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充下列词语,并按要求或意思填空(填序号)。
①自( )自受 ②高山( )水
③( )露无遗 ④忘( )所以
⑤余音绕( ) ⑥排山( )海
⑦惟妙惟( ) ⑧笔( )龙蛇
(1)上面的词语中,与“斩钉截铁”的结构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刚取得一点成绩就_______________,目中无人了。
(3)上面的词语中,与音乐艺术相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面的词语中,与绘画、书法艺术相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一层层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千千万万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小心翼翼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熠熠生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用本课词语填空。
1.太险了!谁站在这儿都会感到__________的。
2.我的心里__________,像大海在翻腾。
3.__________!不干好事,被警察抓了,活该!
4.他这会儿心里像揣着一只兔子,__________的!
4、细细看一看,比一比再组词。
仑( ) 蝶( ) 峻( )
仓( ) 碟( ) 竣( )
榄( ) 裳 ( ) 菠( )
缆( ) 赏 ( ) 波( )
5、给加点的字注音。
日寇(______) 崎岖(______) 眺望(_______)
冰雹(______) 寺庙(______) 坠落(_______)
6、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朝代)的___(人名)。
【2】下列选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无苔”写出了江南多雨季节庭院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B.“花木”“成畦”不仅交代了花围的整齐,也喑示花草丰美,品种单调,令人陶醉的清幽之美。
C.三四两句将山水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形象,也表现了主人的志趣高洁。
D.“两山”“排闼”“送青”既写出了山色青翠欲滴,也写出了山势若奔,兴奋而热烈地扑向庭院而来的情态,清新隽永,韵味深长。
7、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下面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岭/逶迤/腾/细浪
B.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
D.大渡/桥横/铁索/寒
【2】“万水千山只等闲”具体表现在中间四句上,其中_____和_____是“千山”的代表,______和_____是“万水”的代表。
【3】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诗句,选一选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暖”字暗示了红军战士( )后的欢快心情。
A.抢渡大渡河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2】从“寒”字可以体会到( )
A.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B.天气十分寒冷,连铁索也寒光闪闪,使人感到很冷。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五岭透迤/腾/细浪
B.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
D.大渡桥横/铁索/寒
9、阅读乐园。
①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但谁都没有想起买一个灯泡上来换掉。
②父亲过来,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下了楼,买了一个灯泡上来安装好,轻轻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③父亲扭过身来,正对着我:“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感叹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我笑着说:“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父亲没吱声。
④几日后,我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当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账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这样白白地给了他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⑤父亲拿过我的账本,将还款日期一栏勾掉,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坏了彼此的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连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⑥我依然心里憋闷:“可是我觉得他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象。”
⑦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
⑧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1】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描写,体现了父亲_________的品质。
【3】联系上下文可知,第②自然段中的“光明使者”指的是(________),第③自然段中的“光明使者”指的是(________)。
A.每一个路过的人
B.文中的父亲和“我”
C.文中的父亲
D.文中的“我”
【4】读第④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你认同文中父亲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好的故事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
我在蒙眬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桔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进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
我就要凝视他们……。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碎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了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暗的夜……
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1】仔细阅读《好的故事》,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2】“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桔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文中写了那么多事物。而且是反复地写,你觉得啰唆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和处的不同表达,你觉得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A.“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B.“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写下他,——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我觉得____________好,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都知道“好的故事”不是真实的,鲁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文字来写一个不真实的“好”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石枕
作者:喊雷
小映九岁那年,在河边的乱石滩上跌伤了腿。
幸好小映的爷爷就是有名的游方郎中,他的腿伤才及时得到了治疗。无奈伤势不轻,拨筋接骨之后,只愈了外伤,关节、肌肉依旧疼痛难忍,即使扶了双拐,也难以行走,不得不卧床度日。
一天,小映看见爷爷在床前叹息落泪,便问:爷爷,你怎么哭了?
“你的腿已经废了。”
小映听罢,哇的一声哭了,当即跪在床上说:爷爷,你是医生,你救救我吧。我不能没有走路的腿呀!
爷爷思忖良久,说:“要根治腿伤,除非你能在三年之内找到碰伤你腿的那块条石。找到之后,把条石凿磨成石枕,用以醒脑镇痛,散血化瘀舒筋活络。如此,腿伤可不治而愈。倘若在这三年内你找不回那块条石,你爷爷就无能为力了。”
小映满怀信心地说:“碰伤我腿的是一块黑色条石,我认得它。我一定能找到它!”自此,小映无论风雨寒暑,每天一大早就拄着双拐,连走带爬地去到石滩,寻找那块条石。
一年过去了,小映没有找到那块条石。
两年过去了,小映还没有找到那块条石。
爷爷说:“河滩上的石头不会总留在原处,水涨水落会被冲往下滩的。你到下游去找吧。”
于是小映到下游的河滩上去找,然而总是找不到那块条石。
三年的最后一天,小映绝望地对爷爷说:“那块石头,我没有找到。”
爷爷说:“实在找不到,就不要找了。”
“为什么?”
“你的腿不是已经能走了么?还要那块条石干吗?”
“可我怎么也想不通?那么大的一块条石,怎么会被水冲得不见了呢?“
“三年前我就把它扔到河心深处,你在河滩怎么能找到?”
【1】“石枕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五段中小映哇地大哭,当即跪在床上爷爷救救他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此,小映无论风雨寒暑,每天一大早就着双拐,走带地去到石滩,找哪块条石。”读句子,圈出句子中写小映动作的词语,从中我体会到小映的精神品质,他为什么能有这种精神品质: 。
【5】文章最后才点明小映找不到条石的原因,这和我们学过的课文《桥》有些相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按要求做。
动物的“慈母”心
你见过母鸡育雏的情景吗?母鸡“咯咯咯”地招呼孩子啄食,啄食又吐出,顾不得自食。小鸡“玩”累了,就让它们一个个紧贴在自己温暖的胸腹下休息。下雨了,化展开翅膀,犹如换汤不撑开的大伞,为小鸡——。
熊猫对子女的抚抱、依偎等动作好像人类一样。当小熊猫隆重世间,母熊猫便用嘴把它叼起来,抱在怀里,不时地亲吻,舔干孩子湿漉漉的皮肤。当孩子会走后,勇猛妈妈紧跟在后,用爪子“擦掉”小仔身上的泥土。
许多地面上筑巢的鸟类,一旦遇到敌害,还会来一套“调虎离山”计。比如在灌木从中,一窝刚出壳的雏鹌鹑被狐狸发现了。正在屋中的母鹌鹑为了孩子免遭不幸,“扑”地飞了出来,同时把一边的翅膀展开,好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鹌鹑。爪子以为猎物唾手可得,便舍弃巢穴中的雏鹌鹑猛地扑向母鹌鹑。但当狐狸的爪子就要挣到时,母鹌鹑便机灵的——。但也有时来不及逃避,为了孩子的安全,母鹌鹑成了狐狸的腹中之物。
(1)写出近义词:
紧贴——( ) 唾手可得——( )
(2)写出带点字的意思。
①母鸡招呼孩子啄食( ),啄食又吐出,顾不得自食( )
②母鹌鹑为了孩子免( )遭不幸,“扑”的飞了出来。
(3)按要求填空。
①母鸡“咯咯咯”地招呼孩子啄食。这里的引号表示:( )
②题目《动物的“慈母”心》中的引号表示( )
③文章第二节,作者从( )和( )两方面叙述母熊猫关心、爱护小熊猫的。
(4)“调虎离山”计,在课文中具体指 。
(5)在“母鸡撑开大伞一样的翅膀”句中作者把 比作 。
(6)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打“√”。
①文章赞美了母鸡对小鸡的爱。
②文章赞美了母熊猫爱小熊猫以及母鹌鹑爱小鹌鹑。
③文章赞美了动物都有可贵的母爱。
④文章写母鸡、母熊猫以及母鹌鹑关心小鸡、小熊猫和雏鹌鹑的事例。
(7)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使前后联贯。
(8)你还了解哪些动物对孩子的爱,选一件写下来。(不低于200字)
———————————————————————————————————————
13、短文阅读。
《西游记》里最有品位的妖怪是谁
《西游记》中的妖怪多到难以计数,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黑熊精。他没有大鹏金翅雕般的高贵出身,只是个土生土长的凡间精怪,但是他并非穷凶极恶、俗不可耐。如果仔细品读原著,你会发现,他的生活精致,有着超出一般精怪的文化品位。
《西游记》中,共对黑风洞进行了四次精彩描写。从作者的描写可以大致看出,黑风洞松青柏翠、竹修木丽,可谓洞天福地之所在。连观音菩萨看了,都忍不住暗喜:“这孽(niè)畜占了这座山洞,却是也有些道分。”更不可思议的是,作者竟然还用“虽然旷野不堪夸,却赛蓬莱山下景”“妖仙有分降菩提,弘誓无边垂恻隐”这样两个句子来赞美黑风洞。黑风洞不像是凡间精怪的妖洞,活脱脱一个出尘绝俗的文人隐居之所。黑熊怪只是一个占山为王的精怪,却花费大量精力把居室装扮得如此淡雅超俗,着实出人意料。
黑熊精十分注重生活品质,绝不会为了其他的事情而影响自身生活作息安排。他曾两次与孙悟空交手。他神通广大,与孙悟空实力相当,难分胜负,却两次提出休战,并不是说他怕了孙悟空,而是因为一次是红日当午,到了用膳时间;一次是天色已晚,到了睡眠时间。
黑熊精面相丑陋,可是他的着装却是搭配合理,不入俗流。他的面容黝黑如炭,可谓先天不足,想要耍帅扮嫩已无可能。他索性全身着黑色服饰,手执黑缨枪,脚踏乌皮靴。浑身上下,无处不黑的服装,再配上他魁梧高大的身材,却也显得酷酷的。极具视觉冲击力。
黑熊精也十分重视文化修养。他注重交流,平时经常与观音寺住持及其他妖仙谈经论道;得了唐僧的锦斓袈裟之后,他举办了佛衣会,邀请妖友一同欣赏。他的请帖写得言辞恳切、滴水不漏且颇富文采,如此深厚的写作功底绝非一朝一夕能够练就。另外,他的洞府中还有一副对联:“静隐深山无俗虑,幽居仙洞乐天真。”对仗工整、文采飞扬,不由得令人叹服。
黑熊精虽是凡间精怪,但是他不断追求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高品质,虽身处凡间,却也自有其超凡之处。所以,他最终能被菩萨收服修成正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1】文章采用_______结构,围绕“最有品位”这一关键词,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视文化修养这四个方面来说明黑熊精是《西游记》里最有品位的妖怪。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作者引用《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的评价“这孽畜占了这座山洞,却是也有些道分”,说明了黑熊精十分重视文化修养。(____)
(2)作者对黑熊精这一人物形象有独到的理解,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____)
(3)本文用大量事实说明在《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心目中黑熊精最有品位。(____)
(4)黑熊精两次与孙悟空交手都提出休战,是为了保存实力。(____)
【3】文章以“《西游记》里最有品位的妖怪是谁”为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本文语言风格的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朴实自然 B.幽默风趣 C.委婉含蓄 D.雄浑豪放
14、课外阅读
一朵花的心
寺院新来了两个小和尚,一高一矮。高个儿小和尚憨厚、木讷、不善言辞,矮个儿小和尚精明、善变、伶牙俐齿。
一日,老和尚拿出两副水桶,让两个人各担一副去浇灌新修整好的两个花圃。两副木质水桶一新一旧,旧的一副可见几处裂缝。两块花圃一大一小,东边的面积大,西边的面积小。
矮个儿小和尚眼疾手快,挑选了一副新水桶,眉梢间流露出无法掩饰的喜悦,不一会儿就将汲满水的两只桶担在肩上,优哉游哉地直奔西边的花圃。
有一天,老和尚要下山布施,决定在高矮两个和尚中挑选一个随行。矮个儿小和尚似乎胜券在握,一早就做足了准备。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老和尚选中的是高个儿小和尚。不愿服输的矮个儿小和尚找老和尚讨要说法。
老和尚说:“跟我来。”两个人一前一后踏上高个儿小和尚汲水必经的小径。目之所及,矮个儿小和尚一下子就愣住了,只见青石铺就的小路边有一条鲜花小径,一直延伸到花圃。那些红的、黄的、白的小花,姹紫嫣红,充满生机地怒放着,一种淡然的清香恬静拂面。矮个儿小和尚脱口而出:“好美!一点儿也不比花圃里的花逊色。”老和尚问:“你看到它们为自己的处境斤斤计较了吗?你听到它们争吵着要寻一片好的土壤安身了吗?”“没有,它们是那么努力地绽放。”“这就是一朵花的心!”说完老和尚扬长而去。
【1】矮个儿小和尚为什么会挑选西边的花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和尚为什么要选高个儿小和尚随行,而不选矮个儿小和尚呢?( )
A. 因为高个儿小和尚长得体面,带出去比较有面子
B. 因为矮个儿小和尚木讷、不善言辞
C. 因为高个儿小和尚敦厚,不为自己的处境斤斤计较
【3】老和尚带矮个儿小和尚去看花的目的是什么?( )
A. 告诉矮个儿小和尚,高个儿小和尚种的花比他的好看
B. 让矮个儿小和尚明白,花无论在哪里都开得灿烂,不要为自己的处境而斤斤计较
【4】请结合短文说一说你对题目“一朵花的心”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十分低微的声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不,他是去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改为直接引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用同样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为了我们的身体,老班长冒着生命危险去钓鱼。(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列下句子。
海瑞不畏权势,敢于和不良风气作斗争的无私和无畏的精神怎能不令人赞叹呢?
(改为陈述句)
(2)文章难道不是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吗?(改为陈述句)
(3)他是严嵩的干儿子,敲诈勒索手段十分狠毒。(感叹句)
(4)严嵩任吏部尚书以后,把持朝政,气焰熏天。(感叹句)
18、按要求做题。
(1)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多就竣工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
(2)八儿高兴得要疯掉了。(仿写)
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把火柴卖掉,小女孩在大年夜里还在街上走着。(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
(4)父亲说:“这就是我对你们的希望,请落实在实际行动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
(5)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仿写)
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训练营。读句子,写一写。
(1)“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将________比作”无字的歌谣”,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________及________、由________及__________的动态过程。
(2)“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我来仿写:
20、句子乐园。
1.谁都有父母兄弟,谁都有妻子儿女。(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敏捷的小猴子在树上愉快的玩耍。(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在给小明讲题。(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空中的小星星顽皮地眨着眼睛。(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工人师傅的努力下,产品的质量得到了较大的增加。(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精彩习作。
亲人之间的关爱令我们感动,朋友之间的友谊令我们感动,陌生人之间的善举令我们感动。请围绕“感动”这个话题写一篇习作,注意把“感动”的原因写清楚。题目自己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