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原文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她现在同过去判若两人了,(   )听课认真,(   )精神焕发,自信十足。

2、他信守了10年前的诺言,(   )用这样奇妙的方式传送这份礼物。

3、当小企鹅从壳中探出湿漉漉的小脑袋,惊奇地打量外面的世界时,第一眼见到的(   )妈妈,(   )疲惫至极又欣喜至极的爸爸。

4、(   )求得别人的帮助,(   )靠自己的力量与智慧解决。

5、(   )没有图书馆,(   )没有实验室。

6、宇宙的万物中都蕴涵着音乐,(   )是在季节的变换、心脏的搏动中,(   )在苦与乐的循环中。你不要置身其外,而应当融入其中,那么,你就会汇入这雄壮的节奏里。

7、这正是它的不俗出。它(   )被人欣赏而生长,(   )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8、但我要说,(   )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   )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

9、(   )付出多大代价,(   )要把这件事完成。

10、许多像我一样敏感的人,(   )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   )会过分懊恼。

11、这时它们已(   )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润,(   )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12、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   )狼会咬它们,(   )人们给它们戴上了铃铛。

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温文尔(  ) 著作等(  ) 远(  )重洋   (  )瓜烂熟

勤能补(  ) 若有所(  )  (  )起直追   满腹经 (  )

(1)要想深入理解一篇课文,非得把这篇文章读得( )不可。

(2)巴金爷爷一生勤于创作,可谓是(   )。

(3)生物学家童第周的事让我(   ),我知道头脑思维不灵活不要紧,(   ),我一定竭尽全力去努力拼搏。

3、豆蔻年华,指的是人生哪个时期?________

4、补全成语或根据拼音写出正确汉字

巧妙绝______ 抑扬顿______   言简意______

无动于______ 眼花______

______   渊______   臂______

______   锡______

5、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对比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两首诗都是描写__________(季节)的,却各有特色。《钱塘湖春行》看似白描,实则重点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春夜洛城闻笛》中触发诗人故园之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诗句回答)。

2对比这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春夜洛城闻笛》

《钱塘湖春行》

诗的体裁不同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表达的情感不同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给人的感受不同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塘湖春行》这首诗,诗人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美丽的景象。

B.《钱塘湖春行》结尾两句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感叹。

C.《春夜洛城闻笛》首句中“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D.《春夜洛城闻笛》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7、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完成下列各小题。

【1】这首诗描述的传统节日是(  )

A.元宵节

B.上元节

C.中秋节

D.端午节

【2】该诗以写景起,前两句中照应题目“望月”的词语是(  )

A.中庭

B.地白

C.冷露

D.桂花

【3】“尽”在诗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是(  )

A.完毕

B.达到极限

C.都,全部

【4】下列古诗朗读断音正确的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

B.冷/露无声/湿/桂花。

C.今夜/月明/人尽望,

D.不知/秋思落/谁家?

【5】下列不是抒发诗人思念家乡之情的诗句是(  )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6】对古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该诗是作者王建在元宵佳节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

B.“无声”二字细致的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更衬托出夜的寂静。

C.“落”体现出动态轻盈的美感,仿佛秋思随着月色飘临人间。

D.该诗描绘了一幅凄冷幽静的月夜图,借景抒发思念家乡的愁苦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为人民服务(节选)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1“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画“_____”的句子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

A.承上启下 B.总结全文

3选文的第七句话再次重申了“_____________”的生死观。

4根据选文所讲,怎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长篇小说《亮剑》选段,回答问题。

狭路相逢勇者胜

大地上覆满了白雪,干燥而坚硬,刺骨的寒 风仿佛把人的脑子都冻结了,连思维也凝固了。路边几棵孤零零的槐树在严寒的侵袭下,时而;可以听到树枝的折裂声,好像它的肢体在树皮下碎裂了,偶尔一截粗大的树枝被寒风利落地刮到地上,砸在潜伏的战士们的背上。

日本的汽车队出现了,头车的驾驶棚顶上架 着两挺歪把子机枪。车厢里满载着荷枪实弹穿着黄色粗呢大衣戴着皮帽的日本士兵,满载着士兵的卡车竟有几十辆……曰军的卡车开得很慢,先头车似乎在谨慎地做搜索前进。随风传来日本士兵的歌声。懂些日语的赵刚脸色突变,轻声说:“老李,这是关东军军歌,老李,情况有变,这不是日本驻山西的部队,是刚调进关的日本关东军。兵力有两个中队,和咱们的兵力对比差不多是二比一,干不干?”李云龙注视着开近的车队,牙一咬发狠道:“狭路相逢勇者胜,干!敌人把胸脯送到咱们的刺刀尖前,咋能把刺刀缩回来?”李云龙一挥手,警卫员拉响了预先埋好的地雷。轰的一声,第一辆车被炸得粉碎,汽车的碎片、日军士兵破碎的肢体纷纷扬扬从天上落下几乎全落在潜伏战士身上。

1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写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一选段,你了解到李云龙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完成练习。

   聂耳全身心地投入了音乐创作。他一遍又一遍地朗诵者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他仿佛听到了祖国母亲对儿女的呼唤,仿佛看见了抗日勇士在浴血奋战。他忘了吃饭,忘了睡觉,一会儿在钢琴上弹出激昂的音调,一会儿在房子里来回疾走,一会儿又挥动臂膀高唱起来。巨浪般的旋律在他心底翻腾,又从笔端奔涌而出,化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谱。

1读句子,写出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1)他仿佛听到了祖国母亲对儿女的呼唤

     仿佛_________      呼唤_________

2)巨浪般的旋律在他心底翻腾,又从笔端奔涌而出。

       翻腾_________         奔涌________

2文中两个忘了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一会儿在钢琴上弹出激昂的音调,一会儿在房子里来回疾走,一会儿又挥动臂膀高唱起来。

  从三个一会儿我们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文理解。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1这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有一死,或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1)固: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

(2)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的死是重于泰山的?怎样的死是轻于鸿毛的?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

13、没有人喝彩的工作

有一天,我从学校里跑出来,流着泪,很( )地走回家。

妈妈抱着我弟弟,站在门口。弟弟向我招手,妈妈亲切地微笑着,欢迎我回来。

但是,我那带着眼泪的脸,使妈妈很惊奇。她连忙拉着我的手,一边走进去,一边问我说:为什么这般伤心?

我一边抹(mā mǒ)着眼泪,一边呜呜咽咽地说:妈妈,我想要做的事,老师总不让我做。

呀!到底是什么事?妈妈温和地问我。

学校开家长会……要演节目……但是老师不让我当主角(jiǎo  jué),却只要我在后台工……工作!那小龙平时很不爱文艺,这次反做了!我呜呜咽咽,连话也说不清楚。

妈妈伸出手来,要我看看她戴着的手表。

云,你看,这手表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妈妈一面擦干我的眼泪,一面(  )地问。

那是一块玻璃,两根指针。我回答说。

妈妈把弟弟放在一旁  脱下手表  把表壳打开  又问我说  你看里面是些什么是小齿轮和螺丝  这时我完全忘记了我的伤心事  妈妈继续说:当表的指针不走,或走得不准的时候,别人就会说这表是徒有外表。可是怎样才能使它会走,并且走得准确呢?就得靠这些小齿轮和螺丝,也就是这些别人看不到的部分。停了一会儿,妈妈又望着我(   )地说:这是没有人喝彩的工作,但却是重要的,而且是不能够没有的工作。听了妈妈的话,我( )。

1画去文中不正确的读音。(1分)

2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2分)

恍然大悟 意味深长 悲哀 伤心 温和 柔和

3给第9、10自然段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4分)

4读文中画_____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4分)

句中的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重要的,而且是不能够没有的工作?(2分)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无人喝彩的工作还有很多,试举一列。(2分)

 

 

14、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做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1】猜猜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踟蹰: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藻警人: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描写林黛玉荷锄葬花的句子找出来,画上“ ”。

【3】猜一猜:林黛玉读的书是( )

A.《西厢记》

B.《汉宫秋》

C.《迷青琐倩女离魂》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概括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山川、田野和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没剩些什么。(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都认为《宝葫芦的秘密》这部动画片最好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木兰爹的年纪大了,弟弟还小。木兰决定替父从军。(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的武艺好,一定能得胜归来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花将军英俊威武,怎么可能是女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

(1)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缓缓到来。(仿照句子写一句表现景物变化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原句:鲁肃答应了为诸葛亮借二十条船的要求。

(1)改写成带“把”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写成带“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第四部分:习作。

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题目:我的理想

要求: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注意书写要工整,条理要清晰,不写错别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