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顽强——(________) 顽强——(________) 宛然——(________)
宛如——(________) 宛若——(________) 宛若——(________)
2、《长城赞》是一首长联。上联是从_________的角度写的,下联是从_________角度写的。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的赞美。
3、辨字组词。
考(________) 瑞(________) 苍(________) 凉(________) 卒(________)
烤(________) 端(________) 沧(________) 晾(________) 率(________)
4、佳句赏析。
我感觉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光线渐渐地暗下去”交代了_____________,“凉下去”“沉郁下去”写出了_____________。“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更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作者忽然有点儿明白了____________。
5、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给予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给予,只能给那些(_________),给那些(_________)给那些(_________)。
6、阅读短文。
十五夜望月
中庭 / 地白 / 树栖(xī qī)鸦 ,冷露无声 / 湿桂花。
今夜 / 月明 / 人尽(jìn jìng)望 ,不知 / 秋思/ 落谁家。
【1】字正腔圆读古诗。(将错误的读音画去)
【2】“十五夜”指的是_______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_______的习俗。
【3】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诗中描述了___________这些景物。“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________天的景物。
【5】“秋思”是一种清冷、孤寂,思念感怀的情绪,这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词可以看出。“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我们很难作出具体的回答,但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想象到有一个人一定是思绪满怀的,他就是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十五夜望月》,完成下面的练习。
十五夜望月
王建 〔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词语:
十五夜:__________________
尽: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朝诗人________,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根据古诗判断对错。
(1)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律诗。___________
(2)这首诗第一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词语“地白”看出月色的皎洁,写出了萧瑟苍凉之景。__________
(3)“冷露无声湿桂花” 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___________
(4)“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__________
【4】解释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并简单地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中秋节的古诗很多,再写两句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本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__________ 。
【2】解释下列字在诗中的意思。
同:__________乃翁:__________
【3】读了这首诗,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
9、阅读
一把京胡
①我家墙上挂着一把京胡,客人们看了总想让我拉一段儿,我从来不敢接茬儿。小时候练过不少乐器,钢琴、小提琴、手风琴、吉他什么的,可没一样行的,都浅尝辄止。
②提到京剧,我总忘不了我家曾经的一个邻居,邵家和。据说他曾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徒弟,后来因为得了怪病,便不再工作,闲在家里。那时我还在上小学,每天放学后,都看见他坐在树荫下,摇把蒲扇,嘴里念念叨叨,和旁边乘凉的人们有着太多的与众不同。我一走过他身边,他就冲我笑,这让我很好奇。
③那个初秋的傍晚,天气凉爽,斜阳把树影拉得很长。我路过邵家和身边,他突然叫住我。
④“胖子,陈大爷让我教你唱戏。”
⑤“是吗?”
⑥“你这小模样,行!”
⑦我一溜烟跑开,觉得他说的天津话都跟别人不一样,还能教我唱戏?
⑧从那天起,我就跟邵家和学唱老生戏。每天放学,把书包一扔,我就奔出去找他。其实说找他并不准确,因为他早就在街角的树荫下等我。
⑨每天学戏,邵家和都给我买一根冰棍,吃好再唱。“劝千岁,杀字休出口,老臣与主说从……他一句我一句,还打着点儿。如果唱错了,他会突然让我停下:“打住打住,我说嘛来着,这个‘说’字得上口,要落在‘约’的韵上。再来。”他一边打点儿,一边跺脚,仿佛在为一个角儿指点大戏。他常说:“学嘛都得认真,人活着就得认真,对吗?”他说这京胡是马连良马老板送给他的,谁都不让摸。我唱的时候要么快了,要么慢了,总压不上点儿。这时他就顿足搓手大声说:“你怎么回事!跟着弦儿啊!过门儿没完就出来了,忙什么呀!”可我并不怕他,还恶作剧地故意不跟他的弦儿瞎唱。他装出生气的样子,更是招人发笑,当时觉得特别有意思。
⑩没过多久,他病倒了,我就不再学戏了。
⑪最后一次看见他,是我当兵离开家的前几天,再次路过曾经跟邵家和学戏的街角,他更瘦了,憔悴了很多。他手里端着那把曾经为我伴奏的京胡。“家和哥!”我几步跨到他身边。他冲我微笑:“胖子,我等你好几天了,听说你当解放军了,多好啊!你看,也没嘛送你的,这把京胡留个纪念吧。”
⑫很多年了,我一直珍藏着这把京胡。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浅尝辄止:__________
(2)顿足搓手:___________
【2】本文回忆了“我”和邵家和交往的一些事,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表。
情节 | “我”对邵家和的印象 | “我”的情感态度 |
邵家和说教“我”唱戏 | ______ | 不相信 |
______ | 认真 | ____ |
邵家和送“我”京胡 | ____ | ____ |
【3】文章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是对邵家和_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邵家和______。
【4】文章第②段和第①段都写了邵家和的“笑”,这两处“笑”一样吗?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5】有人建议把文章题目改为《记忆中的家和》,和原题目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
10、她的一双小手几乎( )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她(
)。( )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象坐在( ),( )装着( )的( )和( ),( )得( )的,( ),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 )。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异—— 暖烘烘——
(2)“她终于抽出一根”,“终于”说明了什么?
(3)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4)用“~~”画出这个片段中的联想。
(5)找出比喻句,并抄写下来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伞的故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 最后一字一句地说 买 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jiān nán,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chàn dǒu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bāo fu,喜眉笑目的说:“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请把文中拼音处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沉思良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欣喜之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第4段加标点。
【4】“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妈妈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我”对母亲的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命,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为人民服务》是_____同志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_____同志而作的演讲。
【2】请用“_____”画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3】死得“比泰山还重”是因为___________;死得“比鸿毛还轻”是因为_________。联系实际,你还知道有哪些人物的死比泰山还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长篇小说《亮剑》选段,回答问题。
狭路相逢勇者胜
大地上覆满了白雪,干燥而坚硬,刺骨的寒 风仿佛把人的脑子都冻结了,连思维也凝固了。路边几棵孤零零的槐树在严寒的侵袭下,时而;可以听到树枝的折裂声,好像它的肢体在树皮下碎裂了,偶尔一截粗大的树枝被寒风利落地刮到地上,砸在潜伏的战士们的背上。
日本的汽车队出现了,头车的驾驶棚顶上架 着两挺歪把子机枪。车厢里满载着荷枪实弹穿着黄色粗呢大衣戴着皮帽的日本士兵,满载着士兵的卡车竟有几十辆……曰军的卡车开得很慢,先头车似乎在谨慎地做搜索前进。随风传来日本士兵的歌声。懂些日语的赵刚脸色突变,轻声说:“老李,这是关东军军歌,老李,情况有变,这不是日本驻山西的部队,是刚调进关的日本关东军。兵力有两个中队,和咱们的兵力对比差不多是二比一,干不干?”李云龙注视着开近的车队,牙一咬发狠道:“狭路相逢勇者胜,干!敌人把胸脯送到咱们的刺刀尖前,咋能把刺刀缩回来?”李云龙一挥手,警卫员拉响了预先埋好的地雷。轰的一声,第一辆车被炸得粉碎,汽车的碎片、日军士兵破碎的肢体纷纷扬扬从天上落下几乎全落在潜伏战士身上。
【1】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写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一选段,你了解到李云龙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与理解
一群小鸟决定去旅行。
它们飞呀飞呀,飞到田野里,只见小草都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的样子。小鸟奇怪地问□小草弟弟□你们怎么啦□小草弟弟有气无力地说:“你不知道吗?自从附近建了几座化工厂,我们就惨啦!工厂里排出的废水烂了我们的根;冒出的黑烟呛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你看我们脸色发黄,看来都活不成了。你们快离开吧!”听了小草的话,小鸟只好拍拍翅膀飞走了。
它们飞呀飞呀,飞到森林里,只见这里树木稀少,四周十分寂静。咦!树公公的同伴都到哪里去了?小鸟十分奇怪地问:“树公公,你的同伴呢?”树公公愁眉苦脸地说:“你不知道吗?这里的人为了建工厂,造大厦,就乱砍滥伐,我的同伴都离开了我。现在只剩下我们几个年老体弱的了!你们快离开吧!”听了树公公的话,小鸟只好伤心地飞走了。
它们飞呀飞呀,飞到大海边,只见海滩上到处是破瓶烂罐、白色塑料袋。听见大海爷爷正在唉声叹气。小鸟奇怪地问:“大海爷爷,你为什么叹气呀?”大海爷爷气愤地说:“你们不知道吗?自从这里成为旅游景点后,人们玩得倒开心,我可倒霉了。人们把不要的东西扔在我身上,把吃剩下的食物倒在我身上,日子一久,我就成了垃圾场了。你看我现在全身发黑,还散发着臭气!你们快离开吧!”听了大海爷爷的话,小鸟难过地飞走了。
小鸟一边飞,一边大声呼唤:“快来救救我的朋友们!快来救救我的朋友们!”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好奇——(________) 长吁短叹——(___________)
静寂——(________) 垂头丧气——(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里加上标点符号。
【3】小鸟在旅行的过程中,都和谁进行过交谈?谈了些什么?请简要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最后一句话重复了一遍,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怎么样才能救小鸟的朋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做事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他非常仔细地研究挂在图书馆墙壁上的世界大地图。(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说,让我放学后到她办公室去找她。(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书,能使不安的心变得宁静,能使平淡的人生变得丰富。(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⑴有谁不知道这种华美的蝶蛾?(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蜘蛛最终缚住了这只强有力的苍蝇。(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我对儿子说:“把笼子放在那儿,跟我走。我们去看一样稀罕的东西”。(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大孔雀蛾在飞舞。(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做作业时要认真,尽量避免不出现差错。(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老师对我们说 :“你们要好好学习,争取考入大学,我也就欣慰了!”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否能依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列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不能重复)。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
如果你是__________,就 __________ ;
如果你是__________ ,就 __________ 。
(6)你积累谚语了吗?写下来三条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每题1分,共7分)
(1)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缩句)
(2)老人又一次梦见了狮子。(扩句)
(3)天安门广场红旗翻动。(改为比喻句)
(4)小鸟在树枝上唧唧喳喳地叫。(改为拟人句)
(5)看到数十只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我们懊悔极了。(改为反问句)
(6)铁路要经过许多高山,要开凿隧道。(改为双重否定句)
(7)蔺相如对秦王说:“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改为转述句)
21、作文。
生活就像一本百科全书,它会给我们很多启示,生活中的启示无处不在,请你选择一件给你启示最深的事,并把这件事的经过及感受写清楚,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