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积累与理解填空。

(1)“何当金络脑,__________。”这句中“何当”的意思是:________。这句诗出自_____代诗人_________。作者借马来抒情,抒发自己___________的情感。

(2)“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这句诗出自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这首诗着力表现了____________的品质。

(3)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应该趁父母还在的时候,好好孝顺他们,不要等到他们离开我们之后,再去感叹时间的流逝,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是说知识等到需要的时候,才后悔只懂得一点点,事情只有自己经历以后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

2、照样子,在括号里写出恰当的词语。

例:冬天对寒冷正如夏天对(炎热)

(1)高耸对山峰正如低陷对_____

(2)冷清对小巷正如繁华对_____

(3)高尚对伟大正如卑鄙对_____

(4)微笑对高兴正如流泪对_____

3、根据下面各字的不同意思组词。

胜(1)跟“输”相反____________

(2)优美的景物等___________

(3)超过___________

端(1)不歪斜___________

(2)仔细地看___________

(3)原因;起因_________

4、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纽(   ) 扳( ) 烫( ) 搔(   )

扭(   ) 贩( ) 汤( ) 骚(   )

涕(   ) 憎( ) 渺( ) 拳(   )

梯(   ) 增( ) 沙( ) 卷(   )

 

5、加偏旁,组成新的字再填空。

喿:洗____ ____   ____

寺:____   ____   勤俭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语段赏析。

               出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作者___代诗人_____;这首诗主要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从写景入手。从诗中可以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后两句表达诗人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润如酥”写出小雨润滑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湿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完成习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这首诗中,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谈一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   ①年轻的父母聚在一起,话题不知不觉扯到孩子身上。有人提议,每个人讲个自己孩子有趣的片段,提议得到了一致赞同。

②一位妈妈先讲了自己两岁半宝宝的故事。她说,自己的宝贝女儿非常调皮,带女儿的姥姥根本对付不了她。有一天,这位妈妈正在上班,宝宝又在家里淘气了,这位妈妈就打电话回去,想吓唬吓唬女儿,故作严肃地对女儿说:“你要是不乖,等会儿妈妈回去,一定给你点颜色看看。”女儿不吱声了。这位母亲暗自高兴:“哈哈,一定是被吓唬住了。”没想到,一会儿,女儿突然嗲嗲地说:“妈妈,你别忘了,我喜欢的颜色是红色哦。”多单纯的妞妞啊!众人都笑翻了

③另一位孩子的妈妈接着说,她家的宝宝是个不到三岁的男孩,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这不,问題又来了:“妈妈,为什么地球在转,我们却感觉不到呢?”妈妈想了想,告诉他:“那是因为我们太小,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儿子说:“但是我有个办法可以感觉得到它在转。”说完就在原地转起了圈圈,一连转了十几圈,最后东倒西歪地停了下来,晕晕乎乎地说:“妈妈,我现在感觉到地球在转了!”多伶俐的孩子啊!众人笑得东倒西歪

④一个孩子的爸爸接了茬。那天,带四岁多的儿子骑车出去玩,骑到半路上,突然下起了雨。仲秋的雨,打在身上,已带有丝丝寒意,慌乱之中,赶紧拿出雨衣穿上,怕儿子淋雨,所以,用雨衣将坐在后座上的儿子挡了个严严实实。儿子躲在雨衣下面,两只小手将雨衣撑起角,高兴地大叫:“洒水了,天上洒水了!”多乐观的孩子啊!众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⑤又有一位孩子的妈妈讲起了自己儿子的趣事。她的儿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午睡的时间到了,幼儿园老师让孩子们上床睡觉。可是,她的儿子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老师问他,为什么还不睡觉啊?这小子看着幼儿园老师,一本正经地回答:“我是来幼儿园学本领的,不是来睡觉的。”多幽默的回答啊!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⑥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有趣,那么可爱,那么搞笑,那么温暖。孩子使原本平淡的生活,充满了快乐!我忽然明白,每一朵花都本应芬芳灿烂,我希望能永远嗅到花的芳香!

1第②⑤自然段中,年轻的父母讲了孩子们四件趣事,照样子概括每件趣事的主要内容。

第②自然段(妙解颜色)  第③自然段______

第④自然段_______ 第⑤自然段______

2文中的四个孩子各有什么特点?

第一个孩子:_____________

第二个孩子:_____________

第三个孩子:_____________

第四个孩子:_____________

3文中的主角是孩子,画线语句描写的却是大人们的反应,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中的“颜色有四种解释。“给你点颜色看看”和“我喜欢的颜色是红色哦”的意

思分别是(  )和(  )。

A.厉害的手段 B.面容、脸色 C.女子的姿色 D.色彩

5“女儿不吱声了。”对女儿当时的心理,想象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我一定要做个乖孩子。妈妈太严肃了,我哪有淘气?

B. 我本来就是个乖孩子。姥姥也真是的,怎么这么爱告状?

C. 妈妈要给我看什么颜色?她是不是要打我啊?

D. 妈妈要给我看什么颜色?她知道我喜欢什么颜色吗?

6“每一朵花都本应芬芳、灿烂,我希望能永远嗅到花的芳香!”对这句话有如下几种理解。判断其正误。

①每个孩子都像芬芳的花朵一样,父母要记住他们的有趣故事。____

②每个孩子都像芬芳的花朵一样,要保持可贵的童心和纯真。____

③每个孩子都像芬芳的花朵一样,希望他们刻苦学习,坚持不懈。____

④每个孩子都像芬芳的花朵一样,希望他们永远活泼、健康向上。____

10、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这个片段中带有的意思的字是(   ),能表示的意思的字还有:           等。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画横线的句子换个说话,基本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从两段话中感受出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写句子:

1)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越来越   也越来越  

2)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非常 非常。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3】“精兵简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4】举出采用李鼎铭的意见这一事例,是为了说明文中的哪句话?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5】文段共______句话,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告诉我们,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___________;接受任何人的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橡胶带来的启发

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大约是在1817年诞生的。那时的自行车还很原始,除了车身和两个木头轮子之外,它(  )没有坐垫,(  )没有轮胎,这种自行车骑起来当然很不舒服。一直到充气轮胎被发明出来之后,自行车才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

说起来很有意思,自行车的充气轮胎竟然是位医生发明的。这位医生叫邓洛普,居住在爱尔兰。邓洛普的儿子很想有一辆自行车,为了满足他的要求,邓洛普就买了一辆送给他。小男孩很开心,他骑着车在铺满鹅卵石的街上跑来跑去。不用说,在这样的路上汽车肯定会颠簸得厉害,一不小心还容易摔跤。看着儿子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邓洛普非常心疼。

有一天,邓洛普用一根橡胶水管在花园里浇花。当他将橡胶管握紧、放松,再握紧、再放松的时候,橡胶的弹性启发了他的思维。他想:能不能把这根灌满了水的橡胶管安装到自行车轮子上,借此减少车子在行进时的震动呢?

按照这一大胆设想,邓洛普马上动手做了起来。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试验,他终于用浇花的橡胶管制成了一个轮胎。但是,(   )这种轮胎装满了水,( )骑起来非常不方便。后来,邓洛普开始用气体来代替水。经过多次试验,充气轮胎终于在1888年诞生了。刚开始,这种新轮胎遇到了人们的嘲笑,但是,骑自行车的人很快就发现,用这种轮胎跑得更快,也更平稳。

有个叫迪克罗的商人在得知了这一消息后,专门开办了一个工厂来生产这种轮胎。后来,这个工厂就逐渐发展成大名鼎鼎的邓洛普橡胶公司。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原始的自行车轮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弊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是一个______句,改成陈述句是:___________。由此可以体会到邓洛普医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人。

4“经过多次试验,充气轮胎终于在1888年诞生了。”对“终于”一词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充气轮胎的发明经历了很长时间,不容易。

B.邓洛普医生做的试验次数很多,过程艰辛。

C.邓洛普医生的发明太慢。

5你还知道哪些发明也是从生活中受到的启发?请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呵,

你飞吧,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1】给词语注音。

颤抖__           琴弦___         渴望____

【2】作者把少男少女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之间的相似点是_____

【3】这首诗属于   

A.叙事诗

B.抒情诗

【4】诗歌采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5】读完这首诗后,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少男少女?试写出一个,并说说两者之间的相似点。

_____

1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某小学五年级某班开展了以 “读书与交流”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对该小学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统计表。请细心阅读,完成练习。

调查项目:学生最喜欢阅读哪类读物

读物

卡通漫画

小说及其他文学作品

科学知识读物

综合性报纸

占总人数比例

45%

31%

19%

5%

【1】分析上面的表格,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不少于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上面的表格,关于阅读,请你给下列对象提一些建议。

对教师,你会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对学生,你会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这个调查表的设计者,除表格中的项目外,你还想增加哪些项目?请写出两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 小树随风摇摆。,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重庆南滨路观赏夜景是件赏心悦目的事。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问外公:你也回祖国去吗?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穿过嘉陵江大桥,可以走到花卉园。

改为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他必须这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句子改成反问句。

 人人都需要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

(1)读一读,用黑体词语写话。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2)用例句表达手法写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3)我们学校是全区人数最多的学校。(改为双重否定句)

 

(4)尽管天气不好,我们总是按时到校。(修改病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手指、杨柳……这些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普通事物,在作家们笔下变得饶有趣味,引人深思。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普通事物值得写,选择一个能使你有所感触的写一写,要写清事物特点和你从中得到的感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