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重庆卷)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读拼音,写汉字。

jiānɡ____ shì  ____   jùn____

jiānɡ  ____   shì____   jùn____

2、按要求写成语和诗句。

1.描写山川等自然景色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墨梅》和《竹石》都采用______________的手法,表达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郑板桥在竹石一诗中也用同样手法借竹子喻理,“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4、用“竟”组成不同的词语填空。

一日清晨,鲁滨逊被“星期五”喊醒。鲁滨逊出门一看,(______)有一艘英国船只停泊在附近。鲁滨逊走上前一探(______)。他发现,水手们胆大妄为,(______)绑架船长。鲁滨逊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鲁滨逊向船长提出了“带他回国”的请求。(______)鲁滨逊对自己有救命之恩,船长答应了他的请求。

5、根据“日积月累”填一填。

(1)白马西风塞上,_____________

(2)雾锁山头山锁雾,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近水远山皆有情。

(4)______________,一城山色半城湖。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南望王师又一年。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2诗中描写的“河”指________,“岳”指________

A.长江  B.黄河 C.黄山  D.华山

3诗的前两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_____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   ”字则突出了山的 高峻。这一句诗表现了 

4从第三句的“__________________”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从第四句的“_________南望、又一年_________”看出了百姓对和平的渴望。

5诗中表达作者对苦难百姓的同情和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前两句诗展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B.一个“入”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C.诗题点明了时间是秋季的夜晚。

D.全诗表达了诗人热切盼望朝廷收复失地的心情。

7末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7、美文欣赏屋。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艨艟(ménɡ  chōnɡ):古代大型战船。  向来:从前,指春水未涨之时。 中流:水流的中央。

1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向来(wǎng  wàng)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xíng  háng)。

2根据注释提示,试写出诗句的意思。

①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观书有感》的第二首,前两句是叙述,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启发我们不要去做岸上推船的蠢事,而应该为艨艟的自在航行输送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朝)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飞流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直”意思是:( )

A. 成直线的,跟“曲”相对

B. 跟地面垂直的,跟“横”相对

C. 挺直,使笔直

D. 直爽,直截

2生紫烟的“紫”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的部首是( )部,余下的部分是(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的音序字母是( )。

3“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选用的修辞手法是: 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又是荠菜花开时

我的童年是在江南广阔的田野里度过的,那里是我的活动室。这个活动室是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所无法想象的。那可真是个激动人心的世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那里都有许多东西令我兴奋激动,其中就有荠菜。

兴奋激动的理由,主要不在她的美味,而在于寻找她的过程。荠菜善变,不仅颜色变,形状也会变。长在没有太多杂草的地方,她是匍匐在地上的,叶子呈锯齿状,有时候那锯齿还很大,整片叶子看上去像从叶子中间的茎上又生出许多瘦长的叶子来,而且颜色很深,灰紫色,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如果长在菠菜地里,她就往上长,叶子几乎没有齿,而且颜色碧绿,和菠菜的模样十分相似。如果周围有些浅浅的、灰绿色的草,她既不匍匐着,也不高高站着,颜色也就变成灰绿,叶子有浅齿,和周围的草一样,叶表一层细细的茸毛,这就又和杂草打成一片了。所以,每找到一棵,都是一次胜利。有时候,第一遍没有发现,但有些疑惑,一回头,突然发现一个肥大的家伙正趴在那里呢。这时候,会感觉胸腔里那颗心正激动得怦怦直跳。这不像是在干活,而像捉迷藏,甚至比捉迷藏还好玩,谁不愿意呢?五六岁的时候,如果让我看守晒在场上的稻谷,驱赶麻雀和鸡,我是不愿意的,太乏味了。如果母亲说:“海度啊,去挑点荠菜来,晚上包团子吃。”我就兴高采烈,拿了篮子雀跃而去。

又是烟花三月、荠菜开花的时候了,不知道江南的孩子还能否认识荠菜,也不知道被春雨浇醒的田野里是否还有挑养菜荠菜的妇女、孩子。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广阔——(_______   疑惑——(_______

【2】荠菜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一个例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挖荠菜的感受是什么?你从文章哪个地方体会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文中点明题意的句子。

【5】题目“又是荠菜花开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熊家附近没有水,喝水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挑,实在太麻烦了。于是,小熊决定在自己家门口挖一口井。

第一天开始挖,挖了几尺深,没有见到水。第二天继续挖,挖了几尺深,仍然不见水。第三天,又挖了几尺深,还是没有见到水,这可把小熊累坏了。小熊想:“我干了三天,可一滴水也没见到,这儿肯定没水。”于是,小熊扔掉铁锹,不干了。

熊妈妈知道了,捡起小熊扔掉的铁锹,在小熊挖的坑里又挖了几下,一股清凉的水涌了出来。小熊的脸顿时红了(   )心里不断地责备自己(   )为什么不再努力一下呢(   

再努力一下就能成功的事,由于缺少恒心而前功尽弃,实在是太可惜了。

【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____________”上。

【2】在文中的(   )里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 )清泉   ( )

【4】小熊为什么要在家门口挖井?用“ ”在文中画出来。

【5】小熊的脸为什么红了?(       

A.妈妈把水挖了出来,小熊高兴得脸红了。

B.小熊挖井太累了,累得脸红了。

C.因为小熊没有坚持下去,感到很不好意思。

【6】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母亲无节》片断

毕淑敏

在所有的日子里,母亲都为我们而忙碌。

母亲之所以成为母亲,是因为孕育了生命。当我们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母亲就开始为我们缝制小衣,憧憬着我们的模样,设想着我们的前程……

我们一出生,母亲就沉浸到前所未有的操劳之中。我们的每一声啼哭,都会使母亲牵挂不休,我们的每一次欢笑,都会使母亲眉头舒展。母亲教我们走路,教我们学语。扶我们攀登高山,携我们涉过重河。当我们受了委屈的时候,母亲的怀抱是我们最后的港湾。当我们面对人生的迷惘叹息的时候,母亲的抚摸传达一种永不熄灭的力量……

在古希腊的神话里,母亲是大地。在中国的传说里,母亲是河流。不管是大地还是河流,都滋润着太多的绿叶,负载着大多的白帆,作为它们自身,是艰苦卓绝的付出和养育,决非鸟语花香的节日。

终于有一天,我们离母亲而去,走得那样坦然。母亲挥泪与我们告别,笑得那样慈祥。我们去阅读世界了,把无尽的思念的夜晚留给母亲。我们欢乐,我们成长,我们会在热恋的日子里忘记了给母亲写信……

我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母亲的关切就像一件旧时的毛衣,在严寒的日子里我们会忆起它的温暖,在风和日丽的春天,我们就把它遗忘。但对母亲来说,每一缕思念都那样绵长,每一条关于我们的音讯都令她长久地咀嚼。我们每一点微小的成绩都会熨平她额上的皱纹。我们的每一次挫折和失误都会令她仰天叹息……

这也许是一条奇怪的放大定律——儿女的风吹草动,会凝聚成疾风骤雨降临母亲的心灵。当我们跋涉在人世间的时候,母亲的心追随着我们,感应着我们,承受着我们的苦难,分担着我们的忧愁。

普天下所有的母亲,心都是分裂着的,神经的触角都格外悠长。假如她的儿女在美国,她就时刻感受着大洋彼岸的冷暖阴晴。假如她的孩子正在患病,她就祈祷病魔百倍凶残地降临自身,而解脱她的孩子。甚至在一切平安顺利的时候,母亲的心也是警惕地蜷缩着随时准备一跃而起,为孩子遮挡突然袭击然的风暴……

1读《母亲无节》一文,请举文中三例说明“在所有的日子里,母亲都为我们而忙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孩子,会有愧对母亲的地方,请在《母亲无节》一文中找出两处这样的语句来,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无节》一文揭示母爱让人感动,而《穷人》一文也写了两位母亲的母爱,请在文中找出桑娜和西蒙关爱孩子的典型语句,感悟一下穷人的母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声朗读《母亲无节》一文,想想自己经常动手做点什么事才能真正回报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轻松——( )   难得——( )   次要——( )

2“我哪能离开呢”是个____________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语气坚定,表现了李大钊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3“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对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 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   B. 现在是局势非常紧张的时候

C. 现在是工作很紧张的时候   D. 现在是不能离开北京的时候

13、课外类文阅读。

在山里头走啊走,走进山的深处,拐了一个弯,就看见半山坡上,坐落着一排    (整齐 端正)的窑洞,一面国旗在风中飘扬。不用说,这一定是学校了。

这是一所希望小学,是山外的人们支援    (建造 建筑)的。山里的孩子们可以念书了。走到跟前,看到孩子们都在上课,神情特别    (专注 刻苦)。读课文时,他们用带shǎn xiá)北口音的普通话,跟随老师读着,声音在山里面回响。

有个孩子的课桌下,蹲着一条黑狗,静静的,不敢乱动。这是这里的特殊情况,是老师允许的。因为这个孩子的家离学校很远,放了学,他要一个人回家,到了家,天就黑了。带着狗,路上可以和他做伴,也可以为他zuànɡ zhuànɡ)胆。

深山里的希望小学,是深山里的希望。

1用“/”画去加点字不正确的音节。

2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允许——______  特别——______

4为什么说“深山里的希望小学,是深山里的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鲇鱼跑了

余霁月

傍晚,爸爸回来了,喜滋滋的。他买回了3条活蹦乱跳的鲇鱼,说是小贩要回家,廉价卖给他的。晚上,爸爸说:鲇鱼聪明得很,它会不顾一切地设法溜掉,一定要严加防范!爸爸把装鱼的桶提进离卫生间很远的厨房,用一个篮子盖严桶口,再压上一块大砧板,还仔细看了看,这才放心地走出厨房。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听见爸爸在厨房里大叫:鲇鱼跑了!我连忙从床上蹦下来,跑去看。只见篮子、砧板横躺在地上,桶里空无一鱼,两条正在挣扎的鲇鱼已经靠近卫生间。另外一条遍寻不着,大家分析它已经通过卫生间的下水道跑掉了。妈妈埋怨爸爸:都是你,昨晚说的话都让鲇鱼听见了。我却暗暗赞叹: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

1故事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读短文第二段,回答问题:在盖紧的桶里,鲇鱼逃跑容易吗?第二段这么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①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字句、“被”字句改写

1.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2.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3.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18、我会改:

1)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碧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为我们付出来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沿着这条小路走,能到图书馆。

改成反问句:  

2.海上日出很壮观。

 改成感叹句:  

 3.草原的景色很美。 

改成比喻句: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着我的人生。(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玉兰花开得很旺盛。(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游峰的扫路人不但热情开朗,但是乐观自信。(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我要做个这样的人

要求:(1)中心明确。(2)内容具体。(3)5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