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_去了,有再来的时候;_______枯了,有再青的时候;_______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被_______吹散了,如_______,被初阳_______。我留着些什么_______

2、给下面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1)杀气腾腾 、   、 、  

(2)息息相关 、   、 、  

(3)又哭又嚷 、   、 、  

 

4、根据课文填空。 

(1)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   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 ,像是见到   从作者对嘎羧的     的描写中,我感受到了  

(2)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   在坑底,   着脸,鼻子 在腿弯,一只眼睛 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嘎羧凝望着天空,似乎在说  

 

5、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脉 mài____________ 削 xiāo______ xuē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延伸阅读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将词语与相应的解释连一连。

须臾   好像

海门   极短的时间

  江海汇合之处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这首诗描写的是农历八月十八的钱塘江大潮涨落的壮观景象。前两句描写涨潮情形,后两句描写退潮情形。_________

(2)“八月”点出大潮时节。“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近及远。_________

(3)作者由开头的静态描写转人对潮去之后的动态描写,更衬托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_________

3把诗中的比喻句画上横线。

7、阅读下面的文字

倦 夜

杜 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下面的古诗《过故人庄》,并完成填空。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解释下列字词。

过:_____________   鸡黍:_____________

轩:_____________   话桑麻:_____________

2诗中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_________。三、四句是描写_________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_________

3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像家常一样娓娓道来,显得轻松自如,简单而随和。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B. 颔联描写自然环境美。上句是远景,绿树环合,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大,优雅恬静;下句是近景,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景象。

C. 颈联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心旷神怡之感。

D. 尾联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故人相待的热情,做客的愉悦,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言有尽而意无穷。

4诗中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说说颔联中”“两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关于公布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的通知》

近年来,一些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了许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竞赛活动,其中不乏有一些导向正确、质量较高、社会反映良好的竞赛活动,但也有一些竞赛违反规定擅自组织进行,有些存在严重“应试”倾向,有些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有些名为发展教育实为谋取利益,这些竞赛造成了中小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严重干扰了中小学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材料二】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的通知》,确定29项竞赛活动为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全国性竞赛活动。《通知》要求各类竞赛坚持“零收费”和公平自愿原则,要突出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决不允许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今日头条)

【材料三】专家观点: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陈如平:此次教育部正式公布《面向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活动的通知》,可被视为治理各类违规竞赛活动的雷霆行动。教育部“白名单”上的竞赛分三类:科技创新类、艺术体育类、学科类,其中学科类的赛事只面向高中生,与教育部此前给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的精神完全一致。其真正目的不仅如此,而是让各类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回归本位,回到本来,发挥竞赛的综合育人功能,杜绝把竞赛仅仅当作招生入学的“敲门砖”“入场券”。

【1】阅读以上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教育部“白名单”上的竞赛分三类:科技创新类、艺术体育类和学科类,三类竞赛小学生都可以参加。( )

(2)根据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通知,我们知道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共有29项。( )

(3)名目繁多、良莠不齐的竞赛会造成中小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影响中小学生正常教学秩序。( )

(4)全国性竞赛数量的减少不利于拔尖人才培养,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对优秀学生的前途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

【2】德阳市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张××,决定参加由华夏奥数研究协会主办的全国奥数竞赛,并已向协会缴纳了200元报名费。据说这是全国性竞赛,获奖者可以被成都某初中名校直接录取。你认为此项比赛的举办违规吗?为什么?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选段出自课文《__________》,这篇课文选自小说《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2】选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选段的内容填空。

(1)选段中的“_________”和“好容易”这两个词,表现了“我”对闰土的急切盼望。之情;而“飞跑”一词表达了“我”得知闰土到来后的_________的心情。

(2)作者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闰土的外貌。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闰土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4】用“ ”画出选段中想象的句子。

【5】为什么“我”与闰土不到半日就熟识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给选段分层,并写出层意。

11、阅读大观园

索溪峪的(节选)

山是野的。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1结合选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望而生畏:________

不拘一格:________

2这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 

3山的野性美是一种怎样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主要采用了(    )的方法描写了山的野性美。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12、美文品读。(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哑巴学生

从前,东非地区有一位很有名望的医生。他的医术很高明,不过他从来不肯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别人。后来年纪大了,才答应只收一个学生,而且这个学生必须是个哑巴。

在医生居住的那座城市里,有一位贫苦的女人,这一天,她对自己(唯有 唯独 唯一)的儿子说:孩子,妈妈没有钱供你念书,你装成哑巴去学医吧!学了好医道,好为人们解除病痛。记住,(   )医生怎样考验你,你(   )要克制住自己,万万不可以说话。

孩子答应了母亲的要求 第二天就去求拜医生 医生问孩子的母亲 你的孩子生下来就是哑巴吗 是的 医生 母亲回答说

医生收下了孩子,可他仍不放心,便用各种方法进行试探,但孩子始终没说一句话。最后医生确信这是一个哑巴,便开始向他传授各种医术。哑巴学生勤奋聪明,伶俐好学,老师感到很满意。几年过去了,孩子学到了很多绝招,不少疑难病症他都可以独自处理了。

一天,来了一个病人,说他头痛得很厉害。医生诊断后对病人说:必须马上动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病人同意了。脑壳被揭开后,大家都吓了一跳,原来,里面寄生着一条白蠕虫,虫子一动,病人就痛得要命。于是,医生拿出一把细钩子,打算把虫子钩出来。哑巴学生像往常一样,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老师的动作。这时,他突然想到:这样的手术很危险,万一钩不出虫子而伤了病人的脑子,后果将十分(繁重 严重 沉重),应该采取别的办法才行。可是,如果我说出了自己的治疗方法,就会立刻暴露了我不是哑巴,欺骗了老师,他会赶我走的。他急得直冒汗,再想,如果我不说,病人就会发生意外,造成他终身痛苦。这样(   )没有尽到医生的职责,(   )会毁坏老师的声誉。

哑巴学生终于说话了。老师,他平静地说,您这样做太危险了。

说完,他接过老师手里的钩子,放在火上烤了烤,拿过来挨近蠕虫。蠕虫被炙热的钩子烫着了,开始蠕动起来,很快就爬出了病人的脑子。接着,哑巴学生缝合了刀口。医生听哑巴学生突然开口说话了,惊奇万分,但他还是允许学生做完了手术。

你不是哑巴,为什么欺骗我?手术后,老师质问自己的学生,并打算赶走他。

这时,学生坦然回答说:是的,老师,我欺骗了您,很对不起您。不过,那是为了学到医术。可现在,看见病人受到死亡的威胁,作为一个医生,我不能再沉默了。如果老师万一失手,不但病人有生命危险,而且还会损害老师的名声……”

老师听了很受感动,说:我的孩子,你做得对。我的名声倒是小事,病人的安危才是大事啊!

(1)②⑤自然段括号里用得恰当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②⑤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用“  ”画出文中对“哑巴”学生进行心理描写的句子。

(4)你认为这位医生是个怎样的医生?

 

 

13、阅读。

粽子里的乡愁(节选)

①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②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时刻。想到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③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谓“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并美其名曰“富贵粽”。

④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旱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⑤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思是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⑥乞丐离开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他们做乞丐的,并不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

⑦如今,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根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1】端午节是我国农历的____________(填日期)。文中描写的作者家乡这个节日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为节日赋诗也是我国的文化传统,请在下面诗句后的括号里填上相应的节日名称。

①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 ②碧艾香蒲处处忙____________

【3】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的制作方法,这种粽子有________的作用。

【4】“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并美其名曰‘富贵粽’。”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句话中“美其名曰‘富贵粽’”的用意在于____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到母亲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

【5】简要说一说“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中“敲”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第④自然段中的划线句子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轮椅上的霍金(节选)

40年过去了,疾病已使他的身体彻底变形:他的头只能朝右边倾斜,肩膀也是左低右高,双手紧紧地并在当中,握着手掌大小的拟声器键盘,两只脚则朝内扭曲着。嘴已经歪成S型,只要略带微笑,马上就会现出龇牙咧嘴的样子。现在,这已经成了他的标志性形象。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平摊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1这个片段从哪几个方面写霍金的身体彻底变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在,这已经成了他的标志性形象标志性形象指的是________

3找出片段中的比喻句________,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这样写突出了________。

4片段末尾连用两个必须,让你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这个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我知道这件事非常重要,只是实在没有时间来处理。(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学们选举他。他当少先队员代表。(把两个句子合成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风吹绿了田野。 (改“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字句)

(3)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把下面两个句子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①我们精心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②地球会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_______________

(2)仿写句子。

那票据好像黄叶跳着优美的舞蹈轻轻地落到地上。

________________

18、用关联词语把下列句子连起来。

1.秦王那么厉害。蔺相如不怕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和他是邻居。我对他家的情况非常熟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看太阳只有盘子那么大。它的实际体积却大得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草树木能美化环境。花草树木能防止水土流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宝玉激动地说: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火光微弱   这火光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的了。

(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诗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

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植)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将句子换一种说法,使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与表达。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让你感动或感谢的人。请选择其中一个印象深刻的人来写,注意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书写工整,要体现出自己的感动或感谢之情,5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