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补充四字词语。

生旦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乐见

____________登场 ____________

2、课内理解

1一个小小的牧童竟然能够指出大画家画上的错误,说明    )。

A. 牧童有长时间细致的观察,比大画家更了解牛的情况。

B. 牧童比画家聪明。

C. 牧童的知识比大画家丰富。

D. 大画家的画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2说说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___________写的一篇回忆性文章,通过作者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关心女佣这几件事,说明鲁迅是个___________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___________之情。

3、看拼音,写词语。

táo zuì

níng jìng

wǎn lián

ēn cì

hú lún tūn zǎ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zī rùn

kuí wú

zhēn zhì

méng lóng

xuán yá qiào b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课外拓展。

1.《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写童年居住在_________城南的景色和人物,是她_________生活的真实写照。

2.四大名著指的是 《三国演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本学期,我们学到了许多诗句,请你写出两句表现爱国深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午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两山排闼送青来。

【1】在横线上补全诗句。

【2】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他写在________

____________(哪里)的一首诗。

【3】诗的前两句是写庭院的,其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字写出了庭院的洁净,可以看出主人爱洁净。第二句中,“_______________”几个字写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________”几个字写出了主人的勤劳。

【4】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与理解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随风潜入夜,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潜(   ) 野径( ) 锦官城( )

3写出第二联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题为春夜喜雨,诗中却没有一个字,但又处处体现出诗人的喜悦之情。请从诗句中找到至少两处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古诗,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唐] ___________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在横线上填写作者姓名。

【2】解释词语的意思。

乃:______________               潜:______________

【3】首联中,作者为什么说“好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从_______觉角度描写了一幅________图,以__________反衬___________,显得黑云密布,雨意正浓。

【5】首联中的“知”与尾联中的“重”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诗的诗眼是(       

A.好

B.春

C.喜

D.知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

灯祭

迟子建

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灯是不寻常的。

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fèi   téng)的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赶紧用(fèi   jiù)棉花将灯罩擦得亮亮的,亮到能看清瓶中央飞旋的灰尘为止。灯的底座是圆形的,木制,有花纹,面积比灯罩要大上一圈,沿边缘对称地钻两个眼,将铁丝从一只眼穿过去,然后沿着底座的直径爬行,再扎入另一个眼中,铁丝在手的牵引下像眼镜蛇一样摇摆着身子朝上伸展,两个端头一旦(huì   )扭结在一起,灯座便大功告成了。那时候从底座中心再钉透一根钉子,把半截红烛固定在钉子上。待到夜幕降临时,轻轻捧起灯罩,“嚓”地点燃蜡烛,敛声屏气地落下灯罩,你提着这盏灯就觉得无限风光了。

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说做灯罩,他总要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不是把瓶子全炸碎了,就是瓶子安然无恙地保持原状,再不就是炸成功了,一看却是一只猪肉罐头瓶子,怎么擦都浑浊,只好弃了。

尽管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里,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   miè),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燃灯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

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

“还真顾家啊。”父亲打趣着我去看那盏灯。那汪蜡烛油上斜着一束蓬勃芬芳的光,的确是亮丽之极。将死的光芒总是灿烂夺目的。

过年要让家里里外外都是光明。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院子中的灯有高有低。高高在上的灯是红灯,它被挂在灯笼杆的顶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刷刷响。低处的灯是冰灯,冰灯放在窗台上,放在大门口的木墩上,冰灯能照亮它周围的一些景色,所以除夕夜藏猫猫要离冰灯远远的。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

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fèi téng     fèi jiù     huì hé     xī miè

( )       ( )       ( )       ( )

【2】“称心如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我可以从文中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__________

【3】如果我想给别人介绍这种玻璃灯的做法,我要看哪个段落?根据内容填一填。

重点看第( )自然段,做法:准备冻玻璃瓶——( )——准备比灯罩略大的木质底座——( )——铁丝穿过两个眼在顶端扭结一( )——半截红烛固定在钉上一( )——大功告成。

【4】如果想体会作者提灯过年的骄傲,要侧重读哪些段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短文阅读

孝心无价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认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卧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的深深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债。你就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是稍纵即逝的眷恋,是无法重现的幸福,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带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在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1】给加点字注音。

嗷嗷待( )   蹉跎( )( )( )

【2】划去不正确的字。

①求学的路很(漫   慢)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

②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   寄)斩断。

【3】在第一自然段中有几个反问句,请用“ ”画出,并将它们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二自然段中一共用了四个“相信”,它们的主语(陈述对象)都是谁?找一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说她不喜欢“苦孩子求学的故事”“也不喜欢父母卧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那么,她对那些“赤诚忠厚”而准备“从容尽孝”的孩子持何种态度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对求学的苦孩子和断然离去的游子都作了道德上的评价,请从文中摘录出这方面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襄阳区杨忠共从1979年开始用捡破烂,卖棉花糖攒下来的钱,持续捐助贫困生。据当地教育部门粗略统计:30多年来,受他捐助的学校有20 多所,金额达10 多万元。杨忠共说,能把爱心奉献给孩子们,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材料二】颜拥军是名爱心公益志愿者,他投资近300万元创办襄阳展颜特殊学校,接纳自闭症以及其他智障儿童。他说,尽管每年都还贴钱,但看到有孩子顺利转入普通学校,看到孩子们每天都进步,自己能为这些孩子奉献点爱心,就觉得很满足,很快乐。

【1】这两则材料反应的一个共同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围绕这个主题,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卢沟桥烽火(节选)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士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

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9点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选自(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课文)】

【1】1937年7月7日哪个军队偷偷向卢沟桥摸来?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本军队

B.中国士兵

C.日本军官

D.国民党军队

【2】选文的记叙顺序是( )

A.方位顺序

B.时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事情发展顺序

【3】下列词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气势汹汹

B.鬼哭狼嚎

C.狼狈而逃

D.严词拒绝

【4】读文中画线的语句,体会中国守军的精神,下列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仇敌忾

B.英勇善战

C.蓄谋已久

D.顽强不屈

【5】同样是写攻打卢沟桥,作者写敌人和中国守军时分别用“偷偷地”和“悄悄地”来形容,请联系课文内容,分析这样写的不同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既关注了日寇人物群体这个“面”,也写了一个日本军官的表现这个“点”,请从文中分别摘录一个句子,再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写“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样写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平分生命

男孩与他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惟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握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的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吊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诺言。

(1)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2分)

 

 

(2)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3分)

(3)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发挥合理想象,具体描写男孩的一番思考。不超过100字。(4分)

 

 

 

 

 

14、敬重卑微

偶然读到一篇文章,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在我们从未看在眼里放在心头的原野繁衍生息。想不到这小小的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如何逃生吗?

它们不是非常慌乱,乱跑乱撞,也不是无动于衷,而是众多蚂蚁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当读到这段文字,心中莫名地震动了一下,深为这卑微的力量所感动。我仿佛看见熊熊烈火在燃烧,一团黑色正沿山脊流动;听到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在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卑微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没。生命的渺小,身体的单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忽视了微薄的力量,懈怠了潜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厚重,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卑微的精神穿过我孱弱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玩世不恭、自暴自弃?

世上堪称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体积,而是精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用文中末段加点的关联词仿写一句话。

3.文中画  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前呼后应  C.埋下伏笔

4.文章最后运用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成语,它常用来比喻( )

A.团结就是力量。

B.不能小看看似弱小的事物。

C.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

5.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他不是五年级学生中成绩最好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泪水大颗大颗地涌了出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压在肩上。(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丽莎的脸蛋漂亮。(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缩句)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改为陈述句)

 

 

手指有姿态。(扩句,最少扩两处)

 

 

圆溜溜的柿子挂满枝头。(改为比喻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用关联词语将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一切生命都需要它。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河水养育了我们的子子孙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读下面的句子,在“——”写出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假期,重庆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朝天门广场人头攒动,洪崖洞民俗风貌区__________,磁器口古镇__________,武隆喀斯特旅游区__________

(2)仿照例句,试着用一两句话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例: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想一想加点部分有什么共同特点。再围绕下列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冷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夏天是悠闲的。夏天是有趣的。(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

(3)表示“说”的意思的词语有很多,请把下列句子中的“说”换一个说法。

小明一家去桂林游玩,看见美丽的桂林山水,情不自禁地“真美呀!”

________________

20、没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情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展示。

题目: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要求:①记叙一个故事,可以是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也可以虚构。

②注意题目要在文章中得到照应。

5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