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要求填空。

(1)《江南春》中,诗人将景色掩映于烟雨之中,增添了诗歌朦胧色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伯牙鼓琴志在太山,锺子期就说:“_______________。”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锺子期就说:“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环境。

(4)革命先烈们“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永垂不朽。(曹植名句)

(5)古语有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改也。”这句话是要告诉我们不要班门弄斧,要向内行学习,才会学到真东西。

(6)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鲁迅先生曾经说过:“_____________,惟有他发扬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优秀的古诗词是我们丰富的文化营养,我们要用心品味。诵读于谦《石灰吟》中的“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_______。”能感受诗人的高尚情操;吟咏陆游《示儿》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但悲不见九州同。”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死亦为鬼雄。”,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让我们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吟诵张志和《渔歌子》中的“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__________。”和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春*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又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景色的秀美;古诗作品中也不乏充满哲理的诗句,苏东坡的《题西林壁》一诗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说明了“当局者迷,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道理。

3、结合语境和括号内的提示写四字词语。

我读书向来_______________(不认真,不仔细),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而忽略了细节,因此与别人说起来总是__________________(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别人身上)。后来爷爷的一番话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一下子明白过来)。望着爷爷那张_________________(经历过各种艰难困苦)的脸,我下定决心——读书再也不能_______________(不加分析思考)了!

4、读拼音,写词语。

dǒu  qiào   zǔ  náo   bào  qiàn   sōng  zhī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5、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迢迢织女星》,做题。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民间故事《__________》,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_____________

【2】解释字词。这首诗中多处运用了叠词,你认为这些叠词用得好吗?为什么?

盈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脉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找出诗中眼见之实的景象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的主人公是谁?表达了他(她)怎样的一种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中作者用“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反衬出乡村夏夜的宁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描写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场景。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两句话巧妙运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

D.作者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个角度描写乡村夏夜风光,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8、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磅礴________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全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_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句诗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那两件事,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

一张瘦削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那沉沉的黑夜;一头不屈的硬发,根根显示出与恶势力的不调和。每每读完鲁迅的文字,眼前便会出现这样一个面部特写。这形象与那不朽的文字一起,随岁月的增长,由模糊而清晰了,终于画出了我心中的鲁迅先生。

在众多的作家群中,鲁迅是很突出的一个,也是特殊的一个。与其他举世瞩目的文豪相比,人们不禁要发出疑问;仅仅是以写小说、短小杂文见长的鲁迅,何以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放出夺目的光彩?是的,鲁迅没有莎士比亚的累累巨著,没有卢梭的长篇自传,也没有屠格涅夫那清新优美的诗一般的笔调,更没有雨果那曲折动人的小说情节﹔然而,他的确是位伟大的作家,因为他首先是位伟大的战士。他生活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却异常地清醒与敏锐。他不屈地战斗着,抗争着,以思想作剑,寸笔为枪,划破漫漫长夜,挑出些许亮色。

“我时时解剖着别人,更多的却在解剖着我自己。”确实,鲁迅的坦率无所不在,无论对人对己。在热情勇敢的农村孩子中间,他看到了一个无知无能的“我”,在衣衫褴褛的人力车夫面前,他感受到了体面外袍下的自私自利的“我”。从学医到学文,从迷信“进化论”到辩证地看问题,鲁迅就是这样不断地自我督促,自我更新,“一面清算旧账,一面开辟新路”。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那黑暗荒芜的年代里,多少青年聚集在这位先行者的周围,听他呼吸,跟随他呐喊。他用自己的心血引导莘莘学子,走上了真理与正义的道路。

一个真正的思想家,他思想的光芒是不会受时间与空间阻隔的。即便是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鲁迅那深邃的目光依然会使你幡然悔悟。当你醉心享乐,虚度光阴时,“浪费时间无异于慢性自杀”的警告,会使你吓出一身冷汗;当你无法把握自我,却又自欺欺人,逃避现实时,阿Q的形象能使你窥见自己的影子,猛然从梦中惊醒;当你钻入虚无主义的圈子里不能自拔,对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历史产生怀疑甚至自卑时,那一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反问,又使你重新挺起胸膛……

这,就是鲁迅。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属于历史,也属于现实。他严厉,又慈祥。他消失了,又永远在人们心中。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衣衫褴褛:______

(2)莘莘学子:______

【2】找出出文中的排比句,并说说作用。

________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第1~5自然段,说说作者心目中的鲁迅是怎样的?这表达出作者对鲁迅的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

【5】鲁迅先生忧国忧民受人尊敬,他逝世后,很多人为他写挽联,请你也编写两句吧。(字数可不相同)

例: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导师。

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拼搏了半生。几经成败,衣锦还乡的他萌发了济世助人、造福乡亲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都怪他的愚昧,既然是捐赠,就不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钞票。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虽然大惑不解,但是也不能违背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此后,老人常常不是对着电话发呆,就是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的心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是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老爷爷,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得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1】解释下列词语。

莫名其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安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人觉得老人愚昧是因为____________,老人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中,“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这句话为下文的________________作了铺垫。

【4】从第⑧自然段我们可以知道,怎样的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老人的资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你对“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___________

有一个人总是落魄不得志,便有人向他推荐智者。

智者沉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问:“这水是什么形状?”这人摇头说道:“水哪有什么形状?”智者不答,只是把水倒进了杯子。这人恍然:“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智者无语,又把杯子里的水倒进旁边的花瓶。这人悟道:“我又知道了,水的形状像花瓶。”智者摇头,轻轻端起花瓶,把水倒入了一个盛满沙土的盆。清清的水一下子融入沙土,不见了。

这个人陷入了沉默和思索。

智者弯腰抓起一把沙土,叹道:“看,水就这么消逝了,这也是一生!”

说毕,智者出门,这人随后。在屋檐下,智者伏下身子,手在青石板的台阶上摸了一会儿,然后顿住。这人随后把手伸向刚才智者所触摸之地,他感到有个凹处。他不知道这个本来平整的石阶上的“小窝”藏有什么玄机

智者说:“一到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这个凹处就是水落下的结果。”

此人遂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装入规则的容器,但又应该像这小小的水滴,改变这坚硬的青石板,直到破坏容器。”

智者说:“对,这个窝会变成一个洞!”

人生如水,我们既要尽力适应环境,也要努力改变环境,实现自我。

【1】“一到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这个凹处就是水落下的结果。”这句话让你联想到一个成语:___;在短文中选一个词语作为短文的题目:___

【2】智者举两个例子让落魄者领悟了道理,请简要概括这两个例子。

______

______

【3】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

【4】请结合实际,谈谈你阅读短文后的启示。

___

12、阅读。

看戏

①晚上,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露天的剧场也是静静的。

②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每一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走路的石阶上都坐着人,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简直是一个人海。

③大幕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陆陆续续登上了舞台。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说。

④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赛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开始唱了,那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唱词像珠子似的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_____下来,______地上,_____到空中,_____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⑤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的情感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情感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绪也渐渐进入高潮。我们的女主角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站立起来,像潮水一样,涌到这位艺人的面前。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⑥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先生。

【1】把下列词语恰当地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2】第①段是_____________ 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听到梅兰芳先生的表演,产生丰富的联想,将听觉转化为_____,把歌声想象成__________,表现了艺术家唱腔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4】这几段文字一再写人海的变化,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这些文字生动地写出观众观看表演的激情,烘托艺术家的精彩表演。

B.生动表现了观众配合表演的默契,和舞台融为一体。

C.这里运用侧面描写,突出艺术家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深深喜爱。

【5】如果你听到梅兰芳的歌声,你会想到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们若是一脸几个晚上,每晚都观察牵牛星和织女星,就可以知道他们的相对位置是大致不变的。我们千万不要在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为了看两星相会而白白地熬个通宵。因为,天文学家告诉我们这两颗星永远没有相遇的机会。它们和太阳一样,都是恒星。织女星的亮度是太阳的50多倍,牵牛星的亮度是太阳的9倍多,因为距离我们太遥远,所以看上去像两颗比较大的行星。天文学家又告诉我们,织女星距离地球约26光年,牵牛星距离我们也有约16光年。

(1)在这个片断中作者用到了   说明和   说明。(选择填空)

(数字说明  举例说明 打比方说明 比较说明)

(2)选用上述两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分别是:

 

(3)牛郎星和织女星可以相遇吗?理由是什么?

 

(4)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星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可以在鹊桥相遇,这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你还知道哪些传说?简单的写下来吧:

 

 

14、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屋外,大雪纷飞。屋子里,油灯的火苗舔着夜色,像贪婪的舌头舔着糖。

②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山村的小院寂静无声,敲门声格外响亮。门开了。风雪卷了进来。陌生人立在门口。

③来人穿件军大衣,一身雪花,年龄看起来比我父亲小几岁。他手扶门框,自我介绍说,他姓闻,是地质队的,来这个山区探矿,现在迷路了。父亲听了,眼睛一亮,热情地将陌生人迎了进来。

④父亲与这个陌生的闻叔叔热烈地攀谈起来。父亲知道闻叔叔没有吃饭,吩咐母亲赶紧下一碗热汤面,多放些生姜和辣椒。母亲有些迟疑,面条是有的,可是有点贵重。父亲患有严重的胃病,温软的面条,可以减轻他的胃疼。母亲以商量的口吻问道:“能不能炒一碗饭呢?”父亲的回答是否定的。这一刻的父亲显得威严而热情。

⑤闻叔叔饿坏了,狼吞虎咽,他饿坏了。他湿透的军大衣放在火桶上烤,水汽旋转着向上升腾,湿漉漉的暖意在屋子里荡漾开来。这天夜里,闻叔叔就住在我们家,和我父亲几乎说了一夜的话。

⑥第二天的早晨,父亲把闻叔叔送出了山外。

⑦时间一长,这个人和这件事,渐渐在我们脑海里淡去。不想,一年之后的冬天,闻叔叔又突然来了。他专程给父亲送来一件崭新的军大衣。因为那一夜,他看出父亲畏寒而且咳嗽。

⑧父亲大笑,继而连连摇头,调侃说:“一碗面换一件军大衣,显得我不够仗义啊!”这是父亲做人的准则,他的骨子里有“愿予之不愿取之”的狭隘,而他始终以为这是侠气。闻叔叔有点不悦,放下大衣就走。父亲让我抱上大衣,跟他去追闻叔叔。在一个山凹,父亲与闻叔叔有了一番拉扯。闻叔叔忽然停住了,指着大衣的胸口对父亲说:“你摸摸里面!”父亲一摸,怔住了,半晌说:“我收下了,兄弟情意厚啊!”

⑨此后的几年冬天,父亲一直穿着这件军大衣,咳嗽减轻了许多。一年秋天,父亲去世了。这年的冬天,母亲把大衣拿来翻晒。

⑩暖阳下,大衣贴胸部分,露出一块用针线缝上去的羊皮。羊皮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洁白、晶莹的光。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章取题目,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件军大衣

B.缝上去的羊皮

C.愿予之不愿取之

D.兄弟情深

【3】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⑩自然段,写出文章这样结尾的好处。(提示:回想《桥》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别用一个或两个词语评价文中的两位人物。

父亲:___

闻叔叔: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

16、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花园的花“红、香、多”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件事他一定知道。(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19、句子训练营。

1)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用加点词语造句)

 

2我替你担心。(扩句)

 

 

20、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文章难道不是在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强烈对比中彰显人物品质吗?

(2)难道你看不出我是这里的下士吗?

 

(3)真正的伟人怎能强迫别人尊重自己呢?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有你,真好”是一句让你感到温暖的话。凝视着它,那人、那事、那场景……慢慢地就会浮现在眼前。看到“有你,真好”这句话,你想到了谁?为什么觉得他(她)真好?哪件事或哪几件事给你印象比较深?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拿起笔,表达你真挚的情感吧。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