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阅读诗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回答问题。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描绘了________的美丽雨景。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________”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________”。

2、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_______草长,树木长,_______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_______稻秧长,甘蔗长,_______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_______水长,瀑布长,_______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2._______想,_______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_______妈妈喊了我几遍,可我_______舍不得脱下来。

3._______明天还下雨,我_______能穿雨衣上学。_______雨在今天都下完了,明天_______没有雨可下了。

3、《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表现了童年的对事物_______,是个_______的孩子。

4、字组成词语,分别填入下面句子中。

(1)班长马宝玉______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2)破课桌,______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3)老汉似乎要喊什么,______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5、我能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抱怨_______ 著名_______ 幽静________ 心惊肉跳_______  

纯熟_______ 清幽________ 霎时________  断断续续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理解

自学古诗《金缕衣》,结合注释,写出诗句大意。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莫待无花空折枝

注释 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惜取:珍惜着。:可以,能够。直须:尽管。直,直接,爽快点。莫待:不要等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下面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表现老马心甘情愿背负沉重的压力。

B.“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中的“扣”字写出了老马负荷过重、力不能支的痛苦。

C.“眼里飘来一道鞭影”,“飘”字看似很轻,实际上是很重的欺压。

D.“它抬起头望望前面”,表明老马希望看到苦难的尽头。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马象征着贫苦的农民,作者通过写老马,写出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农民的悲惨命运。

B.全诗充满了哀怨的气氛和凄楚的情调,饱含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对统治者的愤恨。

C.作者以悲愤的笔触,表达了对劳动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

D.诗人善于在现实生活中捕捉典型镜头,逼真地刻画出老马的形象,朴素中见坚实,平淡中见深远。

3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伟大精神的写照。

8、赏析古诗。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是一首________诗,这首诗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前两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把半亩方塘比做________,用来突出________________

4. 源头活水现在多比喻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用同一个的字放在句尾,使之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这就叫押韵。所以我们就要在诗句中最后一个字里找,找到那些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

5.这首诗押韵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后面的题。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       )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       )惹外国人讥笑,(       )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1】联系上下文,在选文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作者围绕“堪测路线”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3】詹天佑是怎样解决“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的困难的?从中可以看出詹天佑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波浪线划出选文中使用了排比方法的句子,体会其表达作用。

10、课外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英雄雨来》(节选)

村头上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了。孩子们像小泥鳅,在人群里乱钻。不住地眨巴着眼,问:

“来了吗?来了吗?”

雨来拿胳臂肘推撞着人群,往里挤着,问一个老爷爷:“是大部队吗?”

这个老爷爷正仰脸往远处大路上望,觉着有人拿胳臂肘子推撞他的腰,低头一看,叫道:

“我说,你怎么往我的腰眼上撞啊?”这时候,有人高兴地叫着:

“来啦!来啦!”

雨来也顾不得向老爷爷说句道歉的话,一伸脖子,用脑袋开辟着道路,挤到人群前面去了。不知道是谁,用那种快活的声调,嘲讽地喊叫说:

“好家伙啦!比炮弹还厉害,一溜烟儿地穿过去啦!”

第一个战士,从树林的小道上走出来的时候,眼尖的就看见了。可是也有眼拙的人,尽管睁大眼睛,东张西望,却没有看见。不住地问身边左右的人:

“哪儿呢?哪儿呢?”

雨来用那种差不多就要哭出来的声音,急急地跺着脚说:“我怎么看不见哪!”

二黑过去指给雨来。他顺着二黑手指的方向,瞪大眼睛望去,这才看见一个穿灰军装,扛着枪的人,走出了树林。接着,两个,三个,……长长的队伍,像一条龙,身子还在树林那边,头已经顺着大路,伸进那片笼罩着薄雾的洼地里了。丛林背后的一片晚霞,恰似半空中飘扬的一面红色的旗帜。

等人们再看见那排头的战士,已经快到村头上了。芦花村的人们,都拥上去,同八路军同志亲热地打招呼。雨来的爸爸也在队伍里。他是区上游击队派来,专给这八路军大队带路的。

雨来跑过去,抱住爸爸的胳膊,仰脸,瞧着爸爸直笑。然后,撒开爸爸,过去抓住一个战士的背包,说:

“来,我给你背!”

那战士没让他背,却一手把他拉到队伍中间,笑着在他的后脑勺上,亲热地拍了一下。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东张西望:______________

【2】选择下面各句所采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D.环境描写

(1)丛林背后的一片晚霞,恰似半空中飘扬的一面红色的旗帜。( )

(2)雨来跑过去,抱住爸爸的胳膊,仰脸,瞧着爸爸直笑。( )

(3)“来,我给你背!”( )

【3】填空:“丛林背后的一片晚霞,恰似半空中飘扬的一面红色的旗帜。”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把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的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作者:李剑波、蔡士魁,选用时有改动)

【1】结合选文内容,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渺小——_____ 恩赐——_____

【2】在第1自然段中用“ ”画出描写地球美丽壮观的句子。

【3】第2自然段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地球的_____

【4】“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这句话中,“蓝色”的是_____,“白色”的是_____,“水蓝色的‘纱衣’”指的是_____

【5】读到“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这句话时,你想到了生活中哪些浪费自然资源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写出一种即可)

_____

【6】请你设计一条节约资源或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

_____

12、阅读

在美国新泽西州郊外的一幢白色的房子里,每天黄昏,她总是(百无聊赖   无精打采)地站在窗前眺望远方。四周一片寂静,只有棕色的山峦(倒影   映衬)着暗蓝的天。屋里响着的中国古典音乐,如流水般(淌入   浸入)她的心里。她预感今晚又将梦见中国。自从移居美国后,晚上做梦常常回到故乡,和父母、朋友们在一起。这样多少可以缓解思乡的情绪。

夜幕降临时,先生问她今晚吃什么,她决定自己动手做。她实在(厌倦   困倦)了那些美国的食物:牛排、猪排、火鸡和厚厚的番茄酱……

她总算是幸运的。她在美国的家舒适宽敞,上下三层,屋外有开阔的阳台,花园里她先生亲手栽种的苹果树和樱桃树,环绕在碧蓝的游泳池旁。那是一个美国人一生的梦想和奋斗的(目标   目的)。

虽然如此,她还是想念中国,还是想回到故乡去。

【1】在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用“ ”标出。

【2】本文表现的是__________之情。文中的“她”寄情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她是幸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短文最后一句话,谈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下你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故土的文章或古诗词?请你把题目和作者写在下面。(只写一个题目和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丰碑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①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②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雪雾之中,他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以下填空:

(1)文中有两处画曲线的句子,第①处是对将军_______的描写,第②处是对将军_______的描写。

(2)将军见到冻僵的老战士,情感不断发生着变化:( )——( )——( )

(3)选文倒数第二自然段有2句话。第1句话是_______描写,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第2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表面上这“丰碑”是指__________,实际上象征着__________的精神。

【2】结合短文,谈一谈你对“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空间

儿子和列车

在德国的一个火车小站里,一位扳道员正要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辆徐徐驶近的列车扳动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辆火车从相反方向隆隆驶近车站。假如他不扳道,这两辆火车就会相撞,酿成巨大的灾难。

这时,他无意识地回了一下头。突然,他发现自己的小儿子正在铁轨的另一端玩耍,而那辆开始进站的火车就驶在这条铁轨上。

怎么办?他可以立即飞奔过去,把儿子抢救上站台。但是,迎面驶来的列车上将会有数百人面临丧生的厄运!

他强忍巨大的痛苦,决定不违反自己肩负的安全职责。这位工人向他的儿子大吼一声:卧倒!随即快步奔向岗位,扳动了道岔,一眨眼工夫,这辆火车安全地进入了预定的铁轨。

他的儿子由于平素就习惯了(服从 听取)长辈的命令,没显出丝毫的慌张,立刻笔直地躺在铁轨中央。一列满载的火车沿他的头顶呼啸着(奔驰 飞驰)而过。

那位父亲向着儿子的方向狂奔而去,不敢想象儿子那惨不忍睹的情状。然而,他的儿子活着,而且未受一点损伤。

据说,德皇知道了这位扳道工人的勇敢举动,就派人去把他召来,奖给他一枚荣誉勋章,一方面是奖励他顾全大局的行为,另一方面是感谢他教育出一个机灵听话的儿子。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厄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顾全大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3扳道员面临着怎样艰难而痛苦的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万分危急的关头,扳道员是怎样做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为反问句。

1.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想到母亲,我就泪流不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能让两个孩子和死人待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忘不了那个卖书的残疾青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鸥们不愿意让老人离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5分)

(1)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改为反问句)

(2)蚁穴可以毁坏河堤。)(改为字句)

(3)雪山顶上,蓝蓝的湖水透明极了。(改为打比方的句子)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成转述语句)

(5)敌人的神机妙算被我们识破了。(把病句改正过来)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那是何等惊心动魄的气概呀!(照样子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黄河飞旋而下。(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一条忽明忽暗的长长的带子蜿蜒盘旋在茫茫的大地之上。(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这情景真让人惊叹。(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地球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宏伟的建筑,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照要求写句子。

1.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改为一句话,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承认这是一本优秀的小说。(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主题: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

提示:人们常说:“ 一个好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想想你有哪些好习惯,选择其中的个写出来。要通过具体事例写出这个好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它对你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哪些有益的影响。

要求:①题目自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②把事情的经过按照一定顺序写清楚,重点部分写具体;③书写工整,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