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提示,按原文填空。

1.鲁迅在《故乡》中表达人生哲理的话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的步伐   __________的前额   __________的祖国

__________的科学家   __________的助手   __________的待遇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笨拙—( )朦胧—( )羞涩—( )

惊慌—( )松散—( )

4、辨析组词。

( ) 泰( )   ( )   ( ) 挨 āi( )ái( )

( ) 秦( )   ( )   ( )

5、看拼音写词语,相信你一定能写得既正确又规范。

qín miǎn     kuí  wú  bào qiàn     zhēn  zhì shēn  qū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读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做题。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画。请你仿照示例,补充所缺的图画名字。

第一句:云翻图 第二句:_________ 第三句:风卷云 第四句:_________

【3】提到西湖,我不禁会想到诗人苏轼在这里写下的另一首诗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浪淘沙(其一)

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A.浪淘沙是词牌名。___

B.诗的第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___

C.簸的意思是颠簸。___

D.这首诗的作者刘禹锡是宋代人。___

【3】这首诗的前两句不仅写出来黄河___________的雄伟气势,也突出了黄河____________的特点。

【4】这首诗的后两句诗人引用了民间传说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同时展开想象,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8、认真阅读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完成选择题。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 之情(①悔恨  ②爱国  ③自豪)。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自由生命》一文,完成下

8月的一天下午,天暖洋洋的,一群小孩在十分力地捕捉那些色彩斑的蝴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生的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情。那我才12,住在南卡罗来纳州,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放到子里,而那件事生后,我这种兴致就被抛得无影无踪了。

我家在林子上,每日落昏,便有一群美洲鸟来到林歇息和歌唱。那歌美妙绝伦有一件人器能奏出那么优美的曲调来

机立心捕一只小眉,放到我的子里,让它为我一人歌唱。果然,我成功了。先是拍打着翅膀,在飞来扑去,十分恐。但后来它,承这个新家。站在子前,聆听我的小音家美妙的歌唱,我感到万分高是喜天降。

我把鸟笼放到我家后院.第二天,那慈妈妈口含食物到了子跟前。妈妈让眉把食物一口一口地咽下去。然,妈妈知道这样比我来喂它的孩子要好得多。看是件皆大喜的好事情。

接下的一天早晨,我去看我的小俘在干什发现它无息地子底,已死了。我此迷惑不解,不知生了什事,我想我的小不是已得到了精心的照料?

,正逢著名的鸟类学家阿瑟威利看望家父,在我家小住。我把小可怜那可怕的厄了他。听后,他作了精辟的解一只雌美洲发现它的孩子被关进笼子后,就一定要眉足以致死的毒莓,似乎信孩子死了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此以后,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因任何生物都有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无疑是得肯定的。

1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天降:

皆大喜:

2文中的喜事指的是什么说这是件皆大喜的好事?

3作者以《自由生命》为题有什用意?

4本文采用的是什么叙述方法?这样写有什?

 

10、阅读理解

莫高窟

①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沙丘林立,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②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它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   )有精妙绝伦的彩塑,(   )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入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④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藏有各种经卷。

⑤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塑像、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在第③自然段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画横线的句子在短文中是一个____________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一处排比句,在下面画“﹏﹏”。

【4】短文采用________的结构。作者先用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总起,使莫高窟给人以高贵、美丽的印象;然后分别描写了莫高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总结莫高窟是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工匠精神书写中国梦(节选)

①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举世瞩目,举国振奋。

②港珠澳大桥酝酿数十载,前期筹备多年,施工建设历时九年,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顼目部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带领建设大军奋战多年,缔造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奇迹。

③港珠澳大桥的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桥的控制性工程,要在松软的海底建一条世界上最长的、沉埋最深的隧道,并在外海建造两座人工岛,实现桥腿百米落差的过渡衔接,工程难度前所未有,因此该段工程被称为交通业界的“珠穆朗玛峰”。

④“工匠精神”首先要“敢为天下先”。两个10万平方米的人工岛,如果按传统抛石填海工法施工,工期少则2年,多则3年。林呜创造性地提出利用大型钢圆筒进行外海快速筑岛的设想,将一组巨型钢圆筒直插入并固定在海床上,然后再填砂形成人工岛。

⑤而筑岛所需的钢圆筒直径22米,截面积几乎和篮球场一样大,最高达50多米,单体重约550吨,体量和一架A380客机相当。如何进行制作、和振沉这些庞然大物,中国工程师还从未尝试过。林鸣经过深思熟虑,提出解决办法:聚合中国交建系统内的优势资源,把钢结构制造、运输、安装与水工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快速推进人工岛建设。

⑥2011年12月21日,建设团队仅用了21天,就将120个巨型钢圆筒围成了两个海上“小长城”。“当年开工、当年成岛”的新纪录,创造了世界外海筑岛的工程奇迹。

⑦2018年9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以近乎满分通过工程验收,林鸣和他的团队也在岛隧工程中创造了64项新技术创新和四百多项发明专利。他们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文章选自2018年10月30日《广东新闻联播》,有删减。)

【1】判断题:下面说法正确的用2B铅笔填涂“√”,错误的填涂“×”。

(1)工匠精神书写的“中国梦”指的是建造港珠澳大桥。____

(2)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最容易的工程。____

(3)建造港珠澳大桥施工建设历时数十载。____

(4)“该段工程被称为交通业界的‘珠穆朗玛峰”说明工程的难度非常大。____

(5)短文赞美了林鸣“敢为天下先”的工匠精神。____

【2】选择题:请你用2B铅笔在所选项的字母上填涂。

(1)“截面积几乎和篮球场一样大。”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

A.作比较 B.打比方 C.举例子 D.列数字

(2)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负责人是_____

A.工匠 B.林鸣 C.林鸣团队 D.所有人

(3)将巨型钢圆筒围成两个海上“小长城”,完成的时间是_____

A.2年 B.1年 C.21天 D.3年

(4)在建造两个人工岛的过程中,林鸣没有采用的做法是_____

A.用抛石填海工法施工

B.用120个巨型钢圆筒围成了两个海上“小长城”

C.插入巨型钢圆,固定在海床上,然后再填砂形成人工岛

D.把钢结构制造、运输、安装与水工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5)林鸣团队倾尽全力建造港珠澳大桥的“工匠精神”的目的是_____

A.为了证明他们的能力

B.为了成为举世闻名的工程师

C.为了完成任务

D.为了伟大的中国梦,贡献他们的力量

【3】林鸣的“工匠精神”体现在哪里?请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你会想到什么(或想到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哨卡

①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似隐似现地直插半空。山峰顶端,有我军的一个哨卡。

②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路实在太险了!厚厚的雪盖在山路上,雪的下面结着厚厚的冰。有些地方仅可供一人侧身通行,稍不小心,就有可能坠下悬崖。

③团长在司令前面走着,遇到危险路段,他就伸过手来拉着司令的手。司令刚刚到任一个多月,就考察了辖区内所有的一线连队。今天,他要去的是一个海拔最高的哨卡,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④早上,司令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阵怵[chù]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司令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上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司令摇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团长走到司令面前,几近请求地说:“太危险了……”团长是一位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司令拍拍团长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⑤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攀登,司令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更加肆虚,雪拍到脸上,像刀割一样。

⑥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司令一行,司令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司令一行向哨位走去。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司令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司令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qiáo cuì]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海拔三千米的哨卡,前年来的。”

⑦司令的脸色有些难看。他转过身,严厉地盯着团长:“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团长盯了一眼哨兵,司令显得更生气了。他提高嗓门,问道:“你这个团长就是这么带兵的?让一个战士这么长时间在这儿执勤?嗯?”团长避开司令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条件最艰苦,可总得有人来守……”“假如他是你的亲人,你会这样?”

⑧团长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站着,张了张嘴,似乎要说话。团长蹦了他一眼。哨兵立即把话咽了回去。这时,一名边防团的随员悄声对司令说:“首长,他,就是团长的……亲弟弟……”

⑨司令惊愕地注视着团长,又回头看了看在风雪中持枪站岗的战士,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稍后,他把脚一靠,立正,缓缓地抬起了手,向战士,向团长,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向司令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⑩风雪中,一鲜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连绵起伏的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1】填空。

①第2自然段画线的句子通过写路很滑和________表现出路太险了。

②第5自然段画线句子中的“雪拍到脸上”突出了风________

③第7自然段中写到“司令显得更生气了”,司令更生气的原因是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5至9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选择。

①对于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正确的是( )

A.把军人比作高山,表明他们是人民坚强的依靠          B.天气太冷了,把军人和山峰冻在了一起

②先选择恰当语句填在横线上组成排比句,再读一读,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怒号肆虐的狂风,________;夹杂冰块的暴雪,________;直插半空的山峰,________

A.挡不住军人前进的脚步          B.冻不坏军人坚强的体魄          C.吹不倒军人挺拔的军姿

③司令的神情由“难看”“生气”最后到“惊愕”,这样写的主要目的是( )

A.只为表现司令神情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B.通过他的神情变化交出团长公而忘私的精神

④本篇小说在最后才点明站岗的士兵是团长的亲弟弟,这样写是为了( )

A.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便于突出团长和弟弟的常高境界

B.表现团长因为害怕受到司令严厉地批评,所以一再地隐瞒真相

【4】联系环境把司令的心理活动补充完整。

司令惊愕地注视着团长,又回头看了看在风雪中持枪站岗的战士,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________

【5】小说中的司令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短文内容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给这段话加一个小标题。

【2】文中哪些句子是对五位战士群体的描写?请把这些句子工工整整地抄写在答题卡的横线格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内蒙渔场

老舍

  这些渔场(   )不在东海,(   )不在太湖,( )在祖国的最北边,离满洲里不远。我说的是达赉湖。若是有人不信在边疆的最北边还能够打鱼,就请他自己去看看。到了那里,他就会认识到祖国有多么伟大,而内蒙古也并不仅有风沙和骆驼,像前人所说的那样。内蒙古不是什么塞外,而是资源丰富的宝地,建设祖国必不可缺少的宝地!

  据说:这里的水有多么深,鱼有多么厚。我们吃到湖中的鱼,非常肥美。水好,所以鱼肥。有三条河流入湖中,而三条河都经过草原,所以湖水一碧千顷——草原青未了,又到绿波前。湖上飞翔着许多白鸥。在碧岸、翠湖、青天、白鸥之间游荡着渔船,何等迷人的美景!

我们去游湖。开船的一位广东青年,长得十分英俊,肩阔腰圆,一身都是力气。他热爱这座湖,不怕冬天的严寒,不管什么天南地北,兴高采烈地在这里工作。他喜爱文学,读过不少的文学名著。他不因喜爱文学而藏在温暖的图书馆里,他要碰碰北国冬季的坚冰,打出鱼来,支援各地。是的,内蒙古尽管有无穷的宝藏,若是没有人肯动手采取,便连鱼也会死在水里。可惜,我忘了这位好青年的姓名。我相信他会原谅我,他不会是因求名求利而到这里的。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仔细读读这个句子,结合所填关联词语,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2)用   画出文中最能体现渔场鱼多的句子。用   画出文中描写迷人的美景的句子。

3)前人认识的内蒙古和老舍先生认识的内蒙古有什么不同?

 

4)你想对那位开船青年说些什么呢?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练习。

1.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用关联词改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种多么坚强的精神。(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书装进书包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如果不是我们,小海龟们怎么会受到那么大的伤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海龟们以为外面很安全,从巢口鱼贯而出。(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巢里的幼龟出来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跟我学:在谓语(一般是在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前加入双重否定词没有不”“无不”“不能不等。有的需要稍加调整,使句子通顺,句意不变。

4.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劳,她的头发还有不白的么?(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

(1)在台北问路,发现记者是从大陆来的。

马上显露出惊喜的表情。(用关联词语来连接)。

 

(2)学了《十万个为什么》,我们怎能不爱科学呢?(改为陈述句)

 

(3)人类生存的星球只有地球,我们怎能不保护地球呢?

(改为感叹句)

 

20、在旧社会,没有谁能改变小女孩凄惨的命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保持整洁的环境,要从我做起;珍惜宝贵的友情,要从我做起;赢得别人的尊重,要从我做起;练就强壮的体魄,要从我做起;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要从我做起;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要从我做起……是啊,只要“从我做起”,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请围绕“从我做起”,选择合适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45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1)内容具体,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达出真情实感;(2)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写错别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