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_____小路   两_____车  

_____   _____房子   五_____

_____桌子   一_____孪生兄弟   

_____络腮胡子

2、看图写成语。

看着美食图,想象文中八儿全家吃腊八粥的情景,我的脑海中会禁不住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成语。

3、读拼音,写词语。

当我正pái huái( )不定时,爸爸突然开口说话了:“我yuán   liànɡ( )你了,虽然你dān   ( )了我的正事。”听了他的话,我那颗huánɡ   kǒnɡ( )不安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

4、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1)骆驼津津有味地咀)着嘴里的草料,虽然那已经)了好久。

(2)小红过几天要参加歌唱比赛,她拼命地练习,导致)喉肿痛,实在(   )不下饭。

(3)又到了六一儿童节,孩子们快(   )地载歌载舞,他们弹奏着心爱的(   )器,唱着欢快的歌,别提多高兴了!

(4)今天我很)奋,因为我的作文得了满分,我拿回家)高采烈地读给爸爸妈妈听,他们也为我点了赞。

5、辨字组词。

_______  机_______  忱_______  冠_______  崽_______

_______  讥_______  枕_______  寇_______  筛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阅读

采薇(节选)

昔我__________矣,杨柳依依。

今我________思,雨雪霏霏。

______迟迟,栽渴载饥。

我心______ ,莫知我哀!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选自《 ____________》。诗的主人公是一位__________

【3】选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打“√”。

雨:A.yǔ(       )B.yù(       

迟迟:A.迟到(       )B.迟缓的样子(       

载:A.zǎi(       )B.zài(       

莫:A.不要(       )B.没有人(       

【4】诗中与“昔”相对的字是“______”,由此呈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情景,分别是:①_______;② __________

【5】从诗中可知,主人公现在所处的地点是_______,处境是_______。一个“_______ ”字体现了此时主人公内心无限的_______之情。

7、朗读《清平乐》,完成练习。

春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因风飞过蔷薇。

【1】把诗词补充完整。

【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朝代)诗人、词人、书法家__________。“清平乐”是________ 名。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 _____________ 之情。

【3】“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作品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欧阳修曾有一首《蝶恋心》,表现一位深闺女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作品下阕运用了与这首《清平乐》相似的表现手法:“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 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两首作品所抒发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试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这两种感情又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词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的“见”读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相同。

3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词上片写____________的夏夜,以鸟惊、____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______写得生机勃勃;下片以轻云小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突然发现,表现_______的乐趣。本词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

西游记(节选)

①却说那怪自把三藏拿到洞中,捆在后院里,派小妖打干净水刷洗,要上笼蒸吃。忽听小妖来报:“大王,孙悟空、猪八戒来要师父了!”那妖怪赶紧腰束锦绣战裙,赤着脚,手持丈八长的火尖枪,驾着五辆小车出洞应战。

②那怪见到悟空,几句话说不到一起,举起火尖枪就刺。行者使了一个身法,闪过枪头,抡起铁棒,骂道:“你这小畜生, 不识高低!看棍!”那妖精也使身法,让过铁棒道:“泼猢狲,不识时务!看枪!”他两个也不论亲情,一齐变脸,各使神通,跳在云端里,相互厮杀。

③那怪与孙大圣战经二十回合,不分胜败。猪八戒在旁边按捺不住,也举起钉耙前来助战。那怪见了心惊,急拖枪败下阵来。行者喝教八戒:“赶上! 赶上!”二人赶到他洞门前,只见那怪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中间的一辆小车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那怪连喷了几口,只见大火烧空,火云洞顿时被烟火迷漫。八戒慌了,回头便跑。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之前更胜。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那妖精在门首,看得明白,他见行者走了,却才收了火具,率群妖,转于洞内,闭了石门,以为得胜,着小的排宴奏乐。

④却说行者跳过枯松涧, 按下云头……

1(理解词语)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自家鼻子________

(2)那妖精在门首________

(3)着小的排宴奏乐________

2(提取信息)文中“那怪”指的是________

3(整体感知)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片段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拓展知识)原著中孙悟空最后请来了________________(谁)收服了“那怪”。请联系原著写出“那怪”的父母: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西游记中著名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读句子)第③段中“八戒慌了,回头便跑”一句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温故知新。

1.《天窗》一文寓意深刻,是我国文学大师   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题材写的。课文叙述了一个孩子借助   ,观看   ,并由此产生了 ,表达了孩子   的强烈愿望。

2.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主要写   于是在段中起到 的作用。

3.慰藉就是 的意思。课文分别从 讲明了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4.请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并联系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中心句: 

理解:

 

 

 

11、阅读练习

动物的睡眠

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不全是为了休息。

夏天的傍晚,蝙蝠在院子里,在旷野上空,忽东忽西,忽高忽低地飞翔,它们边飞边捉蚊子、夜蛾等飞虫吃。可是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夜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就用“睡眠”的办法来对付绝粮。

冬天来临之前,蝙蝠三五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眠。它们睡觉的方法很有特点,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着睡觉。它昏昏沉沉一睡就是四五个月。待到来年春暖花开,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 打打哈欠,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蝙蝠睡大觉在冬天,所以管它叫“冬眠”。

海参也有睡大觉的本事。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海参靠海底的虫子生活。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气候火热,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了。只会在海底蠕动的海参无法浮上海面去追逐虫子,唯一的办法就是睡大觉。海参要睡多长时间呢? -般地说,要睡四五个月,夏天过去了,冬天来临了,原来热烘烘的海面变得寒气袭人,出子们受不了,又回到海底过冬了。“粮食”来了,海参也醒过来了。

因为海参睡眠的季节在夏天,所以叫“夏眠”

蜗牛这动物更有 意思,它动不动就关起门来睡大觉。冬天,它要“冬眠”,夏天天不下雨,它要“夏眠”,要是碰上了干旱的年头,二十个月不下雨,蜗牛就“冬眠”它二十个月。等到天气暖了又下着雨,蜗牛才推开大门,缓慢地伸出身子,背着“房子”,癇痛快快地逛一-逛,饱饱地吃一顿。

蜗牛真可称得上“瞌睡大王”了。

【1】短文共介绍了( )种动物的睡眠。

A.3

B.2

C.4

D.5

【2】海参为什么需要“夏眠"? ( )

A.夏天,海中温度低,海参“冬眠”了。

B.夏天,海参的食物都跑海面上了,而海参无法浮上海面,只有靠睡觉度过这个食物缺乏的时期。

C.夏天太热,海参进食速度慢,索性不进食,只睡觉。

D.夏天,海底的虫子活跃起来,不易捕食,海参选择“夏眠”。 等到冬天,虫子活跃度降低,再去捕食。

【3】读了短文,我们知道动物睡觉不只是为了休息,还有一个原因是( )

A.气候变化

B.习性怪异

C.环境不适

D.食物缺乏

【4】你认为蜗牛在什么情况下不会睡大觉? (  )

A.温度很低

B.气温高且很干燥

C.气温低又根潮湿

D.温暖且潮湿

【5】文中最后一段中加点词“房子”的意思是( )

A.人类的房子

B.动物搭建的窝

C.蜗牛的壳

D.所有动物的壳

【6】这篇短文是说明文,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A.举例子作诠释

B.打比方举例子

C.举例子作比较

D.作比较打比方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1“________”画出表示形状的词语,鸟窝还会有哪些形状?请你写一写。

2________在枝头跳起了舞。(    

A. 树叶                                     B. 小动物                                     C. 各种形状的鸟窝

3从画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文段中的哪处想象最有意思?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这是令人动容的一幕:一位脸上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的垂危老人,在人们的搀扶下迈向病房中的办公桌……如同重伤的黄继光向着枪眼那最后的一扑,这悲壮的一幕,凝成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最后的冲锋姿态。此刻是21时15分,这颗赤子之心停止了跳动,距最后一次离开办公桌电脑只有5个小时。

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林俊德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他扎根边疆52年,把青春和生命融入大漠戈壁,把全部心血和智慧奉献给国防事业,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曾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30多项。

人们经常议论他们这批戈壁滩人的得失问题,林俊德曾说,他们作了不少牺牲:几十年过着贫乏枯燥的物质、精神生活,许多夫妻两地分居一二十年,许多人在父母临终前来不及回去看一眼,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过,他们并不为此后悔,而是为之自豪。因为,他们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尽了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振兴中华作了贡献。因为信念坚定,所以步履坚实。

2013年2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上,林俊德的夫人黄建琴代替林俊德登台领奖。她几度哽咽地说:“他工作起来就像着了迷似的。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非常坦然。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搞核试验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临终前的林俊德,唯一的心愿是回到马兰,回到他一辈子战斗生活的那块大漠戈壁,希望马兰精神能够代代相传……

一朵怒放的戈壁马兰凋谢了。而在罗布泊这片写满传奇的大漠戈壁上,那曲人人皆知的《马兰谣》却将永远传唱——“一代代的追寻者,青丝化白雪;一辈辈的科技人,情铸边关恋。青春无悔,生命无怨,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注】马兰:一种在“生命绝地”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1】文中画线的句子拿林俊德的行为与黄继光的壮烈行为进行类比,突出了林俊德(  )的精神。

A.勇敢同病魔做斗争

B.献身祖国核事业

C.淡泊名利忘我工作

D.将生死置之度外

【2】下面对标题的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表现了林俊德对马兰那片土地的眷恋与热爱。

B.象征林俊德等科技工作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C.表现了马兰在艰苦环境下顽强生长的特点。

D.表达了对以林俊德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怀念之情。

【3】结尾引用《马兰谣》,妙处在于______

①照应标题,点明题意。 ②歌词优美,耐人寻味。

③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⑤情真意切,引人共鸣。

【4】用自己的话概括那“令人动容的一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谈及戈壁滩人的得失问题时,林俊德抱着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匆匆(节选)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jǐn jìn)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zhuǎn zhuàn)。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用“√”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2】选文是按____的顺序叙述的:早上“我”起来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伸出手遮挽时→________→睁开眼和太阳再见→掩面叹息。从这一声叹息中,我们感受到了时光__________,感受到作者________之情。

【3】朗读这段话时的感情基调是(  )。

A.豪迈

B.坚定

C.感慨

D.抒情

【4】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仿照这个句子,想象时间还会怎样从我们眼前匆匆溜走,用上“……的时候,日子……”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妹妹这样乖巧,我们怎能不喜欢她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__________

②那真是令人愉快的活动。__________

17、单是闻着腊八粥的香气,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放开肚皮吃呢!(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  

1)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保持句意不变。

①同学们推荐她。她参加普通话比赛。

______________

②老师要求大家。大家发表意见。

______________

2)把一句话改写成两句话,保持句意不变。 

①我请妈妈给我买文具盒。

______________

②我请张晓明天到公园去玩。

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小心地说道:“我没有开玩笑,请救救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写作品梗概

要求:1.选择你喜欢看的一本书,为这本书写故事梗概。2.注意语言要简练,通俗易懂。3.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