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照样子,写词语。

例:静悄悄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汹涌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不安

______)(______ 吞枣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井然______)(______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进退________         大摇________           如梦________

4、填写动词

________果实 ________婴儿 ________光芒

________气氛 ________秘密 ________来历

5、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理解

甲诗: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乙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丙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解释下列词语。

若等闲:   千磨万击:

坚劲:   满乾坤:

2甲诗作者是   所作,其中洗砚池引用了 (人名)的 这个典故。

3乙诗作者是     所作,他是 之一,其    

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

4丙诗作者是     所作,他与   并称为西湖三杰

5你认为乙诗中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上面的古诗,比较三首古诗的异同点。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三首古诗你更喜欢哪一首?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解释重点字词。

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1解释词语:

值:__________ 屐齿:   小扣: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是:_______________

3名句:“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春*”、“红杏”、“出墙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文段第一句话和第二、三句话的关系是(  )

A.先概括后具体

B.先因后果

【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加上关联词语,不改变意思,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人物中,________的死重于泰山,______的死轻于鸿毛。(填序号)

①戚继光  ②刘胡兰  ③雷锋

④秦桧   ⑤李大钊  ⑥汪精卫

10、阅读文章,回答各题。

你好,对手

狼常到一个牧场叼羊。牧场主用了整整一个冬季,请猎手围猎狼群,狼患总算解除了。可过了不久,羊群开始流行疫病,羊大批死掉,比遭受狼患的损失还大。

牧场主又请来医生对羊群行进防疫治病。但是,不知为什么,疫情还是不断发生,没办法,只好请来-批专家会诊。专家的结论却是去请几只狼来,放回到附近的山里去。

原来,狼先生先前的光临,对羊群有着天然的“优生优育”的作用。狼的骚扰使羊群常常惊悸奔跑,羊群因之格外健壮,老弱病残填入狼口,病源也就不复存在了。

这个真实的故事,十分耐人寻味。在生物链中,狼是羊的天敌。没有了狼这个对手,羊群就面临着灾难。现在,人类之所以保护生物,就是让动物链不致隔断,换句话说,就是让每种生物都有对手。

有对手,保有警惕,便不失活力。这个道理人类亦然。当年七国称雄,秦便图强自新;--旦六国并入秦的版图,没了敌人,秦也就英雄末路二世而亡了。现在,我们公认竞争是个好东西,就是因为竞争使参与者都有了对手,逼着你锐意进取,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

人生如登山,只要有高峰还在前头,人的脚步就不会停下。一旦把千山万壑踩在脚下,真正的对手便是自己了。美国拳王泰森称霸拳台,击垮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对手。谁也没有想到,胜利和鲜花带给他的是骄狂、麻木和纵欲,终而因罪下狱。美国舆论惊

呼“拳王自己打倒了自己”。可见,视自己为对手,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人生的“十八盘”,是最艰难的选择。在人生漫长的征途上,对手是同行者,也是挑战者,是对手唤起我们挑战的冲动和渴望,失去对手,我们或许将失去一切。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一声:“你好,对手。”

(备注:十八盘:原指登泰山极顶必须经过的1600余级台阶,常比喻很艰难的事情。)

【1】为什么专家的结论却是去请几只狼来,放回到附近的山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耐人寻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个真实的故事,十分耐人寻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突出文章中心,作者精选了三件事,请概括写出这三件事。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超越自己,是人生的“十八盘”,此处的“十八盘”意思是什么?引号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希望是生命的全部

一位演奏二胡的盲人,渴望能够在他有生之年看看这个世界,但是遍访名医,都说没有办法。有一日,这位民间艺人碰见一个道士,这位道士对他说:“我给你一个保证能治好眼睛的药方,不过,你得拉断1000根弦,才可以打开这张纸单。在这之前,是不能生效的。”

于是这位琴师带了一位也是双目失明的小徒弟游走四方,尽心尽意地以演奏为生。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在他拉断了第1000根弦的时候,这位民间艺人急不可待地将那张永远藏在怀里的药方拿了出来,请明眼的人代他看看上面写的到底是什么药材,好治他的眼睛。

明眼人接过纸单一看,说:“这是一张白纸嘛,并没有写一个字。”

那位琴师听了,潸然泪下,突然明白了道士那“1000根弦”背后的意义。就为着这一个“希望”,支持他心情地演奏下去,而匆匆53年就如此活了下来。

【1】请把文中划线句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保尔缓缓摘下军帽。哀思,深沉的哀思充满了他的心:

①人,最宝贵的是生命。②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③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④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人,应当赶快生活!

保尔怀着这样的幽思,离开了烈士公墓。

【1】第二段话第③④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应当怎样度过呢?”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回答的。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递进说明

B.解释说明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做保尔那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平江之约

推开那扇雕满花儿的木质大窗,看到苏州平江路特有的宁静世界,它不同现代生活的繁华却又有一种古色古香的清闲。

回想起一天的平江漫步,心里无比惬意。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一位中年人在阳光明媚的石质板桥边打着行云流水的太极,一切都那么寂静。

突然耳边传来一阵苏州低缓的评弹声,走近一看,一老人躺在藤椅上,边上放着一个老式的收音机悠闲地听着。

继续向前走,看到了一只可爱的小狗,它趴在地上,吐着舌头,歪着脑袋,耷拉着两只黑色的耳朵,眯着小眼。小朋友走来摸摸也不怕,反而友好地摇摇尾巴。

透着一扇窗,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慢慢地拾起柴,他的孙子看到爷爷累了,便体贴地帮着拾柴煎茶,爷爷欣慰地笑了。

也许这就是平江之美,也许这就是平江范,还也许这就是真正的人间真谛。

【1】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改写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

14、卖火柴的小女孩(节选)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放 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  奇怪)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1)在短文的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用“√”标出。(2分)

(2)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意思,把序号填在括号内。(4分)

画线句子中不过她没注意这些中的这些是指她金黄的长头发很美丽。她没注意这些是因为(   )。

她一向很美丽。  她闻到烤鹅的香味。  她又冷又饿,只想把火柴卖出去。

女孩幻觉温暖的大火炉是因为(   )。

她过惯在温暖的大火炉旁的生活。  她太冷了,渴望得到温暖。

她手里有火柴,可以点燃大火炉。

(3)根据她的一双小手……”一节内容,将下面4个词语按小女孩的心情变化的顺序重新排列。(4分)

惊喜   失望   犹豫   满足  

  →②   →③   →④  

(4)用﹏﹏﹏画出描写小女孩幻觉的句子。(2分)

(5)文中哎,怎么回事呢?是指   。(2分)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们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浏览”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缓缓到来。(仿照句子写一句表现景物变化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很累。

用上甚至补充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①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场比赛怎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呢?

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怎么会让人觉得舒服呢?  

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在科学课上,我们已经做过不少有趣的实验了。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将实验经过写下来。

也可以写自己设计的实验。只要你是有心人,就能设计出很多有趣的实验,你可以边实验边观察边作记录,然后将实验的经过和结果写下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