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渠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看拼音写词语。

dé xíng ______     xǐ què  ______    chán míng ______ dào zi______

2、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五位壮士yì lì_______在狼牙山顶峰,jū gāo lín xià_______地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日寇,他们rè xuè fèi téng_______,喊着壮烈háo mài_______的口号,纵身跳下了xuán yá_______

3、请根据下面这首有关兰花的诗对出下联

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妍不浮华。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_______________

4、积累运用

鲁迅先生逝世后,友人撰写了这样一副挽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这副挽联中巧妙地嵌入了鲁迅两部小说集的名称,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了一番苦功能练出一手好字连成两个不同的句子。  ________ 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读《浪淘沙(其一)》,并完成后面的问题。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想象前面两句描写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风簸”中“簸”的意思是“颠簸”。____

②“九曲黄河”中“曲”读“qǔ”。____

③这首诗表现了对牛郎和织女的美好祝愿。____

④这首诗表现出作者逆流而上,直冲云霄的豪迈气概。____

7、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作者词中写的粮食作物是( )

A.高粱

B.小麦

C.水稻

D.青稞

【2】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调动的是哪些感官?为什么这样写?这两句词在文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诗句,完成练习。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解释词语。

护田: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青来: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对错。

1)这两句诗采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山水人的感情,显得既生机勃勃又清新幽雅。______

2两山排闼送青来可以改为主人开门见青山,意思的主人打开了门,就会看见青翠的山峰。______

3)诗人写出了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山水主动与人相亲,表现了人的高洁。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课外阅读

童年乐事

我的生活兴趣很广泛,也很平凡。我喜欢热闹,怕寂寞,从小就爱往人群里钻。记得小时候在北平的夏天晚上,搬个小板凳挤在大人群里听鬼故事,越听越怕,越怕越要听。猛一回头,看见黑黝黝的夹竹桃花盆里,小猫正在捉壁虎,不禁吓得呀呀乱叫。但是把板凳往前挪挪,仍然怂恿着大人讲下去。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北平有一种穿街绕巷的“唱话匣子的”,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最盼望的“唱话匣子的”来了!他背着“话匣子”(后来改叫留声机,现在要叫电唱机了),提着大喇叭。我看见了,就飞跑进家,一定要求母亲叫他进来。母亲搅不过我,总会依了我。只要母亲一答应,我又拔脚飞跑出去,还没跑出大门就喊:

“唱话匣子的!别走!别走!"

其实那个“唱话匣子的”,看见我跑进家去,当然就不再走了。“唱话匣子的”把那大喇叭装在话匣子上,然后摆上百代公司的唱片,把弦掘紧,唱片转动了,先是那句开场白:“百代公司特请梅兰芳老板唱《宇宙锋》。”金刚钻的针头在该退休的唱片上,摩擦出吱咬扭扭的声音,刺刺啦啦地唱起来了,有时像猫叫,有时像破锣。如果碰到新到的唱片,还要加价呢!因为是熟主顾,最后总会饶上一张《洋人大笑》的唱片,还没开转呢,大家就笑了,等到真正洋人大笑时,大伙儿笑得更凶了,乱哄哄的,唱片里,唱片外,笑成一片了。

我所记忆的童年生活,都是热闹而幸福的,是真正的快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快乐。

【1】认真阅读短文,说说文中写了哪几件乐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听鬼故事时的心情怎样?表现出孩子什么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唱话匣子的!别走!别走!”一句中,连用三个“!”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月光下的母亲

①我跟陈老师说,我母亲病了,我要回去看她。陈老师同意了。

②陈老师不可能不同意。因为现在已是下午5点,我在县中学寄宿,我家离学校有30多里。这个时候来请假,看来我母亲一定病得很重。

③我不是个好学生,我撒了谎。我母亲根本没病,我是饿了,或者说是馋了。学校食堂的饭太难吃了,天天吃咸菜,顿顿吃腌萝卜,我都吃腻了,我要回去吃一碗我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我最爱吃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了。我们学校是放大假,每个月只有月底两天放假,其他时间都在学校寄宿。上个月上学的那天清晨,母亲又为我做了一碗鸡蛋手擀面,母亲小心地端着这碗手擀面送到我桌上,慈祥地摸着我的头说:“慢慢吃,不着急。我孩儿上学辛苦了,等下次回家妈妈还给你做!”

④我坐最后一趟班车到镇上,镇上已经没有任何一辆机动车的影子了,我只好徒步往家走。

⑤天上的月亮真大,地上一个行人也没有。我走啊走,肚子饿得发慌,心里只盼着早点吃到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步伐便愈来愈快。

⑥走到村口时,我借着月光看见我们村打谷场上有一个人影。那人影正将一捆又一捆的谷子奋力地抽打在木桶上。

⑦那时,我们那里还没有脱粒机这样的农用机械,即便有也没人用得起。家家户户都是这样手工脱粒。这种脱粒方式速度慢、效率低,要赶在入秋时将全部的谷予脱粒归仓,实在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大工程,但即便如此,也从来没听说过有人连夜赶着脱粒的。

⑧我在心里嘀咕,是谁这么晚还在干活儿呢?心中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⑨我加快脚步走到家门口,赶紧用手摸门。我的手摸到了一把铁锁。我知道、那打谷场上的人不是别人。

⑩我哭了。

还能是谁呢?别人家都是夫妻两人一起赶工,爸爸在浙江打工,家里家外的活儿只有母亲一个人干。除了她还能是谁呢?

我哭了,嚎啕大哭。

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好吃,她自己却从来舍不得吃一碗。母亲就这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要没日没夜地干活儿供我上学 ……

等我哭完,我没拿钥匙开门,也没去打谷场喊母亲,我扭头往学校的方向走去,鸡蛋手擀面的事也被我全然抛到了脑后。

我知道路上肯定没有车了,只能徒步回学校,那我也决不回头。

茫茫月光之下,乡村公路上寂静无人,我一个人赶夜路,心里却没有一丝害怕的感觉。我徒步30多里回到学校时,天已经大亮。

陈老师关切地问我母亲的病怎样了。我说我母亲没病,是我病了。

说着,我的眼泪又不争气地落下来,止也止不住。

陈老师不明所以地看着我,想问我为什么哭,但似乎很快明白了什么。他终于没开口,只是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知道,我该收起自己的娇贵病,也该认真学习了。

从昨晚到今晨一粒米没进,但我一点儿也不觉得饿,我径直向教室走去。

我以前单知道有人冒着毒辣的阳光干活儿,那一晚,我知道还有人顶着月光干活儿。

(作者是何君华,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请简洁地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写出了陈老师当时的内心活动。以下理解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陈老师看见我哭觉得奇怪。

B.陈老师明白我哭的原因了。

C.陈老师明白原因并安慰我。

【3】品读下列句子,完成下列各题。

(1)这篇小说一共有四处描写月光。请将第二处描写月光的相关语句抄写下来:__________

(2)我说我母亲没病,是我病了。(“我”真的生病了吗?)

______________

(3)我以前单知道有人冒着毒辣的阳光干活儿,那一晚,我知道还有人顶着月光干活儿。(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描写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文中的“我”应该留下来,到打谷场上帮母亲脱粒。读了这篇 小说,你的看法呢?为什么?请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与感悟

阅读有关“北京中轴线”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学校组织参观了首都博物馆主题为“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的展览。同学们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以及参观中的记录,整理了如下材料:

材料一:

北京中轴线,创建于元代,形成、完善于明清两代,是北京城建筑东西对称布局的对称轴线。北京城诸多重要建筑位于此条轴线上。我国著名的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说,北京独

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材料二: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中轴线不断延伸。中轴线向北延伸,以高48米的仰山作为终结标志,延长线两侧先后建起的国际会议中心、电视传播塔、奥林匹克公园等,带来了北部荒疏之地的巨变。中轴线向南延伸,在天安门正南46千米处,建起了一座现代化、高水准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它将为2035年北京中轴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简称“申遗”)增添新的内涵。

材料三:北京中轴线是大国首都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2011年6月11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文物工程正式启动。2018年7月,北京中轴线申遗确定了永定门、先农坛、天坛、正阳门及箭楼、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天安门、社稷坛、太庙、故宫、景山、万宁桥、鼓楼及钟楼14处遗产点,力争在2030年基本达到申遗要求,确保2035年内实现申遗目标。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正阳门、永定门都坐落在北京中轴线上。

B.鼓楼在景山北面,钟楼在安定门的北面。

C.大兴国际机场坐落在北京中轴线南延长线上。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介绍了中轴线的产生及其贯穿北京城南北的特点。

B.材料二介绍了中轴线向南北延伸促进了北京城的发展。

C.材料三主要介绍了中轴线上建筑物的风格特点。

【3】如果让你作为小团长带领伙伴们完成以下两个任务,写写你打算怎么做。

任务一:为了感受北京中轴线东西两侧建筑对称的布局特点,你打算带他们去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根据上述材料以及你自己的积累,你打算带他们重点参观材料三中提到的哪一处遗产点?请具体写出为他们讲解的内容。

遗产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解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为人民服务<节选>

①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②(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画“ ”的句子中的两个“死”字分别表达不同的含义: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_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_”等词语;另一个“死”字表达了对法西斯的___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等。

【3】读选文第一自然段,并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张思德是四川仪陇县人,生前为毛主席警卫班战士。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和战士小白一起奉命到南泥湾挖窑烧炭,暴雨中,窑顶掉下几块黄土,炭窑要塌方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思德一把将小白扑了出去,自己却被塌落的炭窑埋住。被救出时,锹把顶着他的胸腹部,鲜血从嘴里流出,他已经牺牲了。毛主席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难过,要求把张思德的遗体运回延安,召开追悼会。

为什么说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自然段阐明了____________的问题,为此作者举了_____________这个例证。

【5】第二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前后顺序能够调换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那个星期天(节选)

①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②……

③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④……

⑤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不记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本文作者_______,你还读过他的作品__________

【2】文中划“ ”的句子表现了“我”的_______心情,他是_______(直接     间接)写心情的。

【3】书本中的精美插图也是助力我们读好书的帮手,右边的插图形象地再现了文中“我”在等待妈妈时的举动,你都能写一一出来吗?

A.看云彩   B._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

【4】还记得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吗?这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请你结合两篇文章的具体内容说说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短文

访 兰(贾平凹)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来培栽。几年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观赏,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几分愠怒。以后又进山去,可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使我很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着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培栽,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住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呢?”我说:“这里的好!”“怎么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        )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欣赏它呢?“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欣赏它的这种纯朴,后悔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15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文章说:“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为什么?

__________

【3】为什么父亲成功培植兰草“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几份愠怒?”__________

【4】纵观全文,父亲带我到深山去“访兰”,其真正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文章从养兰、赏兰写起,又写父亲带我到山中访兰,而实际上,文章的旨趣是探寻怎样做人的问题。

B.作者通过对兰草的描写,赋于兰草象征义,表达了自己对野兰一样的真性之人的赞美,对家兰一样媚俗之人的唾弃。

C.空谷幽兰,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作者这里寄寓的深意是:做人要有自己的个性,而不要盲目媚俗。

D.盆栽的兰草虽然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但它只能供人玩赏,不会对社会有贡献。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地等待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情境,通过描写对周围事物的感受表现自己的心情。

在全市举办的作文比赛中,我脱颖而出,站在了冠军领奖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努力,小明作业本上的错别字大大改进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易容(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改换语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雨悄悄地来了。(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载入史册的合影   饱经风霜的脸   屏幕前的老师(选择一个短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如果,你是湖水,我乐意是堤岸环绕。(仿写句子)

如果,你是___________,我乐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比喻句补充完整)

(3)报告厅内很安静。(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祖国像天空,我们就像天空里的小鸟;祖国像_____________,我们就像_________________。(续写句子)

19、句子训练营。

(1)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给句子换成肯定句,意思不变。)

 

 

2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把这句话改写为字句)

 

 

3随手把作业本郑重地交给老师。(把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20、句子乐园。

1.在困难面前,我们怎么能不迎难而上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茂盛的芦苇在岸边四周生长。(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看书。(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上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凡卡》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园地。

请从你看过的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文章或影视作品中,选择最打动自己的一篇或一部,写一篇读后感。要求表达真情实感,语言通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