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读下面的句子,完成填空。

(1)听了老先生的话,张明豁然开朗,激动地对老先生说:“_____________,胜读十年书。”

(2)张老师常常给我们强调读书要下苦功夫,他说:“读书须用意,_____________。”

2、按原文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填句子。

(1).每当独自一人远在他乡,在节日里更加思念亲人时,你会吟诵     ,       来表达思乡之情。 

(2).小虎很不珍惜时间,你可以用       ,       来劝他。 

(3).钱学森身在美国,心中却常思念祖国,这种心情,可用        ,        这句大家熟悉的歌词来表达。

4、根据诗意,写出相应的诗句。

1.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俯瞰水中的月影,觉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它们也在说着丰收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句段练习。

1.清展,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花之歌》

(1)这段话中“我”指的是__________。“它”指的是___________。作者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发挥奇特的想象,写出了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花”,你还会做什么?大胆想象,仿照例句写一写。

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

2.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你会说些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中用了五个省略号,在文中的作用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表示引文、列举等的省略。 B.表示说话中断或声音断断续续。 C.表示话题的跳跃或转换。

(3)这段话中省略号的用法.表现出了桑娜内心的___________

(4)此刻,正在考试的你心情是_____的,请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写一写你内心活动:__________________

3.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书戴嵩画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拊掌大笑________________掉尾而斗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两处笑,但笑的原因各有不同,请试着说一说原因。

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处1:笑而然之,他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外阅读。

自 嘲

鲁 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注释)①华盖: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②泛:漂浮。③中流:河中。④成一统:意思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1“运交华盖”是指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表现鲁迅先生革命立场的句子。

3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欲何求”“未敢”是说当时的文人都很胆小,不敢说话。____

(2)“闹市”喻指敌人猖獗跋扈、横行霸道的地方。“中流”指水深、急的地方。这联用象征的手法,讲形势非常险恶。____

(3)最后两句诗说明作者出于无奈,只好躲进自家的小楼,不再关心政治。____

(4)鲁迅自嘲就是戏嘲自己的遭遇,戏嘲自己的境况,也戏嘲敌人对自己的种种迫害。____

(5)“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志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两句诗不仅意味深长,而且形象鲜明。____

7、阅读下面古诗词,再做题。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①西陆:指秋风。②南冠:指囚徒。

1从题材看,这是一首(   )

A.边塞诗 B.咏物诗 C.送别诗

2诗中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明诗人心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

B.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写自己在特殊处境中,听到秋蝉的悲鸣,引发心中的深沉悲恨。

C.“谁为表予心”,意思是向谁表达自己的内心真情,句中满含着无奈的悲苦。

8、课内精彩阅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诗中的“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它们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中“三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后两句诗可以看出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________________;“尽开颜”一词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______之情。

【5】有人曾经为红军翻雪山过草地写过一副对联,请你试着写出下联。

上联:过草地红军历经艰辛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学校开展“节能减排,从我做起”主题活动,阅读下列材料

ㅤㅤ【材料一】化石燃料燃烧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长期依赖以煤炭、石油等为主的化石燃料,对中国碳排放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中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占能源总量的85.1%。其中,煤炭占化石能源的57%。化石燃料燃烧是中国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占全部二氧化碳排放的88%左右。因此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是减少碳排放与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中国将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优先降低单位碳排量大的化石能源占比,尤其是煤炭和石油的占比。

ㅤㅤ【材料二】针对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带来的环境、生态和全球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主动破解困局、加快能源转型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自觉行动。新一轮能源变革兴起,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

ㅤㅤ21世纪初期以来中国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主要解决能源好不好的问题,主导能源将从化石能源转变为风能、核能、太阳能、朝汐能、地热能、天然气水合物、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实现从煤炭独大到低碳清洁绿色能源的巨大转变。

ㅤㅤ【材料三】清洁能源作为绿色低碳能源,具备环境友好、资源丰富、可循环利用等优势。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减少能源消耗过程中的碳排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

ㅤㅤ然而清洁能源的生产受环境影响较大,并且能源储存、能源传输等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弃风、弃光、弃水等问题突出,导致清洁能源的发电成本较高,效率较低。想要走绿色、低碳能源发展道路, ______ 要推广和

应用清洁能源, ______ 应该加快清洁能源生产、传输、储存等相关技术研发。

【1】请为文中画线处填上适合的关联词。

______ 要推广和应用清洁能源, ______ 应该加快清洁能源生产、传输、储存等相关技术研发。

【2】【材料一】中画线句子运用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

【3】家里想要买辆新汽车,爸爸主张买燃油汽车,妈妈主张买新能源汽车,他们想要听听你的意见,请你上述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______

【4】节能减排,保护地球家园,人人有责。学校大队部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了“节能减排,从我做起”的倡议,请将此倡议书补充完整。

倡议书ㅤㅤ

亲爱的同学们:

ㅤㅤ为了提高“节能减排”责任意识,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学校大队部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如下倡议:

(1)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

(2)______

(3)______

育英小学大队部

2022年12月20日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冰雪人民币

她在冰天雪地里提着包等出租车。一辆一辆从她眼前开过去的车都没有空车标志,这样的天气打车很难,她手里的包越来越沉。

她在几个人的争夺中胜出。拉上她的司机一开口,她就听出他是郊区农民,车上还散发着浓浓的烟味和汗味混合的气味。放在平时,她一定要换一辆车。冰雪阻碍了车的速度。车用了比往日多一倍的时间才到达。她以要投诉车内气味为理由少给司机十元钱。司机和她激烈争吵了十分钟。她像一个受害者又像一个获胜者。车在冰雪中继续爬行。一种快感让她感到轻松。轻松时刻她才发现她的包随着被她骂的司机走了。她呆住了,包里的人民币有十万元!

她找她能找的所有人,别人说你没记住车号光凭气味恐怕是找不到了。想碰碰运气,可以站在原地等。夜比以前任何一天早来了许多。冰雪几乎要把她变成冰雕。一道光柱熄灭,真的有辆车在冷得透不过气的夜里停在她面前。车门里飘出她熟悉的气味。司机递给她的是她的包,包还是那么沉。她用冻僵的手从包里颤巍巍地抽出一沓人民币给司机。司机不要。她的泪流出来,在脸上结成了冰。司机向她伸出手:“你把刚才少给我的十元钱还给我。”

雪又下大了。

1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1)这篇小说发生的环境是__________,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

(2)小说主要讲的是一个女子打车时跟出租车司机______而忘记拿装有十万元的包,结果司机______的故事,赞美了司机_______的品质。

(3)“车门里飘出她熟悉的气味”这句话是对车内__________的描写。“熟悉的气味”是指________,表现了她看到巨款失而复得的希望,体现了她内心的_______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司机递给她的是她的包”是对司机的动作描写,一个“递”字说明了司机需要的是别人的尊重,而不是鄙视。______

(2)“这样的天气打车很难,她手里的包越来越沉”句中“这样的天气”指冰雪天。这句话写出了长时间等不到车时女子内心的焦急。______

3对题目“冰雪人民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十万元巨款展开故事情节。

B.巨款的失而复得,突出了司机的高尚品质。

C.“冰雪”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

D.“冰雪”渲染出极端恶劣的环境氛围。

4“她的泪流出来,在脸上结成了冰。”她当时会怎么想呢?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材料一】印章,如同文房四宝一般,既是工具,亦是艺术品,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印章自古就有,且样式繁多,但一直以来仅限于标示姓名等实用内容。至唐宋,开始被应用于书画鉴藏,出现了完全脱离实用而纯粹表达文学志趣、哲理心得的闲章,使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至元代,文人用印已经非常普遍,文人印真正走向成熟。元代成为印章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为明清崛起的印章流派、篆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篆刻艺术从明清流派算起已有500年的历史,而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发展而来的。古代印章以独特的风貌和实用艺术的表现性为篆刻艺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所以,篆刻艺术史可追溯到三千七百多年前的以青铜质为主的“周玺”时代。

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既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材料三】有篆刻爱好者将以下与“善雅”相关的词语刻成了印章,见下图。

【材料四】印章以小巧之身,蕴藏了包括中国工艺、书法、文学等诸多领域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都浓缩在这几寸见方的小小石材之中。如今,大量现代简易印章仍然被人们作为凭证而使用;另一方面,传统手工制作印章也因其审美价值不断地在人们手中流传,被欣赏、被赞叹。

【1】阅读材料一,完成下面的表格。

朝代

印章发展的过程

唐代以前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被应用于书画鉴藏,闲章出现使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

元代

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是从篆刻艺术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进行说明的。

【3】仔细观察材料三中的印章,请你帮篆刻爱好者将下列印章所对应的简体字,准确地还原到印章下的方框内。

上善若水   雍容文雅   积善之家   温文尔雅   乐善好施   积善成德

【4】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印章篆刻技术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且种类丰富。

B.元代是印章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为后代印章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现代社会流行简易印章,传统手工制作印章越来越不受重视。

12、   传递微笑

闹铃还没响,我就醒了——哦,晨练时间到了。走出房间,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顿觉心里舒畅而轻松。及至走出家门,凉爽的夏风迎面扑来,更是让我心旷神怡,抑制不住的喜悦写在脸上。

赶至花园内跳健美操的地方,看到很多人已在等候。我满脸的笑意感染了身边的人,我看到他们的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微笑,这更加感染了我的情绪。于是在喊口令的时候,我的声音里也加入了喜悦的元素,越发能够带动人们运动了。呵呵,微笑带给人的感觉真好!

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去早市上买些蔬菜瓜果,微笑挂在脸上的我总能换回卖菜人的微笑,没有了往昔的讨价还价,没有了往昔的斤斤计较,让人忍不住想高歌一曲来表达满心的愉快。看来,对于陌生人来说,微笑就是一种互相沟通的语言,是一把走进彼此心灵的钥匙。微笑的力量真不小!

继而想到了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家小餐馆,因为饭菜味道好,价格又便宜,所以吸引来了很多顾客。但美中不足的是,这家餐馆只有一张长条桌,所有来就餐的客人都坐在一起。而现在的人们已经习惯了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所以这是一件很别扭的事情。尤其是吃饭的时候,大家也都小心谨慎,不敢侵占别人的“空间”。这时,一个小孩拿起桌上的一个盐罐,微笑着对身边的人说:“阿姨,我觉得这菜有点淡,您需要盐吗?”就这样,一罐盐被人们微笑着传递下去。不一会儿,全桌的人都像老朋友一样谈笑风生了。与其说打破人与人之间隔阂的是一罐盐,不如说是人们脸上挂着的微笑!

人其实就是一种感情动物,你对他好,他会感知到并回报给你同样的好,即使是不会说话的婴儿。我有个三个月大的小侄子,当我开开心心地逗他的时候,只会哼哼呀呀的他也会露出甜美的笑容,舞动小手小脚来回应我。再想想我们的生活,因为缺少了微笑而缺少了多少温情: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表情漠然;一些上班的人也因工作的忙碌而失去了本该挂在脸上的微笑,他们失去的不单单是微笑,还有快乐的心灵啊!相反,一些老爷爷老奶奶却总是露出和蔼的微笑,让人心里暖暖的。

所以,亲爱的朋友们,微笑吧,你会觉得天很蓝,花很香,世界很美好!把微笑传递给身边的每个人吧,你会觉得生活处处都有阳光!

1这篇文章表现的中心是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2作者列举了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来写微笑的力量。如第二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微笑带给人的感觉真好;第三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微笑的力量真不小!

3作者想到的一个关于微笑的故事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走出黑暗

①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每天忙碌的人熙熙攘攘。8点30分。装满乘客的地铁缓缓起动,向下一个站点驶去。突然一片漆黑,车也慢慢停下来。始料不及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停电搞蒙了。黑暗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人们纷纷掏出手机与外界联系,却都没有信号。车厢里乱哄哄的,如同马蜂窝从树上落到地下。哭声、喊声、叹息声、埋怨声不绝于耳。

②突然,黑暗中传出一个女孩稚嫩的声音:“妈妈,太阳落山了!”妈妈说:“宝贝,乖,天黑了,宝宝睡觉觉……”妈妈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随着着轻柔的歌声,车厢里突然安静下来。大家静静地听着,情绪渐渐地稳定下来。

③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我心脏病犯了,没带药,谁有急救药……”旁边的一个人也着急地大声喊起来:“谁有治心脏病的药?”过了一小会儿,人们觉得时间很长很长,只听到急急忙忙的翻找声,终于有人说:“找到了!找到了!”那人边说边把小药瓶递给挨着他的人,这人接过药瓶又传递给下一个人。没有人组织,药瓶却像接力棒那样被有序地传递着。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好像手中捧着宝贝似的。药瓶很快就传到病人手里。病人吃完药得救了,车厢里又安静了下来。

④不知又过去了多长时间,与外界还是没有一丝联络。有人提议往下一出站口走。大家立即响应,有人用打火机把自己的衣服点着了照明。立即有人大声喊:“快灭掉,烟能使人窒息!万一引起火灾一个人也别想跑掉!几个人手忙脚乱地把火扑灭了。刹那问,光明消失了,重新又回到黑暗的深渊。人们从没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像今天这样渴望光明。这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大家手牵手跟我走!”话音刚落,人们就主动地手拉着手排成了长队。那人又问:“有没有没牵手的?”当确认都牵好手后,那人就带头向下一出站口走去。黑暗中,那带头的人不时被绊倒,但他爬起来再走,不知摔了多少跤。后边的人有条不紊地跟着,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

⑤人们终于从黑暗的地铁中走出来了,领头的人衣服刮破了,脸和手都碰出了血,更让人意外的是,人们发现,领头的这个人竟然是个盲人。

1请你用简练的语言写出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0个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是按照______________ 顺序记叙的。

3请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描写人们慌乱的句子,用“ ”在文中画出来。

4第三自然段中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为什么说声音是“恐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波浪线画出第一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样写得好处是:

 

6文中的盲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做出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

人们从没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像今天这样渴望光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是四位同学读短文后获得的启示,其中一项不是文章所表达的。(  )

A.遇到灾难要保持镇静 B.面对灾难应团结一致

C.减少灾难要勇于创新 D.应对灾难要互相帮助

14、阅读《无边的回忆》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平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条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是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经由浅蓝变成浅灰,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

②好几次,有爱管闲事的或者好心的女孩子劝我:“阿蓉,你这双拖鞋太老爷了。”或者:“阿蓉,你该换拖鞋啦!”我总是微笑地回答:“还可以穿嘛,我很喜欢它。”

③如果我的回答换来的是一个很不以为然的表情,我就会设法转变一个话题。如果对方还会对我善意地摇摇头,或者笑一笑,我就会忍不住要告诉他:“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它吗?”

④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

⑤大学毕业时,课比较少,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有时候我可以一直走下去,走上一两个钟头的路。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

⑥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我的下午都是排得满满,别有用处的。晚上回家后赶快洗个澡就睡了。

⑦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露张,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花园里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

⑧那时外婆住在永和,很少上山来。但来的话就总会住上一两天,把我们好好地宠上一阵子再走。那天傍晚,她就是那样含笑地对我说:“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下晒晒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啦!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⑨以后,外婆每次上山时,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着我们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子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⑩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触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旁,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那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1】找出文中过渡段抄下来,并写出过渡段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双普通的拖鞋为什么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⑦段的“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这句话是对外婆的__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出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补写⑧段后可能发生的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文题中“无边的”去掉,改为“回忆”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

(1)“减负为孩子们赢得课外时间。减负有益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是闰月生的。他的父亲给他起名叫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欣被授予评为南丁格尔奖章。(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都为徐向前元帅朴实无华的品质而感动。(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识无止境,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受检阅的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缩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

(2)改成第三者转述:

例:老师说:我们明天社区参加公益活动。

老师说,他们明天去社区参加公益活动。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3)分别改写成反问句、感叹句和双重否定句

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利的回击。

反问句:

感叹句:

双重否定句:

 

18、按要求写句子。

1.王兰告诉老师:我叫王兰,是从上海转来的。(改为间接叙述句)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改为转述句)

3.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次序改变,意思不变)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响亮的叫声。(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伴焦急地跟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怀特森老师摆摆手。(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千上万的幼龟鱼贯而出地一起来到海滩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河也一天一天地深。(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字)

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两题任选一题)

题目一:忙碌的早晨

题目二:亲情像春日微风,轻柔不张扬亲情像夏日小雨丝丝添凉爽;亲情像秋日枫叶,红火满心房;亲情像冬日暖阳,温暖散光芒。请你围绕亲情,以“________,有你真好”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主题鲜明,中心突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