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看拼音写词语。

yī jīn shēn yín bào fā

______ ______ ______

páo xiào dǐ yù qí zhì

______ ______ ______

2、给多音字注音:

1.(铺):桑娜拿起铺垫______,给孩子们整理床铺________

2.(作):他在作坊______里辛苦地工作,他想:我这是自作自受。_______

3.(强):穷人的生活很辛苦,但他们还是坚强______地活着,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_______填饱肚子,自己虽然有五个孩子,桑娜还是倔强_______地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

3、课文内容回顾。

1.课文的第1、2自然段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角度描写丁香花,描写了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书法。

4、看拼音写词语。

jié rán     tōng xiāo     jiǎo huo     fěn suì     kuān wèi

( ) ( )   ( )   ( ) ( )

jì mò     qī liáng     fáng yù     rǎn gāng     qīn xí

( )   ( )   ( )   ( ) ( )

5、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歌谣   ________的琴键

________的手指   ________的色彩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下面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岭/逶迤/腾/细浪

B.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

D.大渡/桥横/铁索/寒

【2】“万水千山只等闲”具体表现在中间四句上,其中__________是“千山”的代表,___________是“万水”的代表。

【3】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一)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解释词语的意思。

胜日:___________ 滨:___________   等闲:___________   东风: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第一句点明出游的_____________,下面三句写 “寻芳”所见所得:春回大地,使人耳目一新。诗人由“寻”而“________”,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是“________”字。

【3】“万紫千红总是春”让你产生了哪些联想?请用精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之美各有特色,请你写出两句表现其它季节之美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类文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注释]①长缨:革命武装。苍龙:国民党反动派。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词句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_____的革命豪情,流露出红军________________之情。后来,人们引用“不到长城非好汉”表示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描写六盘山秋天景象的词句,并展开合理想象,把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七律·长征》和《清平乐·六盘山》都写到了山,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选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生命的补丁

①不久前,女儿一双磨砂皮鞋晒在门口,不知被哪个缺德的人用刀片划了一个长长的口子,那是我们花了两百多元买的新鞋,上脚没几天就不能再穿了,女儿难过得哭起来。我把鞋子拿到小区门口的皮鞋手工店,小学徒看了一眼说:没办法,除非换皮换帮。老师傅接过来看了看,说:你要是放心的话,我就在皮鞋上再多划几道口子,两只鞋子上都划上。我不解地问:为什么?老师傅说:这样看起来显得对称,是刻意而为,会显得别具一格,又不影响穿着。我还是不大理解,反正死马当着活马医吧。我把鞋丢下走了。第三天下班我顺便去取鞋,一眼就发现了那双鞋,鞋子上果然又划了五六道伤痕,用铁铸红色的软皮补好,四周用的是粗针大线的细麻绳,针脚故意歪歪扭扭,显得质朴粗犷(guǎng),与磨砂皮的风格一致,一双鞋看上去比先前更独特也更有趣,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更具审美品位。我连声夸道:师傅手艺真棒!

②在流水线上打工的妻妹有一天拿出一件衬衫给我们看,那是一件白衬衫,因为不小心被钉子勾住,后背上撕出老大一个口子,她惋惜地说:一百多块买了件衬衫,才穿了三天就不能再穿。老婆接过来左看右看,说:我拿回家帮你补补看。结果三天后,再一次看到那件衬衫时,我惊呆了:所有不规则的裂痕和口子全被小心地用细细的白丝线手工缝合,那些被白丝线缝合的裂痕呈树枝状,看上去就像北方冬天树枝上的冰花或雾凇一样,美极了!为了强调这种效果,老婆特地还在树枝下用花棉布头拼贴了一个胖乎乎的小雪人和森林小屋。一件原来撕毁不能穿的衬衫,现在变得比原先那件更完美更独特。我赞叹道:大漂亮了,就像艺术品一样!老婆说:都是那个做皮鞋的老师傅给我的启发。补丁,原本是一种遗憾,却可以通过巧手匠心,让它呈现出一种完美。

③老婆的话也给了我更大的启发:世界上万事万物不可能总是十全十美,这也不符合规律。补丁作为一种缺憾是免不了的,包括人的生命。生命也是这样——伤害、残疾、病痛等等。伤口既然已存在就无法回避,你不能指望展览伤口博人同情,那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你能做的和你该做的,就是用补丁缝合伤口,并且还要努力在“伤口”上开出最美丽的花。生命之所有意义就显现在这里——像被处以宫刑的司马迁、像双目失明的博尔赫斯、像耳聋的贝多芬、像瘫痪了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为残缺的不完美的生命打了一个最完美的“补丁”。

【1】做皮鞋的老师傅启发“我”老婆补出了如艺术品一般的衬衫的行为是( )

A.在皮鞋上再多划几道口子。

B.在不影响穿着的情况下,为了对称美,在另一只鞋上也划了几道口子。

C.在另一只鞋上也划上口子,并用独特的方式补好,使其具有审美品位。

D.补鞋子时,针脚故意歪歪扭扭,显得稚拙。

【2】文中分别讲了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通过这两件事概括说明观点:_________(用原文中的话说)

【3】文中第③自然段“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就显现在这里”中的“这里”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

【4】读了短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作者热爱生活,他的生活态度是乐观坚强的。

B.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挫折,我们不能悲观、消极,更不能绝望,只要有信心,就有希望,就会开出最美的花朵。

C.世界上万事万物不可能总是十全十美,伤口就是伤口,没有必要因为伤口而痛苦,也没有必要去愈合伤口。

【5】对文章题目“生命的补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补在破损衣服或其他物品上的东西。

B.生命中的遗憾,如意外的伤害、病痛、残疾等。

C.指身体上的伤口,我们必须忍痛将伤口缝合。

D.生命中的遗憾不可避免,我们只能用顽强的意志去战胜困难,战胜自己,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6】除了文中列举的名人之外,请再举一位能用“补丁”缝合伤口,并努力在“伤口”上开出美丽的花朵的人物。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了挫折,你将如何面对?请用几句话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风吹草动

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杀,他逃到昭关。由于楚军在关口盘查很严,他出不了关。因为着急和忧愁,一夜之间他的须发全都变白了。凭着相貌短时间内的巨大变化,他混出了昭关。逃亡的路上,他经常在芦苇和草丛里穿行,由于精神高度紧张,稍有风吹草动,他就赶紧躲起来。

【1】“风吹草动”讲述的是( )的故事。

A.楚平王

B.守城士兵

C.伍子胥

【2】伍子胥因为( )须发一夜之间变白了。

A.疲于逃命

B.楚平王追杀

C.逃亡到昭关时,关口盘查森严,他急于出关,不得其法

【3】文中的伍子胥是一个( )的人。

A.杞人忧天

B.小心谨慎

C.软弱无能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材料二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八百万吨和三百万吨,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五百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量的十分之一。即使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饿却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一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六秒就有一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

【1】材料一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题目是《____________》。

【2】材料一要表达的主题是(  )

A.崇敬劳动者。

B.赞扬劳动者。

C.珍惜土地。

D.珍惜粮食。

【3】下列名句与材料一中的古诗表达的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B.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C.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D.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的悲哀。

【4】材料二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我国餐饮浪费严重。

B.我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接近全国粮食总量的十分之一。

C.全球每年有不少人因饥饿丧生。

D.通过列举餐饮浪费的数据与因饥饿丧生的人数,号召人们珍惜粮食。

【5】有些人请客摆阔气,认为餐桌上的菜剩得越多越有面子,请你劝说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①1973年,我6岁。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吃上一块冰凉甘甜的冰糕。

②在我6岁那年的夏天,我梦想成真,吃上了冰糕。

③回想起吃冰糕的经历,我心中就会掠过无边无际的疼痛——眼前仿佛闪现出在炎炎烈日下不停奔跑的母亲的身影。

④1973年夏季的一天,在生产队长的带领下,母亲拉着600多斤重的公粮,和其他社员一道去公社粮店交公粮。交了公粮后,队长看社员们热得浑身是汗,就让会计买了10多块冰糕。队里的人都躲在树荫下有说有笑地吃着3分钱一块的冰糕。母亲用舌头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拿着冰糕,步履匆匆地走在了回家的路上。

⑤母亲刚走出粮店,冰糕就化了,看到滴在地上的冰糕水,母亲心急如焚,就奔跑起来。

⑥太阳在头顶上无情地炙烤着,知了在树上声嘶力竭地叫着,天闷热得像刚熄了火的砖窑。炎炎烈日下,母亲不停地向前奔跑着。

⑦汗水早将母亲的衣服浸得像是水洗过一样,她像是负重的老牛一样不停地喘着粗气。跑过了一村又一村,母亲将公社粮店甩在了身后。

⑧母亲不停地奔跑着,她知道自己要跑10里路才能跑到家里。

⑨近了,更近了,终于望见了绿树环抱的村庄,终于看见了破败低矮的茅草屋,终于撞开了虚掩的大门,终于瘫在了自家庭院里,终于气喘吁吁地喊了声孩子。

⑩母亲的头发湿漉漉的,嗓子眼干渴得冒烟。她把我拉到面前,伸开了右手。我看到在母亲右手手心里有根小棍,一张巴掌大的纸,一小口水。

母亲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喝!快喝!”一块冰糕化得只剩下一小口水了。

母亲温柔地梳理着我的头发,满是汗水的脸上露出了心满意足的微笑。她舔了了舔干裂的嘴唇,让我到厨房里给她舀水喝。母亲一口气喝了4碗凉水才吃力地站了起来。

这就是我这一生中吃的第一块冰糕——确切地说,只是吮吸了一点冰糕水而已。就是这点冰糕水,却甜到了我的五脏六腑,甜了我的大半生。

为了这点微乎其微的冰糕水,母亲在炎炎烈日下奔跑了5000米。11年后,当我在淮阳师范上学参加长跑比赛时,我刻骨铭心地感受到5000米究竟有多远了。5000米,跑得我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5000米,跑得我眼前金星直晃;5000米,我刚跑到终点就感到头疼欲裂,被同学架上了救护车。

如今,我的83岁的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就坐在我的身旁择菜,她在忙着为我准备午饭。当我心潮起伏地写到这里,哽咽着和她谈起我第一次吃冰糕的经历时,母亲淡淡一笑,说,只要能让你吃上冰糕,别说是10里地,就是20里地,我也会一直跑下去。

我眼里闪出了点点泪花。

1用简练的语言梳理短文的主要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6岁时,“我”渴望吃到冰糕——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感受到跑5000米的艰难——__________

2小明读第⑥⑦⑧段的时候感动不已,泪水不自觉地涌出了眼眶。请你推测他当时的阅读感受,批注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母亲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为什么要写11年后“我”跑步的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本文注重细节描写,感人肺腑。如,第⑨段连用了“撞”“瘫”“喊”三个动词,将母亲急切而兴奋的心情、疲惫不堪的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_______

2)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主要写“我”在回忆第一次吃冰糕的经历时哽咽了,母亲却“淡淡一笑”,认为“我”过于感性,小题大做。_______

13、懒老师

给我们上过课的老师可多了,但在我心目中留下美好印象的却是我们称之为懒老师的罗老师。

别看他,他可讲究了,一头乌黑的头发,身着一套整洁的西装,脚穿一双普通的皮鞋,但经常擦的铮亮,可精神啦!

同学们为什么称他懒老师呢?这还得从他上课说起。在一二年级时,无论是ɑ o e,还是教我们识字、写字,他非常认真细心,生怕教漏了一点儿,可是到了三四年级后,罗老师好像换了心似的,变得让我们越来越不认识了。就拿学习一篇课文来说吧,他总是要求我们先自己预习,读课文、查字典、勾画生字新词等,上课时让我们明确应达到哪些目标,然后就让我们自己去读、去想,或者是分组讨论。而他呢?这组看一下,那组听一听,有时遇到较难的问题,也仅仅提示下了事。

至于独立阅读课文就更是我们的事了。时间长了,懒老师的外号自然就叫开了。可说来也怪,每次考试,我们班的成绩都在年级首位。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于是把心中的疑惑告诉了爸爸。爸爸笑着说:孩子,你们冤枉罗老师了,你们的老师其实并不懒,他是一个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好老师,他写的教学论文经常在县级乃至省级、国家级教育刊物上发表呢!听了爸爸伯话,我为错怪了罗老师而感到脸红,更为有这样一位懒老师而高兴、自豪!

1、“懒老师教一二年级时非常认真细心,文中用了无论是还是的句式,仿写一句这样的句子。

2、他教我们到三四年级后就了,他的表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

3、“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于是把心中的疑惑告诉了爸爸。”“心中的疑惑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

4、“懒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身边有这样的老师吗?你想对他(她)说此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①30年前,为了祖国的强大,他抛家舍业,隐姓埋名地秘密工作;30年后,祖国褒奖他,他的事迹令人们肃然起敬,感慨万千。他,就是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②1958年,为打破美苏等国的垄断,我国在耗资巨大、技术领域一片空白的情况下,批准立即成立代号为“19”的研究所,研制导弹核潜艇,年轻的黄旭华成为核潜艇研制总工程师。因为机密和危险,黄旭华带着20几位舰船方面的专门人才,来到只有编号而没有名字,且在地图上查不到的小岛上进行研究。为了保密,这里不通邮,也不通电话,唯一的联系方式就是一个编号为“145”的内部信箱。从此,黄旭华一家就在父母面前“消失”了(后妻子李世英也被调到北京,但对黄旭华所从事的工作一概不知)。

③荒岛上的条件非常艰苦,整年都是风沙弥漫。比环境更艰难的是一切核潜艇的研发都得从零开始!因为所有人都没有见过核潜艇!直到有人从国外带回两个儿童核潜艇玩具模型,团队才总算有了实物参数。正是靠着拆解这两个核潜艇玩具模型,科研队伍才坐实了资料内容。为了一个数据,他们争分夺秒不停地计算。玩具模型与他们搜集到的媒体资料数据吻合,都是通过计算、比对完成的。

在研究核潜艇的十多个春秋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甚至特殊时期对黄旭华和一些技术骨干精神的打击,都没有阻挡研究的步伐。核潜艇是一个三千多吨重、像鲸鱼一样在几百米深的海底遨游的钢铁圆筒。它是在深水中运动的武器库和战斗堡垒,一艘核潜艇的发电量可以满足一座中等城市的照明用电,艇内仅控制阀()门就有一万多个,各种仪表达到几千个。其制造工艺的复杂程度,必须集成航海、导弹、计算机及核反应堆等几十个专业学科才能将它制造出来。当时没有电脑,所有数据只能靠算盘和计算尺,起早贪黑工作是研究人员习以为常的事情。在黄旭华带领下,经过所有工程师的共同努力,终于在1970年,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下水。

⑤从1958年组建团队到1970年第一艘核潜艇试航,不到13年的时间,对于当时科技落后、经验全无的中国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⑥1988年4月29日,新型号的潜水艇在研制最后阶段——交付海军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极限深度的深潜试验。试验的风险很大,任何一条焊缝、一条管道、一个阀门,若承受不起海水压力,都会造成艇废人亡。试验之前,艇员心理包袱很重。62岁的黄旭华不顾大家阻拦,毅然决定亲自下潜300米。当核潜艇下潜快到300米时,潜艇顶壳多个位置“咔咔”作响,令人毛骨悚(sǒnɡ)然。黄旭华因承受压力过大,眼底、耳朵和牙龈都渗出了血,但他全然不顾,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直至最后成功。他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⑦从此,中国核潜艇劈波斩浪,遨游在深蓝的大洋之中,为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释放出巨大的震慑(shè)力。

⑧黄旭华,让中国人的脊梁挺得更直了!

(根据相关报道改编)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肃然起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镇定自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能比较全面地概括文章第②~⑤段主要意思的一项是(  )

A.1958年,黄旭华隐姓埋名,在条件艰苦和我国核潜艇技术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克服多重困难,用十多年时间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B.1958年,黄旭华带领团队,在条件艰苦和我国核潜艇技术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克服多重困难,用十多年时间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C.1958年,黄旭华带领团队隐姓埋名,在条件艰苦和我国核潜艇技术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克服多重困难,用十多年时间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创造了奇迹。

【3】用“ ”在第③段中画出“比环境更艰难的是一切核潜艇的研发都得从零开始”的原因的句子。

【4】文章第④段中画“ ”的句子是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5】黄旭华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短文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我国,像黄旭华这样的楷模人物还有很多,如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黄大年等,选择你了解的一位,用一两句话写写他(她)在你心中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成转述句。

汤姆•索亚叹了一口气,对妈妈说:“妈妈,您可以帮我把门关上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当前的不幸处境,难道不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

2.为了不滑下来,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狠狠地抓住雄鹅的羽毛。(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3.我不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

4.成长路上的关爱、叮咛与教诲,我都将铭记在心。(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

17、仿照例句改写句子,使句子更生动。

例句:秋天到了,大豆成熟了。

秋天到了,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

下课了,同学们玩起了陀螺,许多陀螺在地面上飞转。

 

 

 

18、按要求写句子。

1.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闰土见人很害怕。闰土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先生对我说:曹先生的书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它天性这样。跟它说住在我们的房子里不会冷,是没有用的。(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式训练。

【1】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新鲜的水果       疲惫的脸       心灵的深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林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明明会对他说什么?请你把明明说的话写出来。(不要出现“说”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不小心打碎了妈妈心爱的花瓶,我忐忑不安地想:“妈妈马上就要回来了,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和妈妈解释……妈妈会不会生气呢……”(照样子,写写人物“期待”的心理活动)

我期待的寒假要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平台。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让你感动或感谢的人。请选择其中一个印象最深刻的人写一篇作文,注意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