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的课文分别用到不同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从《草原》学到________的写作方法,从《开国大典》学到_________写作方法,从《穷人》我学到__________方法。
(2)刘禹锡写黄河最具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书戴嵩画牛》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子告诉我们要不耻下问。学习理解古诗文有一个共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 (_________)
2.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 (_________)
3.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_________)
4.后三宫的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_________)
3、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野旷天低树,_______。
(2)_____,望湖楼下水如天。
(3)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4)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
4、读下面的句子,写出中破折号的作用。
(1)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1.水里的píng zǎo___________游鱼,一同dàng yàng__________。
2.我看到满山的枫叶像燃烧的huǒ yàn__________,瞬间陶醉了。
3.小女孩瘦xuē________的身子在风中发抖。
6、课外拓展阅读。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①黄四娘:杜甫住在成都草堂时的邻居。②蹊(xī):小路。
③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④娇:可爱的样子。⑤恰恰:形容鸟叫的声音和谐动听。
【1】诗人寻花的地点是__________,季节是_____。
【2】“千朵万朵”形容_____________,“压”和“低”两个字贴切生动地描绘了花_______________的样子。
【3】这首诗的后两句写了蝴蝶____________(怎样)、黄莺___________(怎样),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7、阅读理解。
古诗阅读。
七 夕①
[唐]李商隐
鸾扇②斜分凤幄③开,星桥④横过鹊飞回。
争将⑤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⑥来。
(注释) ①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传说牛郎和织女这天在天河的鹊桥上相会。②鸾(luán)扇:上面绣有凤凰图案的掌扇。③凤幄(wò):闺中的帐幕;绣有凤凰图案的车帐。④星桥:鹊桥。传说七夕这天所有的喜鹊都飞往天河,为牛郎和织女相会搭桥。⑤争将:怎把。⑥一度:一次。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争将世上无期别。(_____) (2)换得年年一度来。(_____)
【2】“星桥横过鹊飞回”的意思是( )
A.喜鹊们从星桥上飞回来了
B.天上的喜鹊为牛郎织女双星架桥回来了
C.喜鹊看到星桥飞回来了
D.搭长桥的喜鹊们还没有完工
【3】这首古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本诗中表现他们在天上相会的美好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发出的沉痛感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的四首诗,各描写了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的情景。按节日的顺序,给四首诗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②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③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④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①②④③
D.④②③①
8、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 ,清风 。稻花香里说丰年, 。
七八个 ,两三点 。旧时茅店社林边, 。
【1】把词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
【3】解释下面字词的意思。
别枝:__________________ 见:_______________
【4】用“___”画出词中描写农民丰收喜悦的句子,并解释其意思。
【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忆儿时》,完成习题。
忆儿时
作者:丰子恺
①那是我五六岁时、我祖母在日的事。我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其实,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图利,叶贵的年头常要赔本,然而她喜欢这暮春的点缀,故每年大规模地举行。我所欢喜的,最初是蚕落地铺。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姐跟了去,去吃桑葚。蚕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而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我们吃饱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蒋五伯饲蚕,我就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是有趣。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②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默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吵了,我暂时感到沉闷。然而过了几天,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了。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蒋五伯每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大家认为现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都不客气地取食。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③七娘娘做丝休息的时候,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做丝的时候,丝车后面,是万万不可走近去的。她的小指,便是小时候不留心被丝车轴棒轧脱的。她又说:“小囡囡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只管坐在我身旁,吃枇杷,吃软糕。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用油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终不要吃蚕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诸姐都不要吃的原故。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收拾去,而变成不常见的丝车、匾、缸。又不断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④丝做好后,蒋五伯口中唱着“要吃枇杷,来年蚕罢”,收拾丝车,恢复一切陈设。我感到一种兴尽的寂寥。然而对于这种变换,倒也觉得新奇而有趣。
⑤现在我回忆这儿时的事,常常使我神往!祖母、蒋五伯、七娘娘和诸姐都像童话里、戏剧里的人物了。且在我看来,他们当时这剧的主人公便是我。何等甜美的回忆!只是这剧的题材,现在我仔细想想觉得不好:养蚕做丝,在生计上原是幸福的,然其本身是数万的生灵的杀虐!《西青散记》里面有两句仙人的诗句:“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安得人间也发明织藕丝的丝车,而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
⑥我七岁上祖母死了,我家不复养蚕。不久父亲与诸姐弟相继死亡,家道衰落了,我的幸福的儿时也过去了。因此这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节选自《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P53—P54)
【1】买软糕犒劳大家的是谁?( )
A.祖母
B.妈妈
C.蒋五伯
D.七娘娘
【2】下列哪一项表现祖母的“豪爽而善于享乐”?( )
A.养蚕谋利益
B.养蚕规模大
C.桑葚结得多
D.吃油炒蚕蛹
【3】令“我”感到沉闷的是什么?( )
A.全家静默守护的时间。
B.因失足翻落到地铺里。
C.不能靠近丝车的后面。
D.要到第二年再吃枇杷。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哪一项?( )
A.“我”一直对祖母禁止走跳板一事耿耿于怀。
B.“我”因有赛杨梅的桑葚而期盼着蚕落地铺。
C.“我”喜欢吃枇杷、软糕,却不喜欢吃蚕蛹。
D.“我”对堂窗、长台、八仙桌子等充满好奇。
【5】结合《西青散记》中的诗句,作者为蚕作了一幅画,收入哪一部画集最合适?( )
A.《护生画集》
B.《四时之美》
C.《稚子童心》
D.《都会之音》
【6】作者回忆了养蚕过程中的哪三件乐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什么回忆儿时对“我”来说既是“何等甜美”,却又是“觉得不好的”?结合文本分别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结尾两个自然段,两次写到“神往”和“回忆”,可不可以删去一处?为什么?结合文本说明两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双休日,我去医院看望一位朋友。
等公交车的人很多,每一辆公交车里都挤得满满的,我买了一份报纸,一边看报一边等车。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一个姑娘,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女儿陪父亲去医院看病,与我同路。
车来了,人们抢着上车。我看到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费了很大劲,她才把父亲挽上车。
( )一个姑娘突然站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坐吧!”( ) 更奇怪的是他的女儿也谢绝了姑娘的好意,说父亲身体硬朗,而且只有几站路,站一会儿就到了。( )车上早就人满为患,那父女俩只能站着。( )老人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
姑娘脸上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让座的姑娘流露出了笑容。
公交车突然刹车,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的不适。我心想,亏他没有再客套,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老人下车前,向那位让座的姑娘再次表示感谢!下车后,我听到这对父女的对话:
“爸,伤口疼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你还要坐!”
“你啊,人家小姑娘可是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我不禁又想起在车上老人几次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强忍着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了那个姑娘的善良。
【1】给第四自然段的句子排序,在该段括号里填上序号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2】“车上早就人满为患”的意思是 ( )
A.车上的人刚好坐满。
B.车上的人特别多。
C.车上的人担心再有人上车就满客了。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谢绝—( ) 客套—( ) 痛楚—( )
【4】“我明白了,老人和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隐情”是指什么?
【5】让座给老人的过程中,姑娘的神情发生了几次变化,请抄下有关词语,并说说从这些神情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有横线的句子对老人进行了什么描写?表现了老人的什么品质?
【7】给这篇短文拟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当时年仅26岁的张钰哲,看着这封极不寻常的来信,l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经过反复思考,他终于想起了一个最为亲切的名字一—中华。张钰哲情不自禁地呼叫着:“中华星!中华星!”
【1】张钰哲的心情为什么“久久不能平静”?“反复思考”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中华”是“最为亲切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①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②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现 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③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联想 想象)。再(联想 想象)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2】结合文意,划掉括号内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3】文段引用古人的诗句,其作用是( )
A.引出下文,为下文作者的抒情做铺垫。
B.作者看到细雨中的丁香花而产生的独特感受。
C.增加文章浓厚的文学色彩,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
D.从另一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天地。
【4】丁香花被称为丁香结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段画线句子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又来一件,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B.作者给丁香结赋予了新的寓意—既然人生难免遇到困难,那不妨用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积极解决问题,并把它看做一种人生的味道。
C.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把它看做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
13、阅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田野是多么美丽啊!
早晨,田野像仙境似的。一来到田野,举目远眺,使你心旷神怡。蒙蒙的云雾,还带着湿润的露水,这样的环境,你会不由自主地说:“真凉爽!”如果你来到田间,就会看到周围都是白茫茫的,把你和整个田野都笼罩在一起,又像白纱一样披在你的周围。
中午,田野里有“隆隆”的机器声,“呱呱”的蛙叫声,小溪那潺潺的流水声。像在演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傍晚,收工了,农民伯伯神采飞扬地从地里挑着一担担金黄的稻谷往家走。
田野多美丽啊!
(1)结合短文解释词语
举目远眺:
神采飞扬:
心旷神怡:
(2)短文主要写了( )全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早晨抓住了( )写的,中午抓住了( )写的,晚上抓住了( )写的。
(3)短文的开头和结尾是( )的关系。
14、课内阅读。
宇宙生命之谜(节选)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50至零上150摄氏度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
【1】写出选文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圈画关键词的方法,作出旁批。
【3】围绕这段文字,请你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是否能移居火星?如果探究这个问题,你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修改病句)
__________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仿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用例句所用的修辞改写下面的句子)这辆车开得太慢了。
__________
(4)根据下面的情境续写句子,通过动作描写表达人物的感情。
放学了,同学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孤独地走在操场上,__________
16、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1)大水淹没了庄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数代人的心愿,一百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改为感叹句)
(2)邓小平提出构想。
(扩句)
(3)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缩句)
19、改为转述句。
1.“我想起来了,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的。”波农丁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对小强说:“下课后,你帮我把作业本拿到教导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在他们听来,我拉的小夜曲的声音最难听。(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感情。(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喜欢这只小家伙。(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请以“美”为话题写一段话。8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