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园地。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恰当的填空。
横行(____)(____) 大名(____)(____) (____)(____)不倦 脱颖(____)(____)
余音(____)(____) (____)(____)万变 (____)(____)喧天 (____)(____)登场
(1)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采用了中国古典音乐的五音律法,所以特别简洁纯净,宛如溪水淙淙流过心间,使人听后感觉__________,真正显出了中国古乐的魅力所在。
(2)七十多岁的袁隆平,八十多岁的吴文俊,甚至九十多岁的钱学森、钱伟长等科学艺术先辈,他们__________,学无止境,激情满怀,让我们仰慕钦佩之至。
(3)在NBA这个__________的绚丽舞台上,不论是什么样的大牌明星,退役后都不可避免地成为过眼云烟。可是,也有个例外,这个人就是__________的韦尔特·纪伯伦。
2、字词积累——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小男孩从衣dōu①______里掏出一支笔尖生了xiù②______的钢笔,zhàn③______了点儿墨水,摩平一张róu④______皱了的白纸,开始给父母写信。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为难—( ) 称赞—( ) 允诺—( ) 隆重—( )
示弱—( ) 抵御—( ) 推辞—( ) 乘机—( )
4、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快走踏清秋。
5、用“然”字组词,并分别用在下面的句子中。
①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________接受了任务。
②顺着蜜蜂飞行的方向,一定能找到养蜂人。列宁凭着这种想法,________找到了那个养蜂的人。
③翻地、播种、浇水,花生便种下了,我们并不在意。没想到过了几个月,________收获了许多花生。
④小英雄雨来始终不说出李叔叔的藏身之处,狗急跳墙的鬼子________出手打了雨来。
⑤岁月悠悠,唯有你________如旧。
⑥________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
6、默写古诗,并回答问题。
江南春
〔 〕
_____,_____。
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诗中前两句写今,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画面。
【3】诗中后两句怀古,通过对“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出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7、仔细读诗,根据注释理解诗,回答问题。
雪 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①降:服输。②骚人:诗人。③阁:同“搁”,放下。④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和雪的高下。
【1】“梅须逊雪三分白”中的“逊”的意思是( )
A.比得上
B.比不上
C.差不多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3】诗人对“雪”和“梅”的评价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雪梅》中最后两句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
A.乐于助人
B.取长补短
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8、阅读长廊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 。
, 。
【1】诗中与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 诗句补充完整。
【3】从所填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兵的心情是( )
A. 悲哀、凄凉 B. 愉快 C. 无奈、无措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蜣螂第一次被人们 甲 ,是在过去的六七千年以前。古代埃及的农民,在春天guàn gài农田的时候,常常看见一种肥肥的黑色的昆虫从他们身边经过,忙碌地向后推着一个圆球似的东西。他们当然很惊讶地注意到了这个奇形怪状的xuán zhuǎn物体,像今日布罗温司的农民那样。
能够很容易的在穴道内 乙 ,对于它是很重要的,因为当它爬出去到日光下的时候,它必须知道外面的气候如何。所以它要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才做成一道坚固的墙壁,适宜于它上下爬行。在隧道的顶端,它留着手指厚的一层土,用以保护并抵御外面空气的变化,直到最后的一霎那。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消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以便测知气候的状况。但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的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恶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 丙 了。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 , 。
【1】下列根据文中拼音所写的汉字和带点字的拼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旋转 灌溉 咀(jǔ)嚼 一霎(shà)那
B.旋转 灌概 咀(jǔ)嚼 一霎(chà)那
C.旋转 灌溉 咀(jù)嚼 一霎(shà)那
D.旋转 灌概 咀(jū)嚼 一霎(chà)那
【2】选段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是( )
A.谈到 爬来爬去 胜利品
B.谈道 爬来爬去 战利品
C.谈到 爬上爬下 胜利品
D.谈到 爬上爬下 战利品
【3】选文中划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从不更改的信念
B.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C.秋风扫落叶一样地杀死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念
D.秋风扫落叶一样地杀死敌人,是螳螂从不改变的信条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家的县城,有一位年轻美俊的清洁工,他每天早晨拉着垃圾车经过我家楼下时,都会晃动他手上的摇铃。当我提着垃圾袋走向他时,他总是微笑着,在垃圾车旁优雅地做了个“请”的姿势,就像在说“欢迎光临”。
他总是打扮得很整洁,甚至是时髦,干干净净的,像是在做一件很体面、荣耀、骄傲的事。有一次,我还看见他用扫帚对准了地上的一个烟蒂,摆出打高尔夫球的姿势,一杆把烟蒂挥入距离二,三步远的簸箕内,还顽皮地对我扮了个鬼脸……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正值青春年华,在省城一家宾馆里当迎宾先生,后来因为老父亲病重,使回家照顾病人,同时兼做了一名清洁工。
在与垃圾打交道中,他总能抱着一颗感激的心,因为有事做是最重要的。被他优雅、自信、有礼的言行所感动,每次倒垃圾时,我都不忘说声“谢谢”。对此,他很激动,他说他永远不会看轻自己,但仍然在乎别人的尊重与肯定。
他把“劳动”两个字演绎得尊贵无比。
一天见他一次,真是三生有幸。因为,他不仅帮我们带走了生活垃圾,也净化了我们日渐蒙尘的内心。
【1】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横线上。________
【2】写出同义词和反义词。
同义词:优雅——_______ 时髦——______
反义词:骄傲——_______ 自信——______
【3】说出下列句子属于人物的哪一种描写。
①他每天早晨拉着垃圾车经过我家楼下时,都会晃动他手上的摇铃。______
②他顽皮地对我扮了个鬼脸。______
③每次倒垃圾时,我都不忘说声“谢谢”。______
【4】“请”、“劳动”加了引号,这里引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是什么使作者说“一天见他一次,真是三生有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日渐蒙尘的内心”指社会上哪些不正确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短文阅读
往事
①如烟的往事有许多,大都被我淡忘了,然而,独有那件雨天里发生的小事,却长久地印在我的心中,时时撞击着我的心,使我清醒,催我奋进。
②三年前的一个夏日,刚才还是蓝天,却忽然哗哗地下起雨来了。我赶忙去给妈妈送伞,真不巧,她没在,我又扫兴地往回跑。路上的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雨淋得直跑。我虽然打着伞,可风夹着雨点还是往脸上扫,雨不小呢!我慌忙地跑到单元门口时,不小心差点和一辆装满脏物的手推车撞上。我忙一抬头,哟,这小小单元门边的房檐下,竟站着好几个人呢,里头还有那个往日管扫地的老妈妈,她好像以一种异样的热切的眼光在看我,我什么也没顾,就从她身边一擦而过,上了楼。
③我感到身上一阵冷,急忙换下被淋湿的衣服。雨越下越大,我赶忙去关窗户。透过雾气蒙蒙的雨帘,我漫不经心地朝下一望,突然,我的目光惊呆了,我又看到了那几个在房檐下的避雨人:那个往日默默扫地的老妈妈正来回挪动着脚步,她的旁边站着一位抱小孩的母亲,孩子正在蹬着腿脚,不用说他在大哭,母亲已经脱下了外衣包在孩子身上,还有……。我不敢再往下看了,我觉得他们会向我投来锋利的目光,那是热切的目光的落空。我颓然地向后退,窗户关上了,窗外的雨好像在冲刷我心灵的污点,我的思绪纷繁。
④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育我要学会助人;戴上了红领巾,我意识到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佩戴金色团徽的那天晚上,我抄录了高尔基给他儿子信中的话:“……给永远比拿快乐……”,一丝甜蜜的回忆被哗哗地雨声打断了。我这是怎么了?我不是发誓,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给人留下鲜花和思想?我责问自己。透过窗外的雨帘,我看到了自己心灵深处自私的污点……我猛然抓起雨伞,冲出了家门。
⑤然而,在雨的世界里什么都没有了;他们不知在谁的帮助下走了。我转回身,呆立着,任凭雨点猛烈地砸在伞上,砸在我心上……
⑥三年过去了,这件小事却并没有过去,它总是闪现在我的眼前。让那些猛烈的雨点永远冲刷我人生道路上的污渍吧!
1、解释下列词语
读如其来:
漫不经心:
2、我不是发誓,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给人留下鲜花和思想?(改为陈述句)
3、从全文的结构上看作者采用的叙述方式是____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___
4、第②自然段中说“那个往日管扫地的老妈妈”“以一种异样的热切的眼光在看我”,联系下文,说说这眼光中包含着怎样的希望?
5、 第③自然段写“我不敢往下看了”,这是为什么?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下面的场面太令我害怕了,那些人会看不起“我”,责骂“我”。
B.因为下边有热切期待而又失望的目光,使"我"无地自容,使“我”自责。
C.下面有人会批评“我”,指责“我”,令“我”难堪,使“我”抬不起头。
6、 从全文看,文章第④段回忆内容的叙述顺序是( )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7、 第④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 。其中画线的部分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
8、对第④自然段中“猛然抓起”、“冲出”两个词语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我”的悔悟,以及改正缺点的行动与决心。
B.表现了“我”的动作迅速、利落。
C.表现了“我”恍然大悟,突然想起了这件事、赶快去做的样子。
12、阅读。
森林中的“环保卫士”
在原始森林中,如果没有土壤生物充当“清道夫”将森林产生的废物,如枯枝残叶、动物尸体和粪便等消化、分解掉,森林很快会被残留物所充塞,新鲜的水分和空气达不到植物的根系,森林的更新就会停止,最终会导致森林的死亡。
直接以残留物为食的土壤动物是蚯蚓和白蚁。在土壤中不断蠕动的蚯蚓吸取植物碎叶,经消化排出体外的粪便使土壤更肥沃。白蚁大多数聚居在森林中,靠吃死去树木的组织为生,因为白蚁胃中的原生物可以消化木材的纤维。
其他土壤动物,如千足虫、螨、跳虫、土鳖等,咀嚼、磨碎那些被土壤微生物软化后的枯枝落叶,使细枝碎叶覆盖的面积扩大,又为微生物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细菌又以碎粒为食,吸收其中的糖分和淀粉,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经土壤回到空气中,被植物吸收去完成光和合作。
凡土壤动物吃剩的或细菌不能分解的物质都由真菌来完成最后的“清理”。真菌的菌丝分泌酶和酸能消化、分解残留物,最后吸收这些被预先消化和分解的物质。真菌数量庞大,涉及面积较广,是森林里最重要的“清道夫”。
科学家曾计算过,在一茶匙森林土壤中有亿个细菌,几百万真菌、原生物和藻类等。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环保卫士”,对森林的生长、死亡、再生长,担负着重大的责任。
【1】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在原始森林中,如果没有土壤生物充当“清道夫”,最终会导致森林的死亡。
B.蚯蚓的粪便使土壤更肥沃。
C.白蚁胃中的原生质可以消化木材的纤维。
D.真菌是森林里最重要的“清道夫”。
【2】文中画“ ”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和列数字
B.作比较和列数字
C.列数字和举例子
D.举例子和作比较
【3】按照文意写出下列两类土壤生物名称。
土壤动物:__________________;土壤微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
【4】土壤生物被称为森林中的“环保卫士”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森林中的“环保卫士”分工协作,形成一条完整的工作链,请把缺失的环节补充出来。
蚯蚓在土壤中吸取植物碎叶→白蚁在森林中啃食死去的树木→_________→千足虫、螨、跳虫、土鳖咀嚼,磨碎被软化后的枯枝落叶形成碎粒→____________→真菌来完成最后的“清理”。
【6】读了短文,你觉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呢?请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来,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 鲁迅先生喜欢她 关怀她 许广平同情她 爱她 处处照应她 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1、在“——”上给文章加上合适的题目。
2、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举目无亲 —
一见如故 —
3、请给第四自然段空白处加上适当的标点。
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心里的冰块”是指萧红
“冰块开始融化了。”是因为
5、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6、你认为文章歌赞的是( )
① 鲁迅对青年人的帮助 ② 萧红才华出众 ③ 鲁迅与萧红的友谊
7、对于鲁迅,你听老师讲过,也读过介绍他的文章,那么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14、阅读与表达。(没有学过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使用。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纳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远远胜过了“有”。
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京剧趣谈》节选
【1】京剧表演中,在道具使用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2】想象《拾玉镯》中小姑娘纳鞋底的情景,把你感受到的艺术之美用语言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
【3】《金玉奴》将碗搬上舞台,要表现的细节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训练营。(11分)
(1)①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2)②这两句子都是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比较这两个句子,说一说分别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生产。 冀中平原上的人民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上面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3)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
请把上面的句子改写为陈述句。
(4)用温和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温和(表示气候):
温和(表示态度):
16、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1)爸爸在看报纸。爸爸在烧菜。
(2)霍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霍金是一个另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3)勃朗特姐妹成年累月在艰难中谋生。勃朗特姐妹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
17、按要求完成句子。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个儿报名。(改为老汉自己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下面句子。
(1)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梯栏杆旁。(改为“被”字句)
(2)小萝卜突然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改为“把”字句)
(3)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用加点词造句)
(4)小萝卜头大概是刚下课。(修改病句)
(5)这种虫子陪伴着常年里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缩句)
(6)我们多赶几里路。
我们要去看一场精彩的武术表演。(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7)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了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照样子写一个比喻句)
20、把下面的句子分别改写成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路边的柳条在风中摇曳。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想象写话。爷爷、爸爸都在书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把这本书传给自己的孩子,会写上一句什么话
爷爷: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爸爸:学会生存!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