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我会填。

1.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 追求,以及数十年     的奋

2.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 的人,给那些   的人,给那些具有 的人。这段话让我深受启发:

3.本组课文都引人深思,其中,我更欣赏的是《 》,因为

4.课外,我还阅读了一些科普书籍,记住了这些为科学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

 

2、读拼音,写汉字。

大雪zhòu____然降临,shùn____间把一切都封住了。飞qín____也不再chěnɡ____能飞翔了,____树、bǎi____树仿佛穿上了银装。万物都在zhù____存力量,áo____过这一冬,就会迎来美丽的春天,又可以ménɡ____发新芽,繁yǎn___生命了。

3、根据语境写字词。

1)虽与之______学,______若之______

2)我不喜欢丑恶而kǒnɡ bù______的蝎子,我喜欢爱唱歌的xī shuài______

3)他是某大学jī xiè______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jiào shòu______,他主要的研究lǐnɡ yù______有: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制造系统自动化和机器人研究及应用开发。

4)一群鱼儿在河里快活地游着,时而随着漩______转圈圈,时而nì liú______而上。

5)我们要学习华罗ɡēnɡ______那种qiè ér bù shě__________的精神。

4、按原文填空。

感时_______________,恨别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出自《 》一诗,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己亥杂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天公振作精神,打破常规降下有用人材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浒传》中大闹飞云浦的人是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词语。

故人:____

辞:____

烟花:____

下:____

唯:____

2这首送别诗写出了送别的地点:____;送别的时间:____;故人的去向:______

3后人评说本诗是千古丽诗。请说说“丽”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从文中可以看出,事情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被送的人要去的地方是________

2写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诗人站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一首送别诗。你还学过哪些送别诗?试着默写一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朗读下列诗句,选择正确读音。

白头搔(sāo  shāo)更短,浑(hūn  hún)欲不胜簪。

2(1)诗中表现作者触景生情、对国家无限忧虑的句子是:_________

(2)诗中表现作者对亲人深切怀念的句子是:______

3诗中国破与哪一历史事实有关?诗人望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用原诗句回答)

___________

4填一填,记一记。

诗仙是指    朝诗人    ,写过《        》;诗圣是指  朝诗人    ,他写过《      》;诗鬼是指   朝诗人    ,他写过《   》。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花溅泪鸟惊心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

6作者借这首诗要表达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

小桥流水人家(节选)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chán chǎn)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挪(nà nuó)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lín líng)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hé hè)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1】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并画“√”。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环绕____ 飘动____ 悦耳____

【3】缩写句子。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写句子。

例: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故乡的__________,是那么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

【5】读句子,回答问题。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1)句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与例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个片段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

【7】给这个片段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野 兰

父亲喜欢兰草,经常从深山里挖一些回来栽培。几年间,庭院里就有百余种,像个兰草园似的。

有一次,父亲又要进山,并决定带我一起去。我们沿着小溪向前走,忽然听到轰隆隆的响声。顺声而去,到了山谷深处,便见飞瀑直泻谷底,潭水幽深。我发现谷底、潭边、山坡,到处长着尺把高的野兰,淡淡的花,香气浓烈,站在谷底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闻得到。

我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兰草,不禁连声叫好,而且想动手挖起一株,准备带回家去栽培。不料却被父亲拦住了,说: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怎么个好法呢?父亲又问。我说:好像这里的兰草姿态比家里的更美,味儿也更香。父亲接着说:是的,那么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处就有不同的姿态和香味呢?这是因为兰草是空谷的植物,得的是大自然的元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人工栽培,便成了(欣赏 观赏)的盆景,失去了大自然的环境和条件。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不禁为野兰感到(可惜 惋惜):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空谷僻野,叶为谁长,花为谁开?会有几个人知道它而来(欣赏 观赏)?

父亲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拉着我坐在潭边,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这正是野兰的不俗之处。它不为别人(欣赏 观赏)而生长,却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人活在世上,也要像野兰一样,不能失去自己的真性。________以献媚而处世,________会像盆花那样失去了自己的(品质 品格),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奉献 贡献)的。”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纵然岁月流逝,我一直没有忘却。

1用“/”将短文中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3用“  ”画出短文中点明主题的句子。

4)判断。在正确说法的后面画“√”。

(1)这是一篇以写事为主的短文。(  )

(2)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短文。(  )

(3)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短文。(  )

5请为本篇文章续写一个结尾。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纵然岁月流逝,我一直没有忘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与理解

感受优雅

①第一次感受到优雅,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那天,我骑车路过使馆区,要横穿一个没有红绿灯的街口的时候,看见一辆小轿车疾驶而来,我捏住闸,单腿支地,等它过去。

②出乎我意料的是,那车也减速停了下来,车里一个胖胖的老外,微笑着冲我挥手——让我先过去。

③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有些失礼,可能是正处在第一次与外国人交流的局促中,我竟没有任何表示,低头匆匆而去。

④哪怕笑一下也好,我后来想。

⑤但那一次,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优雅。

⑥后来,学会开车以后,也曾有几次在人行道前把车刹住,然后优雅地微笑、挥手。然而,我看到的是无表情的人流,听到的是身后哇声一片。被我挡住的司机们,不许我优雅,鸣笛的时候肯定在说:这人真慢。

⑦优雅,有时真的很难,在别人眼里,那是另外的事情。

⑧还有一次,参加一个公司的宴会。组织者可能是怕说完了就吃太没品位,事先准备了几个小节目,想给食客们添些丝竹之乐。领导致辞后,公司的一位小姐走上台,演奏《梁祝》。当时我就想:完了。

⑨果然,小姐优雅的琴声很快便淹没在觥筹交错之中,虽然其间服务员几次调大麦克风的音量,但仍一次次地被鼎沸的人声盖住。小姐后来草草地结了尾,红着脸下了台。

⑩这时,席间才传来稀落的掌声。是组织者太天真了,听众们暂时还没有达到双重享受的阶段。他所期待的台上台下交相辉映的场面只会出现在德国或奥地利的电影中,我想。

前几天,在某公司的演示会上,我再次看到了这种人文的反差。

那次演示会中间有个休息,百十来位听众三五成群地散开来,挤在大厅里喧哗,摩肩接踵,像一个集市。

这时,一个西服笔挺、满头金发的外国人(对不起,又是一个外国人)出现在会议室门口,他看了一眼熙熙攘攘的人群,略一迟疑,但还是走了出来。

他小心翼翼地左右躲闪着,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在人缝中慢慢地前行。他冲每一个与他目光接触的人点头致意,如果谁在前边挡住了他的去路,他就停下来,等着,而决不像我们所习惯的那样分开众人。

最后,在走了许多的曲线,几乎绕了一个大弯之后,他向我站的大门口走来。我侧侧身,让开通道。他看见我后,点了点头,经过我身边的时候,还轻声说了一句:“Thank you!”

这个洋人,在腾挪间,把他的教养解释得一清二楚。

我真的服了。

这种与世无争的优雅,已经比较接近本意,而不是我们所刻意的那种,比如装束,比如动作,比如在宴会上拉拉小提琴。

那不是真的优雅。

1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局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⑶段中“我竟没有任何表示”的“竟”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⑺段的画线句子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⑽段中“听众们暂时还没有达到双重享受的阶段”具体表达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认为“这种与世无争的优雅,已经比较接近本意”。综览全文,谈谈“我”所说的优雅的本意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短文中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忆课文内容,短文中加点的“这样的事例”指的是哪三个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引用华罗庚的话有什么好处?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使表达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B.有力地说明了在科学上要善于不断向人请教,这样自己的思辨能力才能提高。

C.强调了在科学的发现上,要善于观察并不断思考和探索,并且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4】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要善于向别人请教,这样我们就能找到真理。

B.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我们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以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C.我们要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这样在遇到问题时才不会有那么多的“问号”,才能发现 真理。

13、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1这个文段选自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写的________

2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慈爱________   赶紧________   强烈________

4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小女孩第________次擦然火柴,眼前出现的幻象是________,表达的愿望是________

5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汤姆心急如焚,企盼着早点下课,不然弄点有趣的活计捣鼓捣鼓来打发时间也好。他七摸八摸地摸到了口袋,不知不觉地,他为之一振,满脸露出感激之情。于是他悄悄地拿出那个雷管筒子,把扁虱放出来,放在那条平平的长条书桌上。这小东西大概也有种谢天谢地的快感,可是未免高兴得有些太早了,因为正当它感激万分地要逃走时,汤姆用别针把它翻了个个儿,让它改变了方向。

汤姆的挚友乔·哈帕就坐在他旁边。和汤姆一样,乔·哈帕终于有了出头之日。看见扁虱,他很感激,一下子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两个朋友平日里是莫逆之交,可到了星期六就成了对阵的敌人。乔从衣服的翻领上取下别针,开始帮着操练这个小俘虏。这种玩法立刻有趣多了。不久,汤姆说两个人玩一样东西既不方便也不过瘾。因此他把乔的写字板放到桌子上,在写字板正中间从上到下画了一条直线。

【1】用小标题的方式分别概括两个自然段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

【2】“莫逆之交”的意思是:________

【3】“感激”一词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请说说分别是谁对谁的感激。三个“感激”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汤姆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短文最后一句话,请你猜想接下来的情节是什么,并用一句话概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字句)战士们消灭了敌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奶奶对小明说:我小时候可没有你这么舒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爱说脏话的人,是一种极不文明的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改为陈述句)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改为夸张句)桂花开了,离得很远就闻到了香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改为比喻句)小刚跑得非常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改为比喻句:)学校门口有两棵松树,又高大又威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①今天,人民子弟兵非把这段溃口堵上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应该发挥广大干警的充分的作用。(修改病句)

(2)孔明说:周瑜让我三日之内把箭造完,一点都不难。(改为直接引语为间接引语。)

   

(3) 别人 退路 堵塞 自己 意味 生路。 (连词成句)

 

(4) 狼气急败坏地堵上那个小洞。(改为把字句)

   

 

18、按要求改句子

1)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是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的。(改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藏的雪花大如席。(模仿此句的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宁对小明严肃地说:如果你再迟到,我就一个人去。(改为第三者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焦裕禄的事迹让我感动。(改为用否定的句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母亲把我拉进她的怀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是我能把握住得分的好机会,这次篮球比赛我们不会输了。(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迅速暗下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句子改成直述句。

1.总理对我说,他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我送来的稿子,他放在最后。叫我到隔壁 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傅对鲁班说,他要考考鲁班的木工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展示台。

成长之路,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那一次,你笑了;那一次,你哭了:那一次,……正是经历了无数的“那一次”,你才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亲情的温馨;也正是无数次的“那一次”,让你长大了,成熟了……

请以《那一次,我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把题日补充完整; (2)叙事具体,要写出你的真情实感。(3)字数500 字左右; (4)文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