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wǔ rǔ dù jì yǒu yì páo xiāo dǒu sǒu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
xián xiá fáng ài gān jú qiè nuò jǐ liáng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
2、默写诗句。
(1)在《采薇》(节选)中写景叙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春夜喜雨》一诗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春雨滋润万物的诗句是_________。
(3)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描写柔和、浅淡这一早春特有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通过对比衬托,表明早春之景优于晚春的诗句是_________。
(4)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作者把水比作眼波,把山比作眉峰的诗句_________。作者巧妙地把“惜春”和“惜别”联系在一起,表现美好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
3、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1~4小题。
(1)填空
《两小儿辩日》选自《 》,据说是 所作。
(2)解释加点字。
问其故 及日中
(3)翻译句子。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孰为汝多知乎!
(4)两小儿辩日对我们的启示是:
4、写同音字。
[pái] (_____)列 (_____)徊 [dāo] (_____)唠 (_____)剑
[bàn] (_____)倒 搅(_____) [jiǎo] 水(_____) (_____)尽脑汁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 )更新 ( )不绝 冰天( )
左顾( ) 瞠目( ) 高瞻( )
( )思人 ( )无余 ( )相觑
1.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 )的气象。
2.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 )。
3.这次油价大涨,要不是他( ),及早应对,公司的损失就大了。
4.以上含有“看”的意思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朗读古诗《泊船瓜洲》,完成练习。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请在正确的读音后打“√”。
京口瓜洲一水间(jiàn jiān),
钟山只隔数(shù shǔ)重(chónɡzhònɡ)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hái)。
【2】《泊船瓜洲》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写的。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_________,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__________,不禁勾起了浓浓的___________之情。
其中“绿”的意思是___________,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
【3】选择正确的解释。
(1)诗中"一水"指的是:(_______)。
A、珠江;B大运河;C黄河;D长江。
(2)诗人"还乡"所经过的方向、路线是:(______)。
A、从北到南,先经京口,再到瓜洲。
B、从南到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
C、从北到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
D、从南到北,先经南京,再到北京。
【4】我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泊船瓜洲》的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并理解句子。
(1)“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可以换成哪些字?诗中用“绿”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语句,你各想到了那一个成语?
山一程,水一程(_________________);
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
(3)写几句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像“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样借月亮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还有很多。请把下列与月亮有关的诗句连一连。
举头望明月 清泉石上流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明月松间照 低头思故乡
7、课内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诗中用梅子黄、________、________、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2】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3】“惟有蜻蜓蛱蝶飞”这句话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
8、对比读古诗,回答问题。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歧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谨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 )------( ) ( )------( )
【3】两种声音是 和 ,它们像 。这是一个 句,是把 比作 。
【4】读句子,选择正确答案。
(1)“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句中的引号表示:( )
A.提示这是特别重要的词语;B.引用父母的话;C.反话;D.双重语
(2)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5】“我谨慎地把我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拥有这样的母亲和父亲的“我”幸福吗?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与思考。
三个人去登山,第一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了下来,他说:“我是( )。”第二人登到半山,( ),望着上面险恶高俊的山势,摇摇头说:“还是( )吧!”也退了下来。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 ),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无所畏惧,毫不气馁,最后,终于登上峰顶。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还是我省下许多力气。”第二个人说:“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第三个人笑了笑,说道:“不过,顶峰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1)从下面的词语中,选取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A适可而止 B知难而进 C知难而退 D气喘吁吁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这篇短文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是( )
A动作描写 B外貌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活动描写
(3)用“——”在文中划出描写第一个人、第二个人登山时退下来的真正原因的词句。
(4)联系上下文,理解“适可而止”的意思。
11、课外阅读。
那个贫穷而又温馨的春节
聂 茂
1973年的春节是令人难忘的。
当时家里已没有粮食。大年三十,天还没亮,父母就把我们兄弟姐妹叫醒。父亲领着我们上山挖蕨,因担心被村民瞧见,便起得特别早。我们懵(měng mēng)懵懂懂地走在父母后面,刚到村口,竟意外地碰到一位邻居。他问我们干啥去,父亲有点儿慌,想撒(sǎ sā)谎又不会,想实说又难以启齿。还是母亲说开了:“我们去挖点儿土,开春了,麦子还没点哩。”邻居看着我们扛着锄头,背着竹篓,有点儿疑惑,但没吱声就走了。
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炊烟袅袅,灯火通明,小家伙们还点起了鞭炮,我们这才悄悄地下山。一到家门口,父母和我们全惊呆了:门口放着鱼、肉、米、鸡蛋等食品。父母怔怔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打开门,让我们进去。父母去找早上碰到的那位邻居问:这些年货是谁送的?邻居回答说不知道。父母又挨(āi ái)家挨户去问,可谁也不承认送了东西。
当晚,仍旧让我们吃挖回来的苦菜和蕨根。我们那时还小,怎么也想不通,边吃边流泪。父母看着我们,一言不发。
那晚,父母没有动过筷子。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早晨一起来,父亲就把家里唯一一只正在下蛋的母鸡杀了,炖(dùn tún)好后,用小碗分了二十下。分完,母亲要我们挨家挨户去送。我们有点儿不情愿,父亲说:“去吧,孩子们。送完,我们回来吃乡亲们送来的好东西。”
父亲这么一说,我们分头去了。每人捧着一碗香喷喷的鸡汤,实在忍不住馋时,便用手指头在汤里一蘸,然后吮(shǔn xǔn)着指尖,感到十分香甜。
村子里除我家之外,总共二十户,我们全送到了,没有一户因为送的东西少而拒绝。回来后,我看见沉默了一整晚的父母开始说起话来。父亲在灶膛里烧火,母亲把我们昨晚没有吃完的蕨和从篮子里割的一点儿肉炒了一大碗,还煮了鱼头汤和米饭。我们兄弟姐妹的脸上荡漾着笑容。就在我们吃饭的时候,村民们端着碗陆续来到我家,他们夹了一点儿蕨后放进一大块鱼或一块肉,然后笑着,边吃边走开了。村民们全走了,一大碗蕨也没有了,却留下来三碗满满的肉食。我们欢快地吃着、叫着、跳着,可父亲不知怎的却流出了眼泪……
那年的春节,我至今历历在目,温馨(xīn qìng)而清晰,有如家乡的井水,滋润着我以后的日子,让我永远记住并对苦难的生活深深感恩。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是谁首先知道“我”家没有吃的东西过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晚,仍旧让我们吃挖回来的苦菜和蕨根。我们那时还小,怎么也想不通,边吃边流泪。”说说“我们”当时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欢快地吃着、叫着、跳着,可父亲不知怎的却流出了眼泪……”父亲为什么会流泪?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探究。
《广玉兰》片段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ruǐ lěi)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会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花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茎(jìng jīng)。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1】用“√”给文段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生生不息”在文段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个词中我读出了广玉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段话采用了 的结构方式,描写了广玉兰花的四种形态,分别是 、 、 、 。
【4】“盛开着的玉兰花,洁白柔缴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这是个比喻句,你能用拟人的手法改写这个句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母亲的书
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生活天天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也读不完的。//第一部分
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我:“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我就会问:“哪本书呀?”“那本橡皮纸的。”我就知道妈妈今晚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给爸爸绣拖鞋面了。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色彩缤纷的丝线,用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的图案和颜色,仿佛都是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皇历。她在床头小几的抽屉里、厨房碗橱的抽屉里,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日子的好坏,对母来说太重要了。她万事细心,什么事都要图个吉利。买猪崽、修理牛栏猪圈、插秧、割稻都要拣好日子,腊月里做酒、蒸糕就更不用说了。只有母鸡孵出一窝小鸡来,由不得她拣在哪一天,但她也要看一下皇历。如果逢上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她就好高兴,想着这窝鸡就会一帆风顺地长大;如果不巧是个不太好的日子,她就会叫我格外当心走路,别踩到小鸡,在天井里要提防被老鹰攫去。有一次,一只老鹰飞扑下来,母亲放下锅铲,奔出来赶老鹰,还是被它衔走了一只小鸡。母亲跑得太急,一不小心,脚踩着一只小鸡。她手捧受伤的小鸡,后悔不该踩到它,又心痛被老鹰衔走的小鸡,眼泪一直流,我都要哭了。
皇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皇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气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气为止。我也跟着背:“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我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还有老师教过我《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当时对“宛在水中央”不大懂,而且觉得有点滑稽。最喜欢的是头两句。“白露为霜”使我联想起“鬓边霜”,老师教过我那是比喻白发。我时常抬头看一下母亲的额角,是否已有“鬓边霜”了。
《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儿,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第二部分
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第三部分
【1】短文中,“我”的身份是( )
A.郎中 B.养鸡人 C.绣花女 D.教师
【2】作者说母亲的那本橡皮纸的书是“无字天书”,是因为那本书里只有( )
A.木字旁的字 B.丝线、花样和鞋面
C.草字头的字 D.二十四节气
【3】母亲的那本“无字天书”里,最厚的一页是( )
A.丝线 B.花样 C.水绿缎子鞋面 D.橡皮纸
【4】短文画横线的句子中,流泪的是( )
A.受伤的小鸡 B.作者的母亲
C.文中的“我” D.母鸡
【5】“我时常抬头看一下母亲的额角”,表明“我”当时( )
A.很想验证老师教的比喻白发。
B.很想找到“白露为霜”的答案。
C.很关心和心疼母亲。
D.很不理解诗经的含义。
【6】根据短文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1)短文中,作者提到的母亲的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短文第二部分所写的几方面内容,可以分别用3个字的小标题来概括:选丝线、绣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第三部分,先解释“博古通今”的意思,再谈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下列词语不能替换文中“追根求源”一词的是( )
A.追本溯源
B.刨根问底
C.舍本逐末
D.追根究底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是( )
A.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过许多人的探索,就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B.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C.当你提出一百个问题之后定能找到真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从表达的角度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是( )
A.把抽象的道理简单化、形象化,让读者感受直观,印象深刻
B.能让读者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意,体会情感
【4】下面所列举的人物和事件与选文观点不吻合的是( )
A.阿基米德——洗澡时,由澡盆溢出的水引发思考,最终发现了浮力定律
B.牛顿——由树上掉落的苹果引发思考,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
C.谢皮罗——由洗澡水的漩涡引发思考,最终发现了漩涡和地球自转的关系
D.乔布斯——通过改良产品,优化体验,让苹果公司大获成功
15、按要求写句子。
(1)镇上的人们已经为他们作了公开祈祷。依然没从洞里传来好消息。(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要求改写句子。
(1) 王华说:“明天妈妈带我去图书馆借书。”(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的事迹表明,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在水边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母亲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雨下得很大。(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溪边的青蛙在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客们前赴后继地来到桂林,欣赏这里的山水。(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5分)
(1)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改为陈述句)
(2)清澈的溪水流向远方。
改写成拟人句:
(3)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反让大夫取笑了。”(改为转述句)
(4)我最不中用。 我被派到这儿来了。(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5)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为肯定句)
20、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不阅读,不观察,连日记也写不好,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逊在孤岛上过着寂寞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所有敌人都投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轻松写作。
在小学即将毕业的时候,你最想给谁写一封信呢?是你最尊敬的老师,最好的朋友,还是同学、校长,或者是未来的自己?选择一个对象,写一封信,将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最真挚的感情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