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要求写词语。
(1)形容担心、害怕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
(2)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
(3)形容思考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
2、名著阅读。
在高尔基的《童年》一书中,虽然有吝啬贪婪残暴的外祖父,有粗野自私的舅舅让阿廖沙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但因为有乐观淳朴的______、正直的格里戈里,特别是有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的______,让阿廖沙最终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______的人。
3、文章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__________”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他的“爱国”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杰出”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并回答问题。
(1)小精灵总是( )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2)“你够得着冰箱里的冰块吗?”小精灵用( )的声音问我。
(3)她( )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从这些词中可以看出苏珊是个( )的人。
5、根据课文填空。
1.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__________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__________。……我__________,在泪光里,幻出__________。
2.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__________,是那样的美丽壮观,__________。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__________。它是一个半径__________的星球。
3.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__________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逸逛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九。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
【1】将这首诗的内容补充完整。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岭/透迤/腾/细浪
B.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
D.大渡/桥横/铁索/寒
【3】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写出了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阻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也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4】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你能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吗?
①攀(五岭) ②越_______ ③渡_______ ④抢_______ ⑤翻_______
【5】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这样修改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我们学过的诗句中,有的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句式整齐对称,富有韵律美,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这首诗中也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这两联是( )
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7、课内片段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补充文中词句。
【2】这是一首词,词牌名是《_________》。
【3】词中描写的是_________季的景象。你是从“_____________”看出来的。
【4】“路转溪桥忽见”一句让你想起《游山西村》里的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村丰收的喜悦之情。
8、阅读理解。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①怨遥夜②,竟夕③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④,披衣觉露滋⑤。不堪盈手⑥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①情人:多情的人,指自己;一说指亲人。②遥夜:长夜。③竟夕:一整夜。④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⑤滋:湿润。⑥盈手:双手捧满。
【1】解释诗句的意思。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写月亮不用“升”,而用“生”,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合作探究
学法提示:先通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在头脑中有个初步印象;再通过对课文各部分内容的进一步研读,边读边想象,明确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
(1)认真读课文,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些什么?请写下来。
。
(2)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的; 再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
10、拓展阅读。
饺子的来历
对于饺子的来历,史料记载,早在三国时期的《广雅》一书就提到过这种食品。
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
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撰(zhuàn)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绞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kè)(散碎的金银)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
《清种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作水饺。”千百年来,饺子作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食品,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举国皆然:______________。
【2】“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请用自己的话具体描述这种做法。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可知饺子作为_______食品,受到人们喜爱,在_______ 时吃,寓意___________,以示___________ 。
【4】除了贺岁吃饺子,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吃什么食物,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饺子的名称“取更岁交子之义”。(_______)
(2)饺子最早是在唐朝时期出现的。(_______)
(3)饺子可以蒸或者煎着吃,用水煮的话就叫“水饺”。(_______)
(4)饺子又叫“角子”“粉角”“扁食”等。(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节选)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
②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③《中国诗词大会》在题目设置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题目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丰富的诗词类别,节目中的所有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为营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比赛场面,节目还运用了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手段。
④节目设计的嘉宾解读环节,是该节目的亮点之一。点评嘉宾结合现场嘉宾作答的题目,讲述诗词中的故事,既挖掘了节目的深度,又增加了看点。
⑤《中国诗词大会》唤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获得了口碑与收视的双丰收。
材料二:
康震、蒙曼、郦波、王立群都担任过中国诗词大会嘉宾,下面是对他们的介绍:
康展: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讲座:《百家讲坛》,主讲。《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李清照》等。 | 蒙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代表讲座:《百家讲坛》,主讲《武则天》《太平公主》《大隋风云》等 |
郦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代表讲座:《百家讲坛》,主讲《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大明名臣:于谦》等。 | 王立群: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代表讲座:《百家讲坛》,主讲《王立群读<史记>》系列。 |
【1】两则材料中为我们推荐的节目是:《______》
【2】如果要了解这个节目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应选择材料______(填数字)。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节目的基本宗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想了解嘉宾的情况,应选择材料______(填数字)。从材料中可以知道:四位嘉宾都同时参与过的另一档节目是《______》。
【4】材料一是按照______的结构方式写的。
A.总分
B.总分总
12、课文回眸室。
(1)《月光曲》中 ,是 国作曲家、 家、 家。 代表人物之一。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 。
(2)“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描写了贝多芬的 。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野生动物物种正迅速减少,20世纪,已经灭绝了5400种,专家们 调查发现,从1990年到2015年,还可能有包括动物、植物、菌类及其他低等生物 在内的240万种生命消失。
【材料二】自1970年到2000年,地球野生动物数量减少了约35%,陆地、淡 水和海洋的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约40%0
【材料三】19世纪初,北美大陆有6000多万头野牛,到1990年,只剩下不到 1000头;四种犀牛已经灭绝了两种,在20年间,黑犀牛的数量减少97%O
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_____________
14、(二)课外阅读
宽容是阳光
宽容是什么?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过这样启人心智的话。
我最爱听我的奶奶说话。她的语言是智慧的语言,是我听到的最优美的声音,里面包含着哲理、慈爱和宽容。
我家门前有一排枣树。每逢夏末秋初,红艳艳的枣儿掩映在绿叶丛中,格外惹人注目。一日午休时分,我听到门外有动静。走到窗边一瞧:原来是个邻家男孩在树上偷枣儿。我大声惊呼,奶奶走了出来。那男孩惊慌失措中“扑通”一声摔倒在地,胳膊被树枝划出了一道长长的血口子。奶奶连忙走过去,把那孩子搀进家中,拿出纱布给他仔细地包扎好伤口。然后,又从提篮里取出枣子装满男孩用来“行窃”的塑料袋。男孩说了声“谢谢奶奶”便飞也似的逃走了。奶奶望着百思不解的我,一脸慈祥地说:“孩子,对人要宽容,量大福大啊!”奶奶的宽容如一缕阳光照亮了小男孩心灵中那个阴暗的角落。奶奶也把宽容的种子种在了我的心田上。
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宽容是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宽容是蔺相如 ……
宽容是阳光,能够照亮卑琐狭窄的心灵,照亮心灵中阴暗的角落。
(1).请你用“ ”画出短文中点明题目的句子。
(2).画“ ”的句子给我们的启发是( )
A.在生活中要宽厚待人,不能斤斤计较
B.在生活中要爱护花草,不能随意践踏
C.损坏了别人的利益时,不能一走了之
(3).奶奶的“宽容”表现在哪里?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奶奶不但不批评偷摘枣儿的邻家男孩,还为他仔细地包扎伤口
B.奶奶阻止我大声惊呼
C.奶奶不但没有留下男孩用来“行窃”的塑料袋,还为他装满了枣儿
(4).请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在短文中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15、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必须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__________________
16、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月色皎洁、清亮如水的景象。(仿写句子,要求引用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竹子的品格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灵鸟在树上叫。(写成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花真香。(写成夸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十五的月亮很圆。(写成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这山中的一切,难道不吸引我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困难面前,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东东感冒期间,身边的人给予他许多关怀和帮助,东东发自内心地对大家说:“有你,真好!”请你围绕这句温暖的话,拿起笔,写写让你感动的那人、那事、那场景……表达出你真挚的情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