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形近字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1)《石灰吟》这首诗歌中,诗人于谦托物言志,通过对石灰不畏“ ___ ”和“___”,即使“______ ”,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______的品质,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

(2)《石灰吟》这首诗中作者借物言志的诗句是:_________

诗中运用了以物喻人的手法,很多词语有双重含义。请写出下列词语对于石灰和作者的不同意思。

①千锤万凿、烈火焚烧

石灰: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        

②清白

石灰: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

(3)《马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抒发了诗人因热切期望为国建立功业,却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感慨。

(4)本课三首古诗都是 __________诗,我们还学过这样的古诗有《____________

3、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填空。

________虚席   ________满座   _________接踵

________结队   ________万户   _________枚举

这些词语都表示“多”,其中表示“贵宾多”的词语是________,表示“人户多”的词语是_________,表示“观众多”的词语是_______

4、试对文中三首诗进行比较,完成下面的表格。

相同点(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不同点(表达诗人志向)

《马诗》

____

《石灰吟》

____

《竹石》

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这是文学家____________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张思德同志的死是_______________

(2)《石灰吟》的作者是____代的_____,这首诗借______暗含诗人_____________的意志和情操。

(3)《马诗》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___,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以及感叹____________,来表现志士的_____________的感慨与愤懑。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把横线上写出诗的后两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这是一首______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是______描写。诗中描写别时的景物有黄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阅读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____________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根据自己的积累和理解,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首咏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古诗,诗中劝诫人们要及早努力奋斗,莫要到年老时再后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忆你读过的诗歌,与本诗最后两句意思相近的诗句有哪些?请写出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题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等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句既写出了石灰原料的来之不易,更强调石灰“前身”所经历的痛苦之巨大。

B. “若等闲”三字写出石灰从容自若,处之淡然的态度,经过锤炼是心甘情愿的。

C. “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高尚的节操。

D. 末句是作者在直接抒情,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快乐阅读。

生活中的小镜头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像一个个小镜头。我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个小镜头,它们使我受到教育。然而,我最喜爱图书馆里那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紧接着都各自盯上了自己的目标,小心翼翼地取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

不一会儿,图书馆里恢复了平静,只能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也显得极小。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不时地扶扶那滑落在鼻梁上的眼镜;一位留披肩发的姑娘,顾不得去整理那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头发;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子上,用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我悄悄地离开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却怎么也忘不了。它好像在告诉我什么,到底是什么……

1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1)(热爱)生活 _____平静 _____头发

2)头发(花白) 脸蛋_____ 生活_____

2这篇文章中捕抓了哪些人物看书的镜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镜头中的人物表现,告诉了作者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读书吗?这学期你读了哪些书?请任选一本介绍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丽在自己家的书房里挂了一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言,你想在自己家的书房里挂一幅有关读书的什么名言呢?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完成题目。

在美好的节日里, yōu)雅的少女和小伙着音乐的节拍,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尽情欢乐,形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

1结合义项和语境判断,句子中的“yōu”最可能是(   )

A.优,美好的,指人的举止端庄。

B.忧,发愁的,指对外界事物担心的一种程度。

C.悠,闲适的,指心理状态。

D.幽,僻静的,指居所环境等。

2句子中加点的字“和”的正确读音是(   )

A. B. C.huó D.huò

3给画线部分换一个词语,最恰当的是(   )

A.欢歌笑语 B.能歌善舞 C.载歌载舞 D.手舞足蹈

11、课文在线。(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出去,再走进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1理解词语。

贪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存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4我窃读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永不贬值的财富

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老人家一生没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竹竿,摸索着向左邻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母亲急忙把瞎眼婆婆让进屋里坐下,然后,喊我倒茶。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巍巍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一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老婆子也没钱,这两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2毛钱1斤,我共卖了10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怎么,两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一元钱呀!望着这一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竞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要知道,这10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快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一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一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1】结合全文说说永不贬值的财富有什么含义?

【2】揣摩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瞎婆婆)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巍巍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了一张皱皱巴巴的一元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段中,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文中这笔永不贬值的财富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和“司空见惯”意思相同的词语是(       )。

A.经久不衰

B.持之以恒

C.屡见不鲜

【2】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相近的名言是(       

A.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B.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3】画横线的句子中,“?”指的是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4】读画横线的句子,这样写的好处是(       

A.新颖有趣,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避免了啰唆的表述,更加通俗易懂。

C.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4、阅读理解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历)声喝(hē hè )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è é)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焰摇(曳叶),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fó fú)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sì shì)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词语,用“——”画出来。

2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厄运是什么意思?本文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着越来越短的蜡烛,杰克会想些什么呢?写出杰克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万枝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他必须这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5分)

(1)王林的妹妹从电视上看到美国的植物人被拔插管的消息。(缩句)

(2)李老师对张兰说:“我让你帮我拿的书放到哪里去了?”(改为转述句)

(3)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改双重否定句)

(4)流水为话题写一个拟人句、一个比喻句。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写句子。

①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片竹林被那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镇上的人们已经为他们作了公开祈祷。依然没从洞里传来好消息。(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按要求写句子。

(1)有谁不知道这种华美的蝶蛾?(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儿子说:“把笼子放在那儿,跟我走。我们去看一样稀罕东西。”(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这六年的生活,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慨,或高兴,或得意,或自豪,或遗憾,或后悔,或困惑……如果你能再做一回小学生,你将会怎样呢?请你以《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为题,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