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________。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____家、____家、___家、_________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_______》《______》等。
2、拓展提升
《过零丁洋》选自《 》。这首诗是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省海丰县北)被 所俘时,为了 而作。
3、看拼音,写汉字。
fáng yù nài hé zhǒng zhàng
( ) ( ) ( )
wěn hé dān ge
( ) ( )
4、品读句子填空。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的心跳得很厉害”是因为____,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桑娜是一个_____的人。
(2)“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丁香结年年都有”一语双关,既指_____,也指__。这段话是丁香结引发作者对人生的思考:__
5、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北京的春节》一文作者是___________先生,元旦指的是___________这一天。课文按___________顺序写老北京人是如何过春节的。
(2)《腊八粥》一文中,为了能多吃上几碗粥,八儿设定吃粥计划,并与妈妈进行了一番“_____________(得寸进尺 讨价还价)”,得到妈妈的同意后,八儿“___________(得寸进尺 讨价还价)”,作者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将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孩子刻画得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
(3)《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_______________之情。
(4)《汤姆·索亚历险记》记叙了主人公_________和小伙伴们惊险有趣的生活,表现出他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在探险的过程中充分表现了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特征。
6、阅读诗词,完成练习。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这首词的作者是毛泽东,主要描写红军长征途中攻打娄山关战斗的情景。词可分为________两阕。上阕主要写战斗的残酷激烈,从词中的“________”可以看出。下阕主要写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大无畏精神和胜利后娄山关的壮美景色,词中“________”写了娄山关的壮美景色。
【2】写出词中的拟人句: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词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把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把_______比喻成________。
【4】你读过的毛泽东的诗词还有:________。
7、课外阅读。(附加题)
七律·过草地(张爱萍)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1】“没”在这里读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
【2】用四字词语来形容草地:_________、_________。
【3】红军过草地时,吃的是_________,用_________来驱寒;睡的是_________,用_________当枕头。
【4】比较《七律·长征》和本诗中的“暖”“寒”二字。
(1)《七律·长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律·过草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一写有关长征的诗词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古诗,并回答问题。
江南春
〔 〕
_____,_____。
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诗中前两句写今,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画面。
【3】诗中后两句怀古,通过对“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出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9、短文
________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______,在思索______。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过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1】给短文起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2】《二泉映月》的琴声是怎样变化的?整首曲子有怎样的特点。
(1)琴声变化:( )→( )
(2)特点: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品读语言,展开想象,将文中的横线补充完整。
【4】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照样子续写阿炳通过琴声向我们展现的情景。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接着________
【5】结合短文,阿炳通过琴声向“我们”表达的情感中不包括( )
A.他热爱音乐、家乡,热爱家乡的清泉月光
B.他对双目失明的愤恨
C.他对未来充满希望
D.他没有向命运屈服
【6】阿炳曾经两次听过二泉的流水声,这两次“听泉”经历有什么不同?并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_______
【7】读了这篇短文,说说阿炳创作二胡名曲的历程给了你怎样的启迪?
_______
10、阅读
学与问
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侯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作者举了哪个具体事例?
____
【2】文中举“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的例子是为了证明“____”这一观点。
【3】文中画线的“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原因是:____
【4】读了本文,你觉得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
【5】仿照本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
____
11、片段阅读
故乡(节选)
①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吃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②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③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闫土哥,——你来了?……”
④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⑤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⑥“老爷!……”
⑦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背景资料:此文写于1921年,当时在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统治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1】选文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的场景。
【2】文中第②自然段描写闰土,主要运用了____描写,对比少年闰土,你从中体会到了____。
【3】文中第⑤自然段中“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闰土“欢喜”的是_________,“凄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末的背景资料,理解“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
12、我想去故宫!
材料一:高铁公交快2线。起讫点:淮安东站—淮海广场南。首末班时间:早6:30~晚9:00.票价:2元。
材料二:淮安到北京高铁部分车次表
淮安→北京 单程2021-1-30 | ||||
车次信息 | 出发站/时间08:01 | 运行时长 | 到达站/时间12:58 | 参考价 |
G1570高铁 | (始)准安东 | 4小时57分 | (终)北京南 | 二等座:¥396 有 票 一等座:¥659 余99张 商务座:¥1237 余19张 |
材料三:地铁路线。从北京南站,坐地铁4号线,到西单下车,换乘1号线,到天安门东下车,出站后往东走一点就是天安门,故宫的入口就在那儿。票价:4元。
材料四:购票须知。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为旺季,大门票60元/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31日为淡季,大门票40元/人。珍宝馆参观门票(包括戏曲馆、石鼓馆):10元/人。钟表馆参观门票:10元/人。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阅读材料三可知,从北京南站下车,有直达故宫的地铁,不用换乘。( )
(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了解车次、时间、起始站、乘坐人数等信息。( )
(3)材料四《购票须知》中的“旺季”指游客多,营业旺盛的季节。( )
(4)媛媛乘坐从北京开出的18:05的高铁,到达淮安时间为22:22,她正好可以赶上乘坐公交快2线回家。( )
(5)根据以上四份材料做预算:一个成年人从准安出发,到故宫游览,往返最低花费大约924元。( )
13、课外阅读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天刚蒙(méng mēng)蒙亮,父亲就推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明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一起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把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在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冷风(吹来 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一会儿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个落到我的鼻子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一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安静 静谧)而空蒙。
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哩,”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有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您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 )的口吻了,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钞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部人说一声:“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 )地离开。
“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同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得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有出息。”
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
到学校门口了,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还会飘走似的,他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什么?爹?”
“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1】请用“√”画出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读音或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怔怔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联系上下文用心体会,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你认为最恰当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说说你用这个词语的理由,简单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二十年前叮嘱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在文中用“ ”画出来,并且,请你联系全文内容写出这句话的含义。
【5】读完短文,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请结合短文内容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歪儿
①那个暑假,总是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的玩法简单: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③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瘦弱,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种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尤其是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拉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甲】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乙】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丙】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丁】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⑦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做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选自《冯骥才散文精选》,有改动)
【1】“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这句话出自原文,应放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2】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累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怏怏无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自然段中“可笑的场面”具体指怎样的场面?用“_____”在文中画出来。
【4】下列对短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虽以“歪儿”为题,不仅仅写了歪儿的变化,也写了“我们”这些小伙伴的成长。
B.歪儿因为游戏玩不好而哭,他妈妈还骂他,可见她特别严厉,对儿子要求极高。
C.歪儿是个特别善良,不记仇的孩子,“我们”从头到尾都很喜欢和他一起玩。
D.文中说踢罐电报是个苦差事,可见这些孩子并不喜欢这个游戏,只是出于无奈而玩。
【5】文章第①自然段加点词“飞”用得好,请从写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好在哪里?
那个暑假,总是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第③自然段中说“眼睛总像睁不开”,第⑦自然段中又说“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这样写前后矛盾吗?歪儿的眼睛又是如何被“点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继承和发挥老一辈的革命精神。(用修改符号在答卷的原句上修改)
________________
(3)请在“截然不同”和“无济于事”两个词语中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好诗。(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好朋友分别,心里难舍。(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练习。
(1)例:“我还有作业没有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 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用其他的词代替)
①看着纷纷飞舞的雪花,她____________道:“雪精灵实在是太美了!”
②“路上注意安全,上课要认真听讲……”每天早晨上学前,妈妈总要______我。
③“加油!加油!” 操场上传来同学们的阵阵____________。
(2)盲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光下的丁香白的潇洒,紫的朦胧。(仿照例句的形式补充句子)
阳光下的月季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给下面句子换个说法,并说说它们的不同。
【1】还有比这更美好的表达大自然与人类亲密和谐的颂歌吗?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尔纳的科幻故事能预见未来科学的发展。
凡尔纳的科幻故事情节曲折,妙趣横生。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句子改为“被”字句。
①老师没收了竹节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疲劳和干渴把他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地等待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情境,通过描写对周围事物的感受表现自己的心情。
在全市举办的作文比赛中,我脱颖而出,站在了冠军领奖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努力,小明作业本上的错别字大大改进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妙言佳句坊。(读贝多芬的名言)
(1)竭力为善,爱与自由甚于一切,即使忘了王位,也不要忘记真理。(1792年手记)
我想到:_________ ___________
(2)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我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痛苦能够毁灭人,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毁灭。创造就需苦难,苦难是上帝的礼物。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我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