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照课文填空。

这些工具的_______使一切工作都进行得非常吃力。所以我差不多费了_________的工夫,才把我的小小的_________围墙做完。那些木桩都很重,很不________搬动,我费了很长的_________,才在树林里把它们砍好削好。________把它们搬回来,那就更费________了。因此有时我差不多要费两天的工夫把一根__________砍好,搬回来,第三天才把它打进泥土里面去。

2、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齐白石是一个______的人。

2.湖面没有波澜是_____的。

3.她被迫_____在车站几小时。

4.十年过去了他____是一个少年。

5.老师说放学要按_____走。

6._____他也是一个潇洒的人。

3、比一比,组词语。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4、根据提示,各写一个含有字的成语。

1)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____________

2)形容非常喜欢,舍不得放下。   (_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 )七八( )       ( )更新       ( )然不同

( )灯结( )       ( )大笑       ( )( )

( )( )       青面( )       ( )( )

(1)这只小牛( )地在河边吃草,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

(2)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场上处处( ),到处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

(3)人生就像一座山,站在山脚与山顶的感觉是( )的。你如果想要获得登上巅峰的快乐,就应当加倍努力。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宁宁在朗通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她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1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 暗  的  松  林 失 去 喧   响。

 

2朗通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7、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劝学诗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古人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因此要在学习上不遗余力。

B.池塘春草和阶前梧桐,通过意象的变化突出时不我待,进而来劝学。

C.击打石头才有火花,是用来类比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的。

D.三首诗语言通俗易懂,但是劝人学习的思想却充满着现实的功利性。

2三首劝学诗在劝学方面有哪些观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①,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金络脑:一种贵金的鞍具,借指马受到重用。

1先解释画线字的含义,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第一、二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的三、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桥(节选)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写出下列划线字词的正确读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上来       祭奠

2找出描写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急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他会喊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________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________埋下了伏笔。

5选文最后五个自然段每句话都是独立成段的,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那个星期天(节选)

①……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②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清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惶(______)  急遽(______)  消逝(______)

【2】第①段中三次用到“一声不吭”,第一次“一声不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处“一声不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第三处一声不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我”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感受。

【3】第②段中写“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请你用“      ”划出文中描写光线变化的句子,再联系上下文体会“漫长而急遽”这对反义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划线句抓住了母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语言来描写,从中你感受到母亲此时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怎么看待作者笔下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②段结尾写男孩“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男孩的希望彻底破灭,他感到无可挽回的失望和伤心。

B.男孩在光线的变化中,感受到了时间消逝永不再来的惆怅。

C.男孩幼小的心灵里,第一次有了人生无奈、不可能事事如愿的伤感。

D.男孩感受到母亲对自己的愧疚,决定任由时间流逝,不再责怪母亲。

11、阅读理解

岩石生蛋

大家都知道鸡会生蛋,鸟会生蛋,蛇会生蛋,可从来没听说过石头会生蛋。然而,在贵州省的三都县却偏偏出现了岩石生蛋的奇事。

清明时节,我们带着对岩石生蛋的疑问和兴趣,来到了三都县,直奔岩石生蛋的地方而去。两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一个叫姑鲁坡脚姑挂村的地方。

村里有八十多户人家,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有趣的是,家家户户门前都放着几个圆滑的石头,作凳子用。这些石头大小不一,非常沉重。村民们告诉我们,它们就是石蛋。

与鸡蛋不同,石蛋硬梆梆的,不怕摔不怕砸,坐在上面还挺舒服的哩!这些石蛋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呢?

一位热情的村民主动为我们带路去观看石头生蛋奇观。我们沿着山谷往前走,约二十分钟后,来到了一个小溪旁。村民指着溪旁高山上的岩崖说,这就是岩石生蛋的地方。

探索欲望驱使着我们,一定要上去看个究竟。在七十多米高的一块悬岩绝壁上,我们看到了最壮观的岩石生蛋奇观。悬岩(   )仅有十几米长,高两米左右,(   )大大小小的几十个等待降生的石蛋却布满了整个悬岩,就像有一排母鸡正在生蛋一样,有的只露出一点蛋头,有的已露出一半,有的已挤出岩石就要降生大地。生下的石蛋掉在岩下,大小不等,轻的也有几十千克重。石蛋为青赤色,表面有如原木断面般的纹路,纹理清晰。

今天我们的运气不错,碰巧一个石蛋就要降生了。村民用手轻轻一碰它,石蛋果然脱岩而出,一个圆溜溜的石蛋坠落于地。

岩石为什么会生蛋呢?

香港大学地质系陈龙生先生认为,这地方的山岩处在下沉盆纪地质层上,已形成四五亿年。在岩石的形成和以后的挤压中,由于成分的差异和形状的不同而产生蛋形石。又有的地质学家分析认为,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岩石与周围岩石的成分不同,经过上亿年的沧桑,相继脱离原岩石,掉落下来。还有的地质学家与生物学家通过石蛋外表的木纹状纹理分析认为,可能是岩石中含的特异矿物质,在地壳运动中受地热形成一种结晶体,又在地壳运动的驱动下逐渐脱离原岩石,形成石蛋。

)是什么原因,岩石生蛋的现象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这一奇观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世界真奇妙!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石蛋是什么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画出描写岩石生蛋壮观景象的语句。

4岩石为什么会生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了解大自然中的哪些奇闻趣事?试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现代文阅读。

冰湖

⑴“爹,追网吧?”儿子猫腰拎起大网漂子,扔到船上。刚追了几下就喊起:“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⑵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爹,咱们拘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⑶“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子!”

⑷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胡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⑸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カ,还是顶不动。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拡。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使把两只船粜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

⑹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⑺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国拢过来,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船桨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破儿制得“沙沙”响。

⑻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碰碎,渔船这オ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抑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

⑼中午的时候,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他坐在船舱里,大ロ大ロ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会儿。可当他看见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

⑽“咔嚓”ー声,桨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隐隐约约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⑾“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到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カ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儿子越发哆嗦了,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12)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

1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将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父子俩置网打鱼——____——砸冰行船——____——看到希望

2作者有没有交代出父子俩是否获救?这样结尾有什么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下面的句子。

(1)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哪,又压在冰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你想对爹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雨花

由于某种特殊的缘故,我非常喜欢雨花。每当看到那玲珑小巧、清新俏丽的雨花时,我甚至会 chī qíng(  )地把手伸向雨里,想在无边的花丛里摘一朵来仔细端详。

几天前,一个秋雨淅沥、天色朦胧的傍晚,我在一条路面很滑的巷子里走着,不远处,有一位老人蹒跚而行。忽然,路面一个小黑影很快地靠上去,高举着伞,挽着老人的膀子。看得出来,那孩子是踮着脚走路的。我猜想,这一定是老人的孙子。老人有这样的孙子真是太幸福了!隐约地我看见那个孩子斜举着伞,半个身子露在雨中。老人的手臂抬起来,好像在搂着孩子的小肩膀。借着路灯的灯光,我还看见伞上跳动、闪烁着小小的雨花。雨越下越大,孩子的手大概累得发酸了,伞渐渐低垂片刻,又 gāo  áng(  )起来,原来孩子换了只手拿伞。雨起劲地下。这时,老人和孩子闪进了一幢宿舍楼。一会儿,那孩子又飞跑出来,后面还跟着老人的话音;孩子,你是哪家人?我愣住了,难道……我顾不上抹去脸上的雨水,目送着那孩子在雨中飞跑的身影。暮色和雨帘使他的背影逐渐模糊,最后,像雨花融在水中一样消失了。那伞上跳跃着的雨花,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中……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词语。

【2】~~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结合短文解释词语。

蹒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4】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本文的中心思想是 (  )。

A.描绘了雨花玲珑小巧、清新俏丽的优美形态。

B.表现了老人遇到困难有人帮助的幸福。

C.赞美了小孩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选段选自《__________》,是__________同志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张思德同志而作的演讲。

【2】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此句和后面三句是______关系。

【3】请你从生活中举出为人民利益而献出生命的两个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鲁滨孙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孙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孙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⑴有谁不知道这种华美的蝶蛾?(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蜘蛛最终缚住了这只强有力的苍蝇。(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我对儿子说:把笼子放在那儿,跟我走。我们去看一样稀罕的东西。(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大孔雀蛾在飞舞。(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

(2)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我的发现竟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练习。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新疆小伙子在跳舞。(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估计他一定知道这件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维吾尔姑娘漂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白。(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说:“两周前我就让人把山洞的洞口封上了,钥匙在我这里。”(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放学的路上,一个人向家里走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生活中,你也有过接受或赠送礼物的经历吧,请把印象最深的一次写出来。(作文纸自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