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走在哪里都像给________。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就像只用_______,不用_____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轻轻________云际。

2.“野旷天低树,_______。”出自唐代诗人____写的《_________》,这首借景抒情的诗抒发了诗人内心的________之情。

2、照样子把词语填写完整。

例:白茫茫

______)(______)   湿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风云  别出_______  技高_______  弄巧________

化为________ 虎视_______  _______有味 _______所以

心满________ 作鸟_______ 大步_______  怒气_______

4、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宣告_____   欢跃_____   肃静_____ 热烈_____

瞻仰_____   宏伟_____   赞叹_____ 沉思_____

5、比一比,再组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1请从诗句中找出两个动词,分别填在横线上。

一个“______”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一个“______”字,生动地再现了鲁迅先生给亿万人民当牛马的崇高形象。

2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人联想到鲁迅先生写的诗句:“横眉冷对______________甘为孺子牛。”

3选一选。

这节小诗运用______手法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批判了反动统计者凶暴的本质。

A. 烘托 B. 对比

7、阅读诗词,完成练习。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这首词的作者是毛泽东,主要描写红军长征途中攻打娄山关战斗的情景。词可分为________两阕。上阕主要写战斗的残酷激烈,从词中的“________”可以看出。下阕主要写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大无畏精神和胜利后娄山关的壮美景色,词中“________”写了娄山关的壮美景色。

【2】写出词中的拟人句: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词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把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把_______比喻成________。

【4】你读过的毛泽东的诗词还有:________。

8、阅读这首现代诗,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汨()罗怀古

他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

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

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

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1很多古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照样子,填空。

(春节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节)——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读出这首现代诗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吗?

人物故事:__________________

节日习俗: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理解能力考查。

毛主席在花山

1948年的春夏之交,毛主席①转(A.zhuǎn B.zhuàn)移到了花山村。在临时借用的农家房舍里,他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

一天早晨,毛主席正看地图,忽然抬起头,问警卫员:“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怎么没有动静了呢?”警卫员说:“报告主席,为了不影响您工作,我和村长商量后,他请乡亲们到别处碾去了。”

毛主席皱了皱眉,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影响群众的生活。这样吧,交给你一个任务,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是!”警卫员拔腿就走。

“注意,和群众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警卫员回头一笑:“知道了,请主席放心。”他走出小院不久,花椒树下的碾子又吱吱扭扭得转了起来。

警卫员刚回到院里,毛主席又叫住他,说:“任务完成的不错。还有一件事等着你办。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泡一桶茶水,你负责送给碾米的乡亲们。”

茶泡好了,警卫员拎着一桶清香的茶水来到碾盘旁,用粗瓷碗②盛(A.shèng B.chéng)好一一晾在石板上,请碾米的乡亲们喝。开始,大家还不好意思,经他一动员就喝了起来。茶水对这里的人来说确实新鲜。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叔端着一碗茶水,凑到警卫员跟前,说:“我说同志,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顶什么用?”警卫员乐呵呵地说:“您老就慢慢地喝吧,一会儿就喝出味道来了。”

这时候,毛主席来了,乡亲们纷纷跟毛主席打③招(A.zhāo B.zháo)呼。毛主席笑着向大家点头,说:“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嘛,喝了它浑身有精神,还能让人多吃饭……”正在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转到毛主席身边,便停了下来。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④行(A.háng B.xíng),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米粒。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1】选择文中①~④处正确的读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影响群众的生活。”这是毛主席听了警卫员的报告后讲的话。从中可以看出毛主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注意,和群众说话态度要诚恳。”“知道了,请主席放心。”这是毛主席和警卫员的对话,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共写了_____________件事,请你用最简短的话总结一下,这几件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通过几件小事,表现了毛主席什么样的高贵品质?______________

10、现代文阅读。

________________

①某日,一位德国朋友到我画室参观,当他看到我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时,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目光中充满了疑惑,竟高声地叫起来:“天啊!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子的世界地图,是不是画错了?”

②我问他原因。“我所见过的世界地图都是德国在中间,为什么你的地图却是中国居于中间呢?”他回答。

③“我们最好也找一张美国印的世界地图来看看。”我说着,随即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美国出版的有关地理的书籍,并翻到世界地图的那一页。

④(   )这(   )就更奇怪了(   )为什么这张地图又是美国在中间呢(   )他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

“虽然这世界上有二百多个国家,有的幅员狭小,有的广袤万里;有的遍地黄沙,有的一片沃壤;有的天寒地冻,有的四季如春,但是每一个人都认为他自己的国家在世界上最为重要,并居于中心的位置。”我说,“不过也确实如此,我们从自己的国家出发,绕世界一周之后,不是又回到原来的地方吗?不论我们现在置身何处,总是来自祖国,我们的眼睛也总是以自己的国家为中心哪!”

1在横线上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2在第④段括号内加上恰当的标点。

3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刻画了德国朋友看到“我”画室里的世界地图时的惊讶之状。

4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句子与句子之间结构________,意思________

5“我”的德国朋友看到“我”挂在墙上的地图上是中国在中间,而他一直以为应该是德国在中间;后来又惊奇地发现美国出版的地图是美国居于中间。每一个国家都把自己放在世界地图的中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句子作答)

6读了这篇文章,我的感受是:_______

7请写一句你知道的爱国古诗词或爱国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文段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围炉团聚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北方人喜欢吃饺子过年,南方人喜欢吃丰餐盛宴庆祝春节。在我们福建,许多地方都有做年糕的习俗,过年吃一块年糕,预示来年一切都“高”,岁数高了一岁,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也高了,家庭的运气也高了,财运滚滚来。年糕,“年高”也。在莆田,家家还做一种叫做“红团”的民间食品,用糯米粉做皮,绿豆或糯米拌砂糖做馅儿,然后在朝上的一面涂抹上红颜色。蒸熟后,红艳光鲜,香甜糯软,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团团圆圆,家庭幸福美满。闽南地区有一种用豆腐皮裹馅儿的食品,叫做“果根”,馅儿是用荸荠、豆面、花生、猪肉等绞成泥。闽北地区吃年糕、芋饺、烧麦、冬果等小吃,喝冬酒,吃腊肉、板鸭等。

大年初一,女儿女婿要回岳父家,送上猪脚和线面,给岳父母做一两件新衣裳。岳父一家请来乡邻一起喝酒,十分热闹。有的地方还要给邱父家送春联、贴春联,给小舅子送铜钱压岁。

【1】两篇选文都介绍了除夕夜的美食和习俗,阅读选文,完成表格。

选文

地域

特有美食

风俗

《北京的春节》

____

饺子

做年菜、____________、贴对联和年画、守夜

《围炉团聚》

_____

年糕、____________、闽北的芋饺、冬果等

做年糕、____________、喝冬酒

【2】两篇选文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请举出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中国传统节日中,还有____________节和____________节和“围炉”的意义相似。

【4】在你的家乡,除夕或初一有什么风俗?请举例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我爱水,所以我爱大海,爱长江,也爱小溪流。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湖。

静静的湖,像是一块无        )的翡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       )着美丽的光泽。

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湖        ),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鱼儿的家园,不然它们为什么会整天那么欢快?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的发光的        )翠。不然湖水为什么会绿得这样美?我        )视湖面,偶尔投一枚小石子,让它激起一道道波纹,或是放一只纸船,让它随着湖波飘荡。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

细丝般的春雨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这块绿色的“锦”。“锦”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雷雨到来时的湖真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亮闪,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你听“轰隆”,礼炮响了,大会就要开始了,等大雨一落,联欢会立刻开始。你看见湖面上竞        )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正是翩翩起舞的金鱼姑娘头上的玉花。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吗?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告诉你。     

湖是美的……

【1】给文中画横线的字注音。

【2】结合文章内容,解释词语。

(1)竞相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翩翩起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文章为了突出表现“湖”之美,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喜欢哪种状态下的湖?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本文的过渡句。这个过渡句在文中起(            )的作用。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轻松阅读。

奋不顾身的“新时期英雄战士”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李向群所在部队奉命赶到湖北荆州长江大堤执行抗洪抢险任务。

8月10日凌晨4时许,李向群和战友在巡查中发现一处管涌,他一边发出紧急信号,一边抱起沙袋堵住管涌洞口,洞口冲出的混沙喷得他像个泥人,他全然不顾,拼尽全力死死地压住沙袋,直到战友们赶来及时排除了险情。

13日,大平口幸福闸出现3处管涌,李向群一个猛子扎到水里探管涌,一分钟后,他从下游10米处冒出来,向连长报告:“水流太急,控制不住身子!”说完,他抱起一个沙袋又扎入水中。在李向群的带动下,战友们争先恐后地抱起沙袋跃入水中,很快堵住了管涌。

16日17时30分,他所在的9连奉命赶到南坪筑堤护坝。当时,洪水已经漫过大堤,他看到站在子堤上码沙袋很危险,就把一名新战士拉下来,自己跳上去干起来。

17日凌展4时50分,他发现距作业点300米处的内堤滑坡,立即和几名战友冒死跳入水中,手挽手搭起一道人墙,挡住风浪的冲击,直到大部队上来,保住了大堤。

连日来,李向群带病参加了8次抢险战斗,由于过度疲劳,4次晕倒在大堤上。17日上午,连长见他脸色不好,让他留下休息。可连队一上堤,李向群又跟上来。下午,排长硬是拽着他住进了南坪镇卫生院。

21日上午,听到紧急集合的哨音后,李向群又从病床上爬起来,坚持加入抗洪队伍,10时左右,他第3次晕倒,村民把他扶到阴凉处,缓解后的李向群继续坚持战斗,但因极度虚弱疲劳,第4次晕倒在大堤上,再也没能醒……

“我要上大堤!”这是党龄仅8天、不满20岁的李向群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1】请梳理李向群的事迹,完成时间轴。

8月10日 13日 16日 17日 21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的段落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加点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战友们争先恐后地抱起沙袋跃入水中,很快堵住了管涌。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午,排长硬是拽着他住进了南坪镇卫生院。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邱少云和李向群的事迹,说说你对“英雄”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14、歌溪

吴然

①这是一条爱唱歌的溪流,村里的人们叫它“歌溪”。

②歌溪的水多么清,多么凉啊!它从很远的山涧里流出来,它的两岸,是浓密的树林。

③有一段,它的水是银亮的,闪着光,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跳下来,溅起亮晶晶的水花。它在那里积了很深的水潭。歌溪的这一段像一个调皮的、不懂事的孩子,它的歌声有点粗野。

④顺着一条光滑的石板,潭里的水急速地向下流淌。石板上披覆着长长的青苔,像鲜绿的丝线,又像姐姐的长发。歌溪的这一段像一个活泼的孩子,它的歌声充满了欢乐。

⑤更快乐的日子,是在夏天。歌溪这时涨水了,可还是那么清!它打着旋儿,在水面上泛起一圈一圈浮雕一般的花纹。我们笑着,叫着,跳进水里去,水花溅得老高!本来就活蹦乱跳的歌溪,响起一片打水声、笑声、喷鼻子声,以及故意的乱喊乱叫声,整个歌溪越发欢腾了。

⑥我们比赛着游到对面,爬到一片被太阳晒得发烫的大石板上,平躺着,翻扑着身子,让太阳猛晒!晒够了,或一个跟着一个,或争先恐后地直往水里跳。扑通,扑通,歌溪里立即出现许多黑黑的小脑袋。这时,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刻。

⑦有时候,我喜欢一个人仰面朝天,躺在水上,任凭歌溪载着,随意漂流。我穿过浓密的树荫,柔软的柳条拂着我的脸,无比凉爽。稍稍闭一下眼睛,穿过树荫,我看着湛蓝的天空,一团一团的云朵,白得耀眼,在慢慢地移动。两岸闪着太阳的金光,鸟儿唱着,知了叫着,同伴们欢笑着。我不由得一个翻身,想一把抱住歌溪……

⑧歌溪啊,你给了我们多少欢乐!

【1】根据本文内容,在序号处填写合适的内容。

水段

性格

歌声特点

 

从山崖到水潭的歌溪

调皮、不懂事

(1)________

顺着石板向下流淌的歌溪

(2)________

(3)________

静静地流着的歌溪

(4)________

美妙

【2】第④段中的“长发”指的是_____________,第⑤段中“越发欢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第⑥段中画“ ”的句子,请你想象,“我们”会在水里怎么玩?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中,“我不由得一个翻身,想一把抱住歌溪……”的原因是( )

A.“我”自己躺在水上感到害怕,所以想抱住歌溪。

B.“我”被歌溪的美陶醉了,想和歌溪更亲近。

C.“我”想和歌溪一起玩耍。

【5】联系全文,思考并归纳歌溪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游泳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但游泳时要注意防溺水。请你说一说我们在游泳时应该如何做好安全防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读下面的例句,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再任选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示例:八月,天气极热。鸡套拉着翅膀,狗吐着舌头,蝉热得不停地叫。(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风那么大,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完整,用上夸张手法)

(2)木棉花被风吹得到处飘荡。(改为把子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人读书要认真,书中的每个字都价值千金,我们可以引用_________________这句名言。

(4)根据下面情景,描写弟弟高兴的句子。

我们一家要去野炊,弟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伯父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

18、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扑向敌人,势不可挡。

这是一个________句,我能换一种喻体,不改变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漫步句子关。

第二天,正太郎把小狐狸要了回来。

字句:________

 

20、请仿照例句的形式和修辞手法,从“大树”“鲜花”“清风”中选择两个作为“生命”的喻体来续写,与前一个句子构成意思相近的排比句。

例句: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假如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我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我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我的拿手好戏

要求:①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如“书法.舞蹈.绘画.弹琴”等;②选取具体事例,写出你的感受;③重点突出,要写出真情实感;④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