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请默写杜牧的《江南春》,书写时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__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__还能长云彩吗__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__天气预报就总是______

3、读句子,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____

2.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____

3.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____

4、填空

1.诗写景。苏轼描写了“_______________,望湖楼下水如天”的雨过天晴的奇妙景象。诗言情。词中有辛弃疾对丰收在望之景的喜悦:“_______________ , 听取蛙声一片 。”诗中有生活。王安石盛赞杨家庭院的清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农村山环树绕的美景。诗中有典故,刘禹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典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爱国是什么?是三国时诸葛亮的“ __________ ,死而后已”,是三国时曹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宋朝李纲的“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宋朝陆游的“_______________。”鲁迅精神光耀后人。他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___________的人 ,有____________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_____________……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老舍先生的《草原》美景如画。文中写到:“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__________不用_____________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____________ ,轻轻流人云际。”

5、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壮观  壮丽

(1)万里长城是独特、( )的奇观。

(2)钱塘江大潮素有“( )天下无之称。

发掘  挖掘

(3)经过文物部门几年的勘察( ),气势非凡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终于展示在世人面前。

(4)连续下雨,( )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诗歌阅读。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请你结合诗句,解释“胜日”一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你对“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7、快乐阅读。

游子咏(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报得三春晖。

【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2】给带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

(1)临密密缝________ A.出门 B.可以 C.行动

(2)恐迟迟归________ A.意思 B.心中 C.心意

(3)报得三春________ A.光辉 B.月亮 C.照耀

【3】这首诗把母爱比作__________,把自己比作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之情。

【4】诗中这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厚爱。

8、阅读与理解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根据原文补全诗文。

2这首词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清平乐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词意,解释下列词语。

相媚好:_______________ 亡赖:____________

4词的上片和下片各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的天空中挂着一轮 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这段话按_____的顺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描绘出一幅优美的月夜田园景象。

【3】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人物的外貌和动作,用“ ”画出来。

【4】下面对这段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烘托人物出场

B.揭示相互关系

C.勾画人物形象

D.设置阅读悬念

10、阅读理解。

(一)请阅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回答问题。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1、以上文段可以用 这个小标题概括。

2、用“——”画出一句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3、为什么当“我”说“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时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1、快乐积累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用“——”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这段文字在写法上采用了____的结构方式,重点写了______,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____

【3】最后一句话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海洋”指的是____,“波浪”指的是____,突出表现了大典开始前___

【4】文中“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这句话表现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_______

12、课外阅读

早上,寒冷的北风裹着雨点噼噼啪啪地打在窗玻璃上。我穿好了雨衣正要出门去,爷爷拿过一把雨伞,硬要送我一起去学校。

  走着走着,一条小河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原来,汇聚到河里的水,把河道都挤满了。

  我望着那急流的河水,呆愣了好一会儿,正要弯腰脱鞋,准备趟水,却见爷爷早已将鞋脱下,高高地卷起裤腿,抬脚就踏入了冰凉的河里。

  趴在我背上。爷爷用那慈祥、疼爱的目光看着我,亲切地对我说。

  啊!我再一次愣住了。我已经长大了,个头也快赶上您了,您一个年过半百的老翁,却要背我过河?这刺骨的河水啊!您老人家硬要来送我,已使十分内疚,现在,又要背我过河,这怎么可以呢?

  我看了一眼爷爷那微驼的背,那被岁月染白的银发,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这些年里,从一日三餐到我读书写字的姿势,您哪一样不放在心上?这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对乡村那自在的生活充满依恋,也使我对您老人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爱。

  可是爷爷,今天,我不能......我要自己趟过河去。

  无意中,我又瞧了爷爷一眼,啊,我触到了爷爷那慈祥中透着严厉而坚定的目光,我明白了,爷爷是决不会轻易改变他的决定的。

  我终于无言地,顺从地趴在爷爷那庞大的背上,我无法,也挡不住这深沉的爱。

(1)根据题目要求填空。(2分)

近义词:  严厉(     慈祥(

反义词:  疼爱(     坚定(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1分)

无微不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年里,从一日三餐到我读书写字的姿势,您哪一样不放在心上?(改陈述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七自然段中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在括号里打(1分)

表示说话未完或语意未尽(

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表示列举省略(

(5)在文中划出描写爷爷外貌的句子。(1分)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再过三天,小保姆的试用期就到了。小保姆样子虽然土气,但是手脚很麻利。煮饭、洗衣、打扫房间,样样活儿都干得挺利索。女主人对她的总体印象颇佳。不过,女主人还想对她进行一项测试。

清早,小保姆在房门口捡到一元钱。她想准是女主人掉的,就随手把它放在客厅中的茶几上,她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当中的特殊意味:这钱藏着一个心计。

第二天清早,小保姆又在房门口捡到一张钞票,是五元钱。她好生奇怪,女主人为何连续两天丢钱?她是个精细的好妇人,怎会丢三落四?咦,会不会是在试探,在怀疑我的诚实?小保姆想到这儿,翘起了嘴巴,很生气:怎么能这样小看人?然而,她认为女主人是个体面的人,怎么会玩这种幼稚的小儿游戏呢?不会的。可是,不是女主人,还会有谁把钱放在这儿?她迫切想知道究竟,于是眉头微微地皱起,旋即用脚把钱拨进了茶几脚下……

晚上睡前,小保姆趴在卧室窗前窥看客厅中的动静。不出所料,女主人果然悄悄来到客厅中,把手伸到茶几脚……这一镜头令小保姆看呆了。她狠狠地咬了一下嘴唇,似乎在暗暗下定一个什么决心。

第三天清早,小保姆又在房中门口捡了一张钞票,是十元钱。她的嘴角立即泛起了一丝冷笑,便把钱捡了起来,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当晚,女主人找小保姆谈话:“你在试用期的工作表现是不错的,这应该充分肯定。可是……唉!诚实是顶要紧的。你如果能够记住这一点,痛改前非,我还是想留下你的!”

“您是不是说我捡了十元钱?”“是啊,难道你不觉得自己有错吗?”“不,我已经将十元钱还给您了!”“咦,你啥时啥地还我钱了?”“早上七点,公共楼梯!”

女主人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还想开口反驳,但“楼梯”两个字却让她像触电一样。她顿时面红语塞,羞愧难当。

原来女主人每天早上七点钟都要到楼下去锻炼,小保姆就把捡到的十元钱悄悄地放在楼梯上。女主人下楼时,看见了十元钱,眼睛一亮,左右张望,看没人在场,便赶忙捡起钞票,匆匆揣入了怀中,根本没有想到有谁也在悄悄地测试她……

(选文有删改)

1联系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小保姆的日常表现是(限十个字以内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钱藏着一个心计”。联系上下文,这里的“心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女主人“面红语塞,羞愧难当”的原因,一方面是: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_________

2短文围绕“试”写了这些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3、4自然段具体描写出小保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复杂的心理过程,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题目“试”蕴含着两层意思,表层意思是:___________,实则是指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端午日

沈从文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1】文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作用:从程度上渲染了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________,涉及面之________,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过端午节的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能否换成括号里的?为什么?

(1)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去。(撑)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摇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一、二自然段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凭着对________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和赶鸭竞赛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________的民族精神。

【5】作者写龙舟竞赛的场面,语言很精练,请你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当时的情形。

(1)正面描写龙舟竞赛时的激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观众的反应侧面烘托龙舟竞赛的激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跟我学:扩句要先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然后明确在哪儿加表示修饰、限制的成分,进而思考扩充什么样的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中的主要成分自己提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1.华夏子孙企盼你的归航。(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苦难和机遇中,你寻觅着生存的曙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百年之梦终相圆,拥抱时的泪水中充满希望。(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那漫长的岁月中,思念着你啊,香港;在那一串串的故事里,讲述着你啊,香港。(仿写句子)

在那漫长的岁月中,______着你啊,______;在那__________________着你啊,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源的籍贯是湖南省隆回县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照样子,用一句话描写同学看书入迷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练习。

(1)例:“我还有作业没有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 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用其他的词代替)

①看着纷纷飞舞的雪花,她____________道:“雪精灵实在是太美了!”

②“路上注意安全,上课要认真听讲……”每天早晨上学前,妈妈总要______我。

③“加油!加油!” 操场上传来同学们的阵阵____________

(2)盲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光下的丁香白的潇洒,紫的朦胧。(仿照例句的形式补充句子)

阳光下的月季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人生路上,有时一个微笑,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世间的美好。人生路上,__________。人生路上,__________。(仿照例句,续写两句话,与例句构成排比句)

19、按要求写句子。

(1)读下面的句子,在“——”写出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假期,重庆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朝天门广场人头攒动,洪崖洞民俗风貌区__________,磁器口古镇__________,武隆喀斯特旅游区__________

(2)仿照例句,试着用一两句话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例: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想一想加点部分有什么共同特点。再围绕下列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冷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山顶上,蓝蓝的湖水透明极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室里安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怎么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是因为党的改革政策好。(改为先因后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老师家访。(至少扩写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刘老师热爱生活,意志坚强,大家非常佩服他。(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天地。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校园生活多姿多彩,充满酸甜苦辣;师生情、同学谊、校园情是那么美好难忘,曾经有多少难忘的故事存留在了我们记忆的深处。比如:一次精彩的课堂、你与同学间发生的故事、令你难忘的老师或同学……请生动描写一次最令你难忘的校园活动,或一件事,或一个人等,记下校园的点点滴滴,抒发出你对校园生活的真情实感。

要求:内容具体,条理清晰,细节描写生动,抒发真情实感。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字数在500个字左右。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