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卖火柴的小女孩》是_________(国家)著名童话大师_____________写的,我还知道他的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中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词内容填空。

(1)《渔歌子》是   代词人 的作品。词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有       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天景物图。

(2)词中渔翁不须归的原因可能表面看不须归的原因是   ,实际是不想归,原因是 。表现了 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3)《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   ,我还知道的词牌有:  

 

3、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字。(3)

书藉(   )       精兵减政(   )   含蝴(   ) 

轻于红毛(   )   磨鬼(   )   一言九顶(   )

 

4、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8分)

刻(  )求(      )(  )充数 守(  )待(  掩耳( )(

对(  弹(     )手(  )脚 自相( )(    画(  )添( 

 

5、补充词语。 

崇山________     ________美观     精兵________     自言自________

张灯结________     能歌善________     ________处优     惊心动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读《春雨》,比较两首古诗,完成练习。

春 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阅读。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提取信息)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情感。

2(品词析句)下面选项中,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

A.此处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

B.花鸟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春景,但在国破家亡时,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此处运用的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品词析句)“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__________,这里借指__________

4(整体感知)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乱时期收到家书时的喜悦之情。

8、古诗理解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为这首词画出朗读停顿

2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明作者送朋友离去的时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4这首词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5这首词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读下面两则关于故宫的材料,完成练习。材料一:

故宫购票须知

 

时间

票价

旺季

每年4月1日—10月31日

人民币60元/人(不包括珍宝馆、钟表馆)

淡季

每年11月1日—来年3月31日

人民币40元/人(不包括珍宝馆、钟表馆)

 

材料二:

2015年—2017年故宫接待游客统计图

1从材料二统计图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2015年—2017年参观故宫的人数呈_______趋势。

2今年过完春节后,状状的奶奶很想去参观故宫。状状参考了“故宫购票须知”,推荐奶奶3月份去比较好。请结合“故宫购票须知”提供的信息,想一想状状推荐的理由是什么。

理由:(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壳斗村的帽子店

这里是壳斗村,大个儿、小不点和卷卷毛在村子里开了一家帽子店。

欢迎光临!要不要买一顶新帽子?

路过的坚果都说:帽子啊,有一顶就够了呀!我的旧帽子还没破呢。是啊,一成不变的帽子,一辈子有一顶大概就够了。

大个儿说:到别的地方卖卖看。真是个好主意!他们马上贴出了暂停营业的告示,拉着满车的各式各样的帽子去城里的壳斗街试试看了。

他们在城市里迷了路,来到一个大公园,没想到,这里有许多在城市里罕见的壳斗大树。这里会是壳斗街吗?三颗果实拿出地图反复地看,就是找不到壳斗街真正的位置。他们垂头丧气,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要不然干脆在这里开店?卷卷毛说完,大个儿和小不点都表示赞同。是啊,店开了,说不定城里的那些果实就会过来买。

三颗果实再度打起精神。帽子店很快就开起来了。可是,一个客人也没有出现。他们等了又等,等了又等,还是看不到半颗果实。

大个儿想到了出去发广告的办法。过了几天,看到广告的客人们都来到帽子店,可是,他们当中没有一个是壳斗果实,而是青蛙、小鸟和小虫。他们看了帽子都说:这里的帽子实在不怎么样。

小不点、卷卷毛和大个儿都好失望。问题出在哪里呢?第二天,三颗果实从老鼠妈妈那里得到了灵感:我们的帽子店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接下来的几天,三颗果实到处搜集有用的材料,并用这些好看的材料开始设计新帽子了!

快来看!快来看!超级有趣的帽子来哆!最新的壳斗帽子完成了!店铺里摆满了新帽子,客人们都凑了过来,好可爱的帽子呀!选哪一顶好呢?每位客人都选到了自己喜欢的帽子,直到店里所有的帽子都卖光了,三颗果实要回壳斗村,大家都很舍不得,我们回去设计更多漂亮的帽子,如果等不及,就请去壳斗村找我们哦。

三颗果实回到了村子,他们告诉村民:我们要制作一批新帽子,下个星期帽子店重新开业,大家一定要来哦!重新开业的日子很快就到了。壳斗村的村民们都来了,看见那么多漂亮的新帽子,大家都很惊讶。

欢迎光临!让人看了就开心的壳斗帽来哆!戴上新帽子,村民们不知不觉就开心起来,壳斗帽很快就成为村子里最受欢迎的商品。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量词。 

________帽子     ________商店     ________果实

2短文主要讲了________的故事。

3根据短文内容填写表格。 

销售次数

销售地点

销售方式

销售情况

第一次

________

向顾客推荐

________

第二次

大公园

________

________

第三次

________

________

所有帽子都卖光了

第四次

________

制作一批新帽子

________

 

 

4从第5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三颗果实________的心情。

5后来壳斗帽成为村子里最受欢迎的商品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

中国结

中国结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内涵。

中国结起源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可谓历史悠久。据据《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梁武帝诗《有所思》中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之句。可见,在古老的华夏土地,“结”被先民们赋予了特定的表情达意功能,备受人们的尊重。

中国结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纺织类工艺品。它的最大特点是工艺精巧,每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线绳, 靠一双巧手,用绾、结、穿、缠、绕、编、抽等多种工艺技法循环有序地而来。其形式多为上下一致、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可以互相衔接的完美造型。同时,中国结的命名,也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吉祥美满的象征义,如“双寿”、“双喜”、“龙凤呈祥”“鲤跃龙门”、“福寿双全”、“万事如意”、“吉庆有余”等,将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结饰送给亲友,不但喜气洋洋,也是一种千情万意的祝福。

在编织中国结时,最主要的材料是线绳。一般说来,用来结艺的线绳约为100厘米长,4-6毫米粗,线绳的种类很多,过去主要有丝、棉、麻,现代材料则增加了尼龙、混纺等,不仅色泽更加亮丽,耐用度也大大提高,究竟采用哪一种线绳,要根据所编织的结的用途而定,用来编结的线绳的纹路愈简单愈好,纹路复杂的,虽然单看绳线很美观,用来编结却不合适,不但纹式失色,绳线本身的美感也会被淹没。线的粗细,要视饰物的大小和质感而定,开大质粗的首选粗线,形小质细的宜选细线。线的硬度也要适中,若线太硬,会给编结者增加难度,结形也较生硬;若线太软,编出的结形不输廓清晰,结形不挺拔,不能体现线条的韵律美。

一件结饰要讲究整体美,不仅要用线恰当,线纹平整,结形匀称,结与饰物的关系也要协调。选线要注意色彩,若与古玉一类的古雅物件配编中国结,应选择含蓄的色调,诸如咖啡色或墨绿色;若为一些色彩单调,深沉的物件编中国结,夹配少许金,银或亮红等色调醒目的细线,立刻就会使整体结饰有栩栩如生之感。

如今,中国结仍然随处可见,广为流行,中式服装上精致的盘扣,让人不禁倾心于古老的东方神韵;新春佳节时,吉祥喜庆的“春”字结红遍千家万户。中国结这一传统的手工编织艺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生发出多种现代审美意蕴,带给人们无限的情趣和生活美感。        

(选自《百科文章》2012年第1期,有改动)

1阅读全文,依据文章思路,在下面的图框中填写合适的内容。

______——中国结的特点——_______——结与饰物的搭配

2第②段中引用《易·系辞》和梁武帝《有所思》中相关文献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第③段文字,概括中国结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中加内容和中国结插图,完成下面的题目。

(1)将插图中的“福”字换成其他文字或图案,请写出你的创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这个中国结赠与他人,你觉得赠给谁最合适?说说你的赠送缘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下一个问题是我需要一个石臼舂粮食。因为我明白,仅凭自己的一双手,是无法做出石磨的。至于如何做石臼,我也一筹莫展。三百六十行中,我最不懂的就是石匠手艺了,更何况没有合适的工具。我费了好几天的工夫,想找一块大石头,把中间挖空后做个石臼。可是岛上尽是大块岩石,根本无法挖凿,而且石质不硬,是一些一碰就碎的沙石,经不住重锤去舂,而且即使能捣碎谷物,也必然会从石臼中舂出许多沙子和在面粉里。因此,当我花了很长时间找不到适当的石料时,就放弃了这个念头,决定找一大块硬木头。这要容易得多。我弄了一块很大的木头,大得我勉强能搬得动。然后用大斧小斧把木头砍圆; 当初具圆形时,就用火在上面烧一个槽。火力和无限的劳力,就像巴西的印第安人做独木舟那样终于把臼做成了。又用铁树做了一个又大又重的杵。舂谷的工具做好后,我就放起来准备下次收获后舂谷做面粉,再用面粉做面包。

第二个需要克服的困难是,我得做一个筛子筛面粉,把面粉和秕糠分开。没有筛子,就无法做面包。做筛子想想也把我难倒了。我没有任何材料可以用来做筛子,也就是那种有很细很细网眼的薄薄的布可以把面粉筛出来。这使我停工好几个月,不知怎么办才好。除了一些破布碎片外,我连一块亚麻布也没有。虽然我有山羊毛,但我根本不知道怎样纺织,即使知道,这里也没有纺织工具。后来,我忽然想起一个补救办法,也是当时唯一的办法,那就是在从船上搬下来的那些水手衣服里,有几块棉布和薄纱围巾。我拿了几块出来做成三个小筛子,总算能凑合着用,这样应付了好几年。

( 有删改)

【1】分别用三个字概括选文中鲁滨逊所做的两件事,并结合作品的其他情节写出三件以上主人公战胜困难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本文段及小说中的一些细节描写,简要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当代神农氏(节选)

这时水稻扬花了,馥郁的稻香沁人心脾,袁隆平的心沉浸在无边无际的稻海之中。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地透过稻叶,滴进水中。他找啊,找啊!

第一天,没找到。

第二天,没找到。

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十多天过去了,雄性不育植株无影无踪。连续十几天烈日的烤晒,袁隆平的皮肤更黑了。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六年过去了。袁隆平跑遍了半个中国。最后,他带着科研小组来到了天涯海角——海南岛的南江农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助手李必湖在一条杂草丛生的水沟里,终于发现了一株雄蕊花粉败育的野生稻。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了出来。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馥郁——_______      

  沉浸——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1)沁人心脾:  

 2)大海捞针:

 3)汗水如注:

 4)小心翼翼:  

3    的句子简短却独立成段,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段哪些句子体现了袁隆平寻找雄性不育植株的艰辛,用“——”在文中画出来。读一读这些句子,你认为袁隆平是一个什么样的科学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练习。

走近农村留守儿童

材料一: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的占86.5%

材料二: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为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6年未曾回过家。

材料三: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农村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却占了近30%,而且在农村的所有问题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占80%

【1】以上材料主要调查的是(  )

A.城市留守儿童

B.农村进城务工人数

C.城市问题儿童

D.农村留守儿童

【2】下列不是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的“症状”的是(  )

A.性格内向

B.活泼大方

C.脾气暴躁

D.孤僻、自卑

【3】以上材料表明(  )(多选)

A.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多。

B.在农村所有“问题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很大。

C.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沟通。

D.农村留守儿童都得到父母很好的照顾。

【4】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3.每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都不得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4.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海鸥在飞翔。(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小动物。(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么美的景色,难道不令人陶醉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草树木能美化环境。花草树木能防止水土流失。(用上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句子,

(1)高大挺拔,叶子油亮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排列在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两旁。(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都佩服敢于犯颜直谏、公正扩法的狄仁杰。(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对我说:你放心吧,这里对我太重要了,我哪能轻易离开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天祥崇高的爱国情怀激励着无数有志气的青年。(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马是跪着的。

________

②天空出现一匹马。

________

20、句子大风车。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低头唉声叹气。振作精神发奋努力。(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

(2)孙胺对田忌说:“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获胜。”( 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亮穿过微云。(请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得更具体更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怎能不爱护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语境,试着写一写人物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

开始发试卷了。久久没有听到老师念我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小故事大道理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会听到许多小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什么大道理或对你有什么启示?选择一个写下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