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适当的词语代替句子中划线部分的意思。

囫囵____枣 别出____裁 张____李戴

____经风霜 聚精会____ 惟妙惟____

1.有的同学读书总是不加分析,笼统地接受______

2.从旧社会过来的很多老人都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______

3.我们读书时,千万不能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______

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地球是生命的yáo lán( ),她是一个ɡuǒ( )着水蓝色“纱衣”的jīnɡ yínɡ( )球体。地球上曾经到处是山清水秀、yīnɡ ɡē yàn wǔ( )的景象,但由于人类的乱砍làn( )伐,我们这位hé ǎi kě qīn( )的母亲身上已是千疮百孔。她不由发出kǎi tàn( ):“孩子们,请善待我吧!”所幸,近些年,人们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注重对地球母亲的保护。

3、填空。

(1)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______________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2)在这______________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__________,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4、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巧夺( )( )   ( )( )如生     ( )( )

( )( )   断断( )( )   ( )( )冲冲

(1)柱子和屋檐上雕刻的飞禽走兽都________________,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

(2)这场雨________________地下了一星期,池塘里的水都涨满了。

5、在句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写在括号里。

那些石头狮子被雕刻得惟妙惟肖,吸引了很多游客来观看。(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逸逛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九。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将这首诗的内容补充完整。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岭/透迤/腾/细浪

B.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

D.大渡/桥横/铁索/寒

【3】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写出了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阻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也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4】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你能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吗?

①攀(五岭) ②越_______ ③渡_______ ④抢_______ ⑤翻_______

【5】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这样修改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我们学过的诗句中,有的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句式整齐对称,富有韵律美,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这首诗中也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这两联是( )

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7、课外阅读。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

A. 娄山关 B. 忆秦娥

2上阕中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物。

3请你用“  ”画出词中暗示战斗开始时间的句子。

4根据对词的理解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景物,又饱含着感情。____

(2)通过词句“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可以知道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是早晨。____

(3)“真如铁”三个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作者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构思精巧。____

(4)“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把红军的行动生动地描绘出来了。作者以表现事物形貌的“碎”来形容马蹄声,以“咽”来描绘喇叭声,准确而精彩。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行动的机敏,想象到战斗的紧张和激烈。____

(5)通过这首词描绘的壮丽图景我们可以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____

8、课外美文欣赏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宜将剩勇追穷寇句中的正确读音是_________

2诗中百万雄师指的是_________大江指的是________

3诗歌的哪两句写出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时的气势,可称为全诗的总纲?(  

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B.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4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句用了何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明新鲜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诗中霸王指哪一位历史人物?你能说出与其有关的历史事件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快乐阅读。

我的名字叫中国

词:忽如   曲:刘礼民

我想问问自己的肤色,抬头看见奔腾的黄河;

我想问问自己的血脉,五千年的长江水从我身边走过。

我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血脉,年轻的肤色。

我的名字叫中国,眉宇中飞扬着春天的风采,天地间站立着不屈的品格。

让我告诉世界,我是最美的颜色:

让我告诉未来,我的力量永远磅礴;

让我告诉你,我爱我的中国。

让我告诉自己,我的名字就叫中国。

1仿照画“________”句,请你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填序号)

我想问问自己的品格,________

我想问问自己的风采,________

A.旗帜上的五颗星在我心中闪烁

B.抬头看见泰山的巍峨

2古老的血脉,年轻的肤色一句中血脉指的是________,“肤色指的是________

3我从最美”“永远等词语中,体会到作者对祖国的________之情。

4这首诗中和我们爱你啊,中国表达的感情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青山不老》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的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起来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锨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出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闻。

肆虐——( )                           风雨同舟——( )

【2】请采用抓关键信息的方法概括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观点:___________

【3】文章引用当地县志的话,写出了___________,衬托了___________,也使作者的叙述更有说服力。

【4】选文第二自然段除了介绍了老人单调、简朴的生活外,还写了三个典型事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为一名记者来采访老人,你要给老人拍摄一张照片。你将选取什么背景给老人留影?请根据全文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绘一下这张照片。___________

1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鲁迅与萧红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来,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来流浪生活给打击得已经有点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都看到她前进的奔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的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没有鲁迅先生,也就没有萧红。她很可能默默无闻地寂寞下去,甚至颓唐地毁灭自己。是的,没有鲁迅先生在荆棘满地的前面为青年们开路,萧红同时代的一批青年作家也就不可能冲出牢笼走进文坛。三十年代出现的一批生龙活虎的青年作家,有谁没有受过鲁迅的哺育呢?在建立我国现代文学队伍方面,

鲁迅先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鲁迅是中国青年作家之父,他一生对青年的帮助,是人们万世所感念。

【1】选择带点字正确的解释在序号上画“√”。

   目无亲     ①抬起       ②全        ③推选       ④举动

   一见如     ①原来的     ②原因       ③朋友     ④故意

【2】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心里的冰块”是指萧红( ),“萧红”心里的冰块融化了是因为( )

【3】“三十年代出现的一批生龙活虎的青年作家,有谁没有受过鲁迅的哺育呢?”这是_________句。换一种说法使其句意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对鲁迅先生评价的句子用“ ”画出,请你替萧红对鲁迅先生写几句感谢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黄昏花事》,完成练习。

黄昏花事

好温柔的黄昏!

远方火红的夕阳,将余晖暖洋洋地在大地上,半边天被泼洒上了橙红色,群山也被镶上一道金边。正值春天,一树树樱花开放了,白的浅白,粉的浅粉,黄的点黄,轰轰烈烈,泼泼洒洒,正开得烂漫。“最美不过四月天”,我想这话是极对的。

光的精灵,花的仙子,在清风中翩翩起舞,交织跳跃,宛若一幅秀美的风景画,我悄悄地走近熙熙攘攘的花儿们。花儿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互相推搡着,张开鲜嫩的花瓣,露出明艳的笑颜。我捧起一朵落在地上的樱花,她似个婴儿般躺在我的掌心。烂漫的,美丽的,是春天,是生命。

在熙熙攘攘的花海下,是熙熙熙熙攘攘的人群,人们在微笑的花朵下微笑地向目的地走去。无忧无虑的孩童,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玩耍,欢呼着,跳跃着,脸上洋溢着欢乐与童真。心思细密的姑娘用灵巧的双手,编织着美丽的花环,或是戴在头上,或是环在手上,面露羞涩。一缕微风轻启,带着花香,缠着衣角,掠过熙攘。

我于美丽的花香之中,流连忘返。不知走了多久,日已西斜,朵朵樱花的脸上着了红晕,像一位位醉酒的姑娘。猛地回神,才发觉自己已至僻静之处。四周人很少,这时,两位老人映入我的眼帘。他们搀扶着,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啊,想不到在这樱花深处邂逅一对恋人!我不由得放慢了脚步,连呼吸也变得轻柔,唯恐惊扰了两人的花中约会。奶奶正靠在爷爷肩膀,轻轻呢喃,尽显甜蜜与亲昵。他们继续走着,停在一棵樱花树前,节爷折下一枝樱花,轻轻插在奶奶的发间,粉嘟嘟的樱花乐呵呵地笑着。奶奶羞涩地低下头,像个18岁的少女。他们手牵着手,伴看馥郁的花香走向黄昏深处。我目送着他们离开,心上也开出一片花海。是啊,人生可能会有黄昏,但他们的心永远相伴于黎明。我想起了那句话:花瓣扑面而来,陪你滞留繁华人间。

夕阳下,山影、晚风送来阵阵花香。回味今天的所见所闻,我的心里泛起樱花般的甜蜜。灿若云霞的花海,生气蓬勃的人群,相互依偎的恋人……这是在这个温柔的黄昏,最美的花事。

(选自《意林·少年版》2021年第23期)

【1】令“我”想起“最美不过四月天”这句话的事物是哪一项?(     

A.夕阳、樱花

B.樱花、人群

C.黄昏、樱花

D.花海、人群

【2】“远方火红的夕阳,将余晖暖洋洋地        在大地上。”联系上下文填写在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A.直洒

B.挥洒

C.飘洒

D.斜洒

【3】“在熙熙攘攘的花海下,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人们在微笑的花朵下微笑地向目的地走去。”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哪一项?(     

A.总起

B.承上启下

C.中心句

D.引出下文

【4】联系上下文对“粉嘟嘟的樱花乐呵呵地笑。”这句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这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插在奶奶发间这朵樱花的娇艳美丽。

B.从插在奶奶发间这朵樱花的娇艳美丽,可以反映出樱花花海的美丽景象。

C.这句融情于景,借樱花的娇艳美丽,衬托了奶奶愉悦的心情。

D.这句融情于景,借樱花的娇艳美丽,衬托了奶奶平静的心情。

【5】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围绕这句话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三自然段描绘花海,语言优美,极富表现力。请在本段中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三个雨点儿。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1】第一自然段是围绕着“___________”这个中心来写的。

【2】用“ ”画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这个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3】“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烘托了“我”__________的心情。

【4】“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三个雨点儿。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这句话中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描写动作的词语,写出了“我”在雨中的_________心情。遇到下雨时,你是怎么做的?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用一段文字写一写吧!(最好仿照上面的句子,用上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1选文开头作者说: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这有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文说说哥白尼成为著名天文学家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阅读选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正是炎夏,天气酷热,地上的草木都被晒得枯焦了。(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的操场很小,怎能踢球呢?(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鸟儿放开嗓子鸣叫起来,好听极了。(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头上的那一摞碗突然摇晃起来。(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笑着对我说:我教你毛笔字的写法。(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战士们冒着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步前进。(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地等待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情境,通过描写对周围事物的感受表现自己的心情。

在全市举办的作文比赛中,我脱颖而出,站在了冠军领奖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努力,小明作业本上的错别字大大改进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那里常有被工人遗弃的装钉子的麻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尽量吧 店主微笑着说 保留一段时间——估计没问题 (加上合适的标点)

3.他虔诚地把两枚硬币放在里面。(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本对工人说:求您了!先生。我现在就想卖给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仿照下面的句式,在横线上写上两句与前后意思连贯的句子。

(1)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鲜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2)金钱能买来书本,但不一定能买来知识;金钱能买来

但不一定能买来   ;金钱能买来但不一定能买来

 

19、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字。请将句子中的“说”改一改。

20、按要求写句子。

1. 蜥蜴参观住宅。(扩句)

2. 迷路的小黑虫左冲右撞,像 (写比喻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我最熟悉的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