婶,说由她出资来为小巷装路灯。陈大婶不同意,说这笔钱对一个残疾人来说太不容易了。星星问:小巷有了路灯是否像人有了眼睛一样就方便了呢?陈大婶说就是这么个意思吧。星星心满意足地说:这就对了!之后,任凭陈大婶再怎么劝,星星也不愿放弃这个决定。

星星的义举也感动了路灯管理所的人,他们很快组织施工,在小巷装好了路灯。

亮灯那天,小巷里的人都像过节似的高兴。有人说:这装灯的钱不该让星星掏,该我们出!星星也在一片光明里跑出了家门,她依然只能是靠想象,她似乎看到小巷睁着明亮的大眼睛冲着她笑呢。

星星想着想着也甜滋滋地笑了。

1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__________。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

2文章写了星星的哪两个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重点写了星星的(  )

A. 第一个愿望及其没有实现的原因。

B. 第二个愿望实现的过程。

4星星想为小巷装路灯的原因是(  )

A. 一天晚上,一个骑车的女人在小巷里摔伤了。星星不想小巷像自己一样生活在黑暗中。

B. 竖电线杆、拉电线的费用大概要一千元,大家不愿出钱。

5小巷里其他人的表现在装路灯这件事上与星星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其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文中找出星星让你感动的句子,找一句抄写在下面,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向命运挑战

一个人有了聪明才智,并不一定能发挥出来。要取得相应的成就,还需要一种精神,一种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

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17岁时,他考取了著名的牛津大学,21岁时,却患上了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医生说他至多只能活两年半。就像正要开放的花朵遇到严霜的打击,霍金的人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果他在命运面前软弱一下,对自己说“算了,反正一共只有两年半了”,就可能痛苦地生活,平庸地消失。但是,霍金心里想:反正就是一死,命运的能耐再大,最坏也不过如此。他对命运说:“随你的便吧。”他对自己说:“时间只有两年半,不算多,要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让生命留下一点辉煌。”

疾病不断地向他进攻。他的病情渐渐加重,肌肉一天天地萎缩下去,走路越

来越不稳,连站也变得困难起来。为了与咄咄逼人的病魔斗争,他努力锻炼。他

坚持靠自己的力量上楼。腿的力量弱了,他就用手拉着扶手艰难地走上楼去。

病情不断地加重。霍金终于站立不住,坐上了轮椅;他的手指失去了活动的能力,十个手指中,只有两个还能活动。1984年,他说话已经相当困难,吐字不清,说几个词要花好长时间。1985年,他又得了肺炎,治疗时切开了气管,从此就再也不能发声,只能在心里讲话。后来,人们为他在轮椅上安装了一台电脑和语音合成器。他用仅有的两个完好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出要说的词,组成相应的句子,经过语音合成器发出声音来。他就用这个办法,进行学术交流,做学术报告。

在他的挑战面前,命运好像作了退却,一个两年半过去了,又几个两年半过去了,他还坚强地活着。

霍金向命运挑战,不仅仅是指他能活着,更是指他的创造。脚不行了,手不行了,嘴也不行了,走路、吃饭、说话都由别人或机器帮忙,体重只有40公斤。但是,他的大脑还很行。他让助手把资料摊在小桌上,一页页地阅读。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他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

银河系,飞到了上百亿光年的宇宙深处,飞向了神秘莫测的黑洞。他在大脑中想

象着、推论着、计算着。他思考宇宙从什么时候开始,时间有没有尽头。他发现了黑洞的蒸发性,推论出黑洞的大爆炸,他还建立了一种非常美的科学的宇宙模型。

霍金成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他写的科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风行世界,发行量达1000万册。他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成为只有像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才能跻身的卢卡逊数学讲座的教授。霍金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学界,也以他顽强拼搏的精神征服了世界。他的事迹表明,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神秘莫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咄咄逼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6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霍金遇到了哪些不幸?他又是怎样向命运挑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霍金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霍金跟你在网上聊天,你会向他提出些什么问题呢?(至少提两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夏天里的成长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在文中勾画出来。

【2】文章引用了谚语,选一个说说它的意思。_____________

【3】说一说你对选段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和补充材料,回答问题。

龙舌兰

陈慧瑛

厦门大学旁边,有一座海内外闻名的唐朝古庙——南普陀寺。寺里,繁花照眼、古树参天;寺后,五老峰流丹溢翠,挺拔奇秀。

一九三七年初春,鲁迅先生请当时厦门市“中国照相馆”的老板郭水生,替他在南普陀寺拍了一张照片。

郭老板问他往哪儿取景。他既不以飞檐斗拱、庄严壮丽的殿堂作背景,也不以临风婆娑、仙肌道骨的菩提为衬托,而是选择了南普陀寺西南小山冈上龙舌兰丛生的坟前,让郭老板摄影留念。

鲁迅对龙舌兰这种亚热带植物分外喜欢,常常流露出欣赏、赞叹的神情。他曾经对厦门大学的学生说:“你们闽南人真可自豪。倘在北京,这种植物,靠着清朝皇帝的大力,也只能在所谓的‘御苑’里,看见一两株。”

他的学生请教他:“周老师,您为什么特别喜欢龙舌兰?”

鲁迅说,龙舌兰的特性有三个:一是坚韧。龙舌兰的纤维不论打绳索还是做渔网,都很耐用,不易折断。二是耐苦。不论长在干旱的田埂上,还是生在瘠薄的丘陵地,都能欣欣向荣,常年碧绿。三是有威棱。龙舌兰的叶子两边,长着锯齿形的刺,牲畜见了,都退避三舍,不敢惹它。

总之,鲁迅先生喜欢龙舌兰身上那种不凡的气质:处贫瘠之地却生机盎然,没有墙头草的奴颜,没有温室花的媚骨,如刀似箭,傲指苍穹,抗烈日,御台风,毫无保留地献身人类。

龙舌兰这种高贵的品格和鲁迅的铮铮硬骨、坚韧斗志,不正相映成趣吗?

补充资料: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毛泽东

【1】联系文章,说说读到文中画横线的四字词语时,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1)“流丹溢翠”让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

(2)“临风婆娑”让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

【2】用自己学过的方法,概括《龙舌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先生认为龙舌兰有哪些特征?请归纳并写在下面。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补充材料和你所认识的鲁迅先生,你认为鲁迅先生的品格和龙舌兰有哪些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变换句式。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变换成否定句)

 

16、我知道这件事非常重要,只是实在没有时间来处理。(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改成比喻句

晨雾飘浮在黄海滩涂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藏在你家中的宝藏,当然该由你自己最先发掘。(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要把王鼎钧先生的这段金言送给每个学子。(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   )她写字的时候,我们(   )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②(   )坚持梦想,(   )能最终实现梦想。

③(   )小明知道那样做是错的,他(   )不会去做了。

 

20、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课文链接。

1.你从邓小平种这棵高山榕的事中感受到了些什么?

   

2.为什么这棵寻常的高山榕又是那样的不同寻常?

 

3. 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有关邓小平的介绍,说说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

这只是一棵普普通通的高山榕,同成千上万棵高山榕一样普通。然而,它又是那样的不同寻常。

   

4. 看看文中的省略号各省略了什么?

(1) 并神采飞扬地谈到成都有各种各样的竹子……(   )

(2) 来到棕榈区大草坪,小平一眼看到一棵待栽的高山榕,立刻兴致勃勃地走过去,拿起铁铲……(   )

(3) 那棵高山榕葱茏耀眼,华盖如伞,生命勃发……(   )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