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填写
1.《浪淘沙(其一)》中,暗含着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时喜笑颜开,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记录这一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区别形近字组词语。
贷(_________) 侯(_________) 籍(_________) 摊(_________)
岱(_________) 候(_________) 藉(_________) 滩(_________)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别出心( ) 大步( )星 自( )自受 ( )天动地
技高一( ) 斩钉( )铁 全神( )注 弄巧成( )
(1)含有一组反义词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是前无古人、_____________的伟业。
(3)“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技术高人一等的人往往能够抢占先机,抓住机遇。”如果用一个四字词语替换句中画线部分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
4、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逍》
5、读诗《江南春》,解释下列词语
①江南春:__________
②山郭:____________
6、阅读理解。
江南春 惠崇春江晚景
千里莺啼绿映红, 竹外桃花三两枝,
水村山郭酒旗风。 。
南朝四百八十寺, 蒌蒿满地芦芽短,
。 正是河豚欲上时。
【1】将文中古诗补充完整,注意书写规范,笔迹工整。
【2】《江南春》的作者是___________,《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_________。这两首诗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3】《江南春》的前两句中,诗人抓住莺啼、_______、________、依山傍水的村庄、_______等独具江南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表现出江南春景的____________。《惠崇春江晚景》的前两句中,诗人借竹子、________、________鸭子等景物写出了早春的特有风光。
【4】下列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江南春》后两句写出了江南楼台掩映、春雨迷蒙的特点。
B.《惠崇春江晚景》的后两句,诗人借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以及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了“春”字,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
C.“南朝四百八十寺”和“竹外桃花三两枝”中的数字都是具体真实的,前者突出了寺庙之多,后者突出了桃花之少。
D.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丽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7、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为有源头活水来。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写出画线字的读音。
一鉴开(______) 为有源头活水来(______)
【3】这首诗是由________而发的感想,诗中写景的诗句是第________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却没有提到读书的事情,你觉得观书和观池塘两者有联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与理解。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解释古诗中加点的词。
(1)长:___________ (2)手:___________
(3)排:______________ (4)闼:___________
【2】《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诗人写景时由___________写到___________,由赞美________________到赞美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面上写山水的灵动可爱,其实还暗含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开国大典》节选,完成要求。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1】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概述上文后两个自然段,完成填空。
(阅兵式开始)——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文中“分号”隔开的句子前后内容分别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场面描写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其中哪些是“点”?哪些是“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自然段侧重对群众的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
【5】仔细品读文末一句,聚焦“欢喜和激动”,联系时代背景说说你的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
①那段时间很不如意,连抬头看天都是阴沉的。
②我是午后在田野里闲逛时遇见那个小男孩的。他七八岁,拿一个玻璃瓶子在田野里来来回回地跑着。他单薄的衣衫被风吹得鼓鼓的,像是一张小帆。
③他在做什么呢?按照我的常识,农村的孩子常捉蚂蚱或者蜻蜓装到瓶子里玩的。见我看他,小男孩气喘吁吁地停下来,用小手捂住瓶口。
④瓶子里空无一物,他坏笑着说:“我要把太阳装进去。”然后,他一手捂住瓶子,一手从裤兜里掏出方便袋罩住瓶口,跑远了。这或许是乡下孩子特有的逗趣方式吧,毕竟可以玩的东西太少了。
⑤几天后,我在朋友那里遇见了小男孩,他邀请我去他家里做客。光线灰暗的屋里,小男孩正用杯子往脸盆里不断地倒着水,演示他所学到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躺在床上的老人是他的奶奶。我注意到床头盛满清水的罐头瓶子里插着一大把雏菊之类的野花,馥郁着一种泼辣的原野气息。还有那个敞口的玻璃瓶子——小男孩在野外拿的那一个。
⑥老人得的是偏瘫,常年不能起床。可是医生说多晒太阳对身体有好处。他就在每天太阳最毒、阳光最多的时候,将阳光尽可能多地收进瓶子,然后放到奶奶的床头,他兴高采烈地说着,仿佛自己实现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一项发明。
⑦真的,说也奇怪,虽然阴暗的房间里有常年卧床的病人,可并没有衰败、腐烂的气味。相反,还有些许明快的调子。或许是因那用心收集来的阳光吧。
⑧听朋友说,小男孩的母亲患有痴呆,父亲外出打工。他和一个长他两岁的姐姐操持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可男孩还有那么响亮的笑声和那么美好纯真的愿望——收集阳光!
【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填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写出下面句子的描写手法,并体会作用。
(1)那段时间很不如意,连抬头看天都是阴沉的。
这句话是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
(2)见我看他,小男孩气喘吁吁地停下来,用小手捂住瓶口。
这句话是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
(3)瓶子里空无一物,他坏笑着说:“我要把太阳装进去。”
这句话是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
【3】文中小男孩为什么要收集阳光?
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本文写出了小男孩对奶奶的爱,对生活的追求与乐观态度。
B.因为小男孩热爱生活,他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态度感染了“我”,使“我”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洗礼,所以“我”注意到了馥郁着原野气息的野花,感到屋子里并没有衰败、腐烂的气味。相反,还有些许明快的调子。
C.男孩有那么响亮的笑声和那么美好纯真的愿望,收集阳光是因为他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
D.男孩觉得奶奶瘫痪在床,没必要花钱买花,所以去田野里采集野花哄奶奶开心。
【5】读完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假如小男孩就在你的身边,你该如何帮助他?
_____________
11、读倡议书,完成练习。
下是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写给全体少先队员的一份倡议书,倡议书省略部分内容。
亲爱的队员们: 节约是一种美德、一种涵养,更是一种品质、一种责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倡议全体少先队员共同承诺并践行以下内容: ……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反对浪费,厉行节约,做节约的宣传者,做节约的践行者,做节约示范者,为共建文明校园贡献力量! 2020年8月29日 |
【1】请给倡议书拟个标题。______________
【2】该倡议书有一处格式不规范,请在原文处进行修改。
【3】读一读倡议书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关注加点的词语,注意句式表达方法,再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步有多远
①人的一步很有限,上前一步,不上前或退后一步,粗看并无多大差别。可生活就是这么有趣,许多时候,上前一步便与不上前一步大相径庭。
②君不见,垃圾箱附近遍地是垃圾,痰盂周围尽是痰迹?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不正表明,有为数不少的人,缺少了上前一步的素质?把垃圾倒在垃圾箱外,把痰吐到痰盂周围,虽然也有了讲卫生的意识,可惜只因少上前一步,便前功尽弃了。
③公共汽车前还有另外一种上前一步的现象:本来,排队候车,长龙静卧,但车一到,总有人抢前一步。只因为这一步上前,便惊扰了“卧龙”,破坏了秩序,争先恐后的拥挤,导致了汽车门口的“喉梗阻”。这种做法不文明姑且不论,单说速度也远不及鱼贯而入了,而挤到车上的人,却又往往懒得更上前一步,以至于公共汽车每每出现门边挤,密不容针;里面空,疏可走马。在这里,抢着上前与不上前一步,正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某些人心理的畸形,映照出市容的病态,多么值得咀嚼的一步呀!
④在荣誉□危险□责任□义务等方面□上前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战场上,有跃上一步,舍生取义的英雄;也有后退一步,心惊胆裂的孬种。今有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的高风亮节者;亦有争名夺利,步步进逼的卑私之徒。面对偷盗、抢劫、行凶的歹徒,有人上前一步,堵住了罪犯;有人后退一步,放走了罪犯。
⑤一步虽小,却往往见出风格、精神、品貌。关键时刻小小一步,更是意义重大。竞技场上,一步之差,常有天壤之别;人生路上,一步之错,往往终身遗恨。珍重脚下,走好“这一步”马虎不得哩。
【1】在第④段的 “□”中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大相径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许多时候,上前一步便与不上前一步大相径庭 。”作者为了说明“大相径庭 ”,举了两个事例,请你对这两个事例加以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的是什么?你读后有什么感受或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乌篷船
不坐乌篷船,不算到绍兴。
“野渡无人舟自横”,那是北方的船:河上横拉着一条铁索,索上用铁环系着渡船,此岸的人拉过去,彼岸的人拉过来,自由往来,无需船工。只有船泊在对岸,无人过河时,空船在河边横着,才显得孤寂和单调。
绍兴的乌篷船,不是这样。有船就有戴毡帽的船工,就有青重翠叠的远山和峥嵘嶙峋的近崖联袂(mèi)而来,就有过不完的廊桥、亭桥、画桥、屏秀桥、连拱桥、单孔陡拱桥……
更奇的是,乌篷船的船夫驾船的方式,可说全世界绝无仅有:他们以双脚躅(zhú)桨,腋下夹着一扇桨当舵,船行进时,脚手并用,或只用双脚,而让夹着的桨,轻浮在水面,扣桨的脚趾,比手指还灵活。双手腾出来,左手捏着小酒壶,右手不住往嘴里拈茴香豆、五香茶干,拈得慢、嚼得细,有滋有味。那份熟练自如,那份悠然自得,把绍兴人的仙
人神韵演绎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
乌篷船欺(ǎi)乃声声,占尽绍兴稽山镜水烟雨,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描绘铺垫的对象,绝不仅仅因为它的轻灵小巧,有谁能说我们最早的先民没有凭它渔猎?勾践没有乘它在泱泱水网上运筹复国大计?王羲之不曾在船头清流酒觞(shānɡ)乐而忘返?鲁迅不是说过他在乌篷船中的感受:“我躺着,听着船底潺(chán)潺的水声……”乌篷船作为吴越文化的特征之一,有着多么悠长的源流!岁月流逝,它却千古不灭。乌篷船底那水声,潺潺而来,潺潺而去,永远也不会消失。
1.文中第5自然段中有许多带问号的句子,请你把这些句子改成陈述句。
2.为什么说船夫驾驶的方式“绝无仅有”?
3.坐绍兴的乌篷船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桥(节选)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所表达的意思是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
【2】“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是怎样的景象?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话,使其与上下文意思连贯。
【3】“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浪头没有把他吞没,他有可能会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桥》一课的写作特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B.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C.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5】文章以“桥”为题目,说说你对文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恬静的塘面便响起一片喧闹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娇嫩而洁净的荷花颤动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蓝天上挂着一弯新月。(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面泛着波纹。(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写句子。
老师对我说:“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你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吧。”(改成不用引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面的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1)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这不是院中的丁香的香气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对我说:“打你不为别的事。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怎么过日子?搬运队的马车夫需要马草,你可以扯马草换钱。”(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次,背着马草四处寻找买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年轻人阻止父亲。(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雷锋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改为反问句:
(2)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改为转述句:
(3)花儿开了。
扩写句子:
(4)我被派去采访前总统夫人,一个全世界都很有名的人物。(将划线的部分换成成语)( )
(5)许浩在作文中列举了一些生活在非洲大陆的动物名字。(缩句)
(6)音乐( )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能陶冶人的情操。(关联词)
21、习作展示与交流
题目:我选择了_____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比如用坚持、诚实、坚强、勇敢、忍让……(2)选择一个具体的事例来写,注意把事情写清楚,人物描写要生动,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00。(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或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