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一比,再组词。
句(_________) 饺(_________) 栗(_________) 醋(_________)
旬(_________) 胶(_________) 粟(_________) 措(_________)
2、积累填空。(5分)
(1)为人进出的门 ,为狗爬出的洞 。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 ,或 ,或 。
(3)我看见了总理一夜的工作。他是 , !
3、辨字组词。
摊(______) 糊(______) 溜(______)
难(______) 湖(______) 榴(______)
滩(______) 蝴(______) 留(______)
魔(______) 困(______) 域(______)
摩(______) 团(______) 城(______)
磨(______) 囚(______) 惑(______)
4、根据拼音写一写。
1、爸爸去了ōu zhōu (____________),晚上家里没有了他,显得有些沉寂。
2、海南有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叫tiān yá hǎi jiǎo(______________)。
3、如果说这块草地像一张大地毯,那么cǎo pínɡ(__________)上的花儿就是地毯上的zhuānɡ shì (________) 物。
5、看拼音,写词语。
nuó dòng míng mèi bàn dǎo dān wu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róu niē cuō shǒu shōu cáng huáng kǒng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6、课外阅读。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①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②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②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署:衙门。
B.萧萧:形容草木凋零。
C.吾曹:我们。
D.关情:牵动情怀。
【2】给诗句中的划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疑是民间疾苦声。( )
A.指(人民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
B.憎恶,厌恨。
C.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2)些小吾曹州县吏。( )
A.细小;微小。 B.稍许;略微。 C.少许。
【3】“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关情的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题画诗,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这是《浣溪沙》这首词的小序,点出了词人所观所感的地点是_______,其中的主要景物是_______,景物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这个小序为词中的“______________”这一句作了铺垫。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幕雨子规啼。
【2】请你分别用四个字概括词中呈现的三幅图。
A._________图 B.__________图 C._______________图
【3】请你想象描述其中的一幅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解释词语。
(1)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唱黄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6】与下阕所表达的思想相近的一项是( )
A.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B.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C.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D.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8、课文理解。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翻译下列诗句。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首诗中,我们明白石灰的形成要经历这些考验:________;石灰的______的精神值得我们赞颂。
【3】诗中作者抒发要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的坚定志向的诗句是:______。
9、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
过年(节选)
丰子恺
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经摆出风灯,插上岁烛。吃年夜饭的时候,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哪怕盛一点点也好,总之要凑成双数。吃饭时母亲分送压岁钱,用红纸包好,我全部用以买花炮。吃过年夜饭,还有一出滑稽戏呢。这叫“毛糙纸揩洼”,“洼”就是屁股。一个人拿一张糙纸,把另一个人的嘴揩一揩。意思是说:你这嘴巴是屁股,你过去一年中所说的不祥的话,例如“要死”之类的,都等于放屁。但是人都不愿意被揩,尽量逃避。然而揩的人很调皮,出其不意,突如其来。哪怕你是极小心的人,也总会被揩。有时其人出前门去了,大家就不提防他。岂知道他绕了个圈子,悄悄地从后门进来,终于被揩了去。此时笑声、喊声使过年的欢乐气氛更加浓重了。
街上提着灯笼讨债的,络绎不绝,直到天色将晓,还有人提着灯笼急急忙忙地跑来跑去。灯笼是千万少不得的。提灯笼,表示还是大年夜,可以讨债;如果不提灯笼,那就是新年,欠债的可以打你几记耳光,要你保他三年顺境,因为大年初一讨债是禁忌的。但是这时候我家早已结账,关店,正在点起香烛接灶君菩萨。此时通行吃接灶圆子,管账先生一面吃圆子,一面向我母亲报告账务。说到盈余,笑容满面。他告别回去,我们也收拾,睡觉。但是睡不到两个钟头,又得起来,拜年的乡下客人已经来了。
年初一上午忙着招待拜年的客人。街上挤满了穿新衣服的农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即年画),看戏法,到处拥挤。
初二开始,镇上的亲友来往拜年。我父亲戴着红缨帽子,穿着外套,带着跟班出门。同时也有穿礼服的到我家拜年。如果不遇,就留下一张红片子。父亲死后,母亲叫我也穿着礼服去拜年。我实在很不高兴。因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穿礼服上街,大家注目,有讥笑的,也有叹羡的,叫我非常难受。现在回想,母亲也是一片苦心。她不管科举已废,还希望我将来也中个举人,重振家业,所以把我如此打扮,聊以慰情。
正月初四,晚上接财神。别的事情排场大小不定,独有接财神,家家郑重其事,而且越是贫寒之家,排场越是体面。大概他们想:敬神可以邀得神的恩宠,今后让他们发财。
初五以后,过年的事基本结束,但是拜年,吃年酒,酬谢往还,也很热闹。厨房里年菜很多,客人来,搬出就是。但是到了正月半,也就差不多吃完了。所以有一句话:“拜年拜到正月半,烂溏鸡屎炒青菜。”我的父亲不爱吃肉,喜欢吃素。所以我们家里,大年夜就烧好一大缸萝卜丝油豆腐,油很重,滋味很好。每餐盛出一碗来,放在锅子里一热,便是最好的饭菜。我至今还忘不了那种好滋味。但是让家里人烧起来,总不及童年时的好吃,怪哉!
正月十五,在古代是一个元宵佳节,然而赛灯之事,久已废止,只有市上卖些兔子灯、蝴蝶灯等,聊以应名而已。二十日,各店照常开门做生意,学堂也开学,过年也就结束。
【1】文章按照______顺序,分别介绍了大年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五以后、__________、正月二十这几天的活动。其中,作者对________这一天的活动介绍最为详细。
【2】以下选项中哪一个不是大年夜的活动?( )
A.吃年夜饭
B.接财神
C.接灶君菩萨
D.玩“毛糙纸揩洼”游戏
E.吃接灶圆子
F.提着灯笼讨债
【3】文中最让你喜欢的年俗是什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各段,回答后面问题。
将来一定会有没有水中桥墩的大桥。现在的郑州黄河铁路桥,长约三公里,河里有很多桥墩。但到将来,像这样的长桥,或者更长的桥,如果有需要的话,只要一个桥孔,就可以跨过江了。江中没有桥墩,对于过船、过水,当然好得多。这样长跨度的桥,一定也是很高的,最适宜于跨海。
将来在很深的水里造桥,不必把桥墩沉到江底,而把桥墩做成空心的箱子,让它浮在水中。桥上无车时,它就浮得高些,桥上有车时,它就浮得低些。这些高低当然不能相差过多,以免行车困难。同时,还要把各孔桥梁,从桥的这一头到桥的那一头,牢固地联系在一起,使整个桥梁成为一体,车在上面走,不致颠簸不稳。
1、选段中加点的“一定”、“约”两个词能不能省去,为什么?
答:
2、第一段中运用了哪能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3、试归纳选文的中心与层意。
答:
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
……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文中画“______”的句子是对父亲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描写。从这两处描写中可以感受到,法庭上的父亲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资料,完成练习。
资料 李大钊被捕后,受尽了敌人的残酷拷打和折磨,敌人惨无人道地把竹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竟剥去了他双手的指甲。
(我知道)父亲“没戴眼镜”“头发蓬乱”是因为____________。“平静”说明父亲_________。
【3】针对文中父亲的________(动作 神态)描写——瞅了瞅,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瞅了瞅”写出了父亲随意的一看,表现了他因为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泰然自若
B.“瞅了瞅”写出了父亲随意的一看,显得不够正式,应该用意思相同的“望一望”,更能表现父亲对亲人的爱
【4】请你按照上一题正确选项那样在下面横线上批注你对画“﹏﹏”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按要求做。孝女绳
每天清晨5时,城市里大多数人还在酣睡,这时,一根细细的尼龙绳动了动,一个女孩便强迫自己起床,利索地穿衣穿裤,熟练地烧水做饭……这个女孩叫李根,她的童年是苦难的。父亲长期卧床不起,母亲不堪重负,悄然离家出走。她,成为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的脊梁,她用她那稚嫩的肩膀挑起了这个重担。
那根细细的尼龙绳不是一根普通的绳子啊!这是一根凝结着父女之情的“孝女绳”啊!因为李根的父亲患有严重的肺病、一侧肺坏死、两耳失聪、语言能力基本丧失,所以父女之间的沟通只能用纸和笔,可李根发现,这办法并不好,父亲晚上要吃药,很难把李根弄醒。于是,她找了一根尼龙绳,一头系在父亲的手腕上,一头系在自己的脚腕上,当父亲有事时,拉拉绳子就可以叫醒她。每天清晨、深夜,这根尼龙绳总会在父亲的万千不忍中拉动啊!
如果李根也像她妈妈一样逃避现实,舍她父亲而去,她也许不会过得这么辛苦。但是,李根没有,她不但担起了照顾父亲的重担,而且没有荒废学业,从第一个学期到第九个学期,她带回了九张“三好学生”奖状和“优秀学生干部”奖状……
【1】给下面的划线字选择正确含义。
不堪重负:________
A.可以,能,足以
B.忍受、能支持
【2】给下面的划线字选择正确含义。
摇摇欲坠:________
A.需要
B.想要
C.将要
【3】为什么说那根细细的尼龙绳是“孝女绳”?
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语句回答问题。
一个女孩便强迫自己起床,利索地穿衣穿裤,熟练地烧水做饭……
从句中的划线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李根身上的哪些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你?
___________________
1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小学生守则》就是同学们的“规矩”,学校不仅要求你背诵,更要求你遵守,即“‘背’”到做到”。你做到了,是合格学生;做不到,就要接受专门的教育,非让你做到不可。因为“守则”是“共同遵守的规则”,《中小学生守则》,就是中小学共同遵守的规则。
我们国家,1981年就颁布了《小学生守则》,1991年颁布了《中学生守则》,2004年《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合并为《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守则》实施的十几年中又经过多次修订,于2015年8月27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全文如下:
一、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二、好学多问肯钻研。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
三、勤劳笃行乐奉献。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
四、明礼守法讲美德。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五、孝亲尊师善待人。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
六、诚实守信有担当。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
七、自强自律健身心。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向上,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
八、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
九、勤俭节约护家园。不比吃喝穿戴,爱惜花草树木,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
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此守则将对我们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也许你会问,其他国家是不是也有“中小学生守则”之类的规则?是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我们来读一读英国的《中小学生守则》吧,相信它会带给你许多思考或不一样的感受。
(1)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2)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3)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4)小秘密要告诉妈妈。
(5)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6)不与陌生人说话。
(7)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8)遇到危险可以自已先跑。
(9)不保守坏人的秘密。
(10)坏人可以骗。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让我们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吧,做一个既守规
矩又富于创新的优秀学生。
【1】规定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增进学习,但要控制上网时间、不上非法网站、
不玩网络游戏等,是我国《中小学生守则》第几条规定的?( )
A. 2 B. 3 C. 5 D. 7
【2】规定学生遇到危险时,可以自己先跑,而不管其他任何人或事,是英国《中小学生守则》第几条规定的?( )
A. 4 B. 6 C. 8 D. 10
【3】相比较而言,英国的《中小学生守则》更强调学生成长中的哪一个方面?( )
A.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 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C. 认真写作业好好学习 D. 要循规蹈矩听从指挥
【4】下列属于“低碳环保生活”的例子是哪一个?( )
A. 主动分担家务 B. 节粮节水节电
C. 先举手,后提问 D. 小秘密要告诉妈妈
【5】回答题。
①.有同学提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没有必要。你认为
呢?根据本文内容说明理由。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明同学总是上课默默地听、默默地记,下课独自看书。同学们偶尔找他说话,他总是爱理不理。有同学认为他不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他不以为然。你有什么看法呢?结合本文说明理由(至少提到两处《中小学生守则》)。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说谎好不好?请根据本文内容说明理由(至少提到两处《中小学生守则》)。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一读《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做一做。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sōu)索着每一条缝隙(xì),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zòng)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fèi)墟(xū)下的幸存者……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1】请从上文中找出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迅速—________ 细心—________
【3】找出队员们进行救援工作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公园对外开放,谁都可以进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严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母亲把我拉进她的怀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是我能把握住得分的好机会,这次篮球比赛我们就不会输了。(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迅速暗下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万枝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修改病句: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花开了,很远都能闻到香味。(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逊想活下去。鲁滨逊得想办法。(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连成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籍是一把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仿句)
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不要改变句子原意。
1.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换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换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辅导我。我学作文。(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小刚对我说:“明天,我找你,我们去看电影。”(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上一个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起来。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
(1)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里夫人是一个非常令人崇敬和敬佩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天地(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生活因 而精彩
要求:在题目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如友谊、诚实、书籍、歌声等),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习作。要求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有真情实感。
2.题目:自然界中,朝霞、小路、明月、蝉……都是一道风景。请以“ 让我陶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处的内容必须与景物有关;②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