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读拼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同音字。

1[táo]  听众都_____醉在美妙的乐曲声中,突然,一个_____气的小男孩大喊了一声。

2[lǚ]  古人云:半丝半_____,恒念物力维艰。可是有些同学随意浪费的行为依旧_____劝不止。

3[yǒng]  _____的波涛拍击着海岸,仿佛大海在吟_____气势磅礴的诗歌。

2、补充下面成语。

( )更新       独出心( )       跃跃( )

( )然不同       ( )于事       一声不( )

3、按要求填句子。

(1).每当独自一人远在他乡,在节日里更加思念亲人时,你会吟诵     ,       来表达思乡之情。 

(2).小虎很不珍惜时间,你可以用       ,       来劝他。 

(3).钱学森身在美国,心中却常思念祖国,这种心情,可用        ,        这句大家熟悉的歌词来表达。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围绕“______”这句话来写,主要运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告诉我们_________的道理。

2.写文章要先确立中心,古时梁朝的萧统说得很好:以立意为宗,________

3.《盼》这篇课文写的是“我”盼________的故事,课文以“_______”为线索,以_______的视角来叙述事情的经过,围绕中心描述了“我”__________________、没法出门盼雨停和_____________几个事例,表现了“我”天真可爱、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5、说说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方法)。

1.我们老师……剪着短头发,又年轻、又漂亮。 ______

2.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______

3.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______

4.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______

5.放学的路上,二牛拽住我,悄悄地问:“是男子汉吗?,明天就跟我进东山去!我知道东山石沟里有样草药叫烟袋锅花,专治咳嗽,老师一吃准好。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先把下面古诗补充完整,再按要求答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____朝诗人王建所写的一首______(时间)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最后一句委婉地表达了_________。回忆你积累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请写出一句:_________

7、课内精彩阅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诗中的“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它们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中“三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后两句诗可以看出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________________;“尽开颜”一词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______之情。

【5】有人曾经为红军翻雪山过草地写过一副对联,请你试着写出下联。

上联:过草地红军历经艰辛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一读,做一做。

雨过山村

[]王建

两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根据解释,从诗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小溪旁长着翠竹。 _________

(2)互相呼唤。 _________

(3)庭院中间。 _________

【2】本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________图景。

【3】本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第三句写___________,第四句通过写作者的“闲看”来反衬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了自己对______________的喜爱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剪不断的乡愁》,回答问题。

剪不断的乡愁

①去年年底,“开放大陆探亲”的消息公布了。

②这消息像一股温泉,乍然间从我心灵深处涌现,然后窜升到我四肢百脉,窜升到我的眼眶。我简直无法描述那一瞬间的感动。我心底有个声音在喊着:“39年!39年有多少月?多少天?39年积压了多少乡愁,如今,可以把这些乡愁都给勾销了吗?”

③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但是,陆陆续续有人回乡探亲了!这居然成了事实!

④我太兴奋了,和鑫涛计划着,我们也该去大陆探亲了,鑫涛去红十字会办手续,回来说:“需要填三等亲的亲人名字和地址!”一时间,我们两个都弄不清“三等亲”包括哪些人,以及我们是否有这项“资格”。激动中,我冲口而出:“故国的山,故国的水,故国的大地泥土,和我们算是几等亲?我们要探的是亲,不只是‘人’呀!”

⑤不过,我毕竟不需担扰,因为我和鑫涛分别都有舅舅和姨妈在大陆,所以,我们很顺利地办好了探亲手续。拿到手续的那一晚,我就失眠了,脑子里奔流着黄河,奔流着长江。不只长江黄河,还耸立着五岳和长城!鑫涛见我如此兴奋,忍不住提醒我说:“听说大陆的生活很苦。旅行也不像想象中那么方便,至于亲人,经过39年的隔阂,可能已经想见不相识,这些,你都考虑过吗?”

⑥考虑?我实在没有认真去考虑壶。我只觉得乡愁像一张大网,已把我牢牢地网住。而且,当行期越来越近,我的乡愁就越来越深。我总认为,乡愁对于游子,就像一切人类的基本感情一样,是与生俱来的。不过,有的人来得强烈,有的人比较淡然。我,大概生来就属于感情强烈的一型。连我的“乡愁”,也比别人多几分!

⑦计划回大陆行程时,鑫涛问我:“你要去哪些地方啊?第一站,是不是你的故乡湖南?”

⑧我祖籍湖南,生在四川。童年,是个多灾多难的时代,是个颠沛流漓的时代,童年的足迹,曾跋涉过大陆许多的省份。如今,再整理我这份千头万绪的乡愁时,竟不知那愁结的顶端究竟在何处?是湖南?是四川?是长江?是黄河?是丝绸之路,还是故宫北海?沉吟中,这才明白,我的乡愁不在大陆的一点上,而在大陆那整片的土地上!

⑨“可是,你没时间走遍大陆整片的土地啊!”鑫涛说,“我们排来排去,只能去40天!”

⑩将近40年的乡愁,却要40天来弥补。可能吗?不可能的!我们必须放弃许多地方。湖南,湖南的亲人多已离散,家园中可能面目全非。不知怎的,我最怕面对的,竟是故乡湖南,这才了解古人“近乡情更怯”的感觉。当我把这感觉告诉鑫涛时,他脱口而出地说:“这也是我不敢回上海的原因!”

于是,我们把行程的第一站定在北京。(那儿是我父母相识相恋和结婚的地方,那儿是我祖母和外祖父母居住的地方,那儿是我历史课本上一再重复的地方,那儿也是我小说中、故事中所熟读的地方!)那儿有“故都春梦”,有“京华烟云”!还有我……

于是,我们动身;经香港,去北京。

(琼瑶于1988年11月,略有改动)

【1】文章所提到的消息是指什么消息( )

A.文章获奖的消息

B.开放大陆探亲

C.隔壁邻居女儿出嫁

D.全中国解放了

【2】根据文中所写的时间推算,作者离开大陆赴台湾的时间大约是在( )

A.1950年

B.1988年

C.1948年

D.1962年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

A.剪不断的乡愁

B.回家探亲

C.故乡的美景

D.故乡的亲人

【4】文中倒数第二自然段括号内的句子使用了______修辞手法,主要起______作用。( )

A.反复 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使乡愁生动。

B.反复 增强气势,使乡愁生动。

C.排比 增强气势,表达对北京的一往情深。

D.排 比强调突出,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5】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本文着力表现了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B.作者用“乡愁”,而不用“乡思”、“乡恋”作标题,则更深切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的忧伤心情。

C.“剪不断”一词很形象,作者巧借李煜词句来表明离开祖国的“乡愁”是无法剪断的。

D.文中的“乍然”和“不敢相信这是事实”都说明了作者对回乡探亲这件事压根儿就没有心理准备,激动的感情纯属意外产生的。

【6】文章围绕作者回大陆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39年!39年有多少月?多少天?39年积压了多少乡愁,如今,可以把这些乡愁都给勾销了吗?”这句话中,反复使用“39”这个数字,作者有什么用意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在文章最后写到要“经香港,去北京”,那当她来到北京时会有哪些想法呢?请你展开合理想象,写几句话,拟写出作者到北京后下飞机时的感受。(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病床上的作家

高士其爷爷生于1905年,年轻时去美国留学,攻读细菌学。1928年,23岁的高士其,在一次实验中染上脑炎病毒,病情逐渐恶化,致使他全身瘫痪,头向左歪,语言不清,两眼发直,四肢不能动,连饮食都很困难。

但是他顽强地活着,几十年来,为我们少年儿童写下了一百多万字的作品,如《我们的土壤妈妈》《太阳的工作》《时间伯伯》……写作时,他先是吃力地口述,然后请别人记录。由于他说话不清,别人很难听明白,他就要反复好几遍。半天下来,往往只记下一二百字,而他却已累得满头大汗。即使这样,他仍然顽强地坚持着。《灰尘的旅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1988年,敬爱的高士其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

1.解释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攻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恶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吃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使这样”中的“这样”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抄写高士其爷爷写作困难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画出高士其爷爷病情严重的句子。

 

11、   塞上的一颗珍珠

老舍

扎兰屯真无愧是塞上的一颗珍珠。多么幽美呀!它不像苏杭那么明媚,也没有天山万古积雪的气势,可是它独具风格,幽美得迷人。它几乎没有什么人工的雕饰,只是纯系自然的那么一些山川草木。谁也指不出哪里是一“景”,可是谁也不能否认它处处美丽。它没有什么石碑,刻着什么什么烟树,或什么什么奇观。它只是那么纯朴的,大方的,静静的,等待着游人。没有游人呢,也没大关系。它并不有意地装饰起来,向游人索要诗词,它自己便充满了最纯朴的诗情词韵。

四面都有小山,既无奇峰,也没有古寺,只是那么静静地在青天下绣成一个翠环。环中间有一条河,河岸上这里多些,那里少些,随便地长着绿柳白杨。几头黄牛,一小群白羊,在有阳光的地方低着头吃草,却看不见牧童。也许有,恐怕是藏在柳荫下钓鱼呢。河岸是绿的。高坡也是绿的。绿色一直接上了远远的青山。这种绿色使人在梦里也忘不了,像细致地染在心灵里。

绿草中有多少花呀。石竹,桔梗,还有许多说不上名儿的,都那么毫不矜持地开着各色的花,吐着各种香味,招来无数的蜂蝶,闲散而又忙碌地飞来飞去。既不必找小亭,也不必找石墩,就随便坐在绿地上吧。风儿多么清凉,日光可又那么和暖,使人在凉暖之间,想闭上眼睡去,所谓“陶醉”,也许就是这样吧?

夕阳在山,该回去了。路上到处还是那么绿,还有那么多的草木,可是总看不厌。这里有一片荞麦,开着密密的白花;那里有一片高粱,在微风里摇动着红穗,也必须立定看一看,平常的东西放在这里仿佛就与众不同。正是因为有些荞麦与高梁,我们才越觉得全部风景的自自然然,幽美而亲切。看,那间小屋上的金黄的大瓜哟!也得看好大半天,仿佛向来也没有看见过!

是不是因为扎兰屯在内蒙古,所以才把五分美说成十分呢?一点也不是!我们不便拿它和苏杭或桂林山水作比较,但是假若非比一比不可的话,最公平的说法便是各有千秋。“天苍苍,野茫茫”在这里越发显得不恰当了。我并非在这里单地宣传美景,我是要指出,并希望矫正以往对内蒙古的那种不正确的看法。知道了点实际情况,像扎兰屯的美丽,或者就不至于再一听到“口外”“关外”等名词便想起八月飞雪,万里流沙,望而生畏了。

1在作者的眼里,扎兰屯是什么样的?( )

A.明媚 B.壮观 C.幽美 D.艳丽

2下列哪种花是作者在扎兰屯见到的?( )

A.兰花 B.菊花 C.牡丹 D.一些不知名的花

3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

A.扎兰屯呈现出“天苍苍,野茫茫”的景观。

B.本文的第3自然段主要是围绕“绿”来写的。

C.作者认为扎兰屯的美与苏杭、桂林山水的美各有千秋。

D.本文先是点出了扎兰屯的美与别处不同,接着依次描写了绿草中的花和夕阳在山时的田园美景、小山、河流。

4“扎兰屯真无愧是塞上的一颗珍珠。”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

A.总领全文。 B.承上启下。 C.升华主题。 D.总结全文。

5“所谓‘陶醉',也许就是这样吧?”作者如此“陶醉”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既写了草木、开花的荞麦和屋顶上金黄的大瓜、红穗的高粱,又写了白羊、黄牛、蜂蝶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根据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对比阅读。

片段一:( )的天空中挂着一轮( )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的( )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片段二: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1】在片段一的(       )里填上合适的词。

【2】片段一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描写,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描写,这两种描写相结合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3】阅读片段一和片段二,说说从这两段描写中,你分别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闰土?

少年闰土:______________

中年闰土:______________

【4】以上两个片段选自我国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小说______,他曾在《自嘲》一诗中写道:“_______,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自己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甘愿服务的革命志向。

13、课文在线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来便走出书店的门。

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陡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恭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虐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昂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画“  ”的句子,联系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3自然段的深刻含义是什么?与上文有什么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作者在刻画人物时,主要抓住鲁迅“________”这个特点来写, 进而启迪人们去思考:鲁迅先生为什么会这样?请说说你的看法。

   

 

14、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修筑(  轻蔑( 

出世(  轻易( 

2.用“‖”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画“——”的句子展开合理的想象。

1)当时人们的表现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当时人们都可能说些什么话?请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把你想象到的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你对文中画~~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国人的轰动和帝国主义者的嘲笑,如果你是詹天佑,当时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上课不能没有学习用具。

上课怎能没有学习用具呢?

1)小学生不应该乱花钱买零食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作文一定是赵强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为直接引述句。

1.老班长说 ,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房东太太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的不得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变句型

1.改反问句

(1)像张思德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2)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2.改陈述句。

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3.照例子,仿写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的时候,                 ;

       的时候,                 。

4.续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5.改双重否定句。

我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6.缩句。

(1)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2)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7.扩句。

(1)它被发掘出来了。

                    

(2)他睡熟了。

                    

8.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18、将下面句子改写为转述句。

渔夫搔搔后脑勺说:“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______________

19、(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别乱采摘学校的花草。(请用上礼貌用语,并把句子写得更亲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俊当上大队长后,就处心积虑地想把工作搞好。(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笑着对我说:让我看看你的马草。(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晚上有大雨。我们要按时到达。(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

1)添枝加叶(扩句)

詹天佑是工程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枝剪叶(缩句)

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句子补充完整。

地球同宇宙相比是非常渺小的,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病句。

两个学校的乒乓球队正在举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在你的小学生活中,一定经历过许多记忆深刻的场面。例如:学校运动会、六一儿童节演出、植树……请你选择一个场面展开描写。

要求:(1)题目自拟;(2)写清楚活动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写;(3)写活动场面时,即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4、45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