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提示填空。
(1)毛泽东的诗词大气磅礴,他在《七律.长征》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红军战士不畏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_____________,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3)诗词的风光让我们沉醉。同是夏季,宋代诗人范成大带领我们领略了“梅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田园之美;苏轼则转入望湖楼,描述了“黑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疾风骤雨。同样是送别诗,唐代诗人王昌龄通过“寒雨连江夜入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话凄凉、诉衷肠;王维则将离别之意寄托在“渭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雨青柳中。
(4)爸爸经常借用李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教育我们要珍惜粮食。
2、在括号里填上动物名称
例:为(虎)作伥
哀( )遍野 管中窥( ) 胆小如( ) ( )头微利
一箭双( ) 杯弓( )影 ( )目混珠 指鹿为( )
3、查字典。
(1)“探”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用部首查字法应在“扌”部中查( )画。
(2)“探”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试图发现(隐藏的事物或情况); ②做侦察工作的人;③看望;④向前伸出(头或上体)。请选择“探”字在下列词语中最恰当的解释,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探路( ) 探望( ) 密探(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 )空虚了。在( )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 )而泪( )了。
5、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句意选词填空。(填序号)
①居高(______)下 ②不假(______)索 ③弄巧成(______) ④孤芳自(______)
⑤自(______)自受 ⑥科(______)出身 ⑦巧夺天(______) ⑧妙笔(______)花
A.曹文轩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______)的他写文章总能(______),他的长篇小说《草房子》深受儿童的喜爱。
B.她本想显露一手,慌乱间反倒(__________),错把盐当糖用了,自己忍不住嘟囔:“做事情咋这不认真呢?真是(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
7、课外拓展阅读。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①黄四娘:杜甫住在成都草堂时的邻居。②蹊(xī):小路。
③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④娇:可爱的样子。⑤恰恰:形容鸟叫的声音和谐动听。
【1】诗人寻花的地点是__________,季节是_____。
【2】“千朵万朵”形容_____________,“压”和“低”两个字贴切生动地描绘了花_______________的样子。
【3】这首诗的后两句写了蝴蝶____________(怎样)、黄莺___________(怎样),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8、古诗阅读。
春 日
[宋]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胜日”的意思是(____),“东风面”的意思是(____)
A.胜利的日子。 B.天气晴朗的日子。
C.春天的面貌。 D.东风的模样。
【3】这首诗中的( )一词赞美了春天的景色。
A. “万紫千红” B. “泗水滨”
【4】积累描写春天的诗句,我还能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
生活到底是什么
① 一位满脸愁容的生意人来到智慧老人的面前。
②“先生,我急需您的帮助。虽然我很富有,但人人都对我横眉冷对。生活真像一场充满尔虞我诈的厮杀。”
③“那你就停止厮杀呗。”老人回答他。
④生意人对这样的告诫感到无所适从,他( )地离开了老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情绪变得糟糕透了,与身边每一个人争吵斗殴,由此结下了不少冤家。一年以后,他变得( ),再也无力与人一争长短了。
⑤“哎,先生,现在我不想跟人家斗了。但是,生活还是如此沉重——它真是一副重重的担子呀。”
⑥那你就把担子卸掉呗
老人回答
⑦生意人对这样的回答很气愤,( )地走了。在接下来的一年当中,他的生意遭遇了挫折,并最终丧失了所有的家当。妻子带着孩子离他而去,他变得一贫如洗,孤立无援,于是他再一次向这位老人讨教。
⑧“先生,我现在已经两手空空,一无所有,生活里只剩下了悲伤。”
⑨“ ”老人回答。生意人似乎已经预料到会有这样的回答,这一次他既没有失望也没有生气,而是选择待在老人居住的那个山的一个角落。
⑩有一天他突然悲从中来,伤心地( )了起来——几天,几个星期,乃至几个月地流泪。
最后,他的眼泪哭干了。他抬起头,早晨温煦的阳光正普照着大地。他于是又来到了老人那里。
“先生,生活到底是什么呢?”
老人抬头看了看天,微笑着回答道:“一醒来又是新的一天,你没看见那每日都照常升起的太阳吗?”
生意人恍然大悟……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无所适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词语,并将相应的字母填写到文中括号内。
A.心力交瘁 B.怒气冲冲 C.号啕大哭 D.唉声叹气
【3】为第⑥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联系上下文,在短文第⑨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5】短文第①-⑨自然段写了生意人______次向智慧老人讨教。第一次面对老人的告诫,生意人感到______________,第二次感到 __________________。
【6】“生意人恍然大悟……”他领悟到了什么?试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①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②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这两段话是围绕哪个关键句来写的,请把这个句子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四种资源中,与其他三种不同类的是( )
A.生物资源
B.自然资源
C.水资源
D.矿产资源
【3】“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一句中,加点的词语“几百万年”“几亿年”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一读,做一做。
珍惜时间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在从事写作的三十年问,写作和翻译了六百多万字。有人说鲁迅是位天才,可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意思是说,他的知识和成就,是由于珍惜时间,努力工作和学习得来的。
鲁迅充分利用时间,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工作。他曾经说过:“节省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不知疲惫,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不仅珍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人等他。就是下大雨,他也总是冒着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耗费别人的时间和谋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鲁迅珍惜时间,为的是认真学习和写作,他几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革命事业。
【1】在文章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节省——( ) 延长——( )
【2】对“节省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节省时间,就能延长一个人的生命。
B. 要延长一个人的生命就要延长时间。
C. 充分利用时间,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就等于把一个人的生命延长丁。
【3】写出句子的意思:“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
【4】请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12、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暑假里的一天,萨沙乘着爸爸的考察船,在大海上航行。他来到甲板上观赏景色时,被一个大浪卷进了海里。“救命呀!”萨沙大声呼救。但是风浪太大了,没有人听见他的喊声。绝望的萨沙紧紧抱住一个从船上掉下来的木箱,在大海上漂流着……
不知过了多久,阵阵海风吹醒了萨沙。他睁眼四看,发现自己躺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岛上除了石头和树木,什么也没有。天渐渐地黑了,不一会儿,又下起了大雨。萨沙哭着跑进灌木丛中,度过了他来到荒岛的第一夜。
第二天清晨,萨沙沿着海边走着,搜寻着可以吃的东西。忽然,他发现了一块大帆布和一个破气垫床。萨沙如获至宝,他把帆布搭在树杈上,做成了一个帐篷。又用树枝在帐篷下面围起一圈栅栏,那个气垫床就做了褥子。这样,他就有“房子”住了。
吃什么呢?萨沙想起老师讲过,树林里有些蘑菇是可以吃的。于是,他走进树林,采回许多小雨伞状的蘑菇。后来他又用口袋里的别针和一段渔线做了一根钓鱼竿。刚把渔线甩进水里,就发觉有什么东西咬钧了。他猛地一挑鱼竿,哈!钓上来一只碗口大的螃蟹。接着,他又捡回许多蛤蜊(gé lì)。
回到帐篷附近,他又想起原始人钻木取火的故事,就试着干起来。他在一个小石孔里塞满木渣,用一根小木棍不停地在石头里钻啊钻。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石孔中冒烟了,他连忙吹了几口气,啊,火苗着起来了!火越烧越旺,萨沙用树枝挑起螃蟹烤着。不一会儿,螃蟹烤熟了,萨沙美美地吃起来。
四十天过去了。这一天,萨沙看到一艘军舰行驶在小岛附近的海面上,他激动极了!为了让军舰上的水兵发现他,于是,萨沙 ,最终,萨沙得救了,他很快回到了爸爸的身边。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四字词语写下来。
(1)十分荒凉,没有人家。( )
(2)好像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 )
【2】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流落荒岛 | 困难 | 办法 | 结果 |
没有住处 | _____ | _____ | |
没有食物 | _____ | ||
没有火 | _____ |
【4】请你展开合理想象。说说萨沙是用什么办法让军舰上的水兵发现他的,填在文中最后一段的横线处。
【5】请结合短文内容,说说萨沙是怎么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当时年仅26岁的张钰哲,看着这封极不寻常的来信,l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经过反复思考,他终于想起了一个最为亲切的名字一—中华。张钰哲情不自禁地呼叫着:“中华星!中华星!”
【1】张钰哲的心情为什么“久久不能平静”?“反复思考”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中华”是“最为亲切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非连续文本。
[材料一]
当前社会,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但也有一些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的传播,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材料二]
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语言不仅是表达与交流的工具,语言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与美德的重要载体与直接表现。古人对贤者、长辈称“子”称“君”,近代以来我们称呼“先生”“您”,这不光是用语的文明礼貌,更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长幼有序”“人敬人高”,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作为礼仪之邦的子孙,这些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坚守的吗?
[材料三]
语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遗产的最有力的工具。保护母语并不是闭关自守、墨守成规,我们需要在理解、宽容与对话的基础上接纳、吸收,不断继承与发展,帮助人们进一步加深对语言传统及其背后文化传统的认识,让我们的母语更好地传承下去!
(选自《文汇报》)
【1】阅读材料一,新词在______等新媒体上传播的速度______,传统媒体对新词有______和______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中划线的句子,概括作家池莉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材料二中“亲”一词的使用,结合生活实际,你认为称呼哪些人可用“亲”,哪些人不适合使用“亲”来称呼他(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网络新词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能结合材料与生活实际,条理清晰地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面团。(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广场上鞭炮声、欢呼声、谈笑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只画眉鸟在枝头一边叫一边跳。(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贝多芬花了一夜的工夫才记录完刚才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盲姑娘对哥哥说:“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在我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用关联词
连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的句子分别改写成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路边的柳条在风中摇曳。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十分低微的声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不,他是去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改为直接引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用同样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下列句子,变换表达形式,使意思不变。
(1)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庆龄把李燕娥安葬在宋氏陵园。(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随手把作业本郑重地交给老师。(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感。(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生活需要
提示:我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情绪,多种多样的元素。在你的生活中,你认为生活需要什么?请用具体的事例来说说。要能以细节打动读者。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书写工整,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