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所学,让经典再现。
(1)“五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稷。
(2)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两三点雨山前。
(4)位卑_____________。
(5)无情未必真豪杰,___________。
2、看拼音写词语
liú lǎn pénɡ bó pánɡ bó xī luò zī xún
( ) ( ) ( ) ( ) ( )
ké sòu jié nàn chún pǔ ɡuò ɡuān zhǎn jiànɡ shēn sī shú lǜ
( ) ( ) ( ) ( ) ( )
3、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音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古有伯牙“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少选之间而______,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音乐还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让人浮想联翩。听着贝多芬的演奏,皮鞋匠“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______的海面上,______。月亮越升越高,穿过______。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______。”
2.成语中有不少是与音乐有关的。“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______”形容音乐轻快,舞姿优美;“______”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
4、读拼音写汉字,你一定行!
她把买来的bǐng gān(_________)用sù liào(_________)袋装好,放进pí gé(_________)包里,再带上其它祭品,来到yīng xióng bēi(_________)前,悼念在yù xuè(_________)奋战中zāo yù(_________) rì kòu(_________)杀害的先烈。
5、读句子,填上本单元中积累的“AABB”式的叠词。
①写汉字的调查报告要慎重,怎么能 (形容不细心,很随便)呢?
②他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 (形容急急忙忙的样子)赶回去了。
③看着爸爸严厉的眼神,他不免心慌, (形容说话不连贯流畅)地往下念。
④我的眼睛患上了近视,看远处的事物 (形容不分明,不清楚),只能辨出个大概轮廓。
6、课外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诗中“总相宜”的“宜”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 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 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 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7、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题李凝幽居
(唐)贾 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题李凝幽居”中的“题”是 的意思,“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 。
2.第一句诗用简洁的语言描写出了李凝居处的 ,暗示出了他隐者的身份。
3.第二句诗中“僧敲月下门”是 以 衬。
4.最后一句诗中的“幽期”指归隐的 ,“不负言”表示 ,这句诗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5.“推敲”一词的典故源于诗句: 。
8、课内阅读理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词题是________。
【2】将文中词句补充完整。
【3】词中描写的是_____(季节)的景象,从“_______”可以看出来。
【4】与“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用法不同的是( )
A.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5】词的上片写了______这些声音,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 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9、课外阅读
生命的养料
一个小男孩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或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讨了一些树苗,他想把它们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父亲对孩子们说,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喜欢的礼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但看到兄妹们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点死去。因此浇过一两次水后,再也没去搭理它。几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种的那棵树时,惊奇地发现它( )没有枯萎,( )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为小男孩买了一件他最喜欢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的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植物学家。
从那以后,小男孩慢慢变得乐观向上起来。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明亮(姣 皎)洁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何不去看看自己种的那颗小树。当他轻手轻脚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树下(泼 拨)洒着什么。顿时,一切他都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份偷地为自己栽种的那棵小树施肥!他返回房间,任凭泪水肆意地奔流……
几十年过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 )没有成为一名植物学家,( )他却成为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也许那树是那样的平凡、不起眼;也许那树是如此的瘦小,甚至还有些枯萎,但只要有这养料的浇灌,它就能长得枝繁叶茂,甚至长成参天大树。
【1】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为什么小男孩看到兄妹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就希望自己栽的小树快点死去?( )
A.他本身就不会栽树,也不想参加这样的活动
B.他很自卑,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父亲的礼物
【4】看到父亲悄悄地为自己种的小树施肥,如果你是文中的小男孩,你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
【5】“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 拍打)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阁 搁)板上( 闪闪发光 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架 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1】用“/”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字词。
【2】画“——”的句子属于_______描写,从侧面表现了_______的品质。
【3】这段话中,桑娜感到“心惊肉跳”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从哪些描写中可以感受到桑娜一家是“穷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胡杨树
七月中旬,我去新疆穿越了戈壁。我看见──湛蓝的天空下,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多姿多彩的西域风情,连绵起伏的沙丘错落有致,胡杨树铁干虬枝,龙盘虎踞,顶着戈壁滩上的烈日迎着大漠的雄风,吮吸着脚下土地中贫瘠的养料傲视众生。戈壁滩上大片的胡杨树林将我深深地迷住了,让我惊叹的是──胡杨铁骨铮铮的树干,形状千姿百态,有的似鲲鹏展翅,有的像骏马扬蹄,还有的如纤纤少女,简直就是一座天然艺术宫殿,那鬼斧神工般的形态,更使我感到大自然的壮美。我看见──蓝色的天空下荒凉的土地上,活着的绿色胡杨与死去的灰色胡杨交织地站在一起,千姿百态,神情傲然,地上稀疏地躺着死去多时的树干树枝。胡杨树不高,特别是树干短,树叶小而茂盛,它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顽强地活着。我感受到──胡杨从不因自己生活的贫瘠而放弃对生命的渴望和追求。
胡杨,是戈壁滩与沙漠的骄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杨树,尤其以强大生命力闻名,素有“大漠英雄树”的美称,胡杨树有着对生命的执著和渴望: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这就是胡杨树的品性!沙漠中的脊梁,就是禀性高贵而倔强的胡杨树!我觉得──矗立在戈壁滩上的胡杨,就像颠沛一生但决不向命运妥协的强者,双手伸向天空无声地呐喊,向苍天诉说着不屈的灵魂!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忍的树。胡杨能在40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它是神树,是生命的树,是不死的树。我感受到──胡杨在逆境奋起,一息尚存,决不放弃的精神。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身后的芸芸众生,是它们生下来活下去斗到底的唯一意义。它们不在乎,它们并不期望人们知道它们,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我爱胡杨树,更爱那些具有胡杨树的品性的人们!
【1】根据下列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写下来。
(1)像老虎蹲坐,像龙船盘曲;形容地势雄壮险要。_________
(2)好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技艺非常精巧。 _________
(3)比喻一切普通的人和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反义词。
顺境_________ 反抗________ 酷暑_______ 肥沃________ 低贱________
【3】用“ ”画出体现胡杨树外形特点的句子。
【4】用“ ”画出第二至四自然段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再谈谈你的理解与体会。
【5】请你用两个成语夸夸胡杨树。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6】举例说说你身边的什么人具有胡杨树一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鼎湖山听泉
江轮夹着细雨,送我到肇庆。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赶到鼎湖山时,已近黄昏。雨倒是歇住了,雾漫得更开。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眼不见,耳则愈灵。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循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
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怅惘:
万籁俱寂:
2.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3.作者把泉水比作什么?二者有哪些相似之处?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抄在下面。
4.“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3、品读课文——《好的故事》。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一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画“ ”的句子运用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梦境的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句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作者之所以有留下“他”的念头,是因为作者对美好生活充满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第二、三自然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好的故事”表明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回来,完成他,留下他”写出了作者想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B.“好的故事”具有美丽、幽雅、有趣的特点。
C.“但我总记得”表明了虽然梦境是虚幻的,但“我”清晰地记得,想为实现理想去奋斗。
D.“真爱”一词表明了作者对梦境的喜爱:“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表现了作者想趁这个梦还有碎影的时候,把它写下来,留作纪念。
【4】“昏沉的夜”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我长大了》一文,回答问题。
(1)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2)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3)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4)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5)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6)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很长的路,邻家的孩子总用自行车捎我一段。
(7)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8)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人群中我发现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9)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10)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11)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12)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13)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14)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小的时候想长大
______
【2】文中“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惭愧”?
______
【3】在叙述中,详写了哪一件事?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
【5】“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汤姆·索亚是美国圣彼德斯堡镇上一个淘气的机灵鬼。(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的苹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八儿对妈妈说:“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翻译成现代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自习课上,教室里十分安静。(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跟我学:修改成分残缺的病句。
一般的句子构成:谁做(干)什么。但成分残缺的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修改方法:补全残缺部分。如下面的句子缺少主语,谁写了第一首诗?应将主语补充上。
1.记得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鼓励是爱,父亲的批评是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天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改为拟人句。
(2)下了一夜大雪,到处都变白了。
改为排比句。
18、改为陈述句。
1.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上还有几种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尼克,过冬的粮食不是都收藏好了吗?你还在忙什么啊?”其他老鼠问道。
(把其中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2)尼克回答:“我在干活呀!”
(改为转述句)
(3)如果没有严冬,我们未必能觉察到四季的可贵。(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4)你已经表了决心。你应该踏踏实实地去做。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0、照要求写句子。
例:店里冷。
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
(1)声音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是我和一个同住的失业工友几天的饭费。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饭是不能不吃的。
变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写一写综合实践活动总结。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