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  蚁______  绊______)   ______

______  议______  拌______)   ______

______  仪______  畔______)   ______

2、古诗文默写。

(1)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___。(韩翃《寒食》)

(2)_________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3)看着皎洁的明月,他不自觉地吟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以期待阖家团圆。

(4)老师经常用《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劝勉我们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不要老来空悲叹。

3、把成语补充完整。

精兵______政   ______机妙算   文质______)(______

______顾茅庐   ______步登天 ______海为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着样子妙趣横生说说汉字。

例:忠:“心”居正“中”便为“忠”。   沙:“沙”漠的最大特点是“水”“少”。

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基础运用。

看拼音,写字词。

zhǎ yǎn( )间,又到了áo( )là bā zhōu( )的时候,妈妈准备了栗子、枣、葡萄干、小米等八种食材。我一直在厨房外pái huái( ),不肯nuó yí( )一步。锅里的东西在妈妈的jiǎo huo( )下变得越来越浓chóu( ),一个个冒起的气泡慢慢地zhàn kāi( )。我再也忍不住了,yī wēi( )在妈妈身旁,不停niàn dɑo地 ( ):“妈妈,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吃呀?”妈妈笑着说:“小馋猫,等你摆好了碗筷就可以吃了。”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对比读古诗,回答问题。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①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②酒家:酒店。③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

【1】解释加点的字词。

(1)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

(2)路上行人断魂。_____

(3)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

(4)牧童指杏花村。_____

【2】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________,天气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

【3】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理解词语。

卜算子: ___________鲍浩然:_______

之:___________ 浙东: _________

欲:___________   才:___________

始: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

3这是一首________诗,第一句诗用了_________的手法,第二、三句诗用了______的形式说明了行人将去的地方。下面几句借春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_________

4这首词王观起首用_______比喻_____,用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然后进行_____问,“______”?然后回答:“_________。”这是指_______的地方。接着,作者感叹:____________。最后,作者嘱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词的上片着重写______,起首两句,运用_____,把______变成__________,把______时所见______化为_______

6“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__________;二指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房子(节选)

油麻地小学是一色的草房子。

十几幢草房子,似乎是有规则,又似乎是没有规则地连成一片。它们分别用作教室、办公室、老师的宿舍,或活动室、仓库什么的。

在这些草房子的前后或在这些草房子之间,总有一些安排,或一丛两丛竹子,或三株两株蔷薇,或一片花开得五颜六色的美人蕉,或干脆就是一小片夹杂着小花的草丛,飞着wōng  wēng)嗡的蜜蜂。这些安排,没有一丝刻意的痕迹,仿 )是这个校园里原本就有的,原本就是这个样子。

这一幢一幢草房子,看上去并不高大,但屋顶大大的,里面很宽敞。这种草房子实际上是很贵重的。它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麦秸盖威的,而是用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那茅草旺盛地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性,阳光一照,晶yòng  yíng)如铜丝,海风一吹,竟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用这种草盖成的房子,是经久不朽的。这里的富庶人家,都攒下钱来去盖这种房子。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那上面的草又用得很考究,很铺张,比这里的任何一个人家的选草都严格,房顶都厚。因此,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里,冬天是温暖的,夏天却又是凉爽的。

这一幢幢房子,在乡野纯净的天空下,透出一派古朴来,而当太阳一泻千里时,那房顶上金泽闪闪,又显出一派华贵来。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①经久不朽:________

②一泻千里:________

3油麻地小学一色的草房子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印象中,好像一般带草字的东西都是简陋和朴素的,比如,草鞋、草帽;而文中却使用了“华贵”和“贵重”两个词来描写草房子,你认为恰当吗?写下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①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旋去,骚扰着我。我趁它停在眼前小憩时,一伸手抓住了它,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动双翅,极力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再动了,可是那双翅膀在我手中挣扎,那种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②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的向上,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③许多年前,有一次,我借来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的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的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废,庸碌一生。一切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④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⑤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管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的活下去。

1解释第②自然段中加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擎天撼地:_____________________肃然起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忍不住放了小飞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瓜苗才成活了几天为什么说它有擎天撼地的生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②③自然段的三个事例,分别从三个角度给了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这三个角度是

   

5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可分为三个层次。仿照下面对第一层要点的概括,归纳出第二、第三层次的要点。

第一层次:要对自己负责,好好使用生命,让人生有意义。

第二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作者呼唤生命,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B. 写小飞蛾,是为了告诉人们:小飞蛾是一条生命,一切生命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

C. 心脏跳动,让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强烈的生命意识震撼了,让严肃的思考人生。

D. 文章呼唤人们珍视生命,坚强勇敢,让自己有限的人生活得光彩而有价值。

11、潜心会文。

永生的眼睛

1965 年炎夏的一天,母亲被突如其来的一场疫病夺去了生命,年仅36 岁。下午,一位警官来访,是为医院要取用母亲的眼睛角膜而征求父亲的意见。我惊呆了,不明白医生们为什么要把母亲的角膜(gěi  jǐ)予他人,而父亲居然回答可以。

我痛苦万分,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父亲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应完整地离去。”“琳达,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予他人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许多年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够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我们早已决定先后捐赠器官了。  

许多年过去了,我结了婚并有了自己的家。l980 年,父亲患了严重的肺气肿,搬来和我们同住。他愉快地告诉我,他死后要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哦,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的眼睛重见光明,并能像你的女儿小温迪一样画出(xí xǔ)栩如生的马儿,那该多美妙啊!”,温迪自幼酷爱画马,作品(lǚ  lǒu)屡得奖。哦,想想,另一对父母如果看到他们的女儿也像小温迪一样,将会多高兴啊!父亲说,当你们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那你们将会多自豪!

我把父亲的遗愿告诉了温迪。孩子热泪盈眶,过去紧紧拥抱着外公。她14岁,恰恰是当年我首次听说捐赠器官时的年龄。

这一年的一天,父亲与世长辞了,我们遵照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温迪告诉我   妈妈   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这令你骄傲吗  我问   当然  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痛苦吗  我死以后   也要学外公  把眼睛送给失明的人  在这一刻,我领悟了父亲所留下的远非是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种骄傲那一天我紧紧地拥抱着温迪。

没有想到,两周以后,我漂亮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我又一次为器官捐赠组织签署了同意书。在我签字的时候,她的话儿仍然萦(láo  rào)在我耳际:?

失去温迪三周以后,我收到一封来自奥力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经重见光明。他们已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着她的美丽……”

这时,我仿佛看到,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然不停地挥动着,她的碧眼里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1“______”,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完整:近义词( ) 反义词( )  

酷爱:近义词( )   反义词( )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突如其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才华横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绐文中第 5 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5按要求填空。

请你仔细读文章,回答三次捐赠器官的各是谁,并说说每次。

1)第一次是_______________感受: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是_______________感受:______________

3)第三次是_______________感受:______________

6请概括文中写的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神秘的罗布泊》,按要求做题。(20)

在罗布泊,8级以上的风每年多达80次。狂风突袭时,黄沙滚滚,流动的沙垄、沙丘翻滚向前,沙粒漫天飞舞,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沙尘暴遮天蔽日,侵扰着许多地区,并且已殃及首都北京。有一种黑风暴,在罗布泊腹心地带形成,它卷起黑色的碱土,像恶魔一样在这死亡之海上游荡。

当匈奴的铁骑踏入罗布泊地区时,楼兰人大约建国400多年了。他们在这里建设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绿洲文明。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麦浪翻滚,牛羊成群。楼兰城就建立在罗布泊的西面,城内绿树成荫,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成为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当时的楼兰是兵家必争之地,整天狼烟四起,白骨遍野,楼兰城就像一个煎饼,经受着匈奴和大汉的双重炙烤。

然而接连不断的战火和地貌的变迁,使楼兰城逐渐失去昔日的辉煌。公元3世纪左右,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其下游河床突然被狂风吹来的沙尘淤塞,河水被迫改道南流。从此绿洲得不到水源灌溉,草木枯死,人口迁移,昌盛的楼兰城也神秘地失踪了。

(1)查字典,结合语境给下面的字注音或解释。(4分)

注拼音: 碱(   )   塞( )

解释: 首都北京   商贾

(2)原来的罗布泊地区是什么样的?(2分) 

 

 

现在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的?(2分)

 

 

(4)罗布泊消逝了,是怎么造成的?(2分)

 

 

(5)曾经美丽繁华的罗布泊就这样消失了,你心情怎样?读完课文,你想对无知的人类说些什么?(2分+3分)

 

 

(6)请写两句环境保护的宣传标语(2分)

 

 

(7)分别用 画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3分)

 

13、课外阅读。

白雪塑像

夏夜,路灯撒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下棋、聊天、打扑克……一个女人夹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走来,对一个下棋的中年男子说: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说着把上衣给他披在身上。

于是,男人跟着女人回家。

大约是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

父母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已上初中三年级了。儿子越大他们就越觉得这个小屋负hè  hé)太重,有点盛不下啦!

一张学生桌只供(ɡōnɡ ɡònɡ)儿子专用,幸亏他们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工作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的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有什么办法呢?

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到厨房里去,怎奈厨房连个门也没有,怎隔音?有时他躺在那里用被子蒙(mēnɡ ménɡ)住头,一咳照样满屋乱响……唉!为啥落下这么个毛病呢?

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唉,儿啊,爸爸这病影响了你。他没有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就觉得读书分外重要,他很怕耽误了儿子的前程。

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啦。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爸爸,你别出去了。元元拦阻爸爸。不,爸爸有点事。啥事?总在这时候有? 元元心里明镜似的。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无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去。元元是个懂事的孩子,一想到这就心酸,眼泪直往肚子里流。

北方的冬天来得早。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温暖、宁静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中,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才做完。这时他精神松懈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过早已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带着大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啦!

他像一下子被电着了,受到极大的震撼,立刻泪流满面的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呀,爸爸………”话未出口竞止不住呜咽起来。

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安静的街心又多一座洁白的(sù shù)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对的打“√”

2作者是怎样介绍小屋陈设的?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这样介绍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段中写爸爸不争气其含义是(   )。

A. 家中地方小,爸爸连大一点的房子部分配不上。

B. 爸爸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必要。

4文中写了儿子苦恼,他也苦恼

儿子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文中的规律”“习惯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元元心里明镜似的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题目白雪塑像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以此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雄鹅听了,勇气一下子迸发出来,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向大雁们证明,家鹅也能做好一番事业。他鼓足气力扇动翅膀,坚持跟在大雁身后。

太阳落山了,大雁们纷纷往下飞,一会儿工夫落在了一个很大的湖岸上。湖面上飘浮着一块块浮冰,浮冰四周是黑亮的水带。对岸是一大片松树林,在茂密的树冠下仍有厚厚的积雪,雪和冰混杂在一起,积雪像冰一样坚硬。

小男孩饥寒交迫,可是他不知道到哪儿找东西吃,到哪儿取暖。黑暗笼罩着大地,小男孩害怕极了,他环顾四周,感到自己可怜极了,这时他发现,雄鹅的处境比他更坏。雄鹅无力地瘫在地上,好像断了气一样,任凭小男孩怎么推,怎么叫,他都一动不动。

以前,小男孩对所有的动物都很冷酷,可是现在,雄鹅是他唯一的依靠了,他拼命地把雄鹅推到了湖边,把雄鹅的头伸进湖水里,过了不久,雄鹅恢复了精神,为了报答小男孩,他捉了一条小鱼,放到小男孩身边。

【1】写出下面的词语的近义词。

迸发——( ) 饥寒交迫——( )

【2】在有关高空飞行的描写中表现最好的是(  )。

A.大雁们

B.小男孩

C.雄鹅

【3】此次旅行,小男孩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又是怎样解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男孩和雄鹅在历险中相濡以沫,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进行下面句子的转换。

原句: 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1)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是我国的四大直辖市(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会改:

1)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碧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为我们付出来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他非常仔细地研究挂在图书馆墙壁上的世界大地图。(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说,让我放学后到她办公室去找她。(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书,能使不安的心变得宁静,能使平淡的人生变得丰富。(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公园对外开放,谁都可以进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严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写句子。

①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片竹林被那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小明的奶奶在农村,他的爸爸悄悄给了奶奶一些零花钱,妈妈知道后,和爸爸闹别扭,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劝他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