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精”“赞”各组成不同的词语,分别填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
(1)精:________、_______
①我们的工作首先要________,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②楹梁、屏门、门窗上都雕刻着________的花纹。
(2)赞:________、________
①老师和同学们都________李强的毛笔字写得好。
②在赛诗会上,同学们高声朗诵________祖国的诗篇。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嫦娥(______)月 (______)黄子孙 积劳成(_______)
(______)而不舍 夜以(______)日 猝然长(______)
风华正(______) (______)耳欲聋
3、辨字组词,请看清楚哦!
赖(_____) 牌(_____) 哲(_____) 缝(_____) 租(_____)
懒(_____) 脾(____) 暂(____) 逢(____) 祖(____)
4、日积月累。
1.古诗中有不少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如写寒食节的“_____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七夕节的“终日不成章,_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的“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
2.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正如古人所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
3.时间是友谊的考验,因为“路遥知马力,___________”;真诚是友谊的桥梁,迷茫中,好友的谆谆开导,真是“听君一席话,___________”。
4.小明的画画得特别好,经过爸爸的指导,小明画得比爸爸的还要好。爸爸对此赞扬道:“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啊!”
5.人们常用杜甫的名句“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和潜移默化的熏陶。
6.古人常以诗言志,《竹石》中最能表现诗人郑燮正直不屈,坚韧顽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词人王观通过“才始送春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友人的离别之情。
5、看图猜三个成语。
| 窜 |
|
顾 | 竹 | 盼 |
| 跳 |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6、阅读理解。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本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__________ 。
【2】解释下列字在诗中的意思。
同:__________乃翁:__________
【3】读了这首诗,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
7、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_____。
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词句。
【2】词的序点出了词人所观所感的地点是___________,其中的主要景物是___________,景物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这个序为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作了铺垫。
【3】词的上阕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画面。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画面连贯地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中表现词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使”的意思是( )
A.让,致使 B.奉使命办事的人
C.出使 D.使用
【2】结合地域特点和唐代的交通特点可知,“使安西”必定是一段( )的行程。
A.风光无限 B.通畅无阻
C.繁荣热闹 D.充满艰辛
【3】解释字词。浥:____________ 客舍:___________
【4】从诗中可知,诗人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____,景物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柳”往往让人想起古人的“折柳相送”,诗句中的“柳”是______________的象征。
【6】下列哪一项不是诗句所表现出的画面?( )
A.设宴饯别 B.把酒话别
C.对酒当歌 D.殷殷相送
【7】请你用自己的话替诗人向元二说说这两句诗表达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9、阅读理解
[材料一]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应付外语考试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母语水平在明显下降。据调查发现,中国学生母语水平不容乐观,有的学生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
[材料二]网上有人问:“让孩子背诵他们根本不懂的古诗词有什么意义?”
是啊,有什么意义呢?当孩子旅游,感叹景色优美时,不会只是说:“哇,好酷哦,中国最美的景啊。”而会吟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诗句。
小时候,记忆里的声音,对精神世界是有影响的。诗歌,哪怕不明白意思,只是音韵,让他听着学着背着,素养就慢慢提升了。背着背着,美好就根植于内心了。
四五岁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唐诗。我不觉得痛苦,诗词押韵,和儿歌差不多,“粒粒皆辛苦”,“上山打老虎”,也分不出高下,背着玩就是了。慢慢地,就长大了。
春天,看到了盛开的桃花,突然明白什么是“桃之夭天,灼灼其华”;看到雨后禾苗拔节生长,突然明白什么是“好雨知时节”。
夏天,跟爸妈去湖里玩,小舟在荷叶中穿过,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什么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秋天,过了天高云淡,就是凉风乍起。梧叶飘黄,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华休”。
冬天,寒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都急匆匆地奔走,到了家,烤着炉子,外边洋洋洒洒地下起了雪,知道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什么是“红泥小火炉”。
背的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风景,体会了那份情感。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的词语形容,记住了词,记住了景,也记住了情。
【1】材料一主要谈到了________的现象。
【2】对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外语学好了就能学好母语。
B.外语学不好,母语也学不好。
C.光会外语是不行的,得先学好母语。
D.光学母语也不行,必须得学会外语才行。
【3】如果给材料二取标题,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
A.经典浸润人生
B.背诵古诗词的意义
C.诗词在古代历史上的作用
D.经典伴我成长
【4】小时候,“我”背唐诗不觉得痛苦的原因是_______。
【5】小学期间,我们学习了许多古诗词,请你各写一句关于春、秋的诗句。
______________。
【6】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学习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野百合的情怀(节选)
①“看!野百合!”一个叫阿琼的女孩儿最先叫出来,她的惊喜极大地(感动 感染)了我的情绪,这就是传说中的野百合?
②洁白的花瓣在空寂的山坳孤独地开放,它应当知道自己(注定注意)是一生花开花落无人欣赏,却也在这里尽兴地开得如此鲜活而灿烂。静静地开放,携着自己的气息。玉色的叶片固然没有家养百合花那样宽大、肥厚,也没有玫瑰花那样绚丽夺目的妖娆,却也带着一贯的从容、宁静,晶莹地慢慢地独自绽放着,依然对春天的怀抱是那样的热烈和执著。
③偶然地遇到这枝在微风中孤独摇曳的野百合,我忽然想起了萧察的那首诗来:“接叶有多种,开花无异色。含露或低垂,从风时偃仰。”萧察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描摹了对野百合由叶至花的那种清新的感觉。不过我还是偏向于今人这句赞语:“与人无争,静静地开放,一朵芬芳的野百合,静静地开放在我的心里,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它的洁白,只有我这个流浪者,在孤独的路途上微笑地想起它来。”
④是啊,野百合是那样平凡,甚至在刚出生时和杂草一模一样,然而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遗传的基因就足以使它开出灿烂的花朵。山谷的寂静丝毫不影响它努力地(吸吮 吸收)着阳光雨露,而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某个清晨开花了,用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绚丽 秀挺)的身姿,宣告自己完全能独立完成一株花的使命。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画线句子通过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野百合进行对比,突出了野百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3】请你结合相关语句,说说野百合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野百合你想到了哪些人?他们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现代文阅读
牵着母亲过马路
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啊!”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爱听,儿女们还能不听?
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经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的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喜不自禁:______________
娴熟: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与“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相照应的句子,画“________”。
【3】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自然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母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喜。第七自然段中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母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喜。
【5】第四自然段中写“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为什么“我”的心灵震颤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短文主要写“我”牵着母亲过马路,也回忆了小时候母亲牵着“我”过马路的情景。
B.文中的母亲,不仅仅是“我”的母亲,也指祖国母亲。
C.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连用两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的欣慰、满足和喜悦之情。
1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云南境内有一颗耀眼的“绿色宝石”,它就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宝库——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古木参天,藤萝蔽日,进入林中就像到了奇花异树的海洋。这里的望天树高达七八十米,( )抬起头( )能看到它的树冠,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巨人”;这里的古椿树粗壮高大,就是几个人拉起手来也围不拢。这里有重量惊人的黑黄檀,有钢铁一样硬的铁力木,有能够分泌毒液的箭毒木,也有能够供应淀粉的西米树。
常言说“独木不成林”,可在西双版纳,一棵树往往就是一片森林,有的竟是一座空中花园。一棵千年的大椿树,光它的气根就有二三十根。那些气根悬生在大树枝干上,直插泥土,简直就像是一根根粗壮的支柱,很难分得清哪里是主干,哪里是气根。远远望去,一棵树就是一片森林。另外,在那些高大的乔木或油棕上,往往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依附植物。每逢春天,许多依附植物能够开出(新鲜 鲜美 鲜艳)的花朵,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争奇斗艳,一棵树就是一座空中花园。
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油棕被称为“世界油王”,可西双版纳的油瓜的含油量比油棕还要高出许多。这里的扁担藤简直就是一座座“天然饮料厂”。当你口干舌燥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一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流出来。这里的黑心树是难得的“木材仓库”。这种树不怕砍,不怕伐,( )留下一段树桩,很快( )会萌生出许许多多的嫩芽,两三年的工夫,这些嫩芽就能长成十来米高、比碗口还粗的大树。
这种树的寿命特别长,一般可以活二百年到四百年。一家人种上几棵黑心树,烧柴的问题就解决了。
种类繁多,郁郁葱葱的植物,不仅(美丽 美化 赞美)了这里的山川,也给这片绿野中的珍稀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千百年来,生活在西双版纳的人们十分爱惜这块“绿色宝石”,使它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括号里选一个最恰当的词画上“√”。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将字母填入第2、4自然段的括号内。
A.只要……就…… B.只有……才……
(3)“悬”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公开揭示;B.无着落,没结果:C.挂; D.挂念:E.距离远。
“那些气根悬生在大树枝干上”这句话中“悬”的意思应选( )。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乃至—__________ 爱惜—__________
供应—__________ 依附—__________
(5)从文中找出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第4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中含油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
②作者把“扁担藤’比作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
③黑心树的特点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_,所以人们称它为_________。
(7)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家的小院
小院的西面是花圃,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唱主角的是紫色的月季和各色玫瑰。北面有个挺大的葡萄架。夏天,孩子们在葡萄架下乘凉、下棋,大人们在这里看报、休息。一只只蝴蝶上下飞舞,显得非常热闹。到了秋天,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不时散发出醉人的香味。院子的东面种着几棵高大的白杨,它们像巨人一样守卫着小院。院子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菜园。地里种着黄瓜 茄子 西红柿 还种着绿油油的青菜 一眼看去,漂漂亮亮,惹人喜爱。
(1)填空。
这段话是按________顺序写的。先写小院西面是________,北面有个_____ ________,院子东面种着___________________,南面是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绿油油_________ _________ 漂漂亮亮_________ _________
(3)用“ ”划出打比方的句子。
(4)给文中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14、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问题。
那天半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当啷当啷地大响起来,片刻之间,街上挤满了衣服还没有穿戴整齐的人,疯狂地大嚷大叫:“快出来!快出来!找到他们了!找到他们了!”除了这种喧嚣之外,还加上了洋铁盆子和号角的声音。村里的居民聚集成一堆,向河边走去,迎接那两个坐在一辆敞篷车上回来的孩子,车子由那些欢呼的居民拉着,前后左右还围着许多人。迎接的人也跟着车子往回走,在大街上派头十足地一阵风似的涌过来,一面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欢呼。
村子灯烛辉煌,谁也不回去睡觉。这天晚上的伟大场面是这个小镇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在起初的半小时中,村里的人排着队来到萨契尔法官家里,大家搂着那两个得救的孩子,和他们亲吻,并且还握一握萨契尔太太的手,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
【1】“片刻之间”形容时间很短,可以代替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
【2】“大家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生动地写出了人们为两个小孩子感到________。
A.欣慰 B.激动和高兴 C.伤心和绝望
【3】选段第①段中,人们是怎样迎接两个孩子的?用“____”画出来,再结合全文说说人们为什么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列句子改写成“被”字句。
1.火车把各种物资运往全国各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升的太阳把平静的海面照射得波光粼粼,漂亮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广场。(按要求改写句子)
1.孩子们把鞭炮点燃了。(改成 “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夕真热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姥姥对小红说:“春节放假, 来我家住几天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京是城市。 北京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又有什么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小红军对陈明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雷锋对大嫂说:“我送你一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我被母亲拉进她的怀里。(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匆匆》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应该珍惜时间的重要。(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
20、照样子,发挥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1)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___________。
(2)教室里真安静啊,静得________。
(3)他的生活过得很不好,________。
(4)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_________。
(5)我很饿,饿得___________。
21、习作。
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浸润着着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回首过往,你一定感慨万千,或高兴、或感动、或懊悔、或遗憾、或困惑……正如一位歌手唱道:“再回首背影远走,再回首泪眼朦胧,留下你的祝福,寒夜温暖我”。同学们,请以《回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字数在5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