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句积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
(2)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4)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写山的非常多,如“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彩,“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敬亭山的百挑不厌。
2、先把诗词句补充完整,再选择填空。
A.飞流直下三千尺, 。
B.谁言寸草心, 。
C.横看成岭侧成峰, 。
D. ,润物细无声。
E. ,老大徒伤悲。
1.“ , ”这两句诗启迪我们:
只有多视角的观察事物,才能全面认识事物,抓住本质特征。
2.老师和爸妈常用“ , ”这两
句诗来劝告我们:趁现在年纪还轻,要努力上进,不要老了白白地悲伤和叹息。
3.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 。”
4.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自然地吟诵起孟郊《游子吟》中的名句:
“ , 。”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 , 。”
3、想一想,填一填。
(1)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江南春》)
(2)本学期,我们欣赏了内蒙古大草原的______,知道了竹节人是一种有趣的______,了解到贝多芬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_______》。
(3)毛泽东主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表达了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险的豪情;_____完成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的任务后,纵身跳下悬崖。
4、根据情境读句子写词语。
一个阳光míng mèi( )的下午,街边卖各种吃食的tān fàn( )陆续出来了,有卖bái zhōu ( )的.卖jiǎo zi( )的……路上的行人步履cōngcōng( ),唯恐dān wù( )了回家的时间。
5、比一比,再组词。
虑( )扭( ) 瞪( )译( )
虚( )纽( ) 澄( )泽( )
6、阅读理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将这首词补充完整。
【2】关于这首词,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见”读jiàn,意思是见到。
D.这首词流露出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3】词中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词中读出来的。
7、阅读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请结合诗句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空:______ 歇:______
【2】本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他的诗作创作风格被后人称作“诗中有画,_____。”这首山水诗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____生活的向往。
【3】颔联和颈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颔联主要写景,而颈联主要写__;两联把动态和静态描写相互结合,以动态衬托静态。其中____、____等动词的使用不是为了突出场景的热闹,而是反衬场景的幽静。
【4】动态和静态描写除了以动衬静,还有动静对比的手法。比如我们在语文教材中学过的《____》。
8、古诗词。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①浣溪沙:词牌名。②蕲水:在今湖北浠水一带。③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浸,泡在水里。④潇潇:这里形容雨声。⑤子规:杜鹃鸟。⑥无在少:不能再回到少年。⑥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老去而悲叹。唱黄鸡,语出白居易“黄鸡催晓丑时鸣”,比喻时光流逝。
⑦《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解释下列词语。
浸:___________。潇潇:_____________。
【2】“谁道人生无再少?”这是一个_________句,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
【3】苏轼写这首词时,正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原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但我们却从“________________”(填诗句)中感受到了他的一中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4】请你回顾自己学过的和课外积累的诗句,想一想关于感叹时光流逝、珍惜时光的诗句有哪些?然后选一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穷人(片段)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选文先后两次出现“沉默”,第一次是桑娜和渔夫同时沉默,渔夫沉默是因为__________,桑娜沉默是因为__________;第二次是桑娜沉默,这次沉默表示____________。桑娜的两次沉默,都反映了桑娜________。
【2】画“ ”的句子中的问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3】画“ ”的句子是对渔夫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渔夫“严肃、忧虑”是因为____________,“熬”说明____________。
【4】反复读文中画“﹏﹏﹏”的句子,体会桑娜此时的心情,用两个词语来表达:_________、________。
10、现代文阅读。
妈妈的礼物
有个男孩,在他出世的那天,妈妈就离开了人世。从此,每当看到别人从妈妈那儿得到礼物,他就非常伤心:“啊!我真命苦。我的妈妈竟来不及给我一件礼物就离开我了。”
一天,这孩子想起这件事,又伤心地哭了。他独自在街头徘徊,泪水迷糊了双眼,撞在一位老人身上。老人并没有生气,反而关心地问:“孩子,你为什么哭?”
孩子轻声地向老人倾诉了自己的哀伤。老人听罢,严肃地说:“孩子,你错了!其实,你妈妈为你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你应该珍惜才对!”“那……我怎么会不知道?”孩子诧异地问。
老人抚摸着孩子的头,语重心长地说:“首先,妈妈从你出生那天起,就把整个世界都作为礼物送给了你,这难道还不够吗?”孩子听着,眼睛忽地一亮。老人接着说:“不仅如此,妈妈还给了你明亮的眼睛,让你去( )世界;给了你灵敏的耳朵,让你去( )世界;给了你一双健全的腿,让你去( )世界;给了你一双灵巧的手,让你去( )世界。这些,难道还不够吗?”
孩子听着,陷入了沉思。老人又说:“孩子,重要的,妈妈还给了你一颗充满热血的心。那是为了让你珍惜生活——去热爱这个世界。”
是的,父母给予我们的不仅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还有一颗敢于奋斗,敢于创造的心,一双用于观察世界的眼睛……所以,我们遇到什么挫折时,不要总抱怨世界的不公,要乐观面对人生!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
(2)语言恳切而有分量,情意深长。( )
【2】选择下面适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正确的一项是( )
A.观察 倾听 走遍 改造
B.观察 倾听 改造 走遍
C.观察 改造 倾听 走遍
【3】短文以“妈妈的礼物”为题有什么好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B.点明写作对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升华主题,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
【4】这篇短文的写作顺序是______;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是______。
【5】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作者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具体写出了妈妈留给男孩的礼物有:整个世界、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你想对你的父母说些什么?
___________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问题探究。
留守儿童近半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某校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结对子的形式,帮助留守生走出心灵阴影,健康快乐成长。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学生拟写的活动主题词,作为主持人,你选用哪一个更贴切?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让世界充满爱 ②明天更美好 ③手拉手,心连心
选项: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某高校研究机构对我省留守儿童的情况调查表,请你从中提炼两则信息。
福建省留守儿童抑郁情绪调查表有时
抑频度 | 经常 | 有时 | 很少 | 没有 |
百分比 | 5.9% | 52.9% | 35.5% | 6.7% |
解决方式 | 对父母说 | 对同学说 | 对老师说 | 不说 |
百分比 | 23.6% | 35.5% | 5.9% | 35%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给留守生集体过生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章,然后回答习题。
明亮的眼睛
①小群是个双目失明的苦孩子。但是他非常热爱这个世界,这是因为父亲就是他的眼睛。
②很小的时候,父亲让小群触摸柔软的凉凉的东西,说:“这是水,可以流动,长江、黄河和大海都是这样的水组成的,水多了便浩荡奔腾,可以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不久,小群真的由父亲带到海边去玩,父亲还教会了小群游泳。
③难度最大的是向小群解说颜色。小群生下来就面对一个黑暗的世界,怎么让他理解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呢?比方给他解释红色:太阳就是红色的,它发光,能把黑夜变成白昼;它发热,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把人晒暖和。“我懂了,”小群说,“红色就是让人感到光亮和温暖!”“不全对。”父亲细致地解释,“血也是红色的,但它不会发出什么光来;人血也是温热的,鱼血却是冷的,但鱼血也是红色的。红色并不总同光和热联系在一起。”小群困惑了起来。父亲再耐心地解释:“发热发光的是太阳,而不是红色;只是太阳能发光发热,同时又是红色的。红色只不过是有视力的人看到的一种颜色。”经过这样的循循善诱,小群才逐渐有所领悟。
④以后,虽然父亲也这样反复地给小群讲解天空的蓝色,大地的黄色,作物的绿色,但是小群却对同光和热有点联系的红色情有独钟。
⑤渐渐地,小群觉得世界不是陌生黑暗的,而是熟悉多彩的。有一次,小群真生父亲的气了。那次,小群让父亲买个红色的米老鼠书包,当书包买回来小群背着上学的时候,一位阿姨赞赏地对小群说:“小群这个绿色书包可真漂亮!”小群回家便对父亲喊:“爸爸,我让您给我买红书包,您怎么给我买绿色的呢?您知道我看不见便骗我!”说着,小群便哭了起来。
⑥父亲听了,半天没吱声,过了好一会儿才为小群擦眼泪,说:“爸爸对不起你,小群……那天买书包时售货员说只剩一个米老鼠的书包,所以绿的也买下了……小群,爸爸是爱你的。”小群感到爸爸用他那慈爱的大手抚摸着自己的脸庞和头发,小群就在那一刻理解了爱!
⑦时光就这样慢慢地流过,当小群学会了按摩、能够自食其力的时候,父亲却突然去世了。父亲的匆匆离去让小群痛不欲生。小群想,今后谁还能做自己的眼睛呢?
⑧然而,就在给父亲开追悼会的时候,小群听到了这样一句话,一位叔叔在悼念父亲时说:“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求和奋斗,他对身边的人充满爱心,作为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他让我们每一个结识他的人都从他身上汲取了力量和勇气……”
⑨就在这一刹那,父亲对生活、对自己的那份热爱和勇气仿佛一下子全贯注在了自己的身上。“父亲呀,”他默默地祈祷,“我会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的,就在我的心上!”(文章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循循善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食其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自然段中为什么说“父亲就是他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父亲为了让小群认识世界做了哪几件事情?请分别列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⑨自然段中“一双明亮的眼睛”,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鲁 迅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来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①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 )地学习,( )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起:“②时间就是生命,( )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1】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然后选词填空。
(1)文中①句第一个空应选( ),第二个空应选( )。
A.夜以继日 B.饱食终日 C.如饥似渴 D.饥不择食
(2)文中②句括号里应选( )。
A.夜以继日 B.如饥似渴 C.无缘无故 D.有缘无往
【2】“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时间就是人的生命
B.人活的时间越长,表明他的寿命也就越长
C.人生命的长短虽然是用时间来衡量的,但是,人生命存在的意义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什么。如果在有限的生命里做了许多事情,那么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第3自然段写了“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的事,有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更能体现这一点,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 )。
A.赞扬鲁迅先生一生珍惜时间,并抓紧时间,用笔做武器,同敌人斗争的伟大精神
B.说明时间对人非常重要的
C.表现鲁迅先生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爱惜别人的时间的品质
【5】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笔是书写工具,怎么能是“武器”呢?
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美丽的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色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出阵阵的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用横线标出短文中一个比喻句,用“﹏﹏”标出文中的过渡句。
【2】短文第二段主要是对草原的________描写,写的主要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草原________的特点。
【3】短文第四段重点是对草原的________描写,写的主要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突出了草原________的特点。
【4】短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之情。
15、按要求写句子。
1.同学们下了决心,非要登上山顶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众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写句子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并写出改后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月色皎洁、清亮如水的景象。(仿写句子,要求引用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上修辞方法,把句子写形象。
八千多个日子转眼就过去了。
20、老人说,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改为直接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你都发现了生活中哪些美丽的场景?请以“最美丽的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补充题目时,可以参考诸如“心灵”“语言”“瞬间”“画面”“风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