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照样子,写词语:

(1)例:千 锤 万 凿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粉骨碎身

__________

2、读《秋词》,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表达了对秋的什么迥异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诗最可贵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如何理解第一首诗中的“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具体形象简要说说最后两句诗对你人生态度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多音字拼音,并组词

1.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匙: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表示年龄都有专门的代称:

二十叫_______  三十叫_______  四十叫_______  六十叫_______

5、《红楼梦》中,因吃酒醉卧怡红院的人是_____,最泼辣狠毒的女子是_____,最具有管理才能、大胆改革的女子是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词句,并完成练习。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词句。

【2】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B.唤取:呼唤,询问。

C.啭:鸟婉转地鸣叫。

D.因风:因为风势。

【3】词的上阕,一个“_______”字直接道出了词人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来与自己同住。词的下阕,通过黄鹂“___________”,写出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______之情。

【4】在这首词中,运用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将__________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__________的喜爱。

【5】美好春光的流逝总是让人感到无限惋惜和伤感,请你再写出两句类似的诗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注释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神秀,阴阳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齐鲁: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阴阳:阴指山北,阳指 山南。割:分割。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望,眼眶像要裂开了。眦,眼角。会当:一定要。

1结合注释翻译这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入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山青花欲燃这句中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作出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并完成练习:

大海的呼吸

大海会呼吸吗?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你到海边去看看;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向岸边,习溅起朵朵浪花。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水浸没了,沙滩和岩石都不见了。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了回去,你曾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

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能不能利用海潮这匹烈马呢?人们用实际行动作了肯定的回答。早在1912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

 有人作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

1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显现________       隐藏________      停止________

2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威风凛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  支)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拢  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  般)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振  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选择括号内正确的汉字。

________(只  支)飞蛾               ________(拢  扰)

________(股  般)生命的力量        (振  震)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微弱——________    含糊——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表现小瓜苗的生命力非常顽强的句子。

4作者为什么要放掉小飞蛾呢?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个短文,说说你对生命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在线

父亲留下的书香

我们这个寻常百姓家,收入不多,住房又小,挤巴巴的,连一个书橱也放不下。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以从家里的桌上、凳上、床头枕边到处堆放着的书本看出,更能从我和妻子、儿子饭后(xiá)____1____余常常是各人手执一卷昭然可见……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亲传留下来的哩。

我父亲别无嗜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陶醉其中。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一本本苦书——这,说来就话长了。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我们为此忧心忡忡(chōng)。这时我发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医书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苦不(shì)____2____。父亲还钻研一本《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药,又做针灸治疗。后来连我们兄弟姐妹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效果。奇迹终于降临了,卧床数年的母亲(突然 居然 忽然)下床了!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为了给母亲做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刺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替我母亲针灸治疗……母亲的病治好了,她享受到古稀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儿的父亲却在65岁离开了我们!

父亲留给我们的有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

1在文中横线处写上汉字。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

(1)陶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忧心忡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1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________关系。

(2)“书香门第书香弥漫中的书香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2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叠用是指______苦书是指_______

5读最后1个自然段,画线句子中很多很多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早晨,我到洗手间去洗脸,发现昨晚放在这儿的空盆里竟盛满了水。这是怎么回事呢?“嘀嗒,嘀嗒”的水声,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我没能把水龙头关紧,水滴到盆里,时间长了,无数的小水滴就汇成了满满一盆水。

看着这盆水,我想起了一件事:

周总理小时候学习很努力,他的作文写得又快又好。每次作文,总是在其他同学刚写了一半时,他就早早交了卷,到阅览室看书去了。在一次作文课上,他像往常一样,又早早交了卷去看书。同学们忍不住问老师这是什么原因,老师没有回答,从他的书包里拿出一个本子交给同学们看。大家翻开本子,都吃了一惊,本子里每一页都工工整整地写满了字,是他写的读书笔记和摘抄的好词好句。同学们看了都赞不绝口地说,周恩来是个会学习的有心人。这时,老师语重心长地说:“知识在于积累。周恩来做得很好,我希望你们像他那样,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将来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知识在于积累”今天的这件事,使我对这句话有了进一步理解。我想:如果我们能有小水滴的精神,我们的知识一定会更加丰富。

1把第一自然段中“一下子明白了”换成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文中“今天的这件事”指___________

4小水滴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上题目: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你一定有许多收获,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1948年5月25日,这是一个董存瑞用生命擎起的日子,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

那一天,董存瑞所在的爆破组的任务是炸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碉堡和炮楼。董存瑞带领战士向敌人的炮楼冲去,一鼓作气把四个炮楼和五个碉堡炸上了天,隆化中学的“铜墙铁壁”被撕开了个大口子,但还有一座旱桥上的桥形碉堡在不停地吐着火舌,挡住了部队前进的道路。

李振德抱着炸药包冲向碉堡。他机智地跃进,眼看就要冲出火力网了。不料,一颗子弹打到了雷管,“轰——”李振德牺牲了。

“老李!”董存瑞伤心极了。他对指导员说:“我来!隆化不解放,就是我没完成任务。”指导员沉思了一会儿,答应了。董存瑞郑重地交给指导员一个小包,说:“如果我牺牲了,这就是我最后一次交党费。”“不!”指导员眼里含着眼泪,“你的党费还没交到头,我等你回来。”

董存瑞抱起炸药包,和郅顺义一前一后配合着前进。密集的子弹从耳边飞过,董存瑞带着愤怒,带着仇恨,带着一腔热血,冲出了火力网,到了桥下。这里桥底光滑得很,炸药包放低了炸不着桥上的碉堡,放高了又没有支撑点,董存瑞急得团团转。眼看总攻的时间就要到了,头顶是敌人狂扫的机枪,远处是心急如焚的战友,一分一秒是那么珍贵。董存瑞使劲用枪把在桥墩上凿啊凿,想凿出个洞来,但混凝土桥墩非常结实,怎么凿也无济于事。

总攻的号角吹响了。董存瑞毅然举起炸药包,用他的血肉之躯做成了支撑点,坚定地拉响了导火索。随着一声巨响,火光四溅,浓浓的黑烟弥漫天空。为了战斗的胜利,董存瑞献出了他年仅19岁的生命。 

中国人民永远铭记这个日子——1948年5月25日。朱总司令亲自为董存瑞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我们永远怀念这位英雄。

【1】短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根据短文补全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____→目睹战友牺牲,董存瑞决定自己上→ __________ ____

【2】短文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补全下面的句子。

战斗结束了,战士们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怀着______,怀着______ ,来为牺牲的战友们送行。

【3】读文中几处画“ ”的句子,这几句话主要从____________

两方面对董存瑞进行了描写。我们从中感受到董存瑞是一个________的人。

【4】短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说说短文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朱总司令的题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

读到朱总司令的题词,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奇妙的克隆》(节选),完成下列练习。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插条繁殖。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融合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共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1节选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A. 动物的克隆 B. 植物的克隆

2第二段文字中加点词语正常的作用是( )。

A. 排除特殊繁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B. 还可能有其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C. 还可能有其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灵活的特点

3第三段文字引用孙悟空的故事的用意是( )。

A. 表明我国关于克隆的设想在世界上是很早的。

B. 表明文章是按照由植物到动物的顺序来介绍的。

C.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克隆的含义,增添说明的趣味性。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难道英语不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感叹句:把下面句子改写成感叹句。

山林里的小鸟叫声清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们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浏览”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练习。

1.鸟怎么会是恐龙变的呢?

改为陈述句: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人们以为赫胥黎发疯了。因为在人们看来,恐龙早已灭绝。

因为   ,所以  

3.用画线的词语造句。

这个标本会不会就是那种由恐龙向鸟演变的过渡性生物?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会想起少年。

扩句)

(2)一位 从后台    白发老者  灯光下  矮小结实  走到。

(连词成句)

(3)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

(缩句)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在我们心目中,老师是挺拔的大树,能够为我们遮风挡雨;老师是_______,能够________;老师是______,能够________。(仿写句子)

(2)我们举办并策划了一次终生难忘的毕业联欢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

(4)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了“我”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激之情。

(5)有的人在工作、学习中缺乏耐性和韧性,他们一旦碰了钉子,走了弯路,就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研究才能。

句中“碰了钉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习作要求:成长路上,我们要坚守初心,懂得拒绝。比如;拒绝拖延,惜时如金;拒绝谎言,一诺千金;拒绝自私,精诚合作;拒绝懦弱,勇往直前……。请以“学会拒绝”为话题,回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还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注意事项∶1.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2.文章不能超格写,也不能写在草稿纸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