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对联,再填空。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副对联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修辞手法,它贬斥了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在横线上分别填上合适的同音字和形近字。
简(洁):直________了当 广________善缘 ________能减排 人________地灵
洗(澡):干________ 烦________ ________音 ________场
3、解释下列词语。
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语境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姐姐本来是一心一意要做摄影师,只是业余写作,没想到写的小说大火。这真是“__________,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2)虽然老师批评我的话语非常尖锐,但一语中的,直接点明了我学习上的问题。这就是“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的道理啊!
(3)叔叔经商后,生意兴隆,日子越过越红火,花钱也大手大脚了,爷爷就用“__________,莫把无时当有时”来教导他想想以前的苦日子,注意节约,不要浪费。
5、看拼音写词语。
rè qíng zì ào jiǎo zi
( ) ( ) ( )
wàn xiàng gēng xīn biān pào jīng yì
( ) ( ) ( )
zhǎ yǎn tōng xiāo jiàn duàn wàn bù dé yǐ
( ) ( ) ( ) ( )
6、古诗赏析。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墨竹图题诗
[清]郑板桥
衙斋①卧听萧萧②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③吾曹④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衙门里官员休息居住的地方。②萧萧:竹枝竹叶摇动的声音。③些小:小小的。④吾曹:我辈,我们这些,我这样的。
【1】(品词析句)读诗句,完成练习。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疾苦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诗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体感知)读诗句,完成填空。
这首诗以“________”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诗中由“_____________”而联想到百姓的疾苦生活,寄予了诗人对老百姓命运的____________。
【3】(人物评价)读了这首诗,你觉得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雨疏风骤”中的“疏”的意思是( )
A. 稀疏 B. 密集 C. 疏远、生疏 D. 开通
【2】“残酒”指的是( )
A. 上次自己没有喝完的酒 B. 别人喝后剩下的酒
C. 质量低劣的酒 D. 还未消尽的醉意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谁说的?说话者的语气是怎样的?( )
A. 浓睡人 教训语气 B. 卷帘人 责备、焦虑的语气
C. 卷帘人 不耐烦的语气 D. 浓睡人 责备、焦虑和惋惜的语气
【4】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情?( )
A. 初春 B. 暮春 C. 盛夏 D. 金秋
9、阅读
人就这么一辈子(节选)
①我常以“人就这么一辈子”这句话告诫自己并劝说朋友。这七个字说来容易,听来简单,想起来却很深沉。它能使我在软弱时变得( ),骄傲时变得( ),颓废时变得( ),痛苦时变得( ),对任何事拿得起也放得下,所以我称它为“当头棒喝”“七字箴言”。
②我常想世间的劳苦愁烦、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的,不能消受的,不也就过这短短的几十年就烟消云散了吗?若是如此,又有什么好解不开的呢?
③人就这么一辈子,想到了这句话,如果我是英雄,便要创造更伟大的功业;如果我是学者,便要获取更高的学问;如果我爱什么人,便要大胆地告诉她。因为今日过去便不再来了;这一辈子过去,便什么都消逝了。一本书未读,一句话未讲,便再也没有机会了。这可珍贵的一辈子,我必须好好地把握住它啊!
④人就这么一辈子,你可以积极地把握它,也可以淡然地面对它。想不开时想想它,以求释然吧!精神颓废时想想它,以求振作吧!因为不管怎样,你总是很幸运地拥有这一辈子,不能白来这一遭啊!
【1】写出文中括号恰当的词语。(填序号)
A. 积极 B. 欢愉 C. 勇敢 D. 谦虚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1)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_______
(2)形容事物消失净尽。_______
【3】作者为什么称“人就这么一辈子”为“当头棒喝”“七字箴言”?____。
【4】关于“人就这么一辈子”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说明人的一生有的是时间。
B.这句话说明人的生命是短暂的。
C.这句话说明人的生命是无限的
D.这句话说明人的一生是消极的。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珍藏
我从不把什么东西珍藏在身边,因为我总觉得,东西放在身边是会遗失的,只有珍藏在心里的,永远都不会忘却……
那是一年暑假,我________钢琴考级,________只能按捺住考上重点初中的喜悦,闷在家里练琴。天那样闷热,我嘴里含着冰,发狠地练着。从早晨到中午,再到傍晚。我终于可以甩一下酸疼的膀子。情不自禁地,我走到阳台上……
忽然,一个声音,和着夏日傍晚清柔柔(róu óu)的风,忽而朦胧,忽而清晰,飘入我的耳朵。哦,听清楚了,是笛声,只有心静的人才能吹得如此之好。我陶醉了,沉静了……
后来的几天,我注意到每天傍晚,这笛声都会响起。________我一放下琴,笛声________准时响起,我就跑到阳台上望着楼下的建筑工地,边仔细地听,边想着吹笛子的人。
有一天,当我照例(lì liè)走到阳台上向下看时,我看到一位建筑工人坐在地上,他正在吹笛子。我惊异地发现,他吹的是我弹的曲子!我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一个人仅凭耳朵听,就能用手中的笛子原封不动地把曲子吹出来。做到这一切的,竟是我往日十分轻视的工人!我感到震惊!
晚上,妈妈竟也谈到了这位工人:“你看看人家,天天在太阳底下盖房子,比你累多了吧?人家晩上雷打不动地吹到你上床,人家活得不是挺轻松嘛!”
从此,我不再叫苦。早晨,梦中的笛声把我唤醒;晚上,窗外的笛声陪我入睡。在我练那首曲子时,笛声总悄然响起,只是,轻轻地,似(sì shì)乎生怕被我听见。终于,他不再害怕。于是琴声和笛声融合在一起,分外和谐、优美、宁静,简直妙不可言。我无比激动,泪珠在眼眶里打转,因为我找到了这首曲子的真谛……
考级时,我的耳边始终萦绕着笛声,我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着这首乐曲,终于,我考过了十级!当我兴(xīng xìng)奋地冲到阳台上准备鼓起勇气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那位素未谋面的朋友时,我怔住了。几天的激动与紧张使我忘却了眼前拔地而起的大楼。是的,我将永远不能再与那笛声合作!
不知在哪一天的哪个角落,我又听见了笛声。我总觉得这笛声好耳熟,原来,那笛声,那段记忆,已被我永远珍藏在心底!
【1】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柔柔(róu óu) 照例(lì liè)
似(sì shì)乎 兴(xīng xìng)奋
【2】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①那是一年暑假,我___钢琴考级,_____只能按捺住考上重点初中的喜悦,闷在家里练琴。
②__我一放下琴,笛声__准时响起,我就跑到阳台上望着楼下的建筑工地,边仔细地听,边想着吹笛子的人。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素未谋面:________。
②妙不可言:________。
【4】填空。
①有一天,“我”看到那位建筑工人坐在地上吹笛子,使“我”惊异的是__,使“我”震惊的是__。
②在“我”眼中,那位建筑工人是“我”的___;“我”和他交流的方式是___;这种交流给“我”的感觉是__。
【5】你认为作者“珍藏”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现代文阅读
最大的恐龙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发现的身材最大的恐龙是震龙,它的身长有39米至52米!身高可以达到18米!体重达到130吨!也就是说,两到三条震龙头尾相接地站在一起,就可以从足球场的这个大门排到另一个大门。而如此(繁重 沉重)的庞然大物如果在原野上行走的话,它那硕大的巨脚每一次踩到地面都会使大地发生(颤动 颤抖),就像地震一样。这就是“震龙”一名的含义。
震龙生活的时代是大约1亿6千2百万年到1亿3千6百万年前侏罗纪晚期。在动物分类学上,它属于蜥臀目、蜥脚亚目、梁龙科。除了震龙之外,当时生活在地球上的身体巨大的蜥脚亚目恐龙,还包括梁龙科的梁龙,身长达26米;雷龙,身长达21米。体重达25吨;超龙,身长达42米,肩部高达9.19米,臀部高达4.58米;马门溪龙,身长达22米;还有腕龙科的腕龙,身长达25米,体重有30~50吨。
这些巨大的恐龙都是吃植物的,高大的身躯和长长的脖子使得它们可以吃到高树上的叶子。如此巨大的身材肯定需要特别大的食量,但是这些恐龙却全都长了一个相对来说很小的脑袋和不大的嘴,怎么来满足那么大的食量呢?大概它们只能不停地吃了。科学家推测,马门溪龙一天要用23个小时的时间来进食!这恐怕也是世界之最了。
想一想,一头马门溪龙23个小时要吃下多少树叶呀,还有成千上万其他的马门溪龙呢,还有更多的其他巨型蜥脚类恐龙呢。看来,那个时候地球上肯定是植物茂密、森林遍野,自然环境非常(地 的)优越,才使得这么多的庞然大物能够(悠闲 悠然)地生活在地球上。
现在,我们在陆地上再也见不到如此庞大的动物,能够与它们相比的大概只有生活在海洋里的(蓝 篮)鲸了。雌性鲸可以长到30多米,体重可以达到200吨重。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
食量:________
庞然大物:________
【3】判断。
①恐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________
②鲸是海洋里最大的动物。 ________
③马门溪龙属蜥脚亚目腕龙科中的恐龙。________
④恐龙都是吃植物的。________
【4】一般的震龙有多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有哪些恐龙?它们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知道科学家们是怎样猜测恐龙灭绝的吗?你认为哪种说法有道理?你有什么猜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松树的风格
我对松树怀有敬仰之心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下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
要求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1)文章第2自然段讲_________________,采用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的方法。第3自然段讲________________,采用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的方法。
(2)“粉身碎骨”在文章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树的生命力极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13、读懂生活中的语文。
放学后,王琳琳准备自己乘公交车回家。
【1】根据公交站可以看出,王琳琳就读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琳琳想放学后先到区医院看望同学,她坐________路车中间停靠最少。
【3】周末,妈妈要带王琳琳从华溪小区乘车先去后桥村看望姥姥,然起再去五彩园游玩。你认为她们应该如何乘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习题。
材料一:①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里,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了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在中国史乃至世界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②殷商时期,统治者信仰鬼神,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都要用甲骨占卜,预知吉凶,并将所问之事刻于甲骨之上。这里用到的甲骨,多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这些刻了字的甲骨真实记录了殷商的历史。公元前十一世纪,殷商灭亡,甲骨文开始了3000多年的沉寂。
③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安阳小屯村偶有农民耕地翻到了被刻画过的骨头。历经千年,甲骨文终于重见天日。最初,甲骨被当成“龙骨”,作为中药使用。直到1899年,人们才有意识地将它作为珍贵的资料收藏。而1899年也被学术界定为“甲骨文发现年”。
④1936年6月12日,考古人员在殷墟发掘过程中惊喜地发现了大量的刻字甲骨,这是殷墟发掘以来收获最大的一次。经统计和研究,考古人员共发现刻字甲骨17096片,其中完整的有300多片,内容极其丰富。
⑤随着研究者们的不懈努力,甲骨文研究从“草创时期”“发展时期”“继续发展时期”到今天的“全面深入发展时期”,成为一门国际性学问。
⑥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甲骨文续写往日辉煌,中华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1】甲骨文是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的文字。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甲骨不曾被作为中药使用。(______)
(2)刻字甲骨真实记录了殷商的历史。(______)
(3)1899年被学术界定为“甲骨文发现年”。(______)
(4)有些汉字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______)
【3】材料一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面这段文字资料插入材料一中,位置最合适的是( )
从发掘的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的结构来看,象形、会意、形声、指事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这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A.第①段后面
B.第②段后面
C.第③段后面
D.第④段后面
15、句型练习。(4分)
(1)托德刻薄地说:“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修改病句: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16、将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闰土对我说:“我来教你捕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句子。
(1)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难忘的是毛竹。 (修改病句)
(3) 当年用自己的血汗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都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缩句)
(3) 井冈山人自豪地说:“我们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改为转述句。)
(4)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改写成陈述句)
18、按要求进行句子训练。
1.这个飞天梦一直萦绕在人们的脑海里。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难道不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小明。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老师提醒同学们在考场上一定要认真审题,用心答题。(把转述句改成直接叙述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把”字句)战士们消灭了敌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奶奶对小明说:“我小时候可没有你这么舒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爱说脏话的人,是一种极不文明的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改为陈述句)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改为夸张句)桂花开了,离得很远就闻到了香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改为比喻句)小刚跑得非常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改为比喻句:)学校门口有两棵松树,又高大又威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不久,我们就要告别美丽的母校,告别和蔼可亲的老师,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离别之际,你是否有深深的不舍?不舍校园的一草一木,不舍老师的谆谆教诲,不舍同学的互帮互助。请以“别了,我的母校”为题,将你对母校的情感倾诉于笔端。
1.注意在习作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及人名。
2.语言流畅,情感真挚,书写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