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填空。

(1)《寒食》的作者是____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

(2)《迢迢牵牛星》选自__________________,写作时代大约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描写织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_________,他的乐府诗和_________齐名,世称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根据课文《好心的小雪人》内容填空。

    小雪人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_送给了__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送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小雪人。

3、把音节补充完整。

x___ y___   顺zh__   ch__

y__   菜q___ f__t__

c__   威x__   铁q__   f____  

入场q___ 茵河l__   祭s__   b__

h___   j__   皱c__   n__

y__   s__   仪馆b__

4、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________

2.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________

3.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________

4.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________

5.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________

5、解释下列诗句中带点词语。

1.日暮汉宫传蜡烛

日暮:_______________

2.皎皎河汉女

河汉女:________________

3.脉脉不得语

脉脉:________________

4.中庭地白树栖鸦

中庭: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

暖风熏得游人醉,把杭州作汴州。

【1】解释诗中的加点字。

(1)休: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的哪一句批判了统治者的苟且偷生、不思进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西湖的诗句还有很多,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赏析《白云泉》。

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由“云自无心水自闲”中的“闲”字看不出泉水具有怎样的特点(       

A.从容奔流

B.自由奔泻

C.清澈见底

【2】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的画面不可以用下列哪一个词形容(       

A.娴静雅致

B.逍遥惬意

C.从容自得

D.大气磅礴

【3】这首诗写于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此时白居易政务十分繁忙,很不自由,面对白云泉水,不禁产生羡慕之意。由此可以看出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A.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的思想。

B.反映了诗人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

C.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一展抱负的思想。

D.表达了诗人对能够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的渴望。

【4】下列对本诗内容分析错误的是哪一项(        

A.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达坦荡淡泊的情怀。

B.此诗描绘了一幅线条明快简洁且充满生机活力的淡墨山水图。

C.句中连用两个“自”字,只为了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得其乐。

D.诗人十分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其中重点摹画了白云与泉水的神态。

【5】本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写出了景物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本诗体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你从艺术技巧上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快速阅读

最后一片绿叶

董恒波

2020年,地球上发生了一场罕见的大地震。靠近北极的一座雪山轰然倒塌,雪山脚下一所正在上课的学校,被埋在了几千米深的积雪里。当时,朋朋和他的伙伴们正在饶有兴趣地上自然课。老师把一棵小树苗递到了朋朋的手里,那棵树苗虽然只有一片绿叶,却蕴藏着无限生机。就在朋朋接过小树苗的一刹那,雪崩的灾难降临了……时间过去了七千多年。这是9098年的一天。超超博士正在给学生们上考古课什么是树木。这时候的地球上,花草灭种、树木绝迹。不光如此,从20世纪开始,地球上的动物就以每天20多种的速度减少。到了9098年,地球上连生存能力很强的蚂蚁都寥若晨星,只有老鼠还在艰难地与人类做伴。没有树木,沙尘暴几乎天天肆虐。江河湖泊早已干涸,根本就没有自来水,人们只能吃一种从深海里提炼出来的又苦又涩的水丸。不过,那时的信息技术相当先进。电脑、电视像一页纸似的贴在墙上,只要轻轻一点,就可以迅速得到全球任何角落的信息。超超博士正在用这样的电脑给学生上考古课。突然,电脑显示出一条最新的考古信息:在临近北极的某个地方,考古工作者又有新的重大发现。同学们,我们现在就去考古现场看一看。超超博士说:请大家把氧气袋背好。由于生态污染,氧气已经十分稀缺,地球上每人都配有氧气袋。超超博士带着学生们坐上时速为一万公里的飞行器,风驰电掣般地来到了那座引起轰动的考古遗址面前。考古学家的科技水准令人赞叹。一位考古学家介绍说,这里是一所学校,由于雪崩被埋了七千多年。我们用人工地震的办法,才发掘出这个21世纪的天然墓葬。这些七千多年前的死难者才得以重见天日。能把他们救活吗?超超博士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很难,不过,希望还是有的。考古学家说:据我们考察,在雪山崩塌的一瞬间,他们因急剧降温被迅速冻死,但神经和内脏系统并未遭到实质性的损坏。照现在的医学技术,如果能将他们的细胞组织重新激活,恢复生命应该是有可能的。

几天之后,让整个地球为之震惊的好消息终于传来:有三个老祖宗在医学专家的努力下已经起死回生!他们的神志非常清醒,四肢很快就恢复了正常运动。被救活的老祖宗里就有朋朋。他和另外两个被救活的伙伴受到了国家总统的接见。

三位老祖宗被总统的礼遇搞得啼笑皆非。在国宴上,招待他们的居然只有红烧蚂蚁和干烤鼠肉,他们看到这些就翻肠倒肚地直想吐。问服务员要水果吃,服务员听了直摇头,不知水果为何物。

国宴结束后,三位老祖宗被送到了超超博士的班里。在欢迎晚会上,朋朋对这里的师生们说:我们三位有一个共同心愿。

超超博士说:你快讲,我会立刻向总统汇报的。

朋朋说:你们现在的科技手段既然能救活七千多年前的人,那你们能救活树吗?

超超博士说:没有问题。只要能找到树的基因,就可以克隆出树来。可是,树这个物种早已灭绝了呀!

不对!在我们被埋的那所学校里,就有一棵小树苗。

是吗?我立刻向总统报告。

科学院的考古学家、生物学家们又来到了那个考古遗址。他们果真找到了那棵小树苗,神奇的是,那棵树苗上竟然还有最后一片绿叶。

于是,这棵小树苗和这片绿叶成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422日那天,朋朋他们和超超博士一起看见了总统的电视讲话。总统下令,全国的科学家联合起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要把那棵树苗救活。总统最后说,地球到了最危急的时刻,让我们联合起来,共同拯救我们唯一的家园!

一缕希望之光终于在9098年的地球上闪现。

1请写出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写读了这个故事后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学类阅读。

偶像奶奶李兰娟回信啦

“今天超开心!李奶奶给我们回信啦!”2020年5月18日一整天,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伊河路小学少先队员许安喆都沉浸在幸福里。他口中的李奶奶,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也是他和同学们的偶像。

“疫情就是课堂,奶奶希望你们敬畏生命、崇尚科学、保护环境、锻炼身体,扎扎实实地学习、健健康康地成长。”许安喆认真地把信一字一句地读给老师、同学和家人听。“我们要牢记李奶奶的教导,继续妤好学习,好好锻炼,成长为对祖国有用的人。”孩子们纷纷说道。

为什么李兰娟院士要给少先队员们写信呢?原来,在开学前,许安喆了解到疫情防控期间李兰娟赴武汉抗疫一线救治病人,并率领科研团队开展相关研究的事迹后,深受触动。给偶像李奶奶写封信的念头,在这个“小粉丝”的心里诞生了。

“妈妈看到您出现在电视上,会不停告诉我,这位已经73岁的奶奶叫李兰娟,她是专门与传染病战斗的专家”“老师在上网课的时候也告诉我们,您是真正的英雄”……在辅导员和老师的帮助下,许安喆用稚嫩的笔触表达着对一线“战士”崇高的敬意。

这封信在5月11日送到了李兰娟院士手中,很快便有了回音。“从来信中,我感受到了当代中国的少先队员们对抗疫必胜的勇气和对未来人生的规划,你们朝气蓬勃,展现了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这让我深受感动。”李兰娟院士写道。她回顾了在武汉60天与全体医务人员并肩战斗的经历,赞扬了抗疫一线工作者公而忘私、英勇无畏、攻坚克难的精神,勉励少先队员“在前进的道路上策马扬鞭,让自己成长为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

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这场全民战“疫”,坚定了少先队员“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的理想信念。

(摘自《学习强国》,记者周晓荷)

1“2020年5月18日一整天,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伊河路小学少先队员许安喆都沉浸在幸福里”是因为(   )

A.他今天很开心 B.他的偶像要来了

C.他的偶像是工程院院士 D.偶像李兰娟给他回信

2“给偶像李奶奶写封信的念头,在这个‘小粉丝’心里诞生了。”这句话中“诞生”的意思是(   )。

A.出生 B.成立 C.出现 D.降生

3下面不是李兰娟院土给少先队员写信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希望孩子们敬畏生命、崇尚科学、保护环境 B.孩子们给李兰娟院士写信

C.想勉励孩子们成为有用的人 D.回顾在武汉的抗疫经历

4本文开头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   )。

A.总领全文 B.照应标题 C.抒发情感 D.埋下伏笔

5“这封信在5月11日送到了李兰娟院士手中,很快便有了回音。”这句话体现了李兰娟院士(   )。

A.回信很及时 B.工作比较清闲 C.关心少先队员 D.做事速度快

6短文主要写了什么?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收到回信→_____________________→回信坚定信念

7短文第2自然段中画“_______”的句子引用的是李兰娟奶奶信中的内容,有人认为可以不要引用信中的内容,你同意吗?为什么?请联系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许安喆在给李兰娟院士的信中会写些什么?结合文本,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话的理解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21分)

让生命的源泉长流不息

“小小水滴,多可爱,一滴一滴,滴在石头上,滴出一个,小洞洞,滴到太阳下山坡……”欢快的歌声随着老师在电子琴上弹出的一串串动听的音符,在宁静的校园回荡。我们班“让生命的源泉长流不息”主题队会在在欢快飞翔的音符中开始了。

“叮咚,叮咚……”录音机放出了用古筝演奏的行云流水般又迭荡起伏的音乐。几个女同学在教室中间踏着古筝的节奏翩翩起舞。透过古筝的声音和优美的舞蹈,我仿佛看见了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把大地妆扮成粉妆玉砌的世界;仿佛看见了高耸的冰山在暖暖的阳光下,化着一缕缕清泉,融入祖国大地迁回曲折,汇成江河,融入大海;仿佛看见了水平如镜的西湖,碧波荡漾的漓江,飞流直下的瀑布……这些美难道不是水给我们带来的吗?

  “刚才是主题班会的第一部分——美丽的水”,主持人的话打断了我的遐想,“接下来要展示的是第二部分——生命的水”。

人称“博士后”的张×走上讲台。“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的75%是水,血浆中90%是水,眼睛的99%是水,骨骼也有20%的水,连牙齿中都有10%的水。可以说,水在人体中无处不在;水是生命的源泉。”语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持久的掌声。这掌声一半是给张×的,另一半则是给生命的源泉——水的。

  讲台上的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主题班会的第三部分——“呻吟的水”。画面上只见工厂的工业废水,黄土高原的泥沙,城市的废弃污水油液、居民的垃圾浩浩荡荡地向江水涌去。画外音是水的呻吟:“我们从绿变黑,从甜变涩,从清变浊,从美丽变成丑陋。我们对人类忠心耿耿,人类为什么却如此对待我们呢……”

  主题班会结束前,班主任老师沉重地说:“同学们,珍惜水吧!珍惜水就是珍惜我们自己。同学们,为了大地的丰收,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保护和珍惜水资源,让生命的源泉长流不息!”

(1)短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找出关键词语写下来。 (4分)

(   )——(   )——(   )——(   )

(2)划句子(4分)

用“~~~~~”划出作者联想的句子。

用“__________” 划出中心句。

(3)填空(5分) 

“刚才是主题班会的第一部分——美丽的水”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从绿变黑,从甜变涩,从清变浊,从美丽变成丑陋。”用了   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的75%是水,血浆中90%是水,眼睛的99%是水,骨骼也有20%的水,连牙齿中都有10%的水。”用了__________说明方法。

“这些美难道不是水给我们带来的吗?”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问(反问、设问、疑问)。

文中水受到的污染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你有什么措施来保护我们的环境?(至少四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20分)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x k b  1. c o m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1)这个文段选自课文   ,作者是   ,我们还学过他写的文章   (3分)

(2)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画,我还能写出一个带有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3分)

(3)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光景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1分)  A、情景   B、时光景物 C、表示估计

(4)第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   画出来。(1分)

(5)文中具体介绍除夕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四种活动。)(4分)

(6)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除非”“必定这两个词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造句。(2分)

截然不同: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3分)

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吉尼亚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小霜雪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刺骨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僵硬了。

突然,他听到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蹄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待最后一个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塑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是否让一个老人和您骑一匹马共行?你知道,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骑者勒住了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当他们走进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进 促使)他问道:先生,我注意到你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使你却留住了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这里并截住了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这儿,结果会是什么?

老人慢慢的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有更好的美德。老人继续说道我仔细观察几位骑手,立即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的处境,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的相当明显的。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是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得到帮助。

那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   匆忙),所以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说完这些,那名骑手 ——托马斯.杰斐逊总统调转马头,踏上了通往白宫的路。

(1) 用音序查字法应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1分)

(2)请把文中不合适的词划去。(1分)

(3)请把本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4)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描写老人被冻的样子的句子画上横线。(2分)

(5)面对这位被冻的老人,骑手是怎样做的?请用波浪线划出(2分)

(6)老人是怎样分析骑手的眼神的?他为什么等到最后一个骑手才寻求帮

助?(3分)  

   

 

(7)你喜欢文中的骑手吗?他具有怎样的品格?(2分)

   

   

 

14、阅读理解

人类的老师

科学家研究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

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过了好久好久,人类才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其实蜻蜓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大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啊!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方法,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可是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捏碎。薄薄的鸡蛋壳怎么这样坚固呢?科学家怀着极大的兴趣研究了这个问题,终于发现薄薄的蛋壳之所以能够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中,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和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是这种“薄壳结构”。

此外,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广大生物界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后面的括号里打“√”,并用另一种读音组一个词。

模仿   (  )  mú   (  ) 

薄壳    (  )    báo  (  )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轻而易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线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改变句型。

①工程师改进了船体的设计。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广大生物界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第3自然段的段意。

5科学家从蜻蜓、鲸、鸡蛋的哪一方面得到启示,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6举两例来说说你知道的本文内容以外的人类的“老师”。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芳对我说:那是我的铅笔,请还给我。(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夏天的天气热得像个蒸笼。(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他必须这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他非常仔细地研究挂在图书馆墙壁上的世界大地图。(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说,让我放学后到她办公室去找她。(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书,能使不安的心变得宁静,能使平淡的人生变得丰富。(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既有一,何不能有二?

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

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喂,我的铅笔丢了,把你的铅笔给我用一下。(改为礼貌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缓缓到来。(仿照句子写一句表现景物变化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审清习作要求,大胆表达吧!)

题目:感动

提示:生活中总有让我们内心感动的人或事物,有时母亲头上的一根白发,父亲脸上的一条皱纹,朋友的一声问候,教师的一句安慰,兄弟的一次谦让……都可以触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着实动了情。请记下让你感动的一件事、一个人或一个场景。愿你的文章能带我们进入你的真实经历,让我们也感动一回。(字数5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