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昌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要求填空。

1.汉字“魔”是_____结构,它的部首是“_____”;“弗”字的音节是_____,第三笔是_____。虽与之俱学,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用“续”组成词语,填入下面句中,使之合适。

(1)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______搬到岸上。

(2)阴雨连绵的坏天气______了半个月,叫人实在难受。

(3)我们虽然在市运动会上取得了冠军,但是还要______努力,争取在省赛中冲入前三名。

2、课文链接吧。

1.《学弈》一文里,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其一人_______;一人________。故事使我们懂了_________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围绕“_________”观点写的。文中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3.《表里的生物》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的事情。表达了我是一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4.《那时候,他们多有趣啊》一文中,150年后的学校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玛吉的爷爷上的学校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多音字拼音,并组词

1.排: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鲜: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广告词或歌词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将答案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1)让快乐张开翅膀,看梦想瞬间绽放。(梦想中国节目广告词) _____

2)品味迎客松,独领中国风。(迎客松香烟广告词) _____

3)幸福女人,钻石人生。(钻石广告词) _____

4)营养做主,我行我素。(绿色蔬菜广告词) _____

5)拥有东芝,拥有世界。(东芝电子广告词)   _____

6××电子词典,我的掌上外语学校。   _____

7)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   _____

5、补充下列词语。

_____请罪   高瞻远_____   解_____相助

兔死_____悲   响_____行云   同心_____

_____然不同   开卷有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外阅读。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是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 名,词人夜行在   岭的山间小道上。

2.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景物:      

3.词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作于杜甫草堂。

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句中“燕子”和“鸳鸯”各在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描绘的事初春景物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反映出诗人当时怎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赏析《白云泉》。

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由“云自无心水自闲”中的“闲”字看不出泉水具有怎样的特点(       

A.从容奔流

B.自由奔泻

C.清澈见底

【2】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的画面不可以用下列哪一个词形容(       

A.娴静雅致

B.逍遥惬意

C.从容自得

D.大气磅礴

【3】这首诗写于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此时白居易政务十分繁忙,很不自由,面对白云泉水,不禁产生羡慕之意。由此可以看出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A.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的思想。

B.反映了诗人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

C.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一展抱负的思想。

D.表达了诗人对能够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的渴望。

【4】下列对本诗内容分析错误的是哪一项(        

A.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达坦荡淡泊的情怀。

B.此诗描绘了一幅线条明快简洁且充满生机活力的淡墨山水图。

C.句中连用两个“自”字,只为了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得其乐。

D.诗人十分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其中重点摹画了白云与泉水的神态。

【5】本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理想的风筝

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倘若他还健在,这时候也许又会糊风筝,教给自己的孙子,把那精致的手工艺品送上天。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慈爱--_____ 假如--_____ 精巧--_____

陪同--_____ 有意--_____ 忠诚--_____

2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的头发 _______的眼睛   _______的右腿

_______的拐杖 _______的感情   _______的脸

3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逆境发愤的司马迁

司马迁是我国汉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在逆境中发愤,终于完成了《史记》,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司马迁38岁那年,继承了父亲的太史令官职,开始大量阅读各种史书,整理历史资料,经过多年苦心准备,正式开始《史记》的编写工作。

不幸灾祸突然降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同情降将李陵,被汉武帝处以残酷的宫刑。这使司马迁在肉体和精神上遭到极大的痛苦,在人格上遭到极大的侮辱。对此奇耻大辱,司马迁痛不欲生,几次想要自杀。

但前人逆境奋发的事迹激励着他。他想到:周文王被囚禁,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被困在陈蔡,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流放,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还写了《国语》;孙膑的膝盖骨被剜掉,写了一部《兵法》。在前人发奋成功的精神鼓舞下,司马迁忍受着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痛苦,将个人屈辱置之度外,继续授入《史记》的编写工作。经过前后几十年的努力,司马迁终于完成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重要的是把逆境变为前进的动力。

逆境往往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助人成熟,催人进取。

能够正视逆境,与逆境抗争的人一定能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勇气,取得非凡的成就。

1读了这篇短文,你认为“逆境”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此奇耻大辱,司马迁痛不欲生,几次想要自杀。”“奇耻大辱”的意思是________  , “痛不欲生”的意思是________

3找出司马迁在逆境中想到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后面有三个结尾,请你选择最恰当的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曾引用过司马迁的一句话是: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1】找出选文中的两对反义词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我”的语言,这些句子都是_ _句。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 )

A.“我”是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

B.“我”不怕失败,执着追求。

【3】小时候,我们也会对某些现象疑惑不解,请你写一写自己的疑惑吧。

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山谷中的谜底》片段

1983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有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个山谷。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漫天飞舞的大雪,突然惊奇地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不一会儿,满坡的雪松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shēn zī)_______。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 ……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shēng  jī) ________ 。 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1在文中拼音处写上恰当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1)山谷中的“谜”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雪松这个本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雪松”我想到了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这个句子中的语句可以调换位置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雪松这种“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命和更好地发展”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也常见。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举一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见微知著”中“微”的意思是__________;“著”的意思是_______。这个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文中画“____”的句子中的“灵感”指的是______

A.神异的灵应 B.创作的冲动  C.细腻的感觉 D.突然间得到的启发

 

②从这句话中可知,科学的灵感是凭借______________而获得的。这里采用华罗庚的话来说明观点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可知,经由“偶然的机遇”发现真理,要具备 _______________的条件。

14、请你参加以“传统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

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視.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

《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正文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根据材料一、二、三提供的信息,写出两条你探究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画线句子仿写。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小红军对陈明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雷锋对大嫂说:“我送你一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感叹句:把下面句子改写成感叹句。

山林里的小鸟叫声清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练习

1.疲劳和干渴把他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改成“被”字句

2.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改成陈述句)

3.一大滴松滴下来,正好包住了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

改成

4.每一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怎么会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呢?

改成肯定句

5.同学们选举他。当选少先队员。(把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

 

20、按要求写句子。

1.丢失手表的我在附近的几栋教学楼白墙上最醒目的位置贴了几张寻物启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百花园

以“我发现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450字以上的作文。要求写出发现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注意详略得当。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