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课外阅读知识填空。  

1)死去元知________,但悲不见________  

2)逆水行舟——________  

3________不成线,________不成林。  

4)读书________,下笔________  

5)耳听为虚,________  

6)设计一条公益广告(关于保护环境的)________

2、读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填空

     本文记叙了史学家________ 在艰难的困境中________ 次撰写明史巨著________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________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3、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

(   )  (   )  歉(   )

(   )    (   )    (   )

 

4、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句子中。

( )( )          ( )( )          ( )( )生花

( )( )          司空( )( )          ( )而不( )

(1)战士们( ),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2)他坚定地说:“为了革命事业,就算( )也在所不惜。

(3)李白( ),斗酒百篇,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5、语言积累

不经一事,_________________

②宝剑锋从磨砺出,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高适《别董大》中有句与上述诗句中的“无故人”意思相反,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④每当我们遇到棘手的问题往往一筹莫展,可经过冥思苦想,会突然发现问题的根源,难题也就迎刃而解,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理解。

绝句

(唐)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诗中描写色彩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描写动作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示数量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描写了怎样一种景色?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愤(其一)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书愤:__________________   (2)早岁:__________________

(3)衰鬓:__________________   (4)名世:__________________

2“塞上长城”引用了南朝宋时名将______(人名)的典故。皇帝要杀他,他说:“乃坏汝万里长城。”“《出师》一表”引用了三国时______(人名)的典故。

3“书愤”之“愤”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内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____________,并在诗中通过______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

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B.颔联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和平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C.尾联叙事抒情,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D.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

5简要概括诗歌颔联描写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杜牧的《清明》,回答问题。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杜牧字(   ),( )(朝代)的著名诗人,人们把他和(   )并提,称他为“(   )”,称杜甫为老杜”.

2理解词语

①清明 ――(   )

②欲断魂――(   )

③借部――(   )

④纷纷――(   )

3理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明时节雨纷纷,诗人杜牧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面的一段话,然后完成练习。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____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____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____了传染病对鹿群的____。而人们____要保护的鹿,____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____森林,____自己的祸首

                                        ——选自《狼和鹿》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心情驿站。

选择心情

对不利的处境或者对所面临的问题,人们感到无能为力时,烦恼与忧虑就产生了。对此,人们觉得天经地义。其实,外部环境我们固然很难改变,但自己的心境却是可以由你自己来决定的。

一脸焦虑的太太问先生:“我们刚买的新车被偷走了,你怎么还笑得出来?”

先生安慰太太说:“亲爱的,我们可以因为丢了车烦恼,也可以因丢了车而快乐。虽然我们的车子被偷了,然而我们可以选择态度和心情,现在我决定选择让自己快乐。”

还有一则故事更富有启迪性。

某人有一大片引以为荣的草地,绿油油的草坪,非常美,可惜有许多蒲公英杂生其中,他用尽各种除草的办法,还是无可奈何。

最后他只好写信向园艺所求助,他在信上列举了他所用过的各种除草方法,在信的末尾,他问道:“现在我还需要做些什么?”

园艺所回信说:“我们建议你学着去爱这些蒲公英。”

面对无法去除的蒲公英,草地的主人有两种选择:耿耿于怀或者欣然接受。园艺所的建议是聪明的,既然想尽了所有的办法也无法除掉草坪里的蒲公英,为什么不可以选择一种积极的心境,学着喜欢并接近它们呢?蒲公英也有蒲公英的美丽啊!选择喜欢,你能收获另一份灿烂。

为失去的月亮而哭泣,你还会错过满天灿烂的星星。那么,面对不可能尽如人意的现实,学会选择快乐吧,用积极昂扬的心情,去营造更美好的人生。

1上下文理解词语。

耿耿于怀——________________

昂扬——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说一说为什么先生说“可以因丢了车而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别用一句话说说作者举了哪两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试着说一说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通过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生活或学习实际,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风的故事

冬天的风衰老而疲惫,他的心正在变得越来越冷漠,他的脾气则一天比一天暴zào。冬天的风呼呼噜噜地喘着粗气,一路上将妨碍他的东西摔摔打打,弄得处处乒乓作响。人们都不理睬这个吹胡子瞪眼的怪老头。

风的心里很凄凉,也很愤怒,他气呼呼地追赶着那些来不及躲进家里的人,狠狠地扬起灰尘,迷住他们的眼睛……

那时的风是多么年轻啊,远远地听见人们的呼唤,便忙不迭地从东方奔来了。他四处传递着春天的信息,用自己温暖厚实的手把人们从寒冷中解放出来。重新获得了生机的人们虔诚地感激他。春风得意,不辞劳苦,又将大地吹得huàn然一新。

夏季来临,烈日炎炎。人们烦闷焦虑,见面就打听:“咦?风到哪里去了呢?”

风来了!他推来了云,云里吸了水,沉得要命。风顾不得劳累,仗着自己有的是力气,他把云攥在手里,使足了劲拧啊拧啊。雨哗哗地落下来,干巴巴的土地得到了湿润,汗流浃背的人一身清爽。他们欣喜若狂地拥出房门,争先恐后地邀风儿到家作客。风忙得不可开交,夏天的风真是宝,到哪儿都受欢迎。

秋天,风到了中年,他既不是柔情万千的春风,也不是热情洋溢的夏风。秋天的风沉静和煦,他缓缓地在阳光和蓝天下悠然漫步,受到大家的爱戴和敬佩,人们啧啧赞美秋天是金风送爽,他走进了自己生命最光辉的顶点!

冬天渐渐到来,风一天一天老了,他抵御不住严寒,在冰冷的空气中瑟瑟颤抖,气喘吁吁。人们不再感激他、欢迎他,因为人们不再需要他。

孤独的风、衰老的风四处流浪,他不时气恼地推搡着屋门,摇晃着窗棂。人们装聋作哑,置之不理。

风在房檐下呜咽,在旷野上怒吼,在天空中嘶喊,在楼宇间悲号。

终于有一天,冬天的风停止了暴怒,也不再哭泣,他迎来了雪,雪静悄悄地落着,不动声色地掩盖大地曾经发生过的一切……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暴zào______ huàn______然一新

【2】本文讲述了风的故事,显得特别亲切感人,主要原因是它通篇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使文意连贯、衔接自然。

【4】春夏秋冬的风各有什么特点?根据选文用四字词语回答。

(1)春风:____________

(2)夏风:____________

(3)秋风:____________

(4)冬风:____________

【5】人们对春夏秋冬四季的风各是什么态度?

(1)对待春风:____________

(2)对待夏风:____________

(3)对待秋风:____________

(4)对待冬风:____________

【6】读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拓展。

长征中的炊事班

进入草地的第二天,炊事班长老钱向我提议:“司务长!战士们走烂泥地,脚都泡坏了,不烧点热水烫烫脚怎么行呢?”我不是没想到这一点,而是觉得,草地行军炊事员比战士更辛苦,dān dàn)米、做饭已经够受的了,怎能再加dān dàn)子呢?我没同意。可是一到宿营地,他们就把洗脚水烧好了。

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一天早上,一个炊事员tiāo tiǎo)着铜锅在我前面走,忽然身子一歪dǎo dào)了下去,一声不响就牺牲了。第二个炊事员从我身后跑过去,脸上挂着眼泪,拾起铜锅又挑起来。

草地的天气变化得快极了:一会儿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正午,雨下大了,部队停下休息,炊事班赶忙烧姜汤、辣子水给战士们解寒。汤烧开了,可刚才挑铜锅的炊事员却栽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

第五天晚上宿营时,刚到后半夜,老钱就起来烧开水。我担心他的身体,起来帮助他。借着火光,我发现他脸上滚动着黄豆大的汗珠。我觉得有点儿不对头,刚要问他,忽听身后扑通一声,回头一看,老钱倒在地上不动了。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有的人死在____________,有的人死在____________,而我们的钱班长却死在____________

转过夜,铜锅又被另一个炊事员挑着前进。宿营时照常供应洗脚水。

部队到达陕北的时候,那口铜锅担在了我的肩上。连长看见了,低下了头;战士们看见了,流出了眼泪。大家嘴里不说,心里都知道,炊事员全牺牲了。可是,在长征中,我们连的战士,除了战斗减员以外,没有因饥饿而牺牲一个人。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读音,打“√”。

【2】结合时代背景,在第四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使章语意完整。

【3】用“____”画出描写草地天气恶劣的句子。这句话属于____(A.自然 B.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A.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 B.衬托人物的品质,深化主题)。

【4】为什么看到“那口铜锅担在了我的肩上”,连长低下了头,战士们流出了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征途中,我们连炊事班战士竭尽全力为战士们服务,因劳累过度,全部牺牲。

B.行军途中,战士们的脚都泡坏了,炊事班战士不顾劳累,每天为同志们烧水烫脚。

【6】你还知道长征途中的哪些故事?请至少列举三个故事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材料一:英国《卫报》在2002年评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获此“光荣”称号的就是人们每天大量使用的塑料袋。

塑料袋家族包括用塑料制成的快餐饭盒、包装纸、餐用杯盘、饮料瓶、酸奶杯、雪糕杯等等。这些废弃物形成的垃圾,数量多、体积大、重量轻、不易降解,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散落在田间、路边及草丛中的塑料餐盒,一旦被牲畜吞食,就会危及牲畜的健康甚至导致牲畜死亡。填埋废弃塑料袋、塑料餐盒的土地不能生长庄稼和树木,还会造成土地板结,而焚烧处理这些塑料垃圾则会释放出多种有毒气体,其中一种被称为二 英的化合物毒性极大。此外,在生产塑料袋、塑料餐盒的过程中使用的氟利昂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也极为严重。研究还表明塑料袋和发泡餐具在高温条件下溶出的有毒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凡此种种,表明塑料袋确实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用于商品包装的塑料袋总量约为160万吨。据测算,生产1吨塑料需要消耗约3吨石油,那么我国一年仅生产塑料袋就需要消耗将近480万吨石油。

材料三:记者调查某超市19:15—19:35的20分钟内消费者的塑料袋使用情况,20分钟内共有57人付款,下面是他们使用塑料袋情况的统计图:

某超市19:15—19:35塑料袋使用情况统计

【1】英国《卫报》评出的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就是_________________

【2】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快餐饭盒、饮料瓶、酸奶杯、雪糕杯不属于塑料袋家族。____

(2)短文中“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和“光荣”这两处引号的作用是相同的。____

(3)“据测算,生产1吨塑料需要消耗约3吨石油,那么我国一年仅生产塑料袋就需要消耗将近480万吨石油。”句子中的“仅”和“将近”删去后句子的意思不会改变。____

【3】“凡此种种”说明不止一种,塑料袋的危害还有很多。你知道塑料袋还有哪些危害?(至少说出3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更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材料三中运用统计图的这种表达方式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病人

①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左侧台阶上,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②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③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转身走进了大楼。

④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报警声,最后上来的那个人没有出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⑤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显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

⑥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呢?”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⑦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

⑧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立刻关上了电梯门,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1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清澈:________________

2“她”做了哪些被人认为“不太正常”的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在横线上。

①当电梯超载时,主动挤出来等下一趟→②___________→③热心地告诉小伙子口腔科病房的地点→④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推想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⑦自然段: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当时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⑧自然段,戴眼镜的女士当时心情________,她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答题。

(1)第①段中划线句子属于_________描写,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中划线句子属于_____描写。(多选)

A.语言   B.动作   C.神态   D.心理

5文章以《病人》为题,表面上,“病人”指_________(文中的谁),因为___________;实际上,“病人”指_______(文中的谁),因为____________

6结合上下文,你认为她是个怎样的人?你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开头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根据画线句子仿写句子,另选三个人物和三种品质。

我喜欢鲁滨逊,是因为他不畏艰难。我喜欢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

我喜欢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型转换。

1)广场上那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水向前流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人笑着对我说:“30年后,我请你到海底世界喝茶。”(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写句子,要求不改变原意。

1.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难道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个电话不是又随即而来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很累。

用上甚至补充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根据下列要求写一则留言条。

2018512日星期六,明明到康康家还《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可康康不在家,他想写一张留言条给康康说明情况,并把书放在了邻居张阿姨家。请你帮明明完成这张留言条。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