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下面是16世纪亚洲出口到葡萄牙的里斯本与奥斯曼帝国的黎凡特(本意为意大利以东的地中海地区)的胡椒年均数量统计表(单位:吨)。这反映出(     

时间

里斯本

黎凡特

时间

里斯本

黎凡特

1510—1513年

800

700

1557—1571年

1200

1400

1514—1522年

1600

900

1572—1585年

1000

1000

1523—1536年

780

1000

1586—1590年

900

1000

1537—1549年

1300

1100

1591—1600年

700

1400

1550—1556年

1000

1000

 

 

 

A.香料贸易利润持续下滑

B.大西洋贸易缺乏稳定性

C.欧亚传统商路依然重要

D.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限

2、嘉庆七年(1802),户部侍郎兼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了当时(     

A.南书房地位重新提高

B.清代官吏俸禄来源多样

C.君主专制的高度集权

D.清代吏治管理混乱不堪

3、中医药是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大特色和亮点,面对疫情,我国发挥中医药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的系统方案,成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一次生动实践,下列关于汉代医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医圣张仲景著《千金方》

B.《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C.《伤寒杂病论》莫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D.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订的药典

4、隆庆元年,月港开禁,商人出海贸易必须向政府提起申请,申请书上要注明商人的姓名、年貌、户籍、住址、贩运货物的种类、数量、船只大小以及将要前往的国家和回销日期等,核对备案无误之后,商人交纳引税,由官员发给商引。这一制度

A.规范了民间外贸行为

B.强化了传统抑商观念

C.冲击了朝贡贸易体系

D.提高了中外贸易效率

5、公元9世纪,日本嵯峨天皇即位后,组织编纂了《新撰姓氏录》,收录了第1代天皇至第52代天皇时期的姓氏,总计1182个。《新撰姓氏录》将氏姓分为3个等级,即“皇别”、“神别”与“诸蕃”。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确立封建统治制度

B.完善社会等级秩序

C.强化天皇专制统治

D.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6、《美国科学院院报》近期的研究称,印象派美术大师莫奈画作(如下图)中呈现的其实是工业革命时期空气严重污染的状况。他的画作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情感。材料旨在表达(     

A.艺术作品反映社会存在

B.工业革命推进绘画技术

C.画作隐喻空气污染危害

D.印象画派蕴含启蒙精神

7、“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上述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8、1901年,清政府一道上谕指出,“近数十年积习相仍,因循粉饰,以致成此大衅……康逆之谈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法令不更,痼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由此可推知

A.“大衅”是指戊戌政变

B.戊戌变法未触及法律

C.清政府反对变法革新

D.上谕推动“新政”开展

9、公元534年,查士丁尼在一个敕答中提到:(帝国境内)任何地方都要适用成文法;但乡村地区允许例外,由于乡村缺乏识文断字的人,古老的习惯仍可适用,但要有7名证人;在特别荒僻之地,也至少要有5名证人证明此等习惯法的存在。这表明,查士丁尼时期(     

A.成文法典编纂备受重视

B.司法实践兼顾实用与公正

C.居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D.罗马法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10、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     

A.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B.削弱了皇帝的决策权

C.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

D.体现了中央决策的民主性

11、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     

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

D.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12、如图是我国颁布的部分法律法规的名称,这反映了(     

A.人民民主的法律保障逐步加强

B.社会主义制度已趋于自我完善

C.我国的法治建设已经圆满完成

D.新时代下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

13、2017年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措施是 (  )

A.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B.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C.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D.加强“福利国家”建设

14、近年来出土的汉简特别是张家山汉墓的简牍显示,汉初的法律基本上继承了秦的法律。但西汉不仅没有速亡,反而出现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的强盛局面。据此判断(     

A.秦朝速亡与法律苛刻无关

B.汉承秦律促进繁荣

C.儒家因焚书坑儒扭曲历史

D.法治根本在于民生

15、列宁指出:目前严峻的形势,还有苏维埃俄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采取迂回的方式。这种“迂回的方式”表现为(     

A.运用军事手段管理经济

B.发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

C.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D.通过五年计划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16、从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到工人阶级、工商业者,从北京、上海到全国100余个大中城市,其参与人数之多、波及地区之广、舆论声势之大,远远超过近代任何一次革命运动。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知道了!我们醒觉了!天下者我们的天下,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材料所描绘的事件(     

A.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

B.扭转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

C.标志着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

D.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7、下表是1851年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情况。这反映了(     

国家

英国

法国

俄国

美国

总人口(万人)

约1800

约3 600

约5 900

约2 300

农村人口比重(%)

48

75

93

87

城市人口比重(%)

52

25

7

13

A.工业文明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

B.近代城乡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C.欧美各国都已完成工业化进程

D.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具有重要作用

18、北宋苏州籍人朱长文所撰《吴郡图经续记》有“刈(割)麦种禾,一岁再熟”的记述,而在同时期同一地区任职的苏轼却在书中写道“浙中无麦,须七月初间见新谷”。从这一矛盾的记述可以推知(     

A.经济发展推动作物传播

B.复种制度推广存在差异

C.历史事实记述难辨真伪

D.江南地区农业发展滞后

19、朝廷自经庚子之变,知内忧外患,相迫日急……故于西狩途中,太后首以自强为询。这次“自强”(     

A.开始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B.瓦解了清政府统治的政治基础

C.涉及到改官制、废科举等举措

D.打击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20、战国时期,商鞅、吴起、李悝分别在秦国、楚国、魏国变法。这些变法(     

A.宣传了儒家思想

B.成为各国争战的根源

C.加速了社会转型

D.强化了传统贵族地位

21、钱穆认为汉末天下大乱,一切制度全归紊乱,乡举里选制度自亦无从推行,朝廷用人没有标准,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正制,自此制度行,吏治澄清,曹家能得天下与此制度有很大关系。这说明九品中正制的创立(     

A.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B.革除了察举制度的弊端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打破士族垄断选官局面

22、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关税自主是其主要内容之一,鉴于形势,美国率先与中国签订了新的《中美关税条约》。随后英、法也与中国达成新的关税条约。到1936年,中国平均税率达31.2%,最高税率达80%。据此可知当时(       

A.国民政府实现外交目标

B.中外贸易迅速发展

C.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改善

D.成功收回海关主权

23、如表所示为某同学搜集的学习材料,他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奈良时代(710—794年)的日本文献中关于茶的记载极其少见。

从630年到894年,日本共遣使赴唐15次。

平安时代前期(794—930年),人们开始种茶、制茶、饮茶、咏茶,茶文化之风大盛。

815年,嵯峨天皇临朝时,入唐法师空海上书《献梵字及杂文表》云“观练余暇,时学印度之文,茶汤坐来,乍阅震旦(梵文‘中国’的音译)之书”。

A.遣唐使推动了中国茶文化在日本传播

B.唐朝实行“厚往薄来”的外贸方针

C.唐文化对东南亚国家具有巨大吸引力

D.唐朝实行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

24、公元11~12世纪被认为是英格兰特许状伪造的“黄金时代”,修道院等利用文化资源将自身打造成“制假中心”。据分析,当时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坐稳”英格兰教会首席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伪造的国王特许。为此,国王不得不成立文秘署保存副本以限制伪造行为。这实质上表明,当时英格兰(     

A.城市商品经济受到了制约

B.教会对文化统治权的独占

C.教会权力从属于世俗权力

D.世俗王权得到一定的强化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创立的意义

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______________的颠覆,引起教会的极大恐慌与围攻。

 

26、世界各地的民居:影响民居的因素:居住地的自然环境、当地的____与文化习俗。

27、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经济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________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2)政治制度

英国:君主立宪制

①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的代表,________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国家最高________和权力机关。

②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美国:民主共和制

①1787年宪法的内容

a.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________和司法权,彼此制衡。

b.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________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②1787年宪法的性质及缺陷: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是承认妇女、黑人和________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等。

法国:19世纪,法国经历了________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

(4)政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________,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28、兴起与发展【知识点134】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____

(2)1905年,____在日本东京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____。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3)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____起义最为壮烈。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____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4)1911年5月,全国爆发____。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四川____,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提供有利时机。

2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________的精神,谱写了无数重整山河的壮丽诗篇。涌现出的全国劳动模范________________,“铁人”_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科学家________、华罗庚,两弹元勋________________等是杰出代表。

30、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日本早就想占领中国的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出兵。

(2)经过

________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黄海战役中________________为国捐躯,北洋舰队遭到重大损失,失去了指挥权;1895年________战役,北洋舰队覆灭 ②条约:签订《________》内容: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两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设厂。影响:马关条约________,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________的破产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台湾义勇军与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重创了日本占领军。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________不屈从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31、张骞通西域

(1)地位:________通西域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2)过程

①时间:公元前138年。

②目的:计划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

③影响: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________和贸易的繁荣。

32、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干部制度

(1)概念:干部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国家干部________体制、原则、机构,以及干部选拔、任用、________、监督、交流、培训等内容。

(2)发展过程:

①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后来,我国又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

②改革开放后,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________阶段。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________、退休、培训、工资、________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下,我国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________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特别是在干部管理制度上不断加强________建设,初步建立起________干部管理制度

③中共十八大以来,干部队伍建设更加________化、法制化,严格依法依规办事,特别是在干部的廉政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规定,取得很大成绩

33、西方发达国家

(1)19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钢铁管道用于水网的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到百姓家中。

(2)煤气灯、_______相继出现,为居民提供照明,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3)电报、_______逐渐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

(4)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_______问世,柏林、纽约等城市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3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________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6、抗战后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的背景是什么?

37、词曲为什么会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

38、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请回答: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有哪些?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2)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华民族危机严重,中国社会各阶级从思想和实践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地主阶级进行了怎样的救亡实践?指导思想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

(3)19世纪末,资产阶级借鉴西方政治经验,为改造中国进行的制度设计和政治实践分别是什么?

(4)上述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历史给后人哪些启迪?

39、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