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语境,填入合适的诗句。
(1)一夜风吹雨打,落花遍地,见此情景,我不由得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花之中,我独爱菊。正如元稹所说的“不是花中偏爱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别故土多年,今夜听到家乡的民歌,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最能代表我此时的心情。
2、规范书写词语。
3、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填空。
本单元我们认识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他的原名是____。我们学习了他写的《________》这篇课文,课文中闰土给“我”讲了看瓜刺猹、____、____、看跳鱼儿这四件事。这篇课文选自小说《________》,在小说的结尾,鲁迅写道“____________,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以此启发我们要勇于开拓。
4、笔顺要正确。
(1)“柜”第六笔是__________ (2)“羞”第八笔是__________
(3)“丧”第二笔是__________ (4)“轴”第三笔是__________
5、按课文填空。
(1)黑云翻墨未遮山, ___________。
(2)______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_________微云。
(3)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________银圈,_______一柄钢叉,向一匹猹 ______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4)《七律·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红军藐视一切困难的态度。
(5)方鼓琴而______,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伯牙和钟子期心意相通,成为知音。今天,我们用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6、课外阅读。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的韵脚是____________,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__。
【2】给下面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乱花”的意思是(________)
A.指花朵大小不一,显得很杂乱。
B.各种颜色的野花。
(2)“渐”的意思是(________)
A.渐渐。 B.进。
(3)“欲”的意思是(________)
A.副词,将要。 B.欲望。
【3】解释下面的诗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本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漫步西湖所见到的明媚风光。(________)
(2)本诗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歌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孤山寺和白云。(________)
(3)“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________)
(4)“早”字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之情。他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情态,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________)
【5】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诗文,答题。
【材料一】 ,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选自孟浩然《宿建德江》)
【材料二】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选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材料三】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材料四】)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 (选自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材料五】 ,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选自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材料六】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波浪不止深几许,南湖今与北湖平。(选自韦庄的《暴雨》)
【1】补充【材料一、二、三、四、五】中空白处的诗句。
【2】阅读【材料一】,说说哪一个字堪称全诗的“诗眼”,并简析其用得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一、材料二】,两首诗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材料三】,诗中描写了美丽如画的江南风光,作者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江南春天的特点的?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 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请你再写两句类似这种借古讽今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材料四】,诗中后两句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且余味悠长,请你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再写两句像这样对仗工整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材料五、六】,同样是写雨,我更喜欢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
【1】这首诗中能突出表现松树的坚韧、耐寒苍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大自然本不能塑造修饰什么,万物可贵之处在于它们的本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处求芳草”一句中的“求”的意思是( )
A. 寻找、寻求 B. 祈求、请求 C. 索取
【4】画波浪线的诗句,描写了松树( )的品格。
A. 喜欢漂亮,做事慢条斯理
B. 在寒风中依然郁郁葱葱、坚强挺拔、不屈不挠
9、课外阅读
母亲河的自述
我叫黄河,全长5464公里,生于10万年以前,我的源头在青海巴颜喀喇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自治区)。千百年来,我哺育着炎黄中华儿女,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我认作民族的摇篮,称我母亲河。
从前,人们总爱说跳进黄河洗不清,说的是我含的泥沙大。我每年要把16亿吨泥沙带走,淤在下游把河床担得老高,有人又叫我悬河。这些我都没有办法,大自然就是这样安排了我,几万年也都这样过来了。
最近又有一句话说我跪进黄河洗不净,我听了很伤心。要是以前洗不清,澄澄泥沙就清了;现在洗不净,可事关我个人品质。不知道最近大伙到我那儿看了没有,我中游支流的汾河、渭河、溶河、新蟒河、沁河都脏得不得了,有的地方简直成为排污沟、脏东西超了好几倍,连我周围的农民都嫌我臭,浇地时掩着鼻子干活。
前些年,我的水质都在三类以上,既能浇地,也能到机器里转转;现在好多河段都不行了,就是放在池子里当景观用水。还有人提意见。别人对我说,从来没有见过我这样脏过。从三门峡以下到入海口,7个水质监测口,有6个说我脏。他们对我说,中下游很多城市的饮用水都从我这里取,为了让人们喝得放心,处理脏东西花了好多钱。
我知道,今年这样脏,与缺水有很大关系。去年开始,我从来没有这样干渴,我一年的来水量比正常年份少了将近2/3,说是有实测记录以来水最少的年份。而向我怀里排的脏水却是一天比一天多,10年间翻了一倍,现在一年有42亿吨,相当于我今年来水量的一半,过去叫一碗水,半碗泥,现在成了一碗水,半碗污,根本消化不了。
可能有人问了,不是说不让往你那里排污吗?其实也有人管,但总有人偷偷地排,检查的人来了,少排点,检查的人一走,照排不误。管这种事的也不好办,有人总结得很形象,叫环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更何况,还有一些不肖子孙说是当地挣钱重要,我干净的事往后放放。我听说,天津已经不用我了,我真羞愧。人们费老大劲修了引黄济津的水渠,我却帮不了他们的忙。要是再这样给我身上泼脏水,我这母亲河就变成臭水沟了。
救救我吧!
【1】下列说法与短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填序号)
A.黄河流经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湖南、山东九个省(自治区)。
B.“一碗水,半碗泥”是说过去黄河含沙量大。
C.汾河、渭河、洛河、沁河都是黄河的支流。
D.现在黄河的水变脏与缺水有关。
【2】本文一共讲了三方面的内容,仔细阅读并思考:分别讲了哪三方面的内容? ________
【3】你能从文中发现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原因吗?请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
【4】“去年开始,我从来没有这样干渴,我一年的来水量比正常年份少了将近2/3,说是有实测记录以来水最少的年份。”在这个句子中,加点的短语能删掉吗?为什么?________
10、阅读理解
生机勃勃的太阳花
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碧绿的叶子下边,闪出三朵小花。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三朵花是信号。信号一起,跟在后边的便迫不及待了。大朵、小朵,单瓣、复瓣,红、黄、紫、蓝、粉一齐开放。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五彩缤纷的锦缎。连那些最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
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一幅锦缎,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起初,我们以为,太阳花经久不衰,是因为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能经受得住烈日的考验。不错,是这样的。在夏日强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艳丽,愈加旺盛。但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一朵太阳花,其生命极为短暂。朝开夕谢,只有一日。因为开花的时间太短,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每天,都有一批新的花蕾在等待开放。日出前,它们包裹得严严实实,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可是一见到阳光,就即刻开放。花瓣像从熟睡中苏醒了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可以在人的注视下,迅速完成。此后,它们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儿收缩起来,这些花便不再开放。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新的花蕾。
这新陈交替多么活跃,多么生动!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太阳花在开放的时候,朵朵都是那样精神饱满,不遗余力。尽管一朵太阳花,生命那么短暂,但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
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就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下去。待到秋霜肃杀时,它们已经把银粒一般的种子,悄悄地撒进泥土。第二年,冒出的将是不计其数的新芽。
太阳花的欣赏者们,似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世界,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他们像哲学家那样,发出呼喊和感叹:太阳花的事业,原来是这样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啊!
太阳花给予的启迪,无疑是有益的。(有删改)
【1】一天中,太阳花在不同时段有什么表现?根据文中的词句概括。
日出前——(__________)
日出时——(__________)
日落后——(__________)
【2】下列哪一项内容表现出太阳花的世界是一个科学的世界?( )
A.太阳花朝开夕谢,新陈交替。
B.每一朵太阳花都有开花的机会,都有一天的灿烂。
C.太阳花开放后,让位新蕾,自己则孕育后代。
D.太阳花能经受住烈日的考验。
【3】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是( )
A.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B.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
C.太阳花的事业,原来是这样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啊!
D.太阳花的欣赏者们,似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世界,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
【4】概括文章第三自然段的段意,正确的一项是( )
A.太阳花从开放到凋谢的过程。
B.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
C.一朵太阳花朝开夕谢,只有一日。
D.太阳花经久不衰,但一朵太阳花的生命却极为短暂。
【5】太阳花经久不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是怎样把太阳花的特点写具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十里长街送总理》
天灰蒙蒙的,又朋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的年上都着里纱,购前都佩看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双手挂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鹅着脚望着,望着……
夜幕开始降下来。几辆前导车过去以后,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悼,上面佩着大白花,庄严,肃穆。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鲤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稿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腿边的泪水。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迎送过多少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人们能常常看到周总理那娇健的身躯,愁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运,和我们永别了!
灵车缓緩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地等待 _____地指挥 _____地前进________地站着
【2】短文是按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请你为每个部分取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望灵车——______________
【3】阅读短文中画“ ”的句子,再完成练习。
(1)联系上下文可知,“不约而同”的意思是_______。
(2)人们在“望灵车”时有哪些一致的表现?这些表现说明了什么?_______
【4】短文第一自然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请你用“﹏﹏﹏”在文中画出“点”的描写,仿照这种方法描写一个场景。
12、品读课文——《在柏林》。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
“一、二、……”.这个神志不清地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用“ ”画出描写老妇人身体状况的词语。
【2】画线句子描写的画面暗示了( )
A.那些健壮的男子都去参加战争了。
B.车里只有妇人和孩子。
C.那些健壮的男子都外出工作去了。
D.这是一趟妇女和孩子的专列。
【3】文中出现了_______次老妇人数一、二、三的画面,这三个数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老妇人“重复数着”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文末“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练习。
在治水过程中,最艰巨的工程是开凿龙门。龙门是一座大山,高高地横在黄河当中,挡住了奔腾直下的河水的去路,河水只好绕道从山脚下一条狭窄的河道穿过。每当水量增大时,河水就四处横溢,泛滥成灾。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仍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人们都被感动了,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地干着。冬去春来,整整花了五年的时间,巨大的龙门山终于被劈开了一个大口子,河水流畅地流向了大海。看着滚滚流去的河水,人们个个兴奋不已,围着大禹欢呼雀跃。大禹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人们非常感谢、敬佩大禹,便一致推举他为治理天下的君王。
【1】在文中找近义词。
艰难——( ) 狭小——( ) 佩服——( ) 率领——( )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毫不在乎:_____________
齐心协力:________________
【3】开凿龙门容易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在文中相关语句下划“ ”。
【4】从文中划线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安塞腰鼓(节选)
一捶起来就 , ,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zhèng zhèn)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zhòu zòu)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xu?n xu?n)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1】用“ ”画出文中正确的读音。
【2】把下列词语依次填在文中横线上。
忘情了 没命了 发狠了
【3】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 、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 、 、 的特点。(用短文中词语填空)
【4】“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这句话中的“ ”“ ”“ ”这三个词与“ ”“ ”“ ”这三个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15、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肯定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做。(8分)
(1)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成拟人句)
(2)柿子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柿子。(缩句)
(3)集邮对我特别感兴趣。(修改病句)
(4)我爱吃苹果、香蕉、黄瓜等水果。(修改病句)
17、漫步句子关。
第二天,正太郎把小狐狸要了回来。
“被”字句: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
扩句
2.我日日盼新年。
扩句
3.他的父亲带来了几只很好看的鸟儿
缩句
19、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照样子,写人物说话,不用“说”来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爱。世界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每个人都因爱而活着。”
请你围绕“爱”字,写一篇400 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但必须含有“爱”字,如“爱在我身边”;②围绕题目,从自己的校园、家庭或社会生活中,选取材料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