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很据语境补充相关内容。
(1)每次看到年轻人浪费粮食,爷爷都会感慨一番:“常将有日思无日,________________。”
(2)对于台湾问题,我们的态度是: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以尺寸与人。
(3)常言道:“近水知鱼性,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百姓官,就应该亲近群众,了解群众,才能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
(4)在干部座谈会上,遂溪县委书记骆华庆认真倾听了年轻干部们的发言,并与大家互动交流,大家纷纷表示:“_________________,胜读十年书。”
(5)“苟利于民,不必法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到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引用的经典名句。
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面八方去吧。(_________)
(2)有的人在工作、学习中缺乏耐性和韧性,他们一旦碰了钉子,走了弯路,就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研究才能。(_________)
(3)遇到没发挥好的运动员,您会拉住他的手,温柔地鼓励他别放弃。 (_________)
(4)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_________)
3、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最近读的书。(最少写三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面句子中字词的意思,并翻译最后一句话。
(1)通国之善弈者也 善:(__________)
(2)虽与之俱学 之:(__________)
(3)孔子不能决也 决:(__________)
(4)为是其智弗若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chā yāng______ biān pào______ duàn liàn______ yán jùn______ chōu yē______
fěi cuì______ zhēng róng______ cán bào______ zhàn shuǐ______ juān zèng______
6、课文理解。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诗的第一句以______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千古边关月夜图,暗写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紧承上句,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四句,由______转入______,既含蓄委婉地____________,又侧面烘托了____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写出下列词的意思。
(1)等闲:________________ (2)浑:________________
(3)清白:________________
【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灰的前身——石灰岩需要经过________和_______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岩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石灰岩的____________。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体现出的石灰的精神,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精神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灰吟》是一首( )
A.送别诗 B.山水诗 C.咏物诗
【4】《石灰吟》一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8、朗读古诗《江上渔者》,完成练习。
【1】把诗句补充完整。
江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鲈鱼美。
君看___________,出没_______________。
【2】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括号里。
mó méi
(1)君看一叶舟,出没(_____)风波里。
(2)小明今天没(_____)有去上学,因为他生病了。
sì shì
(3)春天来了,大丽花开了,把这朴素的院子点缀成花园似(_____)的。
(4)他似(_____)乎有一点不高兴。
dàn tán
(5)一个弹(_____)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
(6)他弹(_____)奏的乐曲非常好听。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渔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一填。
《江上渔者》的作者是_________代的_________。反映了_________,唤起人们对的注意。
【5】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诗意写诗句。
(1)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课内选段,回答问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片段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1】请概括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段话写了小女孩哪几方面的痛苦?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那双拖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片段有三个破折号,请指出每个破折号是哪一种用法,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破折号的用法:A.表示注释 B.表示转折 C.递进
①第一个破折号( )
②第二个破折号( )
③第三个破折号( )
【5】“小女孩没注意这些”,“这些指 ,这是因为 ,“她可忘不了这个”,“这个”是指 ,这样对比写,突出了 。
【6】改写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朗读这段课文时,应该采用怎样的语速语调?( )
A. 轻松快速 B. 缓慢低沉 C. 缓慢高昂 D. 快速低沉
10、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材料二)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1】以上材料选自《______________》一文,是为了纪念_____________。
【2】请将材料一中的横线处补充完整。
【3】关于本文的写作方法,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演讲稿,也是一篇记叙文。文中多次引用名人名言,是为了让自己的表达更有说服力。
B.这是一篇演讲稿,也是一篇说明文。文中使用了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不同的人死的价值是不同的。
C.这篇演讲稿中,作者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对比等方法逐层分析证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4】材料一的第一句话与第二、三句话的关系是( )
A.因果关系 B.并列关系 C.先概括后具体
【5】历史上,死得“比泰山还重”的人物有焦裕禄、________等;死得“比鸿毛还轻”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等。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病人
①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左侧台阶上,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②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③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转身走进了大楼。
④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报警声,最后上来的那个人没有出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⑤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显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
⑥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呢?”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⑦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
⑧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立刻关上了电梯门,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1】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清澈:________________
【2】“她”做了哪些被人认为“不太正常”的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在横线上。
①当电梯超载时,主动挤出来等下一趟→②___________→③热心地告诉小伙子口腔科病房的地点→④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推想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⑦自然段: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当时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⑧自然段,戴眼镜的女士当时心情________,她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答题。
(1)第①段中划线句子属于_________描写,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中划线句子属于(_____)描写。(多选)
A.语言 B.动作 C.神态 D.心理
【5】文章以《病人》为题,表面上,“病人”指_________(文中的谁),因为___________;实际上,“病人”指_______(文中的谁),因为____________
【6】结合上下文,你认为她是个怎样的人?你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开头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与赏析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或。
【1】诗中两个“活”,两个“死”各有什么不同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2~4接围绕着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对两种人作了具体的形象对比。请概括出各小节从哪个方面进行的对比?
(1)第2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有的人”中的第一种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种人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种人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通过集中、凝练的语句,突出了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3)贯穿全文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点出“有的人”是谁,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不点明,读者也知道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①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③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④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⑤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搜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⑥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可以概括选文内容的选项是( )
A.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B.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C.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D.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搜查。
【2】读画“——”的句子,完成练习。
(1)从“不论……总是……总是……”这一组关联词表明___________
(2)从文章的“含糊回答”中,可以感受到父亲对工作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3)画“ ”的句子是对父亲______的描写,表现了父亲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4、阅读理解
竺可桢爷爷是我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他一生有着对气象学、气候学和地理学的执着献身jīng shén,率先对台风、季风、气候区域、农业气候、物候、气候变迁等进行yán jiū,其中一些成果达到国际水平。竺爷爷一生发表kē xué著作近300篇,晚年写的《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和《物候学》等专著,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zhòng yào意义。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词语。
jīng shén________ yán jiū________
kē xué________ zhòng yào________
【2】通过阅读这个片段,我们知道竺可桢爷爷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
【3】“奠基人”是什么意思?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 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江南风景如画,怎么比得上我的家乡美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抗震救灾英雄的故事,我们怎能不为之肃然起敬?(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完作业后,我们要认真改正并检查作业中的错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子很快就过去了。(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我送小王出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带弟弟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祖国的土地宽广、美丽。
改写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动人事迹令人难忘。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型转换。
(1)广场上那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水向前流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人笑着对我说:“30年后,我请你到海底世界喝茶。”(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广场。(按要求改写句子)
1.孩子们把鞭炮点燃了。(改成 “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夕真热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姥姥对小红说:“春节放假, 来我家住几天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京是城市。 北京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明的奶奶在农村,他的爸爸悄悄给了奶奶一些零花钱,妈妈知道后,和爸爸闹别扭,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劝他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