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填一填

榕树正在(   )的时期,好像把它的(   )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   )。那(   )的颜色,(   )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2、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 )( )   死得( )( )   ( )( )

( )( )    截然( )( )   焉知( )( )

仿照画线词语再写两个“不X不X”式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援弓缴而射之”中“之”的意思是____

5、会认

给下列生字注音。

( )       ( )

( )       (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

江南春

[唐]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啼”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这首诗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以某一个________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________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的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展现了江南的自然风光。“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7、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逸逛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九。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将这首诗的内容补充完整。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岭/透迤/腾/细浪

B.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

D.大渡/桥横/铁索/寒

【3】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写出了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阻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也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4】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你能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吗?

①攀(五岭) ②越_______ ③渡_______ ④抢_______ ⑤翻_______

【5】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这样修改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我们学过的诗句中,有的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句式整齐对称,富有韵律美,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这首诗中也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这两联是( )

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8、课内古诗词阅读。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对诗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凿:开凿

B.若:好像

C.等闲:平常

D.浑:浑浊

【2】根据诗句意思,在下列句子的括号内填入关联词最准确的一项是(     

   )千锤万凿,(   )烈火焚身,(   )粉骨碎身,我(   )要将清白留在人间。

A.尽管 尽管 只要 

B.只有 只有 只有  

C.不论是 还是 即使 

D.即使  无论 

【3】对该诗的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句的前两句写石灰的开采、烧制过程;后两句写石灰的品格。

B.“要留清白地人间”是对全诗的总结,画龙点睛地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C.全诗前两句纯粹写石灰,后两句借石灰的高尚品质来抒发诗人洁身自好、坚贞不屈的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必须承受的痛苦》,完成练习。

三岁半的女儿扁桃腺(xiàn)发炎,一天两针。头两天是妻子带她去。她怕打针,不肯去。妻子就骗她,说不打针,是去买酸奶喝,或骑小车车、踢皮球什么的,瞒哄着抱她下楼。当针扎进小屁股蛋,针剂的疼痛加上被欺骗的愤怒,女儿无法承受,哭闹得惊天动地,大夫直担心孩子会闭过气去。女儿哭,妻子也垂泪,第三天死活不干了,把担子卸给了我。

我把针药和注射单揣进兜里,对病恹(yān)恹地坐在床上翻画书的女儿说:“乖,咱们去打针。”女儿可怜巴巴地仰望着我,嗓音沙哑地说:“爸,打针很疼。”我坐下来,说:“疼也得打啊要不你的病好不了,上不了幼儿园,爸爸妈妈也上不成班,不上班就没有钱,怎么给你买玩具和好吃的?”“那我以后不要玩具和好吃的还不行吗?”“那咱们三个人总得吃饭吧?鸡蛋、牛奶、肉、菜……你穿的衣服,什么不要钱啊?”

我停下来,给她时间思考。在如何对待孩子上我们两口子迥(jiǒng)然不同。我认为小孩子也有足够的作出正确分析判断的能力,只要把道理讲清楚。除非她硬要抓电源或玩刀片,我绝少采取强制手段。而且,我从不骗孩子。

女儿愣了片刻,终于无可奈何地张开双臂叫我抱,说:“爸爸,咱们去吧。”打针的时候她又哭了,不过不厉害,针没拔出来已哭完了。

女儿睡了个大午觉。下午两点多我去卧室门口望了一眼,她已醒了,瞪着两只大眼睛瞅着天花板聚精会神地不知在琢磨什么。我没打搅她。三点了,我用遥控器关上客厅的电视,起身去卧室。女儿睁着眼的,可一看见我,马上说:“爸爸我困了,现在我要睡觉了。”就阖()目装睡。斜阳照在她紧张的小脸上,楚楚动人。

我一阵感动——原来她不知动了多长时间脑筋,才想出这么个自以为是的办法以逃避打针。“不行!回来再睡。”我硬着心肠拉她起来穿外套。

抱着她慢慢往医院走,我对她说:“乖,不是爸爸不疼你。可人活着就有很多的事,很多的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谁也替不了你。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的,就只有勇敢地去面对。逃避没有用,哭也没有用。”女儿似乎懂了,因为我感到她的小脸好像刚毅了起来。这一针,她没哭,嘴唇哆嗦着,却一滴眼泪也没掉。

第二天上午八点,我才要开口,女儿突然拿着注射单和针药盒子站在我面前,说:“爸爸,咱们打针去!”我抱起她,紧紧搂在怀里。

1“当针扎进小屁股蛋,针剂的疼痛加上被欺骗的愤怒”中“欺骗”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女儿愣了片刻,终于无可奈何地张开双臂叫我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已醒了,瞪着两只大眼睛瞅着天花板聚精会神地不知在琢磨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才想出这么个自以为是的办法以逃避打针”一句中这个办法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写道:“我抱起她,紧紧搂在怀里。”作者这时应是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活着就有很多的事,很多的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谁也替不了你。……逃避没有用,哭也没有用。”你是怎样理解父亲对女儿说的这些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母亲河的自述

我叫黄河,全长5464公里,生于10万年以前,我的源头在青海巴颜喀喇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自治区)。千百年来,我哺育着炎黄中华儿女,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我认作民族的摇篮,称我母亲河。

从前,人们总爱说跳进黄河洗不清,说的是我含的泥沙大。我每年要把16亿吨泥沙带走,淤在下游把河床担得老高,有人又叫我悬河。这些我都没有办法,大自然就是这样安排了我,几万年也都这样过来了。

最近又有一句话说我跪进黄河洗不净,我听了很伤心。要是以前洗不清,澄澄泥沙就清了;现在洗不净,可事关我个人品质。不知道最近大伙到我那儿看了没有,我中游支流的汾河、渭河、溶河、新蟒河、沁河都脏得不得了,有的地方简直成为排污沟、脏东西超了好几倍,连我周围的农民都嫌我臭,浇地时掩着鼻子干活。

前些年,我的水质都在三类以上,既能浇地,也能到机器里转转;现在好多河段都不行了,就是放在池子里当景观用水。还有人提意见。别人对我说,从来没有见过我这样脏过。从三门峡以下到入海口,7个水质监测口,有6个说我脏。他们对我说,中下游很多城市的饮用水都从我这里取,为了让人们喝得放心,处理脏东西花了好多钱。

我知道,今年这样脏,与缺水有很大关系。去年开始,我从来没有这样干渴,我一年的来水量比正常年份少了将近2/3,说是有实测记录以来水最少的年份。而向我怀里排的脏水却是一天比一天多,10年间翻了一倍,现在一年有42亿吨,相当于我今年来水量的一半,过去叫一碗水,半碗泥,现在成了一碗水,半碗污,根本消化不了。

可能有人问了,不是说不让往你那里排污吗?其实也有人管,但总有人偷偷地排,检查的人来了,少排点,检查的人一走,照排不误。管这种事的也不好办,有人总结得很形象,叫环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更何况,还有一些不肖子孙说是当地挣钱重要,我干净的事往后放放。我听说,天津已经不用我了,我真羞愧。人们费老大劲修了引黄济津的水渠,我却帮不了他们的忙。要是再这样给我身上泼脏水,我这母亲河就变成臭水沟了。

救救我吧!

1下列说法与短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填序号)

A.黄河流经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湖南、山东九个省(自治区)。

B.“一碗水,半碗泥”是说过去黄河含沙量大。

C.汾河、渭河、洛河、沁河都是黄河的支流。

D.现在黄河的水变脏与缺水有关。

2本文一共讲了三方面的内容,仔细阅读并思考:分别讲了哪三方面的内容? ________

3你能从文中发现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原因吗?请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

4“去年开始,我从来没有这样干渴,我一年的来水量比正常年份少了将近2/3,说是有实测记录以来水最少的年份。”在这个句子中,加点的短语能删掉吗?为什么?________

11、爱心创造的奇迹

①跪别老母亲,他走出了家门,在千里之外的山区找到一份采矿的工作。

②一天,矿上放假。他在山上发现了一些血红色的果子。这些野果在寒冷的冬季里竟也油亮亮、红火火,让他忍不住摘了一个,一嚼,满口生津,齿颊留芳!于是,他狠狠地摘了两裤袋。

③回到工棚,他悄悄地数了数,有92枚果子。他把其中的80枚放在了包裹中,准备邮寄给母亲。距离新年还有几天,他想让母亲提前感受到他的孝心。因此,他求了老板,用快递把包裹寄往家里。他仿佛感觉到母亲正吃着野果,满脸洋溢着幸福。

④留下的12枚,他打算分给同住的12位工友。正在他准备分发时,一个在这地方土生土长的工友告诉他,这果子有毒!幸亏吃得少,要是贪嘴,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⑤愣了半天的他,疯了一样地冲进了风雪中。家里没有电话,他连夜买了火车票,坐上了开往家乡的火车。一路上,他的心一阵一阵地刀绞。他不敢想象,那80枚果子会给老母亲带来怎样的灾难……

⑥傍晚时到了县城,他发现,通往自己家里的那段路,因为风雪太大,根本通不了车。他呆了,突然就发了疯似的在风雪中疾奔起来。再冷的风,再大的雪,对他来说,现在也成了无关紧要的事。他一路跑去,鞋子掉了都没顾得上捡。

⑦深夜,他终于跑到了家,气喘吁吁地推开房门,却发现母亲坐在桌旁。桌上,正放着一盘鲜红的果子。听到响动,老母亲揉了揉眼,看到了眼前的他,然后翕动着有点干燥起皮的嘴唇:“儿呀,你……娘终于等到你回来了。你的脚……”她心疼地看着儿子那双满是泥雪的脚。

⑧他顾不上解释,急忙问:“娘,这些果子,您吃了吗?”

⑨“哪能呢!这么好看的果子一定很贵吧?娘知道你孝顺,一定自己舍不得吃,全给娘了,娘得等着你,等你回来一起吃啊……”

⑩“娘啊!”他不等母亲把话说完,就一把抱住母亲,把头深深地埋在了母亲怀里。

【1】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愣了半天的他,疯了一样地冲进了风雪中”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结尾处,他抱住母亲后,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他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儿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全文,你从“他”和“老母亲”的行为中感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鹅

我在沼泽地里见到了它——美丽的天鹅。

初见时,我惊呆了,甚至怕我的呼吸会惊动它。我凝视着它,在心里惊叹它的美丽——洁白、轻盈。白瓷一般的光滑的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就好像一团浓墨泼上去,也会整个儿滚落下来,沾不上一星半点儿。

它悠悠然浮在水面上,身子一动不动,好像在倾听,又好像在思索……也许任何一种飞禽都无法具有这种个性,它的美是独特的——高傲、纯洁、娴静、深沉。发黑的沼泽地并不能破坏这种美,枯败的苇子也无法使它的风采略有逊色。

不知是它那白云一样的翅膀照亮了这片水,还是黑色的水更衬托出那圣洁的白色。我总算亲眼看到了世界上还有如此纯白的东西。可是我忽然又不相信,不相信天鹅会同沼泽地联系在一起。

我猜想,它也许是农场畜牧队里一只走散的鹅。但不是,它自己告诉我,它确实是一只天鹅,地地道道的天鹅——它抬起了那细长的脖子,眺望着那深远的秋天的田野。它似乎完全没有留意脚下的黑色。

1短文写了天鹅的哪些特点?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傲 B.美丽 C.温柔 D.圣洁

2短文从多个角度描写天鹅,下面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A.外形 B.颜色 C.动作 D.叫声

3天鹅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请摘录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沙尘暴敲响了警钟(片段)

我国频繁发生沙尘暴天气的直接原因是气候异常,东亚冬季风势力强。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北方一些地区毁林毁草开荒,乱采滥挖,草原过度放牧,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造成土地沙化不断扩展。我国20世纪50~60年代沙化土地面积平均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90年代每年扩展则已达2460平方公里。

据国家环保部门的分析,沙尘暴骤起的主因之一,在于草原过度放牧而导致沙漠化迅速扩张。内蒙古某地区草场放羊的密度,50年代为60万只羊单位,90年代初发展到12465万只羊单位,超过草场极限载畜量26.5万只羊单位。50年代那水草丰美,牧歌声声,成片羊群如悠悠白云游动于草原的富有诗意的兴旺美景已不复存在。如今,一眼望去,是被啃光牧草、土地沙化的6万平方公里的荒漠。草场成为扬起沙尘暴的沙源。再看看另外一个原因,由于产羊绒获利大,牧民靠多养山羊增收,养羊125万余只,其中山羊达90万只。而一只山羊对草场的破坏力相当于20只绵羊对草场的危害。春天牧草刚返青,饥饿的山羊大军就将牧草一扫而光。这个旗虽年产15万公斤羊绒,但由于过度放牧,草场得不到休养生息而急剧沙化。羊绒业是发展了,但生态环境却恶化了。

【1】分别写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段画线句运用了哪几种两种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段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亲爱的小孩

很早就介入过希望工程,但真正与结对的小孩见面,还是头一次。

那个偏远而宁静的小山村的会堂今天张灯结彩,从仪式一开始,排七八个小孩就在那儿坐着了。他们很小,很乖,一个个一动不动。此前我已经填过一张捐助卡片,知道对方是个二年级的男孩,现在我远远地,猜测着哪个是我的小孩,以至于一个接一个领导的讲话半句也没有听进去。

终于有一个穿红衣服的男孩被领到我的面前,我们一对对地在台上相倚着立成一排,摄像机也同时扫描过来。

这时我发现,在场的男孩女孩臂上差不多都有两条或三条杠的少先队干部标志,而我的小孩没有,且从老师介绍中得知,这些孩子大多成绩优异,于是我们就有了如下的对话。

“他一年级时是个差生,现在达到中等。”老师说。

“没关系,分数不是最重要的。”我笑了笑说。

“这孩子懂事,不像别的男孩那样调皮。”

“你可以调皮一些。”我摸摸红衣男孩的头说。他一脸茫然地看着我,连预先想好的“谢谢阿姨”之类的词儿都忘了说。

播出时我们的镜头理所当然地被剪去了。后来得知,除我之外几乎所有的捐助者都预先对受捐助孩子提了至少“品学兼优”一类的条件。最苛刻的一位女士甚至提了包括成绩名次、相貌、身高、性别、是否听话、健康状况、家庭成员状况等十条要求。淳朴的乡村老师居然还真的按条件找着了一个孩子,电视播出时镜头在她俩身上停留时间也最长。而我内心里希望剥夺这位女土的捐助权。按这些苛刻的条件,我的孩子便没有受资助资格,而凭什么,我们拿出区区几百元钱,就自以为有资格要求孩子们这样那样。

和孩子们只相处了很短时间就分手了,印象中我的小孩比较沉默,自始至终不见他笑,让人心酸。

如果说这就是希望工程,从此我只遥遥地希望,我亲爱的小孩,你要多多绽开笑颜。

【1】“我”的小孩与别的小孩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内心里为什么会希望剥夺那位女士的捐助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来,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

(2)妈妈微笑着对我说:“今晚我和你爸爸都要加班,你自己做饭吃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

16、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1.鲁迅在回信中说:你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2.曹操的儿子冲曹冲说: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3.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4.詹天佑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5.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17、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战士们不是相继从悬崖往下跳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一粒种子的力量很大。(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如果我们选择居住,就要考虑适合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件事一定得他去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老人很小心地来到湖边的围栏旁。(缩句)

 

2尽管困难有多大,我们还能克服。(改病句)

 

3海洋里的鱼非常多。(用上夸张的修辞手法)

 

4一家人的希望都在你身上呢,难道你不知道吗?(改为陈述句)

 

5柳树长出了嫩芽。(改为拟人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快乐写作。

请你选择曾经读过的一本名著,给它写一个梗概,让老师和同学们欣赏一下吧!要求:书籍内容基本框架清晰,内容完整,主干凸显,表达连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