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我知道。

1._______,不知其可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3.______,然后知__________之后凋也。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珍贵——____________       战役——____________     

庄严——____________       宽阔——____________   

罕见——_______    凝望——_______

3、写出下列同音字。

péng 大(    )  (    )   (    ) (    )

shū   (    )  (    ) (    )发 稀(    )

4、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华星______ 粗细______ ______韵事 ______无为

不知______ 夏热______ ______点睛 ______悚然

自言______ 万载______ ______至终 ______澎湃

千辛______ 田地______ ______暮想 ______春来

舐犊______ 不长______ ______连城 ______黄花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作者精心选择实例,巧妙而又自然地运用对比,充分地表现了周总理的伟大。例如:  

(1)房子是高大的宫殿式建筑,而室内的陈设却________。  

(2)总理办公室的用具很简单,而工作量却________。  

(3)总理让我抓紧时间去睡,而自己却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外阅读。

瀑布联句

[唐]香严闲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诗以言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志向?采用了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个字有强烈的拟人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

B.近看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远观瀑布发现其有着高远的目标。此二句刻画了瀑布的突出特征,为后两句蓄势。

C.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中的“千岩万壑”,是说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然而小小的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

D.“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

7、课内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词语。

故人:____

辞:____

烟花:____

下:____

唯:____

2这首送别诗写出了送别的地点:____;送别的时间:____;故人的去向:______

3后人评说本诗是千古丽诗。请说说“丽”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B.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2________________”突出强调了飞来峰的高峻。

3说说“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做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1】猜猜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踟蹰: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藻警人: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描写林黛玉荷锄葬花的句子找出来,画上“ ”。

【3】猜一猜:林黛玉读的书是( )

A.《西厢记》

B.《汉宫秋》

C.《迷青琐倩女离魂》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概括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一个人的最后温暖

她是一个孤儿,一直跟着奶奶长大。

上了高中之后,需要上夜自习,很晚才能回来。从灯火辉煌的东风大道到家,还需要走一段曲折幽深的小巷,尽管有昏暗的路灯,尽管她一再表示自己什么也不怕,可奶奶还是不放心,每晚都在路口等着接她回家。

就因为这个,她不想上学了。那天,奶奶为了接她,滑倒在路上,如果不是抢救及时,奶奶就没命了。这几天,她心里一直涌动着辍学的想法,而且越来越强烈。

这天,她刚转过路口,就看见了奶奶。同时,她还发现了一个老人在那里摆摊修车。她和奶奶走的时候,老人也收了摊不紧不慢地跟在后边一起往回走。

后来,她知道老人略有些跛足,就住在离她们家不远的后街。她觉得这位修车的老人很慈祥,奶奶也觉得他人很好。由于老人一般在她放学的时候才收摊,于是,奶奶放心地把她交给了老人。每天很晚的时候,悠长的巷子里,就回荡着这一老一少回家的欢声笑语。

她不知道老人一天出摊多长时间,也不知道老人一天到底能挣多少钱,她所清楚的是,因为有了这位老人,她就再也没有想过辍学的事情。

后来,她上了大学。再后来,她有了不错的工作。那年冬天,她回去看望已经风烛残年的奶奶,听说后街的那位跛足老人去世了。她去吊唁。虽然那位老人没有给过自己什么,但一个个晚上的同行,还是让她产生了感情。

她碰上了老人的女儿,悲戚地说:“老人可是位好修车师傅啊!”老人的女儿并不认识她,说:“我爸爸哪里会修车啊,刚退休的那一年,他在晚报上看到一个故事,就说什么也要去那个街口修车去。”她突然想起几年前,她曾经在晚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表达过那条悠长的巷子给她带来的烦恼。她问老人的女儿,老人读到的故事主人公是不是一个女孩?

“是。”

“女孩是不是有一个相依为命的奶奶?”

“是。”

“而您的父亲是不是怕女孩辍学,每晚出去修车是假,送女孩回家是真?”

“是。”

她“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泪眼模糊中,她觉得整个世界,都被老人的一颗心温暖了……

【1】文中的“她”为什么一度有辍学的念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位修车的老人为什么要到“她”放学的时候才收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说说文章写到“后来,她上了大学”,“再后来,她有了不错的工作”有什么用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位老人去世了,“她”为什么要去吊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说说文章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本文所记叙的事情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麻雀蹲在矮树上, 地对正在蓝天白云间盘旋的隼(sǔn)说:我现在就读的鸟类运动学校是一所鸟类著名学府,它cén  cénɡ)培养出时速达300千米的飞行冠军针尾雨燕,每小时能跑70千米的长跑guān guàn)军鸵鸟,还有飞越过地球两极的远飞冠军燕鸥……[1]”

隼叹了一口气,说:唉,你的学习环境太好了,真令我羡慕!

麻雀得意极了,他又 地说:我的老师苍鹰更棒了,他是鸟类著名短飞冠军,曾打破鸟类世界纪录,时速达600多千米。

哇你太xìn xìng)运了隼   地说但不知你有何本领

麻雀 …………[2]”半天没说出一句话。

突然,隼俯冲下来,双翅一shān shàn,麻雀像片树叶飘落草丛,隼用利爪死死抓住麻雀:小家伙,实话告诉你,学校再好,老师再棒,自身没学到真本事,又有何用?

1“√”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用下面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短文的横线上。

讥讽   炫耀   结结巴巴   喋喋不休

3文中两处省略号各有什么作用?

[1]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少年只有16岁。之前他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他偷过郊区的苹果,偷过城市的盆花,偷过同学的铅笔和饼干,偷过邻居的茶杯和腊肉,还偷过大街上的自行车。他一次次被带进派出所又一次次被放出来。一天,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应该痛改前非了。

他后悔,他想改,可是他已经挽回不了自己的声誉和尊严,他已经没有了任何朋友,他一出现总会引来一些异样的目光。少年并不记恨他们,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少年望着窗外,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阳光。

整整一个夏天,每天上午,他都把自己关在家中,透过窗子看外边的树。他忍受不了寂寞,到下午时,悄悄出去,在小区转一圈。人们一看见他,或扭过头去,或老远就避开。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少年不敢上前,不敢与他们对视,他失去了与任何人交流的勇气。他无奈、自卑,似乎世界在他面前关起一扇门,又加上无数把锁。

他垂着头慢慢地走,轻踢着一粒石子。没有阳光,少年却感觉后背灼热。忽然有人喊他,是一位坐在凉亭里的老人。老人朝他招手:喂,年轻人!他抬头一愣,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你是在喊我吗?他指指自己。过来,年轻人!老人说。他走过去,胆战心惊。他想逃离,可是却说服不了自己的脚步。老人叼着一根没有点燃的香烟,摸着口袋,问他:有火柴吗?”“没有。”“打火机呢?”“也没有。说完,他急急地低了头,试图离开。别急着走。老人再一次喊住他,去帮我取来打火机吧,我的家,你知道的。

他当然知道,老人与他同住一个单元,他住七楼,老人住一楼。我的腿脚不中用。老人笑呵呵地说,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麻烦你帮我取来。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可是那闪电转瞬即逝。钥匙呢?他问。门没有锁。老人说,我从来不锁门的。住咱们这个小区,根本不必锁门。少年心中又是一道转瞬即逝的闪电。少年飞奔而去,途中流下了眼泪。一缕阳光从云缝里钻了出来。 

那扇看起来冷冰冰的防盗门果然没有上锁,他轻轻一推,便开了。茶几上放着果盘,放着零钱,放着钥匙和打火机。少年抓起打火机,转身跑出屋子。 

老人点着了烟,郑重地对少年表示感谢。然后,他对少年说:如果你有时间,如果你愿意,我们下一盘象棋,好吗?少年当然愿意。他坐下来,聚精会神地和老人下起了象棋。不久,少年便败下阵来,可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凉亭外,阳光灿烂„„

少年后来成为一名警察,老人的身体仍然很好,闲时,他们会凑到一起下象棋。他多次跟老人谈起那件事情,他说那天你故意不锁门,那天,你口袋里,其实装着打火机。 

老人只笑不语。问急了,老人就说我忘记了,我真的忘记了。或许真如你所说的,那天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的;或许那几年里,我出门真的从不锁门;或许,那一天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一切不过是你的一个美好梦境。不过我认为,这一切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亲手推开了那扇门,而不是别人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选文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主要作用是什么? 

 

3.对选文段画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4.你认为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13、课内阅读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      )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          )地挪移了;我也(       )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1.这段话出自_________的《匆匆》,你还读过他的《____________》。

2.请按课文内容填空。

3.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仿照句式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聊天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书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电视时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段话中你感悟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你自己又是什么心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现代文阅读。

除夕夜的年夜饭、守岁酒(节选)

除夕的年夜饭,既是一年辛苦忙碌、辞别旧岁的重要时刻,又是具有迎接新年、祈望将来的特殊意义,当全家老少合家团聚、共进年夜饭的时候,其乐融融,洋洋得意,自不必细说。在上海的风俗中,年夜饭这顿丰宴,同样很隆重。年夜饭的菜肴,上海人很讲究好名堂。一般人家年夜饭席上,发芽豆和黄豆芽总是有的,因为这象征着升和发,十分吉祥如意。果类中的柑子,是除夕不可缺少的食物,俗语说:“除夕吃红柑,一年四季保平安。”还要吃些芋头,即芋艿,上海人有谚语说是:“除夕吃芋头,一年四季不犯愁。”另外,吃豌豆,因为豌豆又名安乐菜,和长生果之类同样都是很吉利的名称。至于上海旧俗说除夕吃饭不宜淘汤,传说如果淘了汤吃饭的话,第二年外出办事或旅行,会遭到雨淋的,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了。

在年夜饭之后,饭菜虽撤去,但守岁酒和果品之类却是一直要吃到第二年的。关于守岁酒,表达了一年伊始的辞旧迎新之情:“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按旧俗,在除夕子夜时分,上海人各家要“接灶君”。“接灶君”就是把灶神从天上接回家来。届时,家里男主人换衣服,上供物,焚香燃烛于灶前。“接灶君”完毕,家中主人亲自关上大门,门上贴有“封门大吉”的红纸。这时实际上已是年夜结束了。待到拂晓鸡鸣时,换贴“开门大吉”的红纸,家家赶紧燃放起爆竹,“砰啪!”“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响声此起彼伏,连续不断,宣告新的一年开始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无稽之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先后介绍了上海人家的年夜习俗,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对__________的介绍最详细,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突出了上海年俗的特别之处。

3关于“守岁酒”,文中引用了唐诗《守岁》。有关新年(或其他节日)的诗词,我也积累了一些。比如《________》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比较本文和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可知以下选项中描述“上海的除夕夜”的是______,描述“北京的除夕夜”的是______,两篇文章的相同点是______

A.年夜饭除了丰富,还体现地方特色

B.饭菜名堂多,求吉利

C.人人穿新衣,门外贴对联,屋里贴年画

D.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

E.接灶君,关大门,贴“封门大吉”

F.换贴“开门大吉”,燃放爆竹

G.营造了温馨美好的氛围,情趣盎然

H.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I.按时间顺序,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写过春节的习俗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照样子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 

[]  李红说:我要像张平那样关心集体。      

李红说,她要像张平那样关心集体。

小芳说:我爸爸要带我去游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型转换

1.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会很成功。(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1)这幅画是我们班刘波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不会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用修改符号修改)

(2)天上飘下雪花。(扩写句子,至少扩两处)

(3)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成拟人句)

(4)魁梧黝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鱼网。(缩写句子)

(5)你对别人付出了真诚。   别人会以真诚回报你。(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接两个句子。)

(6)秦王我都不怕,还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报告这个喜讯的人把消息告诉了她的丈夫。(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分析加点词的特点,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天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突然当啷当啷地大响起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们应该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从小到大,我们每一天的成长,点滴的进步,都离不开长辈的呵护、老师的关爱、同学伙伴的关心与帮助,在你的心目中一定有要感谢的人。想一想,你要感谢的人是谁,为什么要感谢他(她)。想好后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