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填入反义词

清白——________                      等闲——________                  不怕——________          放松——________

坚韧——________                      东西——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______的愉快 ______的绿毯 ______的微笑

______的线条 ______的小诗 ______的衣裳

3、读拼音,写词语。

1.愚公不愿意bān qiān_____房屋。为了走出piān pì_____ 的大山,他不怕xī shēnɡ_____,套上shēng kǒu_____,拉着开山用的tiě chuí_____和záo zi_____,踏上了挖山不止的漫漫征程。

2.繁荣背后,bì miǎn_____泡沫化风险将是中国人人工智能企业未来最yán jùn______的挑战之一。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被微风吹散了,如__________,被初阳__________了。

(2)《那个星期天》一文采用倒叙的写法开头,以“________”为线索,讲述了“我”从星期天的早晨到黄昏一直____________,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3)《别了,语文课》一文抒发了“我”对______________之情。

(4)《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中,阳光的两种用法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词、文化常识填空。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话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的作品_______中的诗句。这句诗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腔豪情

2王勃为_______的滕王阁,写下了_______的名文《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江上迷人的秋景。

3从许多古诗文中我们可以找寻到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从杨万里的笔下找寻到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________,________。”从辛弃疾的笔下我们找寻到无忧无虑地玩耍,享受着童年美好时光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课文《杨氏之子》闪烁着儿童的智慧,我们从“________”中找寻到了孩子语言的机智幽默。

4同学请你在毕业纪念册上留言,为了表达你和她(他)的深厚情谊,你觉得写下面哪句诗最合适(   )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___________,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__________

6《猴王出世》选自《   》,和《 》、《   》、《   》合称为四大古典名著,是用 写的。

7把《水浒传》中的人物姓名与相应的外号用线连起来。

豹子头________   及时雨________   青面兽________   行者________

武松   林冲   宋江   杨志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泊船瓜洲》,完成习题。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诗人借助山、水、月,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长江是很宽的,诗歌把它说成______________;“京口”和“钟山”相隔也很远,诗歌却说只______________;“绿”字写出了江南春天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王安石在作诗时曾改过很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你想想看他为何要用“绿”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歌鉴赏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九。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①逶迤(wēi yí):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蜿蜒曲折。

1根据诗歌内容,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至少写出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军长征的胜利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首诗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首联和其他几句诗的关系是什么呢?试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完成下列各小题。

【1】“寒食东风 斜”应在横线填上(  )

A.玉柳

B.御柳

C.雨柳

【2】“日暮”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落日

B.傍晚

C.暮春

【3】寒食节即我国传统的(  )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4】有关寒食节的习俗说法错误的是(  )

A.禁火,吃生食

B.祭扫,踏青

C.穿针乞巧

D.蹴鞠、秋千、斗鸡

【5】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清明节的一项是(  )

A.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D.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6】对古诗的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

A.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B.“日暮汉宫传蜡烛”刻画了天黑后,汉朝皇宫里传送着皇帝赏赐的蜡烛的画面。

C.“五侯”在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D.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是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

【1】通过这句话我们感受到鲁滨逊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这句话使用第一人称的好处是(            )(多选)

A.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更具真实感。

B.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的心理描写。

C.使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D.第一人称比其他人称更客观,更直白,更真实,更具有说服力。

10、阅读理解

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qiāo  qiào)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老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  别生气  大部分老爸都这样  其实他很爱你  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 不信你看  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 他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yí  ní),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下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的背影。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

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左拐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地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piāo  piǎo) 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发生在一瞬(shùn shà)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的人,弟弟的眼睛里闪着泪光。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阅读短文,你读懂了什么呢?

2本文记叙的主人公应该是(

A. 弟弟 B. 同学 C.  D. 爸爸

3给文中加横线的字选正确的读音打上“√”

4给第三自然段空缺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5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半信半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约而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能表明弟弟伤得不轻的文字有两处,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拓展阅读

雨果的生命奇迹(节选)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才华出众 20岁开始发表作品 刚刚29岁就创作了轰动法国文坛的小说 巴黎圣母院 以后又创作了一系列戏剧 诗歌 小说 可正当他才华横溢时 心脏病发作了

看着40岁的雨果发青的脸色,沉重的喘息,人们惋惜万分。

雨果并不悲观,他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进行体育锻炼。他每天清晨外出散步、作操,接着跑步、游泳……雨果的健康状况慢慢好转,体质逐渐增强。他又获得了精力,重新拿起笔,写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直到晚年任创作不懈,60岁时创作了《悲观世界》。80岁那年写成了《笃尔克玛》。雨果活了84岁。

看到雨果得了心脏病却成了长寿者,人们惊叹不已:真是个奇迹!

奇迹怎么来的呢?生命在于运动,进行体育锻炼!

1给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逐渐( 悲观( 增强(

3请概括出短文第二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通过记叙身患重病的雨果 ___________的事,说明了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温暖的雪书

清晨出门,才惊喜地发现,咋夜下了一场大雪,地上积起了厚厚的一层。

这几年,杭州难得下雪,即使下雪,落地就融化了。这场意外的大雪,立即引起了早起的人们一阵阵惊呼。

雪景很美,可是,一出门,我开始担心起来,路上的积雪已经冻结,很滑,不知道汽车还能不能开。开了几年车,还从没有在雪地上行驶过,我担心自己的技术和安全。

小区外,停在室外的汽车上,都堆积了厚厚的积雪,就像覆盖着一床厚实的棉絮。找到自己的小车,挡风玻璃上,也都积上了一层厚雪,必须先将积雪铲掉。忽然发现,我的车前挡风玻璃上,有人在积雪上写了一个字,细细分辨,是个“慢”字。字写得歪歪扭扭,估计是用树枝写的。他是在提醒我吗?他会是谁呢?我的心里暖暖的。

我发动了车子,打开暖气。趁预热的时间,将车上的积雪,一点一点慢慢铲除。

这时候,小区里陆续有人走出来。

身后忽然传来一声惊呼,谁在我的车上画画了?回头一看,是停在我后面的一辆车,我好奇地走过去,只见她的车前挡风玻璃上,画着一幅画,是一座房子,还有一只高高的烟囱。女车主不解地看着画,这是什么意思啊?联想起我车上的那个“慢”字,我笑着对她说,这是一座房子,一个家,画画的人可能是要提醒你小心开车吧。女车主也笑了笑,对对,是得慢点。

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字或者画,我突然很想知道。

一辆辆车看过去,果然,每辆车的前挡风玻璃的积雪上,都被写上了字,诸如小心、慢、安这些字;有的车上,画着一座房子、一颗心、一个孩童什么的;还有一辆车上,画着几个大大的惊叹号。

这个人,他是在提醒我们啊。

大家就此议论开来,猜着那个写字画画的人,会是谁呢?我们的一位邻居?社区里的保安?晨练的老人?路过的行人?

猜不透。大家恍然明白,是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提醒和问候的,是大家的安全啊。一个有经验的老驾驶员,告诉我们雪天开车的注意事项,大家听了直点头。

这是我搬到这个小区以来,第一次感受到大家离得这么近,是大雪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啊。

启动车子,缓慢地驶离小区,赶往单位。车前挡风玻璃上的“慢”字和积雪,都已经消融,可是,一个陌生人无声的问候,暖暖的,留在了我的心里。

1文章以“温暖的雪书”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小区外,停在室外的汽车上,都堆积了厚厚的积雪,就像覆盖着一床厚实的棉絮”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解释“慢”字所蕴含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发挥想象补充最后一自然段中“我”的心理活动,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综合训练。

痴鸡(节选)

①那年春天,我家的一只黑母鸡正趴在鸡蛋上想孵小鸡。但母亲并不打算让它孵,给了我一根竹竿,让我把它吓醒。

②我跑过去将黑母鸡撵起来。它在前面跑,我挥着竹竿在后面追。从屋前追到屋后,从竹林追到菜园。我追赶的速度不断加快,黑母鸡的速度却越来越慢,翅膀也耷拉下来,还不时跌倒。见竹竿挥舞过来,它只好又挣扎着爬起,继续跑。

③我终于筋疲力尽地瘫坐在草垛底下。黑母鸡钻到了草丛里,一声不吭地将自己藏到傍晚。第二天,它“咯咯咯”地叫着,依旧寻觅着鸡蛋。但它一下子就瘦损下来,似乎只剩下了一只空壳。本来鲜红欲滴的鸡冠失了血色,一身漆黑的羽毛也失去了光泽。

④其他鸡趁机捉弄它,它们不是群起而追之,便是群起而啄之。它毫无反抗的念头,也无反抗的能力,在追赶与攻击中,只能仓皇逃窜,最后蜷缩在角落里。

⑤过不几天,大姨妈家送孵出的小鸡来了。

黑母鸡一听到小鸡叫,立即起颈子,随即大步过来,翅大身轻,简直像飞。它要做鸡妈妈。但那些小鸡一见了它,就像小孩见到疯子,吓得四处逃散。它四处去追那些小鸡,着了,就用大翅将它们到了怀里。那被罩住的小鸡,就在黑暗里惊叫,然后用力地钻出来,往人腿下跑。它东追西撵,弄得四下里一片“叽叽叽”的惊叫。

⑦母亲专门将邻居家的毛头请来对付黑母鸡。毛头做了一面小旗,将这小旗缚在黑母鸡的尾巴上。毛头将它松开后,它误以为有什么东西向它飞来了,惊得大叫,发疯似的跑起来。

⑧黑母鸡钻进了竹林,那面小旗被竹枝勾住,终于从它的尾巴上被拽了下来。它跌倒在地上,很久未能爬起来,张着嘴巴光喘气。可是,黑母鸡依旧痴心不改。

⑨然而,过了两天,黑母鸡却不见了,无论你怎么四处去唤它,也未能将它唤出。一个星期过去了,也未见到它的踪影。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我和母亲正在菜园里种菜,忽然隐隐约约地听到不远处的竹林里有小鸡的叫声。再寻声望去,眼前的情景把我俩惊呆了。

⑩黑母鸡领着一群小鸡正走出竹林,来到一棵柳树下。当时,正是中午,阳光明亮照眼,微风中,柳丝轻轻飘扬。那些小鸡都已显出羽色了,在黑母鸡周围欢快地觅食与玩耍。再细看黑母鸡,只见它神态安详,再无一丝痴态,鸡冠也红了,毛也亮亮闪闪的,又紧密又有光泽。

【1】读第①~⑧段,黑母鸡因“发痴”而吃了许多苦头,请抓住关键词概括,完成思维导图。

【2】短文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黑母鸡因“发痴”而吃的苦头,这样写的目的是(       

A.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位伟大的母亲,必须先吃苦头

B.表达了作者对伤害动物的行为的谴责,呼吁大家保护动物

C.表达了“我们”一家对黑母鸡的无比厌恶

D.表现出黑母鸡对做母亲的执着,赞颂母爱的伟大

【3】读第⑥段两个画“______”的句子,注意加点字,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前后两次写到黑母鸡的样子,请用“﹏﹏”画出来。这样前后对比,突出了黑母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一说你对短文题目“痴鸡”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外对比阅读。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文中三次出现“我一声不吭”,我一声不吭的原因是(  )

A.我累了不想说话。

B.我对母亲有很大的意见,不想搭理她。

C.我执拗地等待,到失望,到绝望,无法言说的伤心。

2“我一声不吭,盼着”,我盼着什么?下面选项不对的一项是( )

A.盼着快点上学。

B.盼着妈妈带我出去玩。

C.盼着妈妈快点把衣服洗完。

3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3.每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都不得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4.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还有谁比我更了解他呢?(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鸟很喜欢鸣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树叶从枝头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布谷鸟在树枝上鸣叫,树下有一丛花。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么大的困难不都解决了吗,我们还能被这点小事吓到?

改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改成反问句:

2.春天到了,映山红开了。请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这一美景。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不比做什么,很值得观赏。

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接句子:    

4.东东很聪明,就是学习上怕吃苦,爸爸想勉励他勤奋学习,就赠给他这样一句名言    

 

20、字句.

火柴照亮了小女孩的四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创新题)

是孩子们的天性,你在玩中是有了新发现,还是得到了教训?是玩出了新意,还是有了收获……

请围绕这一话题,写你经历过的一件事。要求:语言通顺,主题健康。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