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本学期,我欣赏了___________谱写的《月光曲》;认识了被誉为“民族魂”的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__,在音乐上结为知音朋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到了许多美好的东西。

2.《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宋代的____________。该文讲述了蜀中的________喜爱戴嵩的斗牛画,但展出后被牧童指出两牛相斗会_________。最后得出________的生活总结。

3.正如鲁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说,重视亲情不意味着不顾大义。

2、课外书屋。

(1)《小英雄雨来》写了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事。在抗日战争中,雨来不断成长,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最终如愿参加了游击队。

(2)《三国演义)中,七步成诗的是________,卧龙先生是________,本学期我们学了他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也是“三绝中”的“智绝”。其他两绝奸绝是________,义绝是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夏天里的成长》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来写的。草长,________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________长,______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_______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____________,不热不大。”

《盼》这篇课文紧扣一个“盼”字,具体写了以下事例:有了雨衣盼_____;下起了雨盼__________;没法出门盼________;盼来雨天___________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小令   ( )的语言

( )的乐声   ( )的足音

( )的银丝   ( )的眼神

( )秘密   ( )沮丧

 

5、精彩回放。(8分)

(1)默写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

 

 

 

 

(2)夕阳多半也懒得看我那   模样,躲到山坳背后去了。

(3)扔了,担子就轻了。可我是做什么来的? ,扔了柴,扛着 回去呀!那样一来,我还算是一个男子汉吗?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按要求完成诗句练习。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用“/”标出诗句的朗读节奏。

【2】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句中“________________”点明题意,”交代了时间,一个“________”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__________”是“客愁新”的原因。

7、古诗文阅读。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找出作者歌颂梅花品格的句子,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指的是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赞颂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拓展阅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 云崖——____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理解

白衣战士——姚欣

“作为江苏医疗队中继续坚守疫情一线的人员,我们要为疫情‘兜底’。人民呼唤,就会坚持到底。”挂职黄石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党委委员的姚欣说,他刚刚结束10个小时的工作。这几天,该院归拢收治黄石市内其他医院转来的18名新冠肺炎相关患者,包括两名危重症患者。

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姚欣,已在黄石这家传染病医院战斗了40余天。据了解,该院被称为当地的“小汤山”,疫情期间收治了黄石市大部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之前收治的234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绝大多数已康复出院。

患者基数多、病情重,当地医护构成多元、救治理念不同,医院硬件设施与防护装备较为欠缺……这是姚欣和队员们最初面临的难题。身为医疗和行政双重“领队”的姚欣,一直在思考:如何带领92名江苏医疗队队员高效介入疫情救治,把各方医护力量拧成一股绳?

姚欣回忆:刚来没两天,医院就紧急转进一名30多岁的危重症患者。这名患者不吸氧血氧饱和度只有82,呼吸严重衰竭,生命体征极不稳定。经过对患者之前病情的研究,姚欣和团队突破常规,对原有方案进行了重大调整……“很庆幸救回了这名患者,但结束后我反思很久……”姚欣告诉记者,实地救治经历使他意识到,必须确立适合黄石市中医医院的统一规范的救治流程、合作模式。

说干就干。参照江苏省人民医院的资料,结合所支援医院的实际情况,姚欣用一周时间加班加点,亲自拟定了一批方案:《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转运流程》《新冠肺炎舱内值班制度》《疫情期间突发停止中心供氧应急预案》《疫情期间突发火灾应急预案》《疫情期间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发断电应急预案》……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诊治的有生力量,我们将江苏医疗队与黄石当地医护人员进行了混编。”姚欣介绍,“每个病区都有江苏医疗队的相关专业精干力量,方便两地医护及时沟通,制定最优方案。”此外,姚欣还积极与当地院方沟通协调,做好防护设施、仪器设备等一线临床支持,加强对队员及当地医护人员在关键救治技术方面的培训。

“防护安全有了底,医疗运行也流畅,我们的工作积极性就更高了。”有队员说。

“各项新制度实施后,医疗救治有条不紊地运行到现在。”姚欣说,很欣慰这些制度和方案在此次救治工作中起到了明显作用,成为两地双方共同的医疗财富。(略有改动)

1“作为江苏医疗中继续坚守疫情一线的人员,我们要为疫情‘兜底’。”中的“兜底”是指(  )

A.把住院的病人都治好。

B.服从抗疫需要,坚持工作。

C.把黄石的新冠肺炎患者治好。

D.把其他医院转来的18名患者治好。

2姚欣带领的支援湖北的江苏医疗队共有队员(  )名。

A.18 B.234 C.92 D.82

3文中提到的姚欣和他带领的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最先碰到的难题之一是(  )

A.穿防护服很麻烦。

B.有些病人不配合医生治疗。

C.每天的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少。

D.医院硬件设施与防护装备较为欠缺。

4概括第六自然段大意正确的一项是(  )

A.姚欣把江苏医疗队与黄石当地医护人员进行了混编。

B.混编后有助于两地医护及时沟通,制定最优方案。

C.姚欣采取混编医护人员、与当地医院协调等措施,确保医院更有效地救治病人。

D.姚欣积极与当地院方沟通协调,确保一线临床需要,对医护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5简要概括姚欣在黄石市中医医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怎么评价姚欣?(至少写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节选)

 就在伯父逝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1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这句话表面上是写鲁迅先生自夸记性好,实际是委婉地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话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2读一读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  

A.为伯父只夸他自己而不夸,感到失落、不满。

B.听懂了伯父的话,感受到了伯父对读书、学习的关心。

C.觉得伯父的记性好,而自己的记性差。

3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

11、空中楼阁

从前有一个财主,他看见别人的三层楼房,心里十分羡慕,决定也造一座。他要求找来的工匠只造第三层楼,第一层、第二层统统不要。工匠们听了哭笑不得,说:“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事,没有第一层和第二层,怎么能盖起第三层呢?”

【1】为什么财主想要建楼?( )

A.因为他喜欢住楼房。

B.因为他想检验一下工匠的技术。

C.因为他看见别人的三层楼房,心里十分羡慕。

【2】你觉得财主想要只造第三层楼的想法在过去能实现吗?( )

A.能

B.不能

C.无法判断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事。

B.富人是一个想象力丰富,有创新意识的人。

C.工匠是一群无知的人,无法完成富人的要求。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壶里的水开了,壶盖噗噗地往上跳。那么多人看过这种现象,最多只是把壶从炉子上提下来。只有瓦特很好奇,他非要弄明白壶盖为什么能被水蒸气顶起来,于是后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树上的苹果熟了,啪啪地往下掉,那么多人被砸到后,最多只是把苹果捡起来吃了。只有牛顿很好奇,他深入分析苹果成熟便坠落的原因,于是便有了万有引力定律。

说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恐怕一点儿也不为过。没有好奇心的人,觉得一切都是司空见惯的,他们的口头禅是“什么都是浮云”。好似看破红尘的过客,又如心如止水的高僧,其实无非是为了掩饰自己那颗麻木不仁的灵魂。他们的眼睛虽然睁着,其实却视而不见;他们的耳朵虽然也没堵着,其实却充耳不闻。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只是浮光掠影,他们就像浮萍,永远无法洞悉海底深处的奥秘。肤浅的认知也注定了他们庸庸碌碌的一生。

有好奇心的人,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总想探个究竟。他们从来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仿佛具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总想看出事物背后所隐藏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给人们带来一个旖旎的新世界。花开花谢,草长莺飞,在常人看来不过是一些自然现象,竺可桢先生却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里面深藏着复杂的物候学知识。稻田里长了一棵“毛毛草”,别人看到了,可能顺手就拔下来扔到一边,袁隆平却受到启发,培养出耐旱的杂交水稻。古往今来所有的创造发明,几乎都源于创造者有一颗好奇心。

好奇,是生命焕发光彩的字眼;好奇,是人类发展提升的源泉!如果你不想你的人生庸庸碌碌,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让你的灵魂插上翅膀;如果你不想你的事业徘徊不前,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为你的航船扬起风帆!

(有删改)

【1】给选文拟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

【3】为了阐述观点,文章用了四个典型事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2自然段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看破红尘的过客”指的是不能观察、体会生活,不能有所发现的人

B.“心如止水的高僧”指的是能参透世间万物的规律,领悟透彻的人

C.“无非是为了掩饰自己”批判了找借口掩饰自己的人

D.“浮光掠影”批判了看问题肤浅,认知也肤浅的人

【5】读文中画“ ”的句子,根据句式仿写句子。

好奇,是______;好奇,是_________

13、________

①飞机起飞前,一位乘客请求空姐给他倒一杯水吃药。空姐很有礼貌地说:“先生,为了您的安全,请稍等片刻,等飞机进入平稳飞行后,我会立刻把水给您送过来,好吗?”

②15分钟后,飞机早已进入了平稳飞行状态。突然,乘客服务铃急促地响了起来,空姐猛然意识到:糟了,由于太忙,她忘记给那位乘客倒水了!空姐连忙来到客舱,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那位乘客跟前,面带微笑地说:“先生,实在对不起,由于我的疏忽,延误了您吃药的时间,我感到非常抱歉。”这位乘客抬起左手,指着手表说道:“怎么回事,有你这样服务的吗,你看看,都过了多久了?”空姐手里端着水,心里感到很委屈。但是,无论她怎么解释,这位挑剔的乘客都不肯原谅她的疏忽。

③接下来的飞行途中,为了补偿自己的过失,空姐每次去客舱给乘客服务时,都会特意走到那位乘客面前,面带微笑地询问他是否需要水,或者别的什么帮助。然而,那位乘客余怒未消,摆出一副不合作的样子,并不理会空姐。

④临到目的地时,那位乘客要求空姐把留言本给他送过去,很显然,他要投诉这名空姐。此时,空姐心里虽然很委屈,但是仍然不失职业道德,显得非常有礼貌,而且面带微笑地说道:“先生,请允许我再次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无论您提出什么意见,我都将欣然接受您的批评!”那位乘客脸色一紧,嘴巴准备说什么,可是却没有开口,他接过留言本,开始在本子上写了起来。

⑤飞机安全降落。所有的乘客陆续离开后,空姐打开留言本,惊奇地发现,那位乘客在本子上写下的并不是投诉信,相反,是一封给她的热情洋溢的表扬信。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整个过程中,你表现出的真诚的歉意,特别是你的微笑,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最终决定将投诉信写成表扬信!你的服务质量很高,下次如果有机会,我还将乘坐你们的这趟航班!”

【1】阅读短文,完成下面乘客对应的情绪变化鱼骨图。

空姐

1.面带微笑

2.面带微笑

3.面带微笑

乘客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第②段中划线句子是对空姐的_____描写,我是从“______”这个词看出的。

【3】第②段的“小心翼翼”删掉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把留言本的内容放在故事的结尾,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A.首尾呼应,更突出空姐的个人素质很高。

B.设置悬念,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C.点明结果,知道那位乘客态度转变了。

【5】给文章拟一个题目,填在横线上。

【6】文中的两个人物中你欣赏谁?结合具体内容说明理由。

14、课外阅读。

一碗鸡汤

大龙山区有个叫桂花尖的山峰。1928年秋天,国民党军队企图进犯红五军驻地?桂花尖下的毛湾村。彭德怀军长得到了情报,立刻帮助乡亲们转移到山坳后面,然后在周围上的山上布下了埋伏,摆了口袋阵,又亲自事了一个连扼守在桂花尖山顶上,准备全歼来犯的敌人。

桂花尖的山顶上有棵大桂花树,树下有个棚子。从棚边往西望,毛湾村庄尽收眼底;棚子原来是姓范的老人守野猪的,这时老人就住在棚子里。彭军长带了一个连就守在这棚边。

头一天,敌人没有来。炊事员每次送饭来,彭军长总是先给范老爹添好送去,老人十分感动。开晚饭时,炊事员送来了一碗鸡汤,那鸡汤真是香味四溢,闻到都使人要掉口水。彭军长首先拿起搪瓷碗满满舀了一碗。战士们感到很奇怪:平时有什么好菜,彭军长从来不先吃,今天怎么先舀鸡汤呢?正当战士们迷惑时,彭军长把一碗鸡汤端到范老爹面前。

老人见军长先给他端来一碗鸡汤,眼眶湿润了。他活了几十年,见过多少兵:扎长辫子穿马褂的清兵, 给过他鞭子;扎宽皮带、 穿皮鞋的国民党兵 ,给过他枪托; 戴歪帽子 、叼烟枪的土匪兵, 给过他脚尖。 如今,红军的军长,却亲手端鸡汤给他。想到这里,老人情不自禁流下了热泪,他感动地说:“彭军长,这,这还要得?你们为我们老百姓打匪军,我们没有什么慰劳你们还要你端鸡汤,这怎么过意得去啊!”

彭军长一手端碗,一手拿起老人的手来接碗,说道:“老人家,红军同老百姓就是一家人,有盐同咸,没盐同淡,一碗鸡汤一样香,一样甜哩!”

老人听着彭军长讲话,一不小心,鸡汤泼了一些出来。在彭军长再三说服下,老人喝下了这碗鸡汤。

后来,白军知道红军部队作好了准备,没敢来进犯。红军和乡亲们又回到了毛湾村。下山后,范老爹逢人就讲彭军长给他端鸡汤的事。以后,有人到桂花尖山都说那里还有鸡汤的香味呢!

【1】写出这篇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

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守:①防守  ②守候  ③看护  ④遵守  ⑤靠近

A:彭德怀军长亲自带了一个连扼守_____在桂花尖山上。

B:这个棚子原来是一个姓范的老爹守______野猪的。

【3】摘录点明中心思想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曲线句子的作用是(  

A.说明老爹见多识广。

B.想起他们,老爹就恨。

C.那些兵和红军对比,反衬红军与老百姓亲如一家。

【5】文中加“    ”的句子有什么含义?(  

A.说明鸡汤味浓,还没消失。

B.说明人们一来到桂花尖山顶,就想起与老百姓亲如一家的彭德怀军长。

C.人们总想起彭德怀军长,想起他给老爹送鸡汤的事。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这件事他一定知道。(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做。(8分)

(1)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成拟人句)

 

(2)柿子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柿子。(缩句)

 

(3)集邮对我特别感兴趣。(修改病句)

 

(4)我爱吃苹果、香蕉、黄瓜等水果。(修改病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跟我学:修改成分残缺的病句。

一般的句子构成:谁做()什么。但成分残缺的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修改方法:补全残缺部分。如下面的句子缺少主语,谁写了第一首诗?应将主语补充上。

1.记得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鼓励是爱,父亲的批评是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19、续写句子,使其在结构上与前面句子相同。

一只粉笔,能点拨学习中的迷惑;一块黑板,能记录下老师的深情;一个讲台,______;一本好书,_______

20、句子易容(按要求改写句子)

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改换语序:

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改成字句:

改成字句:

雨悄悄地来了。(改成拟人句)

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为反问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同学们,你的家乡有什么风俗?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写的时候,要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字数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