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日积月累。(6分)

(1)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   ,我应该在烈火与  

(2)种树者必培其根,  

(3)人非生而知之者,  

(4)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  

 

2、请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分类。

___假虎威 ___公移山 ___灾乐祸 ___营狗苟

___生非 —___不染 宠___不惊 ___垂不朽

①褒义词有__________

②贬义词有__________

3、《跨越百年的美丽》的作者是_________这是一篇赞美_________的文章,文章以________为主线,表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_________,而在于__________

4、火眼金睛(我能分辨它们的不同,然后组词)。

玛(   )   泣(   ) 

码(   )   拉(   ) 

薄(   )   曼(   )

簿(   )   漫(   )

5、我能照样子写几个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

:—— (   )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

不要人夸好颜色,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2先解释字词的意思,再解释诗句。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满:__________ 清气: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梅花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诗的前两句______(写实 抒情言志),强调“我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素净、雅洁;后两句_______(写实 抒情言志),说明梅花不是为了要让_________,只是_________________

5从作者描写梅花的诗句中,你感悟到了梅花的哪些品格、精神?联想到了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①石灰吟:赞颂石灰。②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④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⑤人间:人世间。

1这是一首(  )。

A.送别诗 B.山水诗 C.咏物诗

2试着用“/”画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3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我体会到了石灰__________的精神;读了后两句中的“浑不怕”,我想到了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还让我想到了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古诗,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思乡诗。

B.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C.后两句表达出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D.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思想。

5联系本课中学习的三首古诗,你觉得这首古诗和哪首古诗的写作方法是相同的?相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卜算子·咏梅》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陆游

风雨送春归,   驿外断桥边,

飞雪迎春到。    寂寞开无主,

已是悬崖百丈冰,   已是黄昏独自愁,

犹有花枝俏。   更著风和雨。

俏也不争春,   无意苦争春,

只把春来报。    一任群芳妒,

待到山花烂漫时,   零落成泥碾作尘,

她在丛中笑。   只有香如故。

1两首诗在题材和体裁上的相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梅花形象有何不同?借梅花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花各长在什么地方?这么写各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田野里的争论

田野里,有一块稻田,紧挨着的是一块白菜地。秋天来了,阳光灿烂地照着,稻谷快成熟了。稻谷们忍不住感慨:“多好的阳光啊,让我们的内心充满着金色的渴望。这时,可千万别下什么雨。”

白菜说:“太阳有什么重要的?这时最好下场阵雨,我们的嗓子都干了,雨水才是生命的源泉!”

稻谷和白菜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时,一条蚯蚓说:“阳光和雨水同等重要,你们都只是从自己现在的需要出发,这是不对的,我们思考问题要全面。”

1短文共有_____个自然段。

2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量词。

_____蚯蚓   一_____稻田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填序号)

①雨水②阳光③土壤

稻谷需要_____,因为它让稻谷们内心充满金色的渴望。白菜需要_____,因为它是生命的源泉,可以滋润嗓子。

4读完这则寓言故事,我明白了( )

A.我们需要什么,什么就重要

B.阳光和雨水同样重要,我们思考问题要全面

C.我们要为他人着想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

每当看到现在的孩子背着那印满各式各样卡通画的精致书包上学时,我就会想起属于我的第一个书包。那是个花格子书包,妈妈做的。

七岁那年,我终于拥有了上学的资格,可是我没有书包。那时,我们乡下的孩子最常背的就是用花布拼成的花格子书包。每当同学们谈论谁的书包上哪块花布多么好看时,我都会躲得远远的,心里却一遍遍地喊着:我也要一个花格子书包!

一天,我终于向母亲开了口。“家里没有碎花布。”妈妈平静地说。“我要!”我固执地坚持着,却不敢看妈妈的脸。家里的窘境我是知道的。成年不做新衣服,连在旧衣服上打块补丁的布,妈妈都要翻箱倒柜地找上半天,哪里还会有多出来的碎花布给我做书包呢?

面对我的倔强,妈妈没有再说话。

从那以后,我发现从来不喜欢串门的妈妈开始串门了。对于寡言少语的她来说,和人谈天说地是多么吃力的事情!有好几次,在一边玩耍的我发现她的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通红的。不知串了多少家的门,不知有过多少次艰难的开口,也不知道遭受了多少次羞辱和拒绝,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碎花布。

开学的前夜,妈妈把书包做好了。美丽的图案,细密的针脚——这真是一只可爱的书包。我还惊喜地发现,书包里居然还有一个夹层。这可是我们村独一无二的新设计啊!我兴奋地把书包看了又看。一抬头,我忽然看见妈妈的脸,她的眼神十分安恬。“好好学习”她依旧平静地说。

躺在床上,我的泪水忍不住淌了一脸,愧疚和不安开始一点一点地吞咽我的喜悦和满足。我知道这书包意味着什么。这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妈妈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这道道匀净的丝线是妈妈那颗绵延万里却从不言爱的心啊!

第二天上学时,我郑重地背上了这只书包,虽然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后来,它一直陪伴我读完了小学和初中,直到它不能再用,我也依然保存着它。因为我知道:这只书包必定是世界上最珍贵最美的书包。

1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给本文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目(   )。

A.最美的书包 B.花格子书包 C.卡通书包 D.我的书包

2书包做好以后,“我”的情感经历了三个阶段,请从文中选择相关词语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1)有好几次,在一边玩耍的我发现她的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通红的。

这句话是对妈妈的________描写,“通红通红”与上文的词语_______相照应,说明妈妈____________,表明了______________

2)躺在床上,我的泪水忍不住淌了一脸,愧疚和不安开始一点一点地吞咽我的喜悦和满足。

“我”为什么感到愧疚和不安?从此以后,“我”是怎样对待这个书包的?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一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这篇文章,你是否也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你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四字词语)来形容你的母亲;你还会用孟郊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歌颂天下的母亲。

11、课内阅读。

到了星期二的黄昏,圣彼得斯堡镇仍然笼罩在一片悲伤之中,两个走失的孩子还没有找到。镇上的人们已经为他们作了公开的祈祷,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私下里为这两个孩子作了祈祷,诚心诚意地(祈求 请求)他们平平安安,但是依然没有从洞里传来好消息。大多数搜索的人已经放弃了搜寻孩子这件事,回到镇上继续干他们平日的活儿去了,他们认为孩子明摆着是找不回来了。撒切尔太太病得(厉 历)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人们听见她呼喊孩子,看见她每次抬起头侧耳听上好久,然后一边(叫唤 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垂下头去,那情景真是让人心(粹 碎)。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到了晚上,镇上停止了一切活动,整个小镇被蒙上了悲伤与凄惨的阴影。

【1】将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词打上“√”。

【2】从文中找出两对近义词。

____——____    ____——____

【3】用“  ”画出描写撒切尔太太动作、神态的句子。

【4】这一自然段的段意是什么?

__________

12、 春蚕

   春天是养蚕的季节。每到这时候,我常常想起母亲来。解放前,我们家很穷,母亲就靠养蚕换点儿钱,给我们姐弟俩交学费。

  我们家门口有几株桑树。春天一到,桑树刚发出新芽,母亲就照例拿出几张蚕种来。每张蚕种不过一尺见方,上面布满了比芝麻还小的褐色的蚕卵。等桑叶长到榆钱大小的时候,蚕种上便有许多极小极小的蚕在蠕动。蚕的生命就是这样开始的。

  母亲微笑着,把这些小生命抖落在小匾里。匾里已经撒了一层剪成细丝的嫩(nèn)桑叶。这是母亲带着我从桑树上摘来的,擦得干干净净,剪得又细又匀。

  蚕一天天地大起来,桑叶也一天天地剪得粗起来。等蚕长到半寸来长的时候,小匾换成大匾,就开始喂整片的桑叶了。每天清晨,姐姐把桑叶采回来,母亲吩咐我洗了手,用毛巾把一片片桑叶擦干,再轻轻地均匀地撒在匾里。

  蚕越来越大了,呆在一个匾里太挤了,就分成两个匾,再分成三个匾……匾一个又一个地增加着。母亲带着我和姐姐把隔壁的一间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当作养蚕室,把七八个匾都搬了进去。每天深夜,母亲总要起来添桑叶。我一觉醒来,常常看见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闪闪的烛光照着她那带着皱纹的慈祥的脸。

  推开养蚕室的门,立刻传来一片沙沙的声音,像下雨似的。那是蚕在大口大口地吃桑叶。那些日子,采桑叶的担子就落在父亲的肩上。父亲用很大的桑剪把桑叶连枝剪下来,成捆地背回来。

  蚕快上山了,母亲一夜要起来两次,累得她腰酸背痛。我和姐姐也常常起来帮忙。母亲把蚕沙大捧大捧地从匾里清出来,姐姐把桑叶大捧大捧地放进匾里。我用簸箕接蚕沙的时候,总看见母亲的额角上渗着汗。

  上山了。它们被捉到用一束束麦秆扎成的上。几天以后,上结满了白的黄的茧子。母亲一面摘茧子,一面轻轻地对我和姐姐说:孩子,上学得用功啊!这学费可来得不易呀……”

  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13、文学名著阅读下面的连画,完成下列各题。

 

1从连环画的内容来看,   ,名 ,字   所骑骏马的名字是  

2下列选项中与全部有关的故事情节是( )

A. 刮骨疗毒   三顾茅庐   击鼓骂曹   辕门射戟   单骑救主

B. 舌战群儒   七擒孟获   煮酒论英雄   割须弃袍   跃马过檀溪

C. 怒鞭督邮   三气周瑜   温酒斩华雄   截江夺阿斗   群英会中计

D. 败走麦城   水淹七军   过五关斩六将   华容道捉放曹   千里走单骑

3"在《三国演义》中以忠、义、勇、谋、傲著称于世,请分别写出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

:   ;义   ;勇   ;谋   ;傲  

14、课外阅读训练

寂静除夕夜

每当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20年前的那个除夕夜。那是   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XXXXXXX”

消息传来,母亲当即昏厥,待醒来已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个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

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

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一天可挣得5分工。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她有个怪癖,平日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碗,直至声嘶力竭动弹不得。

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春节临近了,按乡村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早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夕夜吃年夜饭放鞭炮则是永年好运的预兆。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瘁,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母亲接二连三的发作,我实在是怕了。

于是,姐姐带着我们出发了。

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一户姐弟四人便一字儿排开,齐齐下跪,告诉她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就这样我们不过走了十多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十传百,再后来家家户户都陆续出来人了。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苦命的孩子,我们都晓得,不用磕头了,我们不放鞭炮,一个也不放。我牢记着姥姥的叮嘱,拼命忍住泪水,然而,我却分明看见,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后,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准备即将面临的灾难。先是将乡亲们偷偷援助的家什一转移到母亲够不着的地方,然后让年幼的我上床休息,他们四人则和衣而坐,围着小火炉静静地等候鞭炮声给这个家带来的灾难。"

那一夜好长好长,躺在被里的我怎么也睡不着。只听姥姥轻声吩咐8岁的二姐守前门,11岁的哥哥守后门,她和姐姐则设法招架母亲,二姐和哥哥的任务是坚决别让母亲跑出屋。

也不知过了多久,公鸡的啼鸣声将我唤醒。那一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始终未曾响起,整个村庄热在一般鸦雀无声。好心的人们为了不让我们这个风雨飘摇之家雪上加霜,摒弃了几千年来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夕也没放鞭炮。

以后的日子好过得多,被判刑15年的父亲只关了一年便得以平反昭雪。父亲出狱前母亲奇迹般康复了。再后来政府又补发了父亲的工资,并将我们全家迁居城镇,就此我们告别了那一方乡土,告别了那些善良的人们。

20年过去了,岁月的流水冲淡了许多记忆,但是,那个寂静的除夕夜却令我永生难忘,乡亲们善良的义举时时感染着我。熟识的人都说我特富同情心,因为我被乡亲们关爱过。我深深懂得,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也会给别人带来终生的慰藉,一如我,一如我们全家。我再次遥望远方,默默祈祷:愿你们永远平安。

1文章所叙主要事件发生的时间:_______ ;地点是:_______  。人物是 __________   

2我会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万籁俱寂(        沸反盈天(       幸福(     

3文中写我们一家人静静地等候鞭炮声给这个家带来的灾难。这个灾难是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好心的人们……摒弃了几千年来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夕夜也没放鞭炮。为什么乡亲们在除夕夜没有放鞭炮?这表现了乡亲们怎样的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

5寂静除夕夜那件往事对我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造成母亲精神失常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尾写我深深懂得了……”我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为字句

①那位先生很快把邮票撕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把苹果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布谷鸟在树枝上鸣叫,树下有一丛花。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么大的困难不都解决了吗,我们还能被这点小事吓到?

改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这个美丽的地方。(改“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周日能去看画展,我必须周六写完作业。(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芦苇从泥土里长出了新芽。

改成拟人句:

(2)我们中卫市的变化真大。

改成反问句:

(3)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修改病句:

(4)汹涌的洪水迅速冲走了正在河边饮水的大象。

缩句:

(5)这山中的一切,每个都是我的好朋友。

改成双重否定句:

(6)小强的妈妈对小强说:我今天要加班,你自己做饭吃。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19、 改写句子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班长摸摸嘴说:“我早就吃过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缓缓到来。(仿照句子写一句表现景物变化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请你选择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把题目《那是一次________的尝试》补充完整,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